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慕蓉的散文《燈火》和現代詩
席慕蓉的詩歌在禪理結合的滲透下,詩歌道出人世的瞬間與永恒、前世與今生,呈現一種具有宿命論抒情色彩的情感表達。小編這里為大家整理了關于席慕蓉的散文和現代詩,希望大家喜歡。
《燈火》
二、
他是她的朋友里最有學問的一個,因為他知道所有花樹草木的名字。
認得他不過才兩三年,卻很快就熟識得象相交了一輩子的老朋友那樣。那是因為只要看到一種不知名的花草,就會讓她想起他來,想他一定會知道這棵植物的名字。
而他從來都沒讓她失望過。只要她把植物的形狀顏色特征說了出來,在電話那一端的他立刻就會有回答,不但會說出植物的名字,還會告訴她在那一本書里去查對。那些書都是他送給她的,里面收藏著這個島上所有芬芳珍奇的植物資料。
他也常帶她和朋友們一起上山下海去看這些植物。那天,下著好大的雨,他們到北部一座山上去年"紅心杜鵑",那是一種只長在懸崖峭壁上瀕臨滅絕危機的高大花樹。雨下得好大,陰暗的山林中又濕又滑,向上攀爬不知道要向那里用力,跌進泥濘中時又不知道該怎樣才能再爬起,不一會兒工夫,她的身上就因為出汗和雨水而變得又濕又滑了。
席慕蓉的散文和現代詩
他卻一直談笑自若地在前面帶路,還隨時回過頭來指點她觀察那些長在巖石下和樹根旁的小小植物,時時還彎身去拔弄一下,看看它們開花了沒有。她心里好羨慕,羨慕這個朋友能夠擁有一種極為美麗與豐盛的世界。
終于走出叢林,來到了這座山的邊緣,雨停了,陽光把對面山上所有的草木照耀得閃閃發光。在兩面峭壁之間,喜歡生長在巖石縫隙上的紅心杜鵑正是怒放的時候,高大而又盤曲的樹木在頂梢上開滿了粉白粉白的花朵,她不禁雀躍歡呼了起來,而他卻在旁邊輕聲地說:
"可是,你要知道,我們也就只剩下這么幾棵了。"
她回頭看他,忽然間開始明白他從來很少說出的那一面了。眼看著一種又一種珍貴的植物在我們這一代里消失絕滅,在他心里承擔著的,是怎樣的悲愁和寂寞呢。
對這個美麗與豐盛的世界知道得太多了以后,也必然會愛得太多和擔憂得太多的吧?那么,他那博淵的學問在這種時刻里似乎不再令她羨慕,卻反倒要讓她覺得無限同情起來了。
三、
每次與他交談之后,她的心里都會覺得比較平安,也比較能夠重新珍惜自己。
原來,在這個紛紜雜亂的世間,能夠保有一些不變的感覺和心情其實是不可能的。歲月在變,周遭在變,自己本身也是逐漸而緩慢地在改變,所謂永遠所謂永恒似乎是非常脆弱的假象了。
但是,他是那種能夠讓你重新認識自己,重新對一切有了信心的朋友。
那夜,在山路上與他道別之后,她和朋友們緩步走回去的時候,心里就是這樣在感激著他的。那夜并沒有月亮,周遭卻有著一層淡淡的月光,整座山林安多沉寂。有人在白天燒過雜草,入夜之后那種灼熱的焦味還留在空氣里,風吹過來,似清涼卻又帶著一絲溫熱,朋友們開始輕聲地唱起歌來。她想,生命里一些無法觸及的東西應該就藏在這樣美麗的夜晚里了吧?
這么多年來,對于自己的創作生活,她一直懷著一種矛盾的心情,好象是在夜霧里摸索。作品沒有完成之前,不知道自己的要求是什么,但是一旦完成了,她馬上能夠確定這里有多少是她所喜歡的,有多少是她所不喜歡的。所以,她同時是一個能夠容忍一切而卻又會在突然間變得愛憎分明的人,日子就這樣不斷反復地過去。
他卻可以用短短的幾個句子讓她能回過頭來省視自己,知道這世間其他的人也和她一樣,也是要在長路上跋涉,也是要在夜霧里摸索,也是要在變動與不安里逐漸尋找自我的面貌。路很長,霧很濃,但是,如果肯保有一顆謙卑與潔凈的心,一定會在前路上找到一個更為開闊的世界,在那里,生命另有一種無法言傳的尊嚴與價值。
她愿意相信他,也愿意相信這個世界。
《青春之一》
所有的結局都已寫好
所有的淚水也都已啟程
卻忽然忘了是怎么樣的一個開始
在那個古老的不再回來的夏日
無論我如何地去追索
年輕的你只如云影掠過
而你微笑的面容極淺極淺
逐漸隱沒在日落后的群嵐
遂翻開那發黃的扉頁
命運將它裝訂得極為拙劣
含著淚 我一讀再讀
卻不得不承認
青春是一本太倉促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