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家鄉有關的散文
與家鄉有關的散文篇一:鄉愁的季節
清明時節,雨淅瀝瀝的下著,給春捎來了一絲涼意,老人們裹裹衣襟,不時的講著祖輩的過去,年輕的人們都在靜靜的聽著,默默的去認知著家風。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走出了大山,模糊了對這個小山村的記憶,但他們從來都不會忘記,在這片根的土地上,連接的是血濃于水的親情。
清明時節,楊柳泛綠,小巷里的孩子依舊拿著五顏六色的雞蛋,依舊吹著楊柳枝做的口哨到處亂竄,那些兒時的記憶到現在已物是人非,只留下一聲嘆息。節后,遠走的人們帶著對這片土地的不舍,重返都市。年復一年的清明節啊,提聽這在外的人兒,你的根在這里。
一絲鄉愁,一絲嗟嘆,村口的人還在跟你揮手告別,轉過身,淚濕雙眼,一步一步的遠去......(
與家鄉有關的散文篇二:童年的家鄉
秋雨童年時代是最美好、最富回憶的歲月,小伙伴們天真無邪,三五一群諧戲于田野間、山野里,好不快活;或是邀約一起背著書包、唱著童謠上學;或是成群結伴趕著牛兒放養,不時做著各種競爭者的游戲,有時,為了爭輸贏,搞得面紅耳赤,甚至還會受傷; 凡此種種是學習技能、積累經驗、增長閱歷的必然過程,是必不可少的人生經歷。童年的故鄉更是讓我難以忘懷,她撫育我成長,讓人魂飛夢繞,思緒萬千,有感恩,有不舍,有思念,有期盼,有無奈,總想將其敘于紙上,以釋情懷。
故鄉,沒有城市寬敞明亮的馬路,也沒有城市的高樓大廈,更沒有城市的繁華喧囂,但別有一番情致,一條小河從西向東貫穿其中,將村寨劈為兩半,一年四季撫著小琴,滋潤著兩岸的農田。我家門前有一小石拱橋,曾是兩岸村民交流的重要紐帶、生產生活的交通命脈,建設日期已不可考,從她那憔悴、滄桑的面容可知飽受歲月的洗禮和世事的滄桑,如今仍在發揮余熱。農田北面是高聳入云的石山,山頂上長著郁郁蔥蔥的古老樹種,他們是“神靈”的象征,鄉民在山上建了一座小廟,每年每逢“三月三”、“六月六”背著酒肉、米、香、燭、紙去祭拜,懇求“神靈”保佑本年風調雨順、村寨平安。山上星羅棋布嵌著奇形怪異的溶洞,有的張啟大嘴,欲吞整個宇宙之勢,肚子確很小,一些地方僅容一個人勉強通過,彎彎曲曲,走不到盡頭;有的口朝天,走到邊兒朝下看,深不見底,令人毛骨悚然;有的就是天然居廳,寬敞明亮,常有剛分家的農戶搬到其間暫住;有的有時會“吞云吐霧”,剎是壯觀,據老人們說,這種“吞云吐霧”洞里面有大蟒,能將成年水牛囫圇吞下,小時候,我和同齡小伙伴到山上偷著尋找“金箍棒”或去洞中玩耍,常常會離它們遠遠的。南面是高大威猛的土山,山上滿是灌木叢林,各種鳥兒不時在林中歡舞高哥,其間零星分布著黃色的土地,那是村民的主要“玉米倉”,山間到處是羊腸小道,縱橫交錯,一到“農忙”時節,這些山間小道上隨處隱約可見村民忙碌的身影,人們人挑馬馱,就像一幅幸勤勞作的畫卷,雖是辛苦勞累,確洋溢著期盼或收獲的喜悅。
在這偏遠的小山村里,兒時是“三不通”地帶,每到趕集,大人們挑著大米或玉米到十公里外的集鎮上換回日常生活必需品,讓我記憶猶新的每次趕集必須買“煤油”,以作晚上照明。每當小伙伴睡夢正酣時,我正在“煤油燈”下忙活著,搖頭晃腦讀作李白、杜甫朗朗上口的詩句,在草稿紙上畫著讓我絞盡腦汁的數學題,相比之下,數學是我的強項,學起數學來,饒有興致,每每到深夜方去入睡。后來,看到父親、母親的臉上刻滿了深深的皺紋,寫上歲月的滄桑,家庭重擔、生活壓力已壓彎了他們的腰,我向父親提出不想上學了,父親呆了半晌,喃喃自語道:“我前面的努力不是白費了,要想改變這“臉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走出山區,做鳳凰,改變家鄉,只有讀書。”,父親的話里包含失望、內心的傷痛和無限的期盼,以后,我再已沒敢說“輟學”二字,帶著父親的期望和自己的夢更加的努力學習。
不久前,我帶著妻小回老家,獨自徘徊在小石橋上,看著她那滄桑的面容、殘破不堪的身軀,凝視橋下的河水無情向東流逝,直至消失在視野的盡頭,久久不愿離去,我思考良久。
與家鄉有關的散文篇三:家鄉的泉水和我有個約會
家鄉的泉水
叮咚叮咚
撥動琴弦
哼著曲兒
對著暢想的方向
發出訊息
這是一個秘密
泉水的情思
只有我懂
泉水長出發達的根
伸進黑色的泥土
伸進江河湖海
走到哪里
夢就生長在哪里
腳步不停
夢囈不停,瘋長
一個個響亮的故事
春天
罩著嫩黃的青紗
在樹梢歌唱
在小溪邊吹奏牧笛
在田野里播種希望
夏天
邀約陽光
漫步在林蔭小道
著一身燦爛的翡翠
殷實成一種旺盛頑強
秋天
擁抱執著
展開夢翼飛翔
豐碩的金黃
凝結成一座偉大的豐碑
讀著泉水發來的信息
在夢幻廣場
與叮咚的泉水約會
撫著她的鐘情的紗幔
請陽光作證
親吻泉水
一起歡歌
一起舞蹈
看了與家鄉有關的散文還看:
1.有關家鄉的經典散文精選
2.關于懷念故鄉的散文
3.關于故鄉的經典散文
4.描寫故鄉的散文
5.我的家鄉優美散文
6.關于歌頌家鄉的散文
7.有關思念家鄉的散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