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摘水果的散文范文
采摘水果的散文篇一:戀上水果
我愛吃水果
鮮桃和芒果
酸酸甜甜的味道你也嘗過
戀愛就像吃水果
青紅色清脆的蘋果
預示著這就是愛情的誘惑
淡黃色滑口的香蕉
退去了原本那矜持的衣裳
玫瑰色甜脆的鮮桃
感覺到有時候就像蜜一樣
檸檬色甘醇的芒果
細細體味唯一希望的歡樂
我愛吃水果
我們有不同的選擇
不同的水果也代表著不同的愛情花朵
綻放出不一樣的顏色
我愛吃水果
常常伴隨著每天的生活
超市里一個一個的挑著
你愛吃的水果
我愛吃的水果
采摘水果的散文篇二:水果飄香
這個地方有座山叫做天寶山,天寶山因九間棚的出名而名聞遐邇,天寶山流域被譽為”亞洲最大的天然花園”,她就在沂蒙山區平邑縣境內的地方鎮,因此有人還把這里稱作”桃花盛開的地方”。天寶山流域有著數萬畝不同的水果,這里一年四季水果飄香。
春天到了,天寶山的背陰坡還殘留著厚厚的積雪,山間的杏樹、桃樹、梨樹和李子樹已耐不住冬季的寂寞,追趕著春風,沐浴著陽光,還沒等枝頭的冰雪融化,就亟不可待地冒出眼珠似的芽苞,在乍暖還寒的風中抖動著身軀,證明自己已從冬眠中醒來。清明時節,一場溫潤的細雨好像給果樹注入了興奮劑,漫山遍野的杏花、桃花、梨花、李子花次第開放,藏在農家小院的櫻桃也開了花,到處都在醞釀著一場盛大的花事。我曾用一首詩贊道”半坡胭脂紅,滿山雪花白。緣何蜂蝶忙,只為馨香來。”不是嗎?一樹樹繁花涂抹了一派繽紛景象,就連絡繹不絕的游客也都是為了這漫山遍野的花事而來。一時間公路上、樹叢中、山谷里到處人頭攢動,游人如織,整個景區內頓時熱鬧起來。一年一度的梨花節就此拉開帷幕,天寶山張開熱情的懷抱迎接四方游客。
果農從地窖里取出儲藏一冬的子母梨、綿梨、蘋果和山楂等水果,在自家門口設攤賣給游客,游客們稱贊這些水果在春天還能如此新鮮,價格也便宜,遠比在超市里買到的口感好。春天里繁花與水果相遇,花香和果香共同演繹了季節轉換的傳奇。
春風越吹越熱烈,春雨也常常不期而至,有的年份還會遇上”倒春寒”,冷不丁下一場”桃花雪”,一下子縮短了花期,紛紛凋謝的花瓣灑落一地,會讓遠道而來的游人掃興而歸。
夏天疾步而來,緊接著綻放的就是蘋果花、山楂花、柿子花、核桃花、栗子花等,空氣中彌漫著不同的花香,整個天寶山清涼艷麗,花香四溢。最早上市的水果就是櫻桃,還有大棚種植的油桃、春雪桃等。進入七月,山里的李子和葡萄也成熟了,一顆顆,一串串如珍珠般掛滿了枝頭,散發著誘人的芳香。
秋天趕走了夏日的炎熱,澄凈的天空中灼灼的太陽為果樹放射著光和熱,滋養著果實逐漸成熟。蘋果羞紅了臉在叢中閃爍,成簇的山楂密密地墜彎了樹枝,黃燦燦的梨兒在葉子中間晃動著腦袋,爭相宣告著豐收的消息。于是,全國各地的水果收購商不約而同地按照時令的規律進入天寶山,果農開始了緊張的秋收季節,除收藏一部分到明年春天賣的之外,全部賣給這些收購商,一車車水果源源不斷地運輸到山外,有時貨源不足,商販們也把外地的水果運到這里交易,讓產地變成了集散地。當然這里產出大部分的水果都進入了地方鎮的罐頭加工廠,一百多家罐頭加工企業拉動了水果產業的快速發展。
秋果結束了,并不意味著這里的果品沒有了。霜降過后,漫山的紅葉裝點著天寶山的華麗,這時的游人還是很多。
