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柳的詩意
賀知章的《詠柳》傳播較為廣泛。描寫的是早春二月的楊柳,表達出詩人對春天的熱愛。小編這里為大家整理了這首作品的詩意,希望大家喜歡。
《詠柳》
作者:賀知章【唐代】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詠柳》的注釋:
(1)柳:柳樹,落葉喬木或灌木,葉子狹長,種類很多。本詩描寫的是垂柳。
(2)碧玉:碧綠色的玉。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綠的柳葉。
(3)妝成:裝飾,打扮。
(4)一樹:滿樹。一,滿,全。在中國古典詩詞和文章中,數量詞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確切的數量。下一句的“萬”,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5)絳:用絲編成的繩帶。絲絳:形容一絲絲像絲帶般的柳條。
(6)裁:裁剪,用刀或剪子把物體分成若干部分。
(7)二月:農歷二月,正是初春時節。
(8)似:好像,如同,似乎
(9)絲絳:形容一絲絲像絲帶般的柳條。絳,用絲編成的繩帶。
《詠柳》的意思:
早春的柳樹發出嫩綠的新芽,像用碧玉裝扮無比美妙。垂下來的萬縷垂絲好像是綠色的裙帶隨風搖擺。不知這纖細婀娜的柳葉是誰剪裁出來,原來是二月的春風細細剪裁。
《詠柳》的寫作背景:
隨著中國經濟建設的蓬勃發展,在文化領域掀起了一股學習的熱潮,學習國外的先進科學技術,學習中國傳統的文化精華,為了提高人們的文化素質,為了幫助人們尤其是青少年克服學習鑒賞中國古典詩詞的障礙,一些出版社約請了一些專家、學者、文化工作者,教育工作者撰寫了鑒賞古典詩詞的文章,以"辭典"的方式,出了不少書籍,如:《唐詩鑒賞辭典》,《宋詩鑒賞辭典》、《唐宋詞鑒賞詞典》、《元曲鑒賞辭典》、《文明清詩鑒賞詞典》、《樂府詩鑒賞辭典》等。如何閱讀有關古典詩詞的鑒賞文章,從而提高鑒賞水平,就成了當前青少年學習中的一個問題。過去課文中只選過文字評論方面的文章,關于鑒賞方面的文章還沒有。編者特約請北京大學袁行霈教授專門撰寫了《〈詠柳〉賞析》,開了這方面的先河。通過學習閱讀《〈詠柳〉賞析》使人們撰出一道門徑,能夠起到舉一反三的作用。
《詠柳》的鑒賞:
首句寫樹,柳樹就像一位經過梳妝打扮的亭亭玉立的美人。柳,單單用碧玉來比有兩層意思:一是碧玉這名字和柳的顏色有關,“碧”和下句的“綠”是互相生發、互為補充的。二是碧玉這個字在人們頭腦中永遠留下年輕的印象。“碧玉”二字用典而不露痕跡,南朝樂府有《碧玉歌》,其中“碧玉破瓜時”已成名句。還有南朝蕭繹《采蓮賦》有“碧玉小家女”,也很有名,后來形成“小家碧玉”這個成語。“碧玉妝成一樹高”就自然地把眼前這棵柳樹和那位古代質樸美麗的貧家少女聯系起來,而且聯想到她穿一身嫩綠,楚楚動人,充滿青春活力。
故第二句就此聯想到那垂垂下墜的柳葉就是她身上婀娜多姿下墜的綠色的絲織裙帶。中國是產絲大國,絲綢為天然纖維的皇后,向以端莊、華貴、飄逸著稱,那么,這棵柳樹的風韻就可想而知了。
第三句由“綠絲絳”繼續聯想,這些如絲絳的柳條似的細細的柳葉兒是誰剪裁出來的呢?先用一問話句來贊美巧奪天工可以傳情的如眉的柳葉,最后一答,是二月的春風姑娘用她那靈巧的纖纖玉手剪裁出這些嫩綠的葉兒,給大地披上新裝,給人們以春的信息。這兩句把比喻和設問結合起來,用擬人手法刻畫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工巧,新穎別致,把春風孕育萬物形象地表現出來了,烘托無限的美感。
總的來說,這首詩的結構獨具匠心,先寫對柳樹的總體印象,再寫到柳條,最后寫柳葉,由總到分,條序井然。在語言的運用上,既曉暢,又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