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慕蓉的現(xiàn)代詩和散文《燈火》
在堅持自我本真的詩歌創(chuàng)作中,席慕蓉突破了社會語境的禁錮,用自給自足的詩情表明寫詩的原由、目的及價值,從女性的獨特視角來窺探人事百態(tài),解讀人生哲學。小編這里為大家整理了關于席慕蓉的散文和現(xiàn)代詩,希望大家喜歡。
《燈火》
四、
和她們在一起,總有一種隱隱的豪情,好象總想向生命爭奪出一些什么來。
那天。她說:
"在這一生里,好想去交一場朋友。好想去走一趟絲路。
交一場那種能為你生為你死的朋友,走一趟那條能令你歡呼令你落淚的絲路。
席慕蓉的散文和現(xiàn)代詩
走一趟絲路,去塔克拉馬干大沙漠,去克里雅河,去樓蘭,去羅布泊,就這樣一路攜手走下去。假如身邊的朋友是男的,都么,風沙襲來的時候,能有寬闊的肩膀為你阻擋,在枯萎的紅柳樹叢和野生的白楊樹之間,想象著千百年前曾經有過的充滿了柔情的春天,再怎樣艱難困苦的的跋涉也會象神話一樣美麗的吧?
俊如身邊的朋友是女的,到么,在三四個人一起走著的時候,就可以不斷地唱起歌來。在湛藍的星空下,披著一式手織的黑毛線披風,對著有限的歲月無限的江山,我們必然會懷著同樣蒼涼而又同樣豪邁的胸襟的吧?"
聽了她的話,她們開始笑了起來,笑聲里藏著一些輕微的嘆息。是啊!她們每個人的夢里不是都一直有著那樣的一條絲路嗎?然而,那樣的夢,那樣的豪情什么時候才會成真呢?
于是,只有在相聚的時候安排一些小小的意外或者一些突發(fā)的奇想。在有限的時間里,只能偶爾與生命做一些小小的爭奪。也許是走上一條陌生的山徑,也許是去到一處無人的海邊,只能偶爾去走上一回,去看上一眼,偶爾在一個她們原來也可以享有卻永遠無法享有的世界里稍作流連。
而在深夜的畫室里,她開始把那條絲路畫在畫布上,在涂抹之間,想象著萬里之外那繁星下的沙漠,心里象有烈火在燒灼。
五、
也同樣是一個有著淡淡月光的晚上,他指著山坡下的萬家燈火向她說:
"你知道'小王子'的作者嗎?他是個飛行員。常常飛過沙漠的上空,他曾經描述過在夜里飛過荒寂無人的沙漠之后,忽然看到遠遠一處城市的燈火時的那種感動。因為有燈火的地方必定有人類。有燈火的地方也必定有著關愛……"
她完全相信那種感動。她也完全相信,有燈火的地方也必定會有愿意原諒她、愿意引導她、愿意接納她和愿意與她共享一個夢境的朋友。
人生真的不過只是短短幾十年的光景而已,在這幾十年里,還免不了要有誤解,要有爭戰(zhàn),要有悲愁病苦和別離,但是,因為有了這些不同的朋友,生命又最怎樣一段令人愛戀和感動的歲月啊!在她走過來的這條長路上,在每一個轉折和每一處角落上,在她察覺得到和察覺不到的時刻里,都有朋友在默默地為她點起一盞燈火。
能夠來到這世間,能夠與相識或者不相識,記得或者不記得的朋友們共度這幾十年的時光,是一種怎樣的幸福啊!
所以,她也愿意舉起她手中的那一盞,在夜霧里,回答著那遠遠的親切的好喚。
《青春之二》
在四十五歲的夜里
忽然想起她年輕的眼睛
想起她十六歲時的那個夏日
從山坡上朝他緩緩走來
林外陽光眩目
而她衣裙如此潔白
還記得那滿是茶樹的丘陵
滿是浮云的天空
還有那滿耳的蟬聲
在寂靜的寂靜的林中
《春蠶》
只因 總在揣想
想幻化而出時
將會有絢爛的翼
和你永遠的等待
今生 我才甘心
做一只寂寞的春蠶
在金色的繭里
期待著一份來世的
許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