入冬了,天氣漸漸冷了,有時早晨會落下很多霜雪,大部分果樹的葉子已經凋落,悄然歸隱于喧囂的山野,光禿禿的果樹自顧自地蟄伏起來,又開始孕育著明年的花果。此時,你會暮然發現在山谷間、小河邊,有著一叢叢、一片片依然濃綠的果樹,倔強地立在瑟瑟的寒風中,不肯卸妝,也不愿離去,這就是天寶山獨有的冬季水果——雪桃和冬桃。由于氣溫低,它們的葉子邊沿會有霜打的痕跡,果子還是密密的、圓圓的隱約在枝葉間。由于入冬后山內的陽光不夠充足,雪桃的顏色不是全紅,一半臉兒紅潤,另一半是墨綠色的,吃起來脆脆的、甜甜的、香香的。冬桃比雪桃個頭兒小,結得果實厚密 ,有的壓彎了枝條垂在路邊,不小心會碰到游人的頭。不過冬桃的顏色不很鮮艷,綠綠的,毛茸茸的,成堆成堆地等待著商販的收購。物以稀為貴,這些在超市里都很少見的鮮食桃,很快就被搶購一空。
天上飄起了雪花,河水已經出現冰凌,冬桃的樹葉抱著枝條不肯離去,仿佛要執意從冬季一下子過度到春季。
辛勤的果農綻放著笑意,清點著一年的收益,盤算著明年蓋新房、購家具、買新車的計劃……
一場瑞雪覆蓋了整個天寶山,這里的果農開始忙碌著喜迎新春。
一年四季飄香的水果,在這里演繹著美麗與甜蜜的傳奇。
采摘水果的散文篇三:果園瑣憶
今年春天,父親來電話和我商量,說是要把老家屋后的那八分地的果樹全部砍了,主要是老了摘不動了,爛在地里又覺得可惜。其實我知道主要是因為每年秋天他們一定要摘很多蘋果、梨和山楂分別送給左鄰右舍和親朋故舊,七十多歲的父親一一采摘下來的確是一份很苦的差事。
我勸父親還是不要砍了,秋收時就告訴那些鄉里鄉親誰想吃就自己來摘,一把年紀了也不要顧忌那份鄉里人情了。
我對這片果園懷著深深的感情。果園還是30年前種植的,這是父親送我的最大的一單童年禮物。這么多年過去了,這片果園之于我,無疑記錄著一個農家的是非長短、血脈流離,同時也在鄉村幾十年草木枯榮的交替中折射著家國命運的風云激蕩。
一
上世紀80年代,__的陰霾剛剛消散,被饑餓的恐懼包裹了多年的人們剛剛品嘗到包產到戶帶來的飽腹感,家鄉的人們都無比小心地守護著自家田頭地舍的每一粒收成。就連現在人們看也不看的沙棗,那時都是人們要看護的果實,每到秋天主人都會驅趕來偷摘嘗鮮的小孩子。
曾經艱難的生活讓剛剛進入自給自足的農村人還沒法判斷新政策是不是能帶來長久的安全感,生怕命運再一次被突然而至的運動裹挾成一葉飄萍。
我家的果園就種植于這樣的一個才開卷書寫的新時代。記得那個時候我才不到10歲,地處偏僻的家鄉解散人民公社不幾年,重新擁有個人土地的父輩們對這幾畝地珍惜如金,因為這土地上承載的是一家人甚至一個家族的生存保證和未來希望。這種感覺可能只有在舊社會和新中國成立后近30年起伏波瀾的社會中有過洗禮的父輩才能體會,那時作為天地間渺小的個體對個人命運完全失舵,悲歡離合僅在晝夜之間,這樣的年代尊嚴和榮譽都被一日三餐的茍且續命壓彎了腰。
擁有了土地的父輩們第一次覺得個人的勤勞可以創造出幸福的光芒,整日在屬于自己的土地上忙碌著,用汗水為土地積蓄著豐收的能量,等待著秋天一片金黃的收獲。那時,父輩們之間的生活質量對比全憑一年的收成來確定。如果某家在一年中青黃不接時向別人借糧,這將成為街頭巷尾經常議論的話柄。
