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詩歌鑒賞試題
經典的詩歌,往往能觸動人心,傳遞出詩人深邃的情感與哲思。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一些高考詩歌鑒賞試題,僅供參考。
高考詩歌鑒賞試題(篇1)
(山東卷)閱讀下面的宋詞,回答問題。(8分)
卜算子
張元幹(注)
風露濕行云,沙水迷歸艇。臥看明河月滿空,斗掛蒼山頂。萬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起舞聞雞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注]張元幹,宋代愛國詞人。
(1)請對上片前兩句中的“濕”“迷”二字分別作簡要賞析。(4分)
(2)“起舞聞雞酒未醒,潮落秋江冷”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請作簡要分析(4分)
十五、14.(1)①“濕”字,描述出地面濃重的風露水汽使行云也充滿濕氣而顯得厚重凝滯,突出了外在環(huán)境的潮濕、陰冷,表現(xiàn)了作者凄涼和沉重的情緒。
②“迷”字,描述水面迷蒙的霧氣使歸舟迷失了航向,烘托出朦朧、迷惘的`氛圍,表現(xiàn)了作者內心的迷惘。
(2)①化用了祖逖聞雞起舞的“典故”,表現(xiàn)作者胸懷大志,而報國之志難以實現(xiàn)內心悲憤無奈;
②寓情于景,描述江潮的退落和秋江的冷寂,委婉地表達了作者應對國事衰退內心的悲涼,寄寓了濃郁的愛國情感。
高考詩歌鑒賞試題(篇2)
(上海卷)閱讀下面的作品,完成14—16題。(8分)
春江晚景張九齡
江林皆秀發(fā),云日復相鮮。
征路那①逢此,春心益渺然②。
興來只自得,佳處莫能傳。
薄暮津亭下,余花滿客船。
[注]①那:同“哪”。②渺然:廣闊遼遠的樣貌。
14.與詩歌題目中“江”字直接照應的詞語有“江林”、“”和“客船”。(1分)
15.對本詩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本詩用典與寫實相結合,含蓄而又自然。
B.本詩以詠物為題材,脈絡清晰而且順暢。
C.頷聯(lián)、頸聯(lián)對仗工整,貼合律詩的要求。
D.全詩的語言清新淡雅,又不失樸實之風。
16.從情景關系的角度,賞析本詩前兩聯(lián)是如何表達作者情感的。(4分)
14.(1分)津亭
15.(3分)D【A、單從試卷帶給的材料看,很難斷定詩歌有用典;即使對第2句作出注釋,也不好說這首詩是用典和寫實結合。從全詩看,就應是虛實結合或情景交融的寫法。B、從題目看,這是一首寫景詩,而不是詠物詩。C、兩聯(lián)對仗并不工整】
16.(4分)本詩首聯(lián)描繪了樹木繁茂、落霞與夕陽交相輝映的.春江晚景,色彩艷麗,含蓄地傳達出作者喜悅的情緒。頷聯(lián)則直接抒發(fā)作者在征路上見到美景時喜出望外的情緒。兩聯(lián)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景色2分,情感1分,兩者關系1分)
高考詩歌鑒賞試題(篇3)
(重慶卷)11.閱讀下面這首詞,然后回答問題。
好事近
清·黃之雋
高臥小船梢,仰看插江峰色。都被綠痕皴斷,是叢篁幽石。天開十折畫屏風,遮住半江黑。仔細亂篙撐處,怕懸崖崩坼。
(1)開頭兩句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情緒?“插”字有何表達效果?(4分)
(2)末尾兩句中的“懸崖”“崩坼”分別指什么?作者為何說“亂篙撐處”“怕懸崖崩坼”?
