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田園詩古詩詞
古體詩是詩歌體裁。從詩句的字數看,有所謂四言詩、五言詩、七言詩和雜言詩等形式。四言是四個字一句,五言是五個字一句,七言是七個字一句。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陶淵明田園詩古詩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陶淵明田園詩古詩詞10篇
1.《歸園田居其一》
年代: 魏晉 作者: 陶淵明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誤落塵網中,一去十三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馀畝,草屋八,九間。
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馀閑。
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2.《歸園田居其二》
年代: 魏晉 作者: 陶淵明
野外罕人事,窮巷寡輪鞅。
白日掩荊扉,虛室絕塵想。
時復墟曲中,披草共來往。
相見無雜言,但道桑麻長。
桑麻日已長,我土日已廣。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3.《歸園田居其三》
年代: 魏晉 作者: 陶淵明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
4.《歸園田居其四》
年代: 魏晉 作者: 陶淵明
久去山澤游,浪莽林野娛。
試攜子侄輩,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隴間,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遺處,桑竹殘朽株。
借問采薪者,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死歿無復馀。
一世異朝市,此語真不虛!
人生似幻化,終當歸空無。
5.《歸園田居其五》
年代: 魏晉 作者: 陶淵明
悵恨獨策還,崎嶇歷榛曲。
山澗清且淺,遇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雙雞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荊薪代明燭。
歡來苦夕短,已復至天旭。
6.《飲酒其五》
年代: 魏晉 作者: 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7.《讀山海經》
年代: 魏晉 作者: 陶淵明
孟夏草木長,繞屋樹扶疏。
眾鳥欣有托,吾亦愛吾廬。
既耕亦已種,時還讀我書。
窮巷隔深轍,頗回故人車。
歡言酌春酒,摘我園中蔬。
微雨從東來,好風與之俱。
泛覽周王傳,流觀山海圖。
俯仰終宇宙,不樂復何如。
8.《飲酒其一》
年代: 魏晉 作者: 陶淵明
衰榮無定在,彼此更共之。
邵生瓜田中,寧似東陵時!
寒暑有代謝,人道每如茲。
達人解其會,逝將不復疑;
忽與一樽酒,日夕歡相持。
9.《飲酒其二》
年代: 魏晉 作者: 陶淵明
積善云有報,夷叔在西山。
善惡茍不應,何事空立言!
九十行帶索,饑寒況當年。
不賴固窮節,百世當誰傳。
10.《飲酒其六》
年代: 魏晉 作者: 陶淵明
行止千萬端,誰知非與是。
是非茍相形,雷同共譽毀。
三季多此事,達士似不爾。
咄咄俗中愚,且當從黃綺。
人物簡介
陶淵明(約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潛,世稱靖節先生,私謚靖節,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東晉著名詩人、辭賦家、散文家,被譽為“隱逸詩人之宗”“田園詩派之鼻祖”,江西首位文學巨匠。
陶淵明曾任江州祭酒、鎮軍將軍參軍、建威將軍參軍等職,任彭澤縣令八十余天便棄職而去,從此歸隱田園,直至生命結束。元嘉四年(公元427年),陶淵明卒于潯陽。
其主要作品有《飲酒》《桃花源記》《歸去來兮辭》《五柳先生傳》等。陶淵明作品共傳世詩125首,文12篇,被后人編為《陶淵明集》。
主要成就
陶淵明是中古時代的大思想家。他的文學思想是魏晉南北朝文學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對真的理解,既注重歷史與生活的真實,更注重思想情感和襟懷抱負的真實,是較完美的藝術真實。同時,他對自然的理解也表現其文學思想的獨特性。他不言教化、不事雕鑿,注重情感的自由抒發,注重詩文的自然天成,這是一種非常高的境界。然而,無論是提倡藝術真實,還是推崇文學的自然,都是為了酣暢淋離地表現人生。這是陶淵明文學思想的靈魂。
陶淵明對社會人事的虛偽黑暗有極清醒的認識,因而他的隱逸不是消極的逃避現實,而是具有深刻的批判社會現實的積極意義。當他在漫長的隱居生活中陷入饑寒交迫的困境時,盡管也彷徨過,動搖過,但最終還是沒有向現實屈服,寧固窮終生也要堅守清節。據說郡官派督郵來見他,縣吏就叫他穿好衣冠迎接。他嘆息說:“我豈能為五斗米,向鄉里小兒折腰!”從此,不為五斗米折腰傳為佳談。陶淵明喜歡喝酒,“寄酒為跡”抒發自己不愿和腐朽的統治集團同流合污的心愿,表現出詩人恬淡曠遠的襟懷、孤傲高潔的品格,也正是因為如此他的作品才雖平淡質樸卻詩意盎然。
人物紀念
陶淵明紀念館位于江西省廬山西麓的九江縣城沙河街東北隅,占地1600平方米,為紀念東晉詩人陶淵明而建立。1985年7月30日開館。館址原是陶靖節祠。祠的建筑面積約250平方米,磚木結構,明清祠堂式建筑風格,側配有廂房。正堂塑立了2米多高陶淵明身像,頭部扎漉酒巾,手握著一卷《山海經》。兩壁鐫刻陶淵明四十一代孫、明邑庠生陶享所撰《陶靖節祠祀文》,又清翰林劉延琛所題書的匾額:“羲皇上人”、“望古遙集”。大門首有明嘉靖年間進士薛應旗為題書的“陶靖節祠”石匾,兩耳門分別通向菊圃和柳巷。
人物評價
顏延之《陶徵士誄》:居備勤儉,躬兼貧病。人否其憂,孑然其命。隱約就閑,遷延辭聘。非直也明,是惟道性。糾纏斡流,冥漠報施。孰云與仁?實疑明智。謂天蓋高,胡愆斯義?履信曷憑?思順何置?年在中身,疢維痁疾。視死如歸,臨兇若吉。藥劑弗嘗,禱祀非恤。傃幽告終,懷和長畢。
沈約《宋書·隱逸傳》:潛弱年薄官,不潔去就之跡。自以曾祖晉世宰輔,恥復屈身后代,自高祖王業漸隆,不復肯仕。所著文章,皆題其年月,義熙以前,則書晉氏年號;自永初以來,唯云甲子而已。
蕭統《陶淵明傳》:淵明少有高趣,博學,善屬文;穎脫不群,任真自得。
《陶淵明集序》:有疑陶淵明詩篇篇有酒,吾觀其意不在酒,亦寄酒為跡者也。其文章不群,辭彩精拔,跌宕昭彰,獨超眾類,抑揚爽朗,莫之與京。橫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語時事則指而可想,論懷抱則曠而且真。加以貞志不休,安道苦節,不以躬耕為恥,不以無財為病,自非大賢篤志,與道污隆,孰能如此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