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桂花的散文
贊桂花的散文篇一: 獨占三秋壓眾芳
今年,季節仿佛遲了些,到了國慶節桂花才開始飄香。
“葉密千層綠,花開萬里黃。”一般的花,其香不是清雅,便是濃郁,而唯獨桂花能兩者兼有,既清香飄逸,又濃郁致遠,因此又有“九里香”的美名,成為花中上乘之品。
桂花樹屬于木樨科,為常綠喬灌木。常見的桂花有三種:丹桂,枝多分歧,葉狹小,邊緣無缺刻,花香較差,卻是一樹紅霞,重葩疊萼,灼灼誘人,逗人觀賞。金桂葉大而厚,葉緣有鋸齒,花色黃赤,嬌艷絢麗,芳菲滿目,香味濃烈。銀桂葉小,花黃白或淡黃,如云如雪,清姿雅質,花香稍遜。桂花還有兩個出名的栽培變種:一個是四季桂,一種玲瓏的小喬木,花白或黃色,香味雖清淡,花期卻很長,5―9月可連續開花數次,可作盆栽點綴,美麗多姿。另一種是月桂,春天開花,花小而黃,名字叫桂,同桂花不是一家,屬于樟科。桂花在秋季放花兩次,色彩繽紛,使美麗的秋光錦上添花。“不是人間種,移從月中來,廣寒看一點,吹得滿山開。”詩人詠贊桂花,說它“獨占三秋壓眾芳。”
桂花在我國栽培已有二千五百年的歷史。國人對桂花懷有一種特別的感情,把它作為吉祥、友誼的象征。戰國時,韓、趙兩國互贈桂花,以表示友好。桂花是美化、香化園林的重要樹種,蘇州的庭園里遍種桂花,秋天一到,大街小巷花香四溢。杭州西湖滿覺垅一帶,滿坑滿谷盡是桂花,開花時節滿山飄香,連那里的栗子也熏帶桂花香味。白居易在《憶江南》中,把西子湖的桂花和錢塘江的海潮并列為兩大勝景:“山月桂中尋桂子,群亭枕上看潮頭。”“山水甲天下”的桂林,更是桂花香滿城了。“桂林風景異,秋似洛陽春”。那筆立似的群峰,桂花染金,異彩疊疊;青羅帶般的漓江,桂枝拂水,芳香遠播。“碧桂之林”隨著奇麗的山水而蜚聲中外了。石灰巖地區,巖石嶙峋,土壤瘠薄,我國園藝學家為了給桂林滿山披上綠裝,培育出一種桂花的新品種“石山桂”,它生命力強,能在巖石縫里扎根生長。如今,桂林的疊彩山等許多風景區,已長滿了石山桂,成了一片美麗芳香的花海,把錦繡的山城裝扮得更加瑰麗。
“冷露無聲濕桂花”,在風清氣爽的秋日,置身于芬芳的花園里,這般愜意的生活讓人怎不眷戀?
贊桂花的散文篇二:正是桂花飄香時
不經意間,秋意已無聲而來。還看不到落葉飄飛之景,卻已經感知了秋的清冷,在日暮之時,該添衣了。
白天陽光非常的明媚,天高遠而去,云白和天藍得純凈,空氣也是如此的清朗,這是個在外旅游的好時節,身心都很舒爽。即使沒有去看遠方的景遠方的色,在我們的周遭的一切也是一樣的怡人。
漫步于校園,漫步于街道,漫步于各個小區,甚至漫步于每個角落,人會忽的動情起來。原來那就是無處不在的桂花香啊。它彌漫到了每個角落,浸潤了我們的身心,每一寸肌膚,每一個細胞。多么美妙的感覺。舒暢的不僅僅是我們的身體,還有我們的靈魂啊。
如此細小的花開在一些可以龐大的樹上。桂花樹的葉大,綠得深沉,桂花乳白,有的淡黃色,雖然細小,花開之時卻很繁茂。乳白的花配上深深的綠,自然給人另一種美態,那就是一種穩重之美,端莊之美,素雅之美。
桂花香并不濃烈,卻很清幽,香飄萬里。在空氣里似有似無,讓人不停的探尋,探尋那最濃之處,最濃之處卻仍是清雅。也許這就說幾乎所有的人愛她的花香的原因,因為她不咄咄逼人,在無聲無息之中,潛入你的鼻息,讓你心平氣和的接受并喜歡。
正是這花香的撲鼻,才上我從塵世里回到這美麗的大自然身邊。暫時的,脫離很多的凡塵俗世。身處俗世,我們無法讓很多東西置身世外。我們會煩憂很多的東西,我們會沉淪于許多的是非。我們不得不做許多我們不愿意不喜歡的事情。不僅僅因為我們懶散,更是因為我們不得不生活。為了生活,為了子女,為了我們背負的責任,我們不得不在非常勞苦的時候還得勞苦。累了我們還得再累,不能停下。
上蒼還是愛護我們的,它讓我們在勞累,也給了我們許多的美好。給了我們手讓我們去創造更美好的生活;給了我們舌頭和嘴巴,享盡人間美味;給了我們眼睛,去看到這個世界無窮盡的美麗;給了我們鼻子,讓我們聞到這么醉人的花香。
漫漫長路起伏不能由我
人海漂泊嘗盡人情淡泊
熱情熱心換冷淡冷漠
任多少深情獨向寂寞
人隨風過自在花開花又落