十三、【答案】
(1)表現(xiàn)了作者乘船觀看山水時悠閑自得的.情緒。用一“插”字,把江邊山峰的尖峭、挺拔形象地表現(xiàn)出來。
(2)“懸崖”指倒映江中的陡峭山崖。“崩坼”本指倒塌斷裂,此指江中的山影破碎散亂。作者擔心竹篙一撐,江面激起水波,把江中的山影漾亂,美景被破壞。
高考詩歌鑒賞試題(篇4)
(安徽卷)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8-9題。
月圓(1)
【唐】杜甫
孤月當樓滿,寒江動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綺逾依。(2)
未缺(3)空山靜,高懸列宿(4)稀。
故園松桂發(fā),萬里共清輝。
【注】(1)這首詩是唐代宗大歷元年(766)秋天杜甫所作
(2)那里指光彩更
8.這首詩簽六句描述了月圓之夜的那幾幅畫面?請用簡潔的語言進行概括。
9.本詩最后兩句情感真摯,請從虛實結合的角度進行賞析。
十二、8.(1)明月獨懸,照射在江面和屋舍上,波光粼粼。
(2)月光照射在屋內的華麗的席面上。
(3)仰視月空,月光皎潔,群星稀廖。
9.前一句寫眼前的月亮,后一句虛寫,想象到千里之外家鄉(xiāng)的親人也共同沐浴著完美的月光,表達了作者期望天涯各處的`親人們都共同沐浴完美月光的完美心愿,同時也表達出自己長期滯留在異鄉(xiāng),久久不能回家的無奈,和對家人的思念之情。
高考詩歌鑒賞試題(篇5)
(湖南卷)10.閱讀下面的古詩,完成題目。(8分)
君不見魏武草創(chuàng)爭天祿,群雄睚眥相馳逐。晝攜壯士破堅陣,夜接詞人賦華屋。都邑繚繞西山陽,桑榆漫漫漳河曲。城郭為墟①人改代,但有西園明月在。鄴傍高冢多貴臣,蛾眉曼睩共灰塵。試上銅臺歌舞處,唯有秋風愁殺人。(張說《鄴都引》,選自《全唐詩》)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選自普通高中語文選修教材《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注】虛:廢墟。
(1)第二段詩句節(jié)選自唐代詩人張若虛的《 》。(2分)
(2)請賞析兩詩中劃橫線詩句所抒發(fā)的人生感悟的差異。(6分)
10.(1)春江花月夜
(2)第一首詩敘述魏武身后的歷史變遷,流露出詩人哀嘆時光易逝、英雄業(yè)績無繼的'感慨。第二首詩寫的是個人的生命是短暫即逝的,而人類的存在則是綿延久長的,因之“代代無窮已”的人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這是詩人從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種欣慰。詩人雖有對人生短暫的感傷,但并不是頹廢與絕望,而是緣于對人生的追求與熱愛。
高考詩歌鑒賞試題(篇6)
閱讀下邊一首詞,完成(1)—(2)題。
鵲橋仙夜聞杜鵑陸游
茅檐人靜,蓬窗燈暗,春晚連江風雨。林鶯巢燕總無聲,但月夜常鳴杜宇。催成清淚,驚殘孤夢,又揀深枝飛去。故鄉(xiāng)猶自不堪聽,況半世飄然羈旅?
[注]①驚殘:驚醒。②故鄉(xiāng):即家鄉(xiāng)。
(1)這首詞“茅檐人靜”等三句描述了什么景象?有什么作用?
(2)詞中“林鶯巢燕總無聲,但月夜常啼杜鵑”兩句運用了什么手法。這樣寫在表達上有什么好處?
答:
(1)這三句描述了春晚寂靜、昏暗、風雨凄迷的.景象。其作用在于為杜鵑出場作鋪墊,也為后文表達詞人飄零身世和凄涼的心境作鋪墊。
(2)運用烘托手法,其好處是以“靜”襯托出杜鵑啼聲的悲切。(“總無聲”襯“啼杜宇”,而啼聲“催成清淚”)
高考詩歌鑒賞試題(篇7)
(湖北卷)14.閱讀下面這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8分)
勞停驛歐陽修
孤舟轉山曲,豁爾見平川。
樹杪帆初落,峰頭月正圓。
荒煙幾家聚,瘦野一刀田。
行客愁明發(fā),驚灘鳥道前。
【注】此詩為歐陽修被貶峽州夷陵令時作。勞停驛,驛站名。
(1)簡要說明此詩前兩聯(lián)景物描述的時空變化。(4分)
(2)簡要分析第三聯(lián)中“荒”“瘦”二字的`妙處。(4分)
【答案】(1)(4分)此詩前兩聯(lián)寫景,時空變化豐富。從時間節(jié)點來看,可分為兩個時段,第一聯(lián)為舟行之時(白晝),第二聯(lián)為泊舟之后(暮夜)。從取景空間來看,一句一景,富于變化。孤舟山曲、豁爾平川、樹杪帆落、峰頭月圓,遠、近、高、低,布置巧妙。
(2)(4分)①從用字自然傳神來看:數(shù)縷荒煙,幾戶人家,在暮色籠罩之下,尤顯荒涼冷落;瘦野薄田,狹促如刀,瘦瘠之至。“荒”“瘦”二字,乃尋常字眼,但在此運用十分貼切,顯得自然而工穩(wěn),能傳達出詩人應對“荒村”“瘦田”的第一感覺,具有很強的感染力。
②從情感寄寓來看:“荒”“瘦”二字,包含地僻、田瘦等多重好處,寄寓了詩人對山民的憐憫、關切,以及詩人被貶蠻荒的失意,極好地豐富了全詩的情感內涵。【考點定位】歸納資料要點,概括中心意思。潛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試題分析】此題考查考生對煉字型詩歌鑒賞題型的把握。考生可從字的本義,在詩句中的好處,以及其表達效果等三個方面來進行分析。
