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石 鄭板橋
《竹石》是清代著名畫家、書法家鄭燮的七言絕句。這首詩著力表現了竹子那頑強而又執著的品質 ,是贊美了巖竹的題畫詩,是一首詠物詩。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這首作品的全文和意思,希望大家喜歡。
《竹石》
作者:鄭板橋【清代】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竹石》注釋:
竹石:扎根在石縫中的竹子。
咬定:比喻根扎得結實,像咬著青山不松口一樣。
立根:扎根,生根。
原:本來,原本,原來。
破巖:破裂的巖石。
磨:折磨,挫折,磨煉。
擊:打擊。
堅勁:堅定強勁。
任:任憑。
爾:你。
《竹石》意思:
竹子抓住青山一點也不放松,
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巖石縫中。
千種磨難萬種打擊仍然堅韌挺拔,
無論你刮的是東西南北什么風。
《竹石》寫作背景:
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題畫詩。首二句說竹子扎根破巖中,基礎牢固。次二句說任憑各方來的風猛刮,竹石受到多大的磨折擊打,它們仍然堅定強勁。作者在贊美竹子的這種堅定頑強精神中,還表達了自己不怕任何打擊的硬骨頭精神。這首詩常被用來形容革命者在斗爭中的堅定立場和受到敵人打擊決不動搖的品格。
這首詩表面寫竹,其實是寫人,詩中的勁竹象征了詩人面對種種艱難困苦,寧折不彎,決不向任何黑暗勢力屈服的品格,和不肯與黑暗社會同流合污的錚錚傲骨。
《竹石》鑒賞:
這首詩表面純為寫景,但絕不是對自然景物的白描。這個畫面有鮮明的象征意義,破巖惡風,壓制摧殘著竹枝的生長,讓人聯想到封建王朝的殘酷統治,這正是當時腐朽黑暗社會環境的象征和寫照。竹枝“咬”住青山,扎根巖石,挺立風中,雖經千磨萬擊,不管是在炎夏還是在殘冬,仍然節節向上,傲然屹立;一個“咬”字使讀者感到多少頑強的力量,這不正是作者那種不屈不撓的高尚人格的映射嗎?破巖惡風是兇殘的,但在惡勢力的催殘中,竹枝不僅沒有屈服,反而更加堅勁挺拔。竹子“立根破巖”不但不足慮,反倒磨練出堅韌的特質;人面對貧窮亦不足恥,反而正好磨礪自己的品格。從這強烈的對比中,我們可以明顯感受到作者對惡勢力的強烈憎惡,更能體會到作者對竹所象征的那種剛強人格的崇高贊美。
詩人高度的技巧還體現在語言具有人格化的特征, “咬定”、“不放松”等擬人手法的運用,再有對竹枝形態描繪上。“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這里的竹,分明是堅韌頑強的斗士!人格化的手法,使讀者感到親切、真實,不僅為詩中的自然美陶醉,更為其性格美所感染。千磨萬擊指經受各種磨難,東西南北風指來自各方面的打擊和壓力,惡勢力無處不有,準確地概括了那個黑暗時代的特征。一個“咬”字,表現出了倔強和堅韌的性格,還顯示出了無窮的韻味和奇妙的意境。以“咬”字開篇,突兀奇峭,入手不凡,真是令人拍案叫絕。“任爾東西南北風”,一個“任”字,多么生動、準確地寫出了傲竹凜風而立,斗惡不止的英雄氣概!
全詩短短四句,無僻字,不用典,通俗明白,卻有一股令人震撼的力量。第一句寫根堅,第二句寫石基,第三句寫磨難,第四句寫骨氣;句句推進,前后照應,作者描繪了一幅堅韌、剛直、不屈的竹枝形象,表面寫竹,實際寫人,不管經受多少打擊,承受多少壓力,多少磨難,依然心志堅毅,不與世俗同流合污,表達了作者剛烈、堅忍不拔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