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銘原文和翻譯
《陋室銘》,唐代文學家劉禹錫著,文章表現了作者不與世俗同流合污,潔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態度。小編這里整理了這首作品的原文和翻譯,希望大家喜歡。
《陋室銘》原文:
作者:劉禹錫【唐代】賞析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梢哉{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愛蓮說》注釋:
(1)名:成為有名的(詞位活用,名詞作動詞)
(2)靈:成為靈異的(詞位活用,形容詞作動詞)
(3)斯、是:均為指示代詞斯,這。陋室:陳設簡單而狹小的房屋。
(4)惟:只
(5)馨:散播得很遠的香氣,這里指品德高尚,今義:芳香;吾,我。
(6)鴻儒:這里泛指博學之士。鴻,大.儒,舊指讀書人,這里指知識淵博的人. 有學問的人。
(7)白丁:沒有官職的人,平民。這里借指沒有學問之人。
(8)素琴:不加雕繪裝飾的琴。素:不加裝飾的
(9)金經:用金泥做成的經文,或《金剛經》(《金剛般若經》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的略稱),唐代《金剛經》流傳甚廣。這里泛指佛經。
(10)絲竹:琴瑟,蕭管,這里指的是合奏樂器的聲音。此處借指奏樂的聲音。亂耳,使聽力紊亂。
(11)亂耳:亂,使……煩亂。
(12)案牘,官府的公文。
(13)勞形,使身體勞累。形,形體、身體,今義 樣子;勞,使……勞累。
(14)南陽:地名,今湖北省襄陽縣西。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陽廬中隱居躬耕。
(15)子云:漢代的揚子云(也作“楊子云”“揚雄”)(前53—18)的字。他是西蜀(今四川省成都市)人,其住所稱“揚子宅”,據傳他在揚子宅中寫成《太玄經》,故又稱“草玄堂”。文中子云亭即指其住所。川中尚有紀念他的子云山、子云城。(和前一句引用典故表明:“陋室不陋”)
(16)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絲竹,琴瑟蕭笛等管弦樂器,這里指奏樂的聲音,今義,絲綢和竹子;之,助詞。用于主謂之間,不譯,取消句子獨立性,也有表舒緩語氣的作用。
(17)何陋之有:之,表賓語提前。全句意為“有何陋語見《論語·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認為,九夷雖然簡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簡陋了。此處引用孔子的話證“陋室”說明“有德者居之,則陋室不陋。”與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遙相呼應。把個"陋"字徹底翻了過來,達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這是全文的點睛之筆。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潔傲岸的情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18)銘: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誡自己或稱述功德的文字,后來發展成一種文體。
(19)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苔蘚碧綠,長到臺階上,草色青蔥,映入簾中。
(20)何陋之有:賓語前置。
《陋室銘》翻譯:
山不在于有多高,有了仙人就有了名氣;水不在于有多深,有了龍就有了靈氣。這是簡陋的屋子,只是我(屋子的主人)的品德高尚(屋子就不顯得簡陋了)。苔蘚痕跡碧綠,長到階上,草色青蔥,映入竹簾里。平時和我交談的都是博學的人,來來往往沒有無學問的人。可以用來彈奏不加裝飾的古琴,閱讀用泥金書寫的佛經。沒有嘈雜的奏樂聲來擾亂我的耳朵,沒有官府的公文使我的身心勞累。南陽有諸葛亮的草廬,西蜀有揚子云的玄亭??鬃诱f:“(雖然是陋室,但只要是品德高尚的人居住在里面)有什么簡陋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