不管世間滄桑如何
一城風絮滿腹相思都沉默
只有桂花香暗飄過----
這是臺灣電視連續劇《八月桂花香》的主題歌,總是在不知不覺間,到了這個季節我就想起這首歌。這是一首很抒情的歌曲,唱出一絲惆悵,一絲淡淡的愁,歌者是羅文,他以一種很祥和安靜的心態來唱,唱出來的感覺已經不再悲戚,卻有了一種深情在里面。也許這就是歲月的聲音,不管世事滄桑如何,唯有桂花香暗飄過。
歲月無聲人無語,桂花亦無語,卻有那沁人心脾的花香輕輕的飄過,也許這就是人生的美好之處,這就是人生的動人之處。
贊桂花的散文篇三:桂花落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這王維筆下的桂花,說的是二月春桂,在二月盛開的桂花,花香比秋桂要清淡。香是那種山野寂靜的芬香,有一種禪意的清凈之美。是褪去繁蕪,一種隱逸的安閑。像一場桂香月夜的春夢,在寂靜里落著一個繁盛的大唐。
而秋天的桂花,則是一種沉醉。
當一樹桂花香滿院落時,那桂香,縈繞心間的是一種濃烈的思念。人會在沉醉中,不愿醒來,像一首秋的歌,又香濃又清涼。香濃里泛著淡淡的憂傷,似乎預示人們,桂花落盡,秋天即將離去。
昨日路過相鄰的院落,忽然聞見桂花香,我被這濃濃的香氣沉溺著,心里忽略的事物,或許,在這一瞬間又從心中搬運出來了,原來不愿想起得或者說忘記得在這沉溺得夜晚又一一再現,就如這一粒粒盛開或蒂落的桂花,那么細小溫美,那么令人不能不去一疊疊得打開。
如果說院落里的桂花是帶著故土的芬香,是一種人間煙火的味道。那古寺里的桂花,確實另一番景致了。
前年秋天,我陪表姐在開封相國寺里看桂花,當在千手千眼佛前焚香后,我徒然聞到了一種桂香的味道。那濃烈的桂香,好像要把人的整個身體裹上香氣一般。在看桂花,一樹千年盛開的桂花,是那么慈悲,每一朵都帶著禪意。你在這里,感受的不只是香火的氣息,不只是桂花的香氣,在相國寺,那種梵音裊裊,簌簌花落的那種禪意,是一顆清凈心,擁有了整個宇宙的那種沉醉。讓人不愿離開,很想如一粒桂花,一粒宋詞,沉睡在這千年古寺的石階,青苔,寺廟的屋頂。讓靈魂與一粒桂花交換彼此,讓光陰緩緩流過,一條桂香彌漫的河流。
“吸入你的香氣,我便不愿醒來。 這一夜,是心靈水域,我將一地暗香溫柔地收起”。這是我寫給南國的桂花,寫給一個美好的曾經。那里得桂花帶著青春得記憶,一直留在青春的記憶里。
曾看有人也說南方八月桂花,說張愛玲先生在桂花蒸阿小悲秋里,也寫過這樣的一段話,"秋是一個歌,但是,桂花蒸的夜,像廚里吹的簫調,白天想小孩子長的歌,又熱又熟又清又濕"。而我不太了解南方,那個桂花蒸的夜,是不是像在廚里吹的簫調。在我們北方,桂花盛開的八月,已是天涼好個秋了。即使有熱,也不會悶熱的像桂花蒸了。尤其是,若在一個風清明月的夜晚,微軟的風吹過,滿院都是桂花的香氣,香氣里疊加著蟋蟀的鳴聲,休閑人的腳下,落了一層新鮮的香桂花或花生殼。你會在這清涼的夜晚,賞月天如水,嗅桂香彌漫一場秋的別宴。毫無倦意。
我在想,這桂花色的月夜,定會讓你想起一個身穿桂花色衣裳的女子,會想起一個在清晨打掃桂花的人,桂花簌簌如落雪,那么寂靜。仿佛整個世界都是桂花的世界。幽閑,賞心,禪意。
讓人賞著,有一種徹底的清凈,這清凈之美,驚動了天地,也驚動了心。
就如光陰,能把愛情蒼綠,也能沉寂一顆蒼綠的心。那蒼綠,是帶著幽香的芬芳,是班得瑞神秘園里的夢境。細微的愛,就在你的身邊。
就像張愛玲,低到塵埃里的愛,又熱又熟又清又濕。
愛這桂花的秋天。也如清少納言說,不值一看的蘆花,在德富蘆花看來,是這不值一看的蘆花,他便坐上火車去看的茫茫一色,如雪蘆花一樣的愛。
那紛紛墜落的心事,就是眼里的一團花事,寧靜于心,桂色一樣的明凈。
坐在月色里,念著一個人的名字,一個從前去過的舊地,一曲愛過的音樂,一次美好的遇見。
那落在一張白紙上的幾粒光陰。美好而忘我。
看了贊桂花的散文還看:
1.關于描寫桂花的散文
2.描寫桂花的抒情散文精選
3.寫桂花的優美散文精選3篇
4.關于描寫桂花的散文精選
5.描寫桂花花香的散文
6.寫桂花的文章賞析
7.描寫桂花的托物言志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