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臨江仙 贈丁玲
《臨江仙 贈丁玲》這首詞是毛澤東寫給丁玲的。丁玲,原名蔣偉,字冰之,一九零四年生于湖南常德,自一九二七年起開始發表作品。小編這里為大家整理了這首作品的全文和意思,希望大家喜歡。
《臨江仙 贈丁玲》
作者:毛澤東【現代】
壁上紅旗飄落照,西風漫卷孤城。
保安人物一時新。
洞中開宴會,招待出牢人。
纖筆一枝誰與似?三千毛瑟精兵。
陣圖開向隴山東。
昨日文小姐,今日武。
《臨江仙 贈丁玲》注釋:
①落照:夕陽的余照。
②漫卷:隨意吹卷。
③孤城:指保安。
④保安:當時是陜北蘇區首府,在陜西省西北部,現名志丹縣。
⑤洞中:窯洞中。
⑥出牢人:指丁玲。丁玲于一九三三年五月進獄,后被軟禁在南京。三六年九月,在共產黨幫助下,她化裝逃離南京,于十一月十二日到達保安。
⑦毛瑟:德國毛瑟(Mauser)兄弟設計制造的槍,當時中國軍隊用得很多。
《臨江仙 贈丁玲》寫作背景:
丁玲主動要求到前線去看看。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底,毛澤東通過軍用電報把這首詞拍給在前線的丁玲。來年二月,毛澤東親自下令任命丁玲為中央警衛團政治處副主任,使她真地做了“武”。丁玲于一九八六年三月四日在北京逝世。
大概因為同是湖南人,毛澤東在這首詞里也是以湖南方言押的韻。
丁玲簡介:
丁玲(1904年10月12日~1986年3月4日)中國作家。原名蔣偉,字冰之,別名蔣瑋、丁冰之。丁玲是常用的筆名。此外,還有彬芷、曉菡等筆名。湖南臨澧人。從小深受母親反抗封建禮教、主張婦女獨立自強思想的熏陶。小學時開始閱讀中國古典小說和林紓譯述的外國小說及《小說月報》等。從1927年至1929年間的作品,收入《在黑暗中》、《自殺日記》等集中。這些作品描寫沖出封建家庭的知識女性要求個性解放、追求戀愛自由和新的生活,但因找不到出路而苦悶、空虛、傷感甚至絕望的情形。
丁玲是常用的筆名。此外,還有彬芷、曉菡等筆名。湖南臨澧 人。生于1904年10月12日,卒于1986年3月4日。
幼年喪父。從小深受母親反抗封建禮教、主張婦女獨立自強思想的熏陶。小學時開始閱讀中國古典小說和林紓譯述的外國小說及《小說月報》等 。五四運動爆發時 ,在桃源第二女子師范讀書,積極參加當地的進步活動,后轉入長沙周南女子中學,接觸到新文學讀物 ,因抗議校方解雇進步教師 ,轉入岳云中學。
1922年初到上海,入平民女子學校。同年秋,到南京自修文學,結識了剛從蘇聯回國的瞿秋白,由瞿介紹入上海大學中文系。
1924年春到北京大學等校旁聽文學課。
1925年與胡也頻結婚。在這期間,在與瞿秋白、向警予等人的交往中,接觸到社會革命的理論,閱讀了大量文學名著,同時也豐富了生活閱歷。
1927年12月,發表第一篇小說《夢珂》。翌年2月,又發表《莎菲女士的日記》。此后連續發表《暑假中》等十幾篇小說。
從1927 年至1929年間的作品,收入《 在黑暗中》、《自殺日記》等集中。這些作品描寫沖出封建家庭的知識女性要求個性解放、追求戀愛自由和新的生活,但因找不到出路而苦悶、空虛、傷感甚至絕望的情形。莎菲是其中的突出代表。由于富有時代色彩,又寫得大膽細膩、形象生動,獲得讀者的強烈共鳴。從此成為引人注目的女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