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父親把屋后的八分水地栽上蘋果樹、梨樹、杏樹和山楂樹。當我們一家人在秋收后的那段時間為果園夯筑圍墻時,村里的父輩們都有些不可思議,覺得父親有些暴殄天物。但我卻成為全村同齡人羨慕的對象,因為在幾年之后我就可以肆意享用各種水果了。
二
舅舅去世的早,舅母不久之后就帶著不到3歲的表姐改嫁他鄉,堂舅后來過繼給了外婆,當是防老了。在那個剛剛能夠勉強果腹的年代,外婆在舅舅五口之家里也只能寡淡地度日。有時家里做了稍好的飯菜,母親會讓我送過去,希望可以讓外婆換換口味。我每次去都不敢進舅舅家的大門,因為他經常會施予我體罰,或者直接讓表哥抓住我給我迅速地剃個光頭,我就在他們肆意的笑聲中哭著離開。這些在我幼小的記憶里可能扭曲了我孩提時代的親情意識,以至于在我整個童年時期中總是對親戚充滿著一種高度的戒備和恐懼。
由于這個原因,每次我總是隔著舅舅家的大門把外婆叫出來,把飯給她,外婆將飯端回屋里把碗騰出來送給我后再回去吃。經年之后,外婆才告訴我們,其實每次給我送碗回去后,那些飯菜已被舅舅一家人瓜分完了,只剩下一些殘汁而已。這樣的情節讓我的童年對舅舅一家人充滿抵抗情緒。
我們兄弟四個的童年基本上是在外婆呵護下成長的,我能清楚記得有時因為我們調皮惹得外婆生氣了,她來揍我們,但她那封建社會的小腳怎么可能趕上我們動如脫兔的頑皮童年。但從小與外婆的成長培養了我們對她深深的感情,同時也就加深了童年時對舅舅一家人的敵意。我的記憶當中,外婆基本上是與我們生活在一起的,一年當中也僅有一兩個月的時間是在舅舅家或姨媽家住,我覺得外婆去舅舅家住的原因就是為了不能讓他們白白地獲得外公遺留下的那份家業。
外婆就是在她的兩個女兒和一個過繼兒子的房舍屋籬之間走完了她最后的人生,最終按照農村的習慣在舅舅家的一方土炕上閉上雙眼。12歲的我在人生之中第一次面對至親的永別,竟然沒有如今電視劇中同種劇情的悲傷,只是覺得外婆的去世為我的童年永遠地劃上了休止符,可能這是一種情結,似乎外婆在童年就在。多年以后我才在某一個似曾相識的場景中越來越懷念外婆,常常淚流滿面,直到在時間的催逼中習慣了家中再沒了與她有關的話題,留存的僅僅是逢年過節時為她燒去的一堆紙錢。
生命中第一個離我而去的至愛親人就這樣在歲月的日升月落中成為記憶中我偶爾想起模糊黑白,而童年時她的音容笑貌在回憶中卻怎么也無法定格。其實我們一直在與過往的漸行漸遠中原諒著自己對每一份感情的逐漸淡漠。
三
種植果園的緣起并不復雜。
那時村里有兩處還屬于集體的林場,大約各有五畝左右,林場里有很多蘋果樹、梨樹、杏樹等北方常見的果樹,每到秋天果實成熟時,那片林子就成了我們孩子們望眼欲穿的地方,甚至大人們都會在夜深人靜時偷偷采摘,為長久習慣了清湯寡水的腸胃添加一些水果的清香。
舅舅當時是其中一片林場的管理者,一個深秋的午后,我們一群十來個孩子在剛剛收割完的田間放牧自家的馬、騾、驢等牲畜,他從林場返家經過我們時,從一個布口袋里掏出一些小蘋果一一分給其他孩子,恰恰作為其中他惟一的外甥的我卻沒有分到。現在我已想不起是他故意沒給我還是輪到我時已沒有了,只記得我把這次委曲哭訴給了父親。那時剛過而立之年的父親被這件事激起了他強烈的自尊,加上長久以來因為外婆的因素與舅舅家形成的嫌隙,在那一刻為年輕的父親做了決定。
