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原文和鑒賞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作者陸游 ,南宋時期的詩人,寫了許多愛國的詩詞,這首詩兩個側面組成:一方面是他渴望萬里從戎、以身報國的豪壯理想,另一方面則是他壯志難酬、無路請纓的悲憤心情。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原文以及它的鑒賞,歡迎大家參閱。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作者:陸游【宋代】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譯文】:
我僵直地躺在孤寂的鄉村里,并不為自己悲哀,
還想為國家去戍守邊塞。
深夜躺在床上聽著風吹雨打的聲音,
夢里我跨上戰馬躍過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場。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注釋】:
⑴ 僵臥:之臥病在床。
⑵ 孤村:孤寂荒涼的村莊。
⑶ 不自哀:不為自己哀傷。
⑷ 尚:副詞,還,仍然;表示事情的繼續或殘存狀態。
⑸ 思:想著,想到。
⑹ 為:介詞,為,為了;表示動作行為的目的。
⑺ 戍輪臺:在新疆一帶防守。戍(shù),守衛。輪臺:漢代西域地名,在現在新疆輪臺縣。這里泛指邊塞。
⑻ 夜闌:夜將盡。
⑽ 風吹雨:風雨交加,和題目中“風雨大作”相呼應;當時南宋王朝處于風雨飄搖之中,“風吹雨”也是時局寫照,故詩人直到深夜尚難成眠。
⑾鐵馬:披著鐵甲的戰馬。
⑿ 冰河:冰封的河流,指北方地區的河流
【作者簡介】: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省紹興市)人。南宋愛國詩人。父親陸宰是個具有愛國思想的知識分子。家庭的教育,使陸游從小就樹立了憂國憂民的思想和殺敵報國的壯志。他自幼好學不倦,“年十二能詩文”,他還學劍,鉆研兵書。二十五歲左右,向具有愛國思想的詩人曾幾學詩,受益不淺,從此確定了他的詩歌創作的愛國主義基調。 他一生以詩文作武器,反復呼吁國家統一,表達強烈的愛國感情。他積極主張抗金,卻遭 到當權的投降派讒毀,終于被排擠罷官。盡管如此,陸游收復中原的信念卻始終不渝。
【鑒賞】:
這是年近七旬的 陸游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寒夜,支撐著衰老的身體,躺在冰涼的 被子里,寫下的一首熱血沸騰的 愛國主義詩篇。
詩的前兩句直接寫出了詩人自己的情思。“僵臥”道出了詩人的老邁境況,“孤村”表明與世隔絕的狀態,一“僵”一“孤”,凄涼之極,為什么還“不自哀”呢?因為詩人的愛國熱忱達到了忘我的程度,已經不把個人的身體健康和居住環境放在心上,而是“尚思為國戍輪臺”,猶有“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氣概。但是,他何嘗不知道現實是殘酷的,是不以人的意愿為轉移的,他所能做的,只是“尚思”而已。這兩句集中在一個“思”字上,表現出詩人堅定不移的報國之志和憂國憂民的拳拳之念!
后兩句是前兩句的深化,集中在一個“夢”字上,寫得形象感人。詩人因關心國事而形成戎馬征戰的夢幻,以夢的形式再現了“戍輪臺”的志向,“入夢來”反映了政治現實的可悲:詩人有心報國卻遭排斥而無法殺敵,一腔御敵之情只能形諸夢境。但是詩人一點也“不自哀”,報國殺敵之心卻更強烈了。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因此,“鐵馬冰河”的夢境,使詩人強烈的愛國主義的思想感情得到了更充分的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