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的詠物古詩詞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一些耳熟能詳的古詩吧,古詩準確地來說應該叫格律詩,包括律詩和絕句。你所見過的古詩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經典的詠物古詩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經典的詠物古詩詞12篇
1、《卜算子·詠梅》
朝代:宋代
作者:陸游
原文: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2、《梅》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原文:
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3、《春夜喜雨》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原文: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4、《墨梅》
朝代:元代
作者:王冕
原文:
吾家洗硯池頭樹,個個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夸顏色好,只流清氣滿乾坤。
5、《竹石》
朝代:清代
作者:鄭燮
原文: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6、《石灰吟》
朝代:明代
作者:于謙
原文: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7、《浣溪沙·楊花》
明·陳子龍
百尺章臺撩亂飛,重重簾幕弄春暉。
憐他飄泊奈他飛。
澹日滾殘花影下,軟風吹送玉樓西。
天涯心事少人知。
8、《梅花》
宋·王安石
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9、《青松》
現代·陳毅
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
10、《在獄詠蟬》
唐·駱賓王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
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
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11、《石灰吟》
明·于謙
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12、《畫菊》
宋·鄭思肖
花開不并百花從,獨立疏籬趣未窮。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詠物詩詩歌體裁
詠物詩是托物言志的詩歌,通過事物的詠嘆體現人文思想。詠物詩中所詠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況,與詩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在詩中作者或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態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現作者的生活情趣。古人很喜歡詠物。據統計,僅《全唐詩》已存詠物詩6262首,其中初唐504首,盛唐746首,中唐1455首,晚唐3557首。詠物詩最多的在晚唐時期。
詠物詩基本簡介
自然界中的萬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鳥蟲魚,都可以成為詩人描摹歌詠的對象。他們在細致描摹的同時,寄托自己的感情。——這就產生了詠物類詩歌。
詠物詩鑒賞方法
鑒賞詠物詩,要注意從以下幾個角度去掌握。
①欣賞作者對于所詠之物特點的把握和刻畫,即意象分析。
古人說寫詠物詩要做到“不即不離”,就是說既不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不滯于物),又要切合所詠之物的特點(曲盡其妙)。古人激賞林和靖的“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就是因為作者通過月下水邊的梅枝橫斜的側影,寫出它凜然冰清的神態品格。
②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
詠物詩既是托物言志,就要表達自己寄托的感情。陶淵明詠菊,抒寫自己悠然閑適、不慕富貴的心境;陸游詠梅,表明自己不媚于俗、堅守正義的氣節。有些詠物詩的感情表達比較含蓄,更需要用心體味。
由于作者的經歷遭際、情趣愛好以至對事物觀察的角度、認識的深淺不同,同一事物,往往會有不同的感受,表達出不同的感情來。唐代有三位詩人都寫過詠蟬的詩,被誣入獄的駱賓王,發出的是“霧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的“患難人”的心聲;仕途蹇滯的李商隱,慨嘆的是“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的“牢騷人”的遭際;而身居高位的虞世南,表達的卻是“居高聲自遠,端不藉秋風”的“高貴人”的志得意滿。他們都抓住了蟬鳴高遠的特點,卻都揉進了自己的不同感受,表達自己獨特的感情。
當然,并不是所有的詠物詩都含有作者明確的寄托,但不管有沒有寄托,一首好的詠物詩,總是以其生動的形象和強烈的美感吸引讀者,而且有意無意地、或深或淺地透過所詠之物,或流露作者的人生態度,或寄寓美好的理想,或隱含生活的道理。
③分析詠物詩的寫作技巧。
詠物詩托物言志,在具體描寫上經常用到擬人、比喻、雙關、借代等修辭手法。如于謙《石灰吟》:“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這是一首比較淺易直白的托物言志的詠物詩,其中“清白”二字,不只是對所詠之物外形特點的吟詠,也是對其神韻、品格的高度概括。這首詩的價值就在于處處以石灰自喻,表達自己為國盡忠,不怕犧牲的心愿和堅守高潔情操的決心。詠石灰就是在歌詠自己光明磊落的襟懷和崇高清白的人格。
整體構思上,詠物詩通常運用側面烘托的手法。如陸龜蒙《白蓮》:“素花多蒙別艷欺,此花端合在瑤池。無情有恨何人見?月曉風清欲墮時。”就是用“月曉風清”的背景,寫出白蓮獨特的氣質、神韻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