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的經典詩詞10首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賞析:在首詩,大概是學生時代映像較為深刻的詩,看似在描述廬山美景,又表現出了豐富的哲理蘊含其中,深入淺出,游山玩水是如此,觀察世事也當如此——人所處地位不一樣看問題的出發點也不相同,對客觀事物的認知難免有片面性,要認識事物,必須超越狹小范圍,擺脫主管成見。
2、《惠崇春江晚景(其一)》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賞析:這首《惠崇《春江晚景》》歷來被看作蘇軾題畫詩的代表作,再現了原畫中的江南仲春景色,所寫如詩如畫,從·多方面表現了江南的美。
3、《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賞析:詞以月興起,以與其弟的思戀之情為基調,把人世間的悲歡離合之情納入對宇宙和人生的思考追尋,反映了作者復雜的矛盾的思想情感,表達了詩人曠達的.胸襟和樂觀的情致。
4、《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鬃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賞析:這首詩詞,不論是用詞還是意境都透漏了一種悲涼,虛實結合,表達了懷念亡妻的思想感情,對自我發出感慨,使人讀后不禁動容。
5、《江城子.密州出獵》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鬃微霜,又何妨!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賞析:一場出獵的壯觀場面,抒發了作者壯志難酬,想殺敵為國的雄心壯志,言語間的真誠無不透露出他殷切報國的期盼。
6、《浣溪沙》
照日深紅暖見魚,連村綠暗晚藏烏。黃童白叟聚瞧盱。
麋鹿逢人雖未慣,猿猱聞鼓不須呼。歸家說與采桑姑。
賞析:一首有顏色的詩,用形象直白的描述農村風光及愜意生活,為農民的喜悅而欣慰,也對農民的痛苦寄予同情。
7、《定風波》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賞析:上篇雨前,下篇雨后,詮釋著作者的人生信念,以小見大,寓意深厚,表現出曠達超脫的胸襟,寄寓著超凡脫俗的人生夢想。
8、《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
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賞析:全詞借古抒懷,能夠看出在·蘇軾的思想上長期潛伏著的、同現實世界表現離心傾向的暗流,階級的限制皆是如此,全詩抒發了詞人對昔日英雄人物的無限懷念和敬仰之情,也表達了詞人對自我坎坷人生的感慨。
9、《卜算子》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
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
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賞析:全詩意像感強,經過人與物的結合描述,物我同一,互為補充,使孤獨更為具體形象,表達了詞人孤高自許、蔑視流俗的心境。
10、《臨江仙》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仿佛已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帳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
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
賞析:整首詩語言平實,又極具代入感,最簡單的語言卻表達了作者格調超逸,高尚的情操,愿意躲開名利場,乘坐扁舟,歸隱江湖。
蘇軾的主要代表作品
1、《題西林壁》: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譯文:從正面、側面看廬山山嶺連綿起伏、山峰聳立,從遠處、近處、高處、低處看廬山,廬山呈現各種不同的樣子。我之所以認不清廬山真正的面目,是因為我自身處在廬山之中。
2、《飲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譯文:晴天,西湖水波蕩漾,在陽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極了。下雨時,遠處的山籠罩在煙雨之中,時隱時現,眼前一片迷茫,這朦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如果把美麗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妝也好,濃妝也罷,總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麗質和迷人神韻。
3、《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譯文:竹林外兩三枝桃花初放,鴨子在水中游戲,它們最先察覺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灘上已經滿是蔞蒿,蘆筍也開始抽芽,而河豚此時正要逆流而上,從大?;赜蔚浇永飦砹?。
4、《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譯文:黑云翻滾如同打翻的墨硯與遠山糾纏。一會兒我的小船突然多了一些珍珠亂串,那是暴虐的雨點。一陣狂風平地而來,將暴雨都吹散。當我逃到望湖樓上,喝酒聊天,看到的卻是天藍藍,水藍藍。
5、《贈劉景文》: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譯文:荷花凋謝連那擎雨的荷葉也枯萎了,只有那開敗了菊花的花枝還傲寒斗霜。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記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黃、橘子青綠的秋末冬初的時節啊。
蘇軾的詩詞風格特點
1、豪放風格:
這是蘇軾刻意追求的理想風格。他以充沛、激昂甚至略帶悲涼的感情融入詩詞中,寫人狀生而以慷慨豪邁的形象與闊大雄壯的場面取勝。
2、曠達風格:
這是最能代表蘇軾思想與性格特點的詩詞風,表達了詩人希望隱居、避開亂世、期待和平的愿望。
3、婉約風格:
蘇軾婉約詩詞的數量在其詞的總數中占有絕對多的比例,這些詞感情純正深婉,格調健康高遠,也是對傳統婉約詩詞的一種繼承與發展。
蘇軾比較重視詩歌的社會作用,主張詩歌能夠“寓物托諷,庶幾流傳上達,感悟圣意?!薄镀蚩ぴ印芬虼嗽谶@種思想的指導下,蘇軾也寫了一些政治詩,雖然數量不多,但卻極富有現實性,鮮明地揭露了當時的社會矛盾,表達了一個文人對人民疾苦的關注和痛苦的同情,以及對黑暗政治的揭露與批判。
蘇軾的詩歌創作并不以一家為宗,而是兼取李、杜、韓、白之長,最終形成自身獨特的藝術風格。而在宋代詩壇上,蘇軾作為一個集大成者的身份,承載著宋詩的典范,成為宋代詩壇,乃至我國古代整個詩壇上永遠不朽的恒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