高考詩歌鑒賞試題(篇8)
閱讀下面一首詩歌,然后回答問題。(6分)
游山西村陸游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這首詩的頷聯(lián)“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膾炙人口的名句,請結合詩歌資料對此聯(lián)作簡要的.賞析。
答:(1)寫出了山水曲折、樹茂花艷的景色。
(2)反映作者觀賞景物的欣悅。
(3)揭示出世間事物消長變化的道理,能夠引發(fā)廣泛豐富的聯(lián)想。
(4)對仗自然、工整。(答出三點即可分,每點2分)
高考詩歌鑒賞試題(篇9)
(四川卷)13.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8分)
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駱賓王
返照下層岑,物外狎招尋。
蘭徑薰幽碾,槐庭落暗金。
谷靜風聲徹,山空月色深。
一遣樊籠累,唯馀松桂心。
(1)請簡要賞析“谷靜風聲徹,山空月色深”。(3分)
(2)本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和志向?結合全詩簡要分析。(5分)
九、(1)【答案】請因為風聲停止,山谷顯得異常安靜,幽深少人的山林,月色更加濃郁,運用聽覺和視覺描述,描繪了一幅幽邈、靜謐的`月下山林圖景。【解析】本題考查詩句的賞析,可從資料和手法等角度入手分析。
(2)【答案】表達了作者厭倦世俗,熱愛自然,渴望歸隱的情感;突出了作者對自由閑適生活的向往和對高潔堅貞品格的追求。【解析】本題考查詩歌的情感,可結合詩人的理想與追求,結合詩句的具體資料來分析。
高考詩歌鑒賞試題(篇10)
閱讀下面的詩歌,回答問題。
劍門道中遇微雨
陸游
衣上征塵雜酒痕,遠游無處不銷魂。此身合是詩人未?細雨騎驢入劍門。
注:作者從抗金前線的南鄭調回后方的成都,途中寫下了這首詩。
①聯(lián)系注釋,能夠看出第一句中“征塵”和“酒痕”分別有什么含義?
②第三句是一個問句,第四句是如何回應的?從中能夠看出詩人什么思想感情?
③最后兩句在感情的表達上有什么特點?該詩的整體風格是怎樣的?
答:①征塵表示難忘征戰(zhàn)生活;酒痕表達作者離開前線的遺憾和無奈,只能以酒消愁。
②第四句沒有正面回答第三句的問題,轉而寫景,以景襯情,意在借景抒情。因為詩人的`愿望是做一個戰(zhàn)士,到前線為國殺敵,但是愿望無法實現(xiàn),只能寫詩飲酒,這兩句包含了作者的無奈和不甘心,表現(xiàn)了一個愛國志士壯志難酬的憂憤。
③在感情表達上采用的借景抒情的表達方式,委婉含蓄地表達了自己壯志難酬的憂憤。詩歌的整體風格是:感情深沉,委婉含蓄。
高考詩歌鑒賞試題(篇11)
(福建卷)6.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后面的'題目。(6分)
秋夜紀懷[宋]陸游
北斗垂莽蒼,明河①浮太清②。
風林一葉下,露草百蟲鳴。
病入新涼減,詩從半睡成。
還思散關③路,炬火驛前迎。④
(選自《四庫全書》本《放翁詩選》)
[注]①明河:銀河。②太清:指天空。③散關:即大散關。④炬火驛前迎:舉著火把到驛館前迎接。
(1)第二聯(lián)寫景精細,請簡要分析。(3分)
(2)三、四;兩聯(lián)抒發(fā)了詩人怎樣的情懷?請簡要分析。(3分)
八、6.(6分)(1)(3分)【要點】①上句寫微風穿過樹林,葉子悄然落下;
②下句寫露水沾濕秋草,百蟲鳴叫;
③全聯(lián)細致地寫出了秋夜的寂靜,營造出一種凄清的氛圍。(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2)(3分)抒發(fā)了詩人的愛國情懷:詩人雖秋夜病臥,仍壯心不已,念念不忘昔年在大散關的戰(zhàn)斗生活,還想重返戰(zhàn)場,報效國家。(意思對即可。)
高考詩歌鑒賞試題(篇12)
閱讀下面一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6分)
訴衷情
陸游
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
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州[注]。
注:滄州,水邊,古時隱者所居。陸游晚年住在紹興鏡湖邊的三山。
古人評論這首詞的下闋,說第一句有三個詞用得好,你認為是哪三個詞?它們好在哪里?請結合全詞簡要賞析。
答:這三個詞分別為:“未”、“先”、“空”,2分。找對兩個給1分,找對3個給2分。這三個詞概括力量,含意豐厚,流露出壯志未酬,報國無門的沉痛情緒。1分“未”字表達放眼西北,神州陸沉,妖氛未掃的.遺恨;“先”字表達回首人生,流年暗度,兩鬢已秋的感慨;尤其一個“空”字,寫出了內心的痛苦和失望,也隱含對南宋小朝廷的不滿和憤慨。意思對即可,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