中秋節詩詞朗誦技巧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在中秋佳節朗誦一些流傳千百年的關于中秋經典名句,更添中秋人月團圓的氣氛。小編整理的關于中秋節詩詞的原文和朗誦技巧。
【中秋節詩詞原文朗誦】:
望月懷遠
作者:張九齡【唐代】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靜夜思
作者:李白【唐代】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夜月
作者:劉方平【唐代】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
中秋節詩詞
【中秋節詩詞朗誦技巧】:
音量訓練。
音量是指聲音的強弱、大小。它主要決定于氣息和共鳴器。不少人在朗誦中把握不好自己的音量,或大或小,前者對身體消耗太大,又不利于恰當的表情大義,后者或造成聽眾聽不清,甚至聽不見的現象。因此,音量的把握也需要必要的訓練。在訓練的過程中要注意幾點:
1, 不論在何種場合,音量都要適中,不可太大或太小。
2, 要根據聽眾的多少和場所的空間大小來確定自己的音量,要使在場的所有聽眾都能毫不費力的聽清你的朗誦。
3, 要根據朗誦的氛圍和內容來確定音量的大小。比如:朗誦紀念性,追悼性的內容,音量不宜太大,朗誦祝賀,聲討,動員性內容,音量可以大一些。
4, 根據朗誦內容的長短來確定音量的大小。朗誦內容較短。一般來說,音量可以稍大,如果內容較長,一般來說,音量可以稍小,以免因為音量較大,持續時間較長,使嗓音嘶啞。
音高訓練。
要弄清楚什么是音高,先弄清楚什么是音域。音域,是指某一樂器或人聲所能發出的最低音到最高音之間的范圍。音高,則是指人講話時所使用的音域。音高決定于發聲體的振動頻率,頻率越高,聲音越高。每個人的聲帶條件都不一樣,發音的技巧也不相同,所使用的音域不同,從而音高就不同。
通常情況下,人們講話時使用的音域范圍一般只有一個8度,多數情形下,卻只有4??5度。不練習時可以的,沒什么大問題。在文章內容情緒激昂的情形下,也不能把8度全用上,(偶爾要用高8度 音),因為把8度全用上,時間稍長,會感到非常吃力,高低起伏太大,便會高不成低不就。因此,在練習把握高音時,要依據自己的聲帶情況而定,并且要留有余地,不要將自己音域中的高音用盡,否則會給人“聲嘶力竭”的感覺。
另外,還必須注意,通唱歌一樣,起音的音高一定把握好,要適中,起音太高或太低,會給后面的朗誦帶來困難,或者高的朗誦不下去,或者低的聽不清楚。一旦不小心出現了起音偏高或偏低則應及時進行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