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出自《雨霖鈴·寒蟬凄切》是宋代詞人柳永的作品,是柳詞和婉約詞的代表作。小編這里為大家帶來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的出處和意思,希望大家喜歡。
《雨霖鈴·寒蟬凄切》
作者:柳永【宋代】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原文注釋:
?、?ldquo;寒蟬”是蟬的一種,亦名寒蜩、寒螀?!抖Y記·月令》:“孟秋之月,寒蟬鳴。”據說它可以叫到深秋。凄切:凄涼急促。
⑵“長亭”,館驛,古代送別的地方。驟雨:急猛的陣雨。
⑶都門:指汴京。帳飲:設帳置酒宴送行。無緒:沒有情緒。“帳飲無緒”,喝餞行的酒,沒有心緒。“帳飲”,古作“張(音同帳,竹亮反)飲”,見《漢書·高帝紀》及《疏廣傳》;《文選·別賦》李善注引《漢書》兩條,并作“帳”;是兩字通用。又《高帝紀》注引張晏曰:“張帷帳也。”《疏廣傳》:“供張東都門外”,原指長安之東門。這里當借指北宋之汴京。葉廷珪《海錄碎事》卷六酒門:“野次無宮室,故曰帳飲。”
?、忍m舟:魯班曾刻木蘭樹為舟,后用坐船的美稱。
⑸凝噎:喉嚨哽塞,欲語不出的樣子。
?、嗜トィ褐貜脱灾砺吠局h。孟浩然《送吳悅游韶陽》:“去去日千里,茫茫天一隅。”
?、四红\:傍晚的云氣。沈沈:即“沉沉”。杜牧《題揚州禪智寺》:“暮靄生深樹。”
?、探裣航褚?。這兩句情中帶景,為上文“傷離別”的較具體的描寫,自來傳誦,當時人認為宜于十七八女郎執紅牙板來歌唱,見俞文豹《吹劍續錄》。韓琮《露》:“曉風殘月正潸然”,魏承班《漁歌子》:“窗外曉鶯殘月”,字句俱相似。柳詞后出,而措語實佳,雖似過艷,在柳詞中猶為近雅音者。[1]
?、徒浤辏航涍^一年又一年。
⑽縱:即使。風情:男女相愛之情,深情蜜意。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原文翻譯:
秋后的蟬叫得是那樣地凄涼而急促,面對著長亭,正是傍晚時分,一陣急雨剛停住。在京都城外設帳餞別,卻沒有暢飲的心緒,正在依依不舍的時候,船上的人已催著出發。握著手互相瞧著,滿眼淚花,直到最后也無言相對,千言萬語都噎在喉間說不出來。想到這回去南方,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煙波,那夜霧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無邊。
自古以來多情的人最傷心的是離別,更何況又逢這蕭瑟冷落的秋季,這離愁哪能經受得了!誰知我今夜酒醒時身在何處?怕是只有楊柳岸邊,面對凄厲的晨風和黎明的殘月了。這一去長年相別,相愛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氣、好風景,也如同虛設。即使有滿腹的情意,又能和誰一同欣賞呢?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原文鑒賞:
柳永多作慢詞,長于鋪敘。此詞表現作者離京南下時長亭送別的情景。上片紀別,從日暮雨歇,送別都門,設帳餞行,到蘭舟摧發,淚眼相對,執手告別,依次層層描述離別的場面和雙方惜別的情態,猶如一首帶有故事性的劇曲,展示了令人傷心慘目的一幕。這與同樣表現離情別緒但出之以比興的唐五代小令是情趣不同的。北宋時柳詞不但都下傳唱,甚至遠及西夏,“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避暑錄話》)。柳詞盛行于市井巷陌,同他這種明白曉暢、情事俱顯的詞風不無關系。下片述懷,承“念”字而來,設想別后情景。劉熙載《藝概》卷四:“詞有點有染。柳耆卿《雨霖鈴》云‘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念宵酒酲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上二句點出離別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確實,“今宵”二句之所以被推為名句,不僅在于虛中有實,虛景實寫,更因為以景“染”情、融情入景。“今宵酒醒何處”,遙接上片“帳飲”,足見雖然“無緒”卻仍借酒澆愁以致沉醉;“楊柳岸、曉風殘月”,則集中了一系列極易觸動離愁的意象,創造出一個凄清冷落的懷人境界。“此去”以下,以情會景,放筆直寫,不嫌重拙,由“今宵”想到“經年”,由“千里煙波”想到“千種風情”,由“無語凝噎”想到“更與何人說”,回環往復又一氣貫注地抒寫了“相見時難別亦難”的不盡愁思。宋人論詞往往有雅俗之辨,柳詞一向被判為“俗曲”。此詞上片中的“執手相看淚眼”等語,確實淺近俚俗,近于秦樓楚館之曲。但下片虛實相間,情景相生,足以與其他著名的“雅詞”相比,因此堪稱俗不傷雅,雅而不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