就在30年前的那個秋天,父親冒著全家人可能挨餓的危險在自己的良田中種植了屬于我們家的私家果園。
那是一個好多農村人還沒有擺脫饑餓的年代,那還是要把好吃的、有營養的東西留給家里要干重勞力的人吃的年代,也是像我這樣的小孩子只能是倒數第二個吃飯的年代(母親永遠是最后一個給自己盛飯的人,我知道有時鍋里的飯所剩不多,現在想來深深為這種少不懂母愛而內疚和痛),母親與和善的鄉親無不為這一決定擔憂。當然也有人想著來年看我們少了8分地的一家向別人借糧度日的窘迫。那一幕沒有出現,而且從來也沒有出現,中國社會的巨變讓習慣了以持久的心態去適應一種波瀾不驚的生活境況的農民們有些措手不及。父輩們怎么也想不到在他們遲暮之年會經歷過去幾代人都不能體驗過的山鄉巨變。
果園在父親的精心照料下快速成長著,父親和我們四個兄弟在這個過程中學會了嫁接,學會了修剪?!疤胰铀睦嫖迥辍保喝デ飦?、寒來暑往中我在焦急地計算,等待著果園第一次春華秋實。
我現在怎么也想不起來品嘗第一框果實的情景,但我依然能記得作為一個家里有果園的孩子在村里是讓同齡人嫉妒和羨慕的。幾年后村里其他人家竟然紛紛效仿,開園種植。但隨著生活水準的改善,父輩們的幸福量度已從飽腹之虞上升到了與城市居民對標生活質量的時代,果園那令我神往的時代也漸漸地歸于平淡,逐漸從人們茶余飯后的談資中悄然退出。
四
父輩們終究還是在日夕忙碌中老去了,舅母和兩個表哥已相繼去世,80歲的舅舅成為村里的五保戶,表姐和表嫂偶爾過來送米送面,孤獨的舅舅成為眾多農村留守老人中的一員。
其實在外婆去世沒幾年,我們與舅舅家開始走得很近了,特別是兩個表哥和舅母去世之后,關系一如親舅,而且更加親近了,父母親也經常過去看看他,每當我們哥四個回家也總是要過去和他聊聊天。
每次看到日漸蒼老的舅舅,我常常為小時候對他深懷的恐懼而感到隱隱的愧疚,那段因少不更事而疏離了的親情讓我的童年歲月里充滿了缺憾。
果園的緣起和結果都成了風中的流云,在斗轉星移的過往歲月中并沒有成為我們家幸福的注解,也沒有叢生為提升家人自尊的靈丹妙藥,回首它的歷史僅僅是我家屋后一道美麗的風景。
今年中秋節回家,與父親緩步園中,低矮傾頹的園墻,雜草叢生的園地,零落的蘋果和梨在葉子稀疏的枝頭懸掛著,成為麻雀、蜜蜂的口中食,此情像是即將終老的鰥夫,等待一個荒蕪的結局,一如當下的這個村莊,早已少了兒時雞鳴狗叫的熱鬧,顯得格外落寞。我想父親一定也和我一樣在時光流逝中已很難有一絲當年的快意恩仇了,我知道果園從來就沒有承擔過那么多的人情冷暖。
屋后的果樹在一茬又一茬的秋收冬藏中歷盡了兩代人的去留,縱使深情款款,奈何世道人間,興衰離合。毫無疑問,經年之后子孫輩們的尋根問祖將是一輪又一輪的薄奠,最終歸于墳頭荒草,深山一抔。
“田園將蕪胡不歸”,如今雞犬相聞已寫完了鄰里村廓之間的繁華,蕓蕓眾生已在“地球村”中千里攜手,遙望蒼穹。我想這是很多農村家庭向往新世界的必然歸宿,無需傷感,所有的歲月終究是一幅圖畫,總有一天會煙消云散,惟有后人的生活會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中跨上新的高度
采摘水果的散文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