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麻辣燙的散文
人無論富貴貧窮,想來,吃海參還是吃麻辣燙,幸福的感覺都是一樣的。那關于麻辣燙的散文有哪些呢?下面小編為你整理了吃麻辣燙的散文篇,希望對你有用!
吃麻辣燙的散文篇1:麻辣燙里的幸福
對于麻辣燙一直很抵觸,原因非常簡單,就是傳說中的麻辣燙里有很多可怕的、不能吃的東西。女兒喜歡吃,拗不過她,只好陪著在旁邊看著她吃,陪的次數多了,終于沒有抵擋住誘惑,鼓足勇氣要了一碗。
這家麻辣燙的店面不大,有六張桌子,干凈整潔。十幾個不銹鋼盆一字排開,里面盛滿了各種青菜,還有魚丸、肉丸、豆制品、海帶和牛筋面、冷面等可以選。跟女兒的一樣,全菜的,微麻、微辣、酸甜口味,麻醬多放了一點。用透明的玻璃碗盛上來,滿滿的、綠盈盈的一大碗,看起來相當不錯。吃了一次,就一發不可收,也成了麻辣燙的常客。
開店的是年輕的夫婦倆,南方人,有一個兒子,上小學。夫婦倆很細心,去過幾次就記住了我們的口味,時常還跟我們聊上幾句。到年跟前又去了一次,我們問年后是不是得過了十五才能開門。老板娘笑吟吟地說,哪里舍得給自己放那么多假,初六就營業了。
老板正在做晚飯,洗菜、切菜、翻炒、裝盤,幾分鐘搞定。一對年輕的小兩口,也是這里的常客,調侃著說,我大哥忙了一整天,還給你們做晚飯,嫂子可真有福啊。老板娘把剛收的菜錢揣進兜里,一臉的幸福,帶著已經被北方同化了的南方的口音,他做的菜好吃著哩。
圍坐在小小的桌子旁,外面冰天雪地,屋內熱氣騰騰。守著麻辣燙,沒有任何其他小菜一樣吃得歡實。一家三口邊吃邊講剛剛看過的一部電影,你一句我一句的,忽然感覺到投過來無比羨慕的目光,我朝女兒使個眼神,岔了過去。老板娘依舊笑吟吟地說,等把兒子供上大學了,就給自己多放點假,也出去看電影、旅旅游。那語氣,那神情,仿佛明天就能實現一樣的輕松。
我對女兒說,如果你喜歡,可以開一間屬于你自己的小店,做好吃的麻辣燙,賣給跟你一樣喜歡吃它的人。女兒瞪大了眼睛:(⊙o⊙)哦?媽咪,是真心話么?這小小的麻辣燙把我與女兒的代溝瞬間給填平了。
就這樣喜歡上了麻辣燙,喜歡上這家小店和這店的主人。在這里,聽到的、看到的,是一股積極向上的動力,一縷唾手可及的陽光,一種近在咫尺的幸福。那種忙碌都帶著歡快的樂符,緊張而不凌亂,辛苦但不辛酸。在這里,哪怕一丁點的優越感都會讓人覺得可恥。在這里,就那么短短的時間,也會讓人感覺那夫婦倆的目標就是我的生活目標,淳樸而真實。
之前曾教育女兒,如果不好好學習,就會象掃馬路的一樣,過又臟又累又清貧的生活。也許也有同我一樣的父母,舉著同樣的事例教育孩子,現在想起來多么的羞愧。此時,別的人也可能指著我們教育他們的子女,如果不考上名牌大學就會象我們一樣。
人看似生而平等,其實很難。而更難的是,能在不同的境遇下,擁有一顆追求美好生活的心。在這家小店,這小小的麻辣燙里,那對夫婦帶給他人的不僅僅是一頓美食,而是傳遞著平凡人追求幸福的勤奮和踏踏實實的、一步一個腳印實現心中美好生活的心態。
人無論富貴貧窮,想來,吃海參還是吃麻辣燙,幸福的感覺都是一樣的。正如我們窮極一生努力追求的,也許最終只是在溢滿陽光的玻璃窗旁,一方小桌,一把圓椅,一碗熱氣騰騰的麻辣燙,僅此而已。
吃麻辣燙的散文篇2:我愛麻辣燙
正如母親所說的那樣,有些東西是從血液里帶來的。就像我雖然祖籍在湖南,土生土長在新疆,但卻應證了一句話叫“湖南人怕不辣”,身為一個新疆的湖南人,我對辣椒真的是情有獨鐘。
記得我小時候就愛吃辣椒,那時由于生活條件差,基本上沒有什么零食可吃,不知是哪家聰明的主婦發明了這樣一種美食:把蒸熟的饅頭切成片后風干,然后在饃片上抹上一層厚厚的油潑辣子面,兩個饃片一夾就成了我們最愛的點心。嚼起來脆香脆香的,吃完后兩個嘴角都是紅的,但那時我們卻百吃不厭,經常是邊吃著辣饃片邊和同伴們玩著,真正是吃飯玩耍兩不誤。
那時候還沒有大棚菜,母親通常在夏季時就會曬很多的辣皮子。到了冬天,這些辣皮子就成了我們的盤中美食,辣皮子炒肉,辣皮子炒雞蛋,辣皮子炒蝦米,辣皮子燉魚,辛辣里透著濃香,辣得我們兄妹個個一身汗,卻吃得津津有味,母親笑說辣子是馱飯的驢,越辣越香越能吃。
最讓我興奮的是這兩年吃到的麻辣燙。看看麻辣燙的主料吧,真正是五花八門,無所不有。從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到枝頭掛的、土里生的,應有盡有:雞肉、雞翅、雞腿、鴨肉、鵪鶉蛋、牛肉、牛肚、羊肉、紅蝦、鯽魚、土豆、紅薯、蘑菇、香菇、金針菇、面筋、豆皮、粉片、粉絲、海帶、木耳、豆腐干、豆腐皮、生菜、油麥菜、蓮藕、血塊……這些主料或切成片、或剁成塊、或切成條、或撕成片,穿在細細的竹簽上,分門別類地放在冰柜里。顧客可以根據口味自由挑選。鍋底通常有兩種,麻辣味的和三鮮的,而我的最愛則是麻辣味的,眼看著自己精選的主料在紅紅的鍋里翻滾,用垂涎三尺來形容我一點也不為過。再加上用精鹽、辣椒末、花椒末、味精、蔥花、芝麻、花生配成的紅油辣椒碟,真是美哉香也。
難得的是這些菜無論葷素一律3角錢,真叫便宜呀。花100多元,連帶酒水,就能讓三四個人吃個痛快。冬天圍著火爐吃的渾身暖洋洋,夏天就著冰啤酒清熱敗火。
在我懷孕那會,對麻辣燙簡直入了迷,隔三差五就拉著老公去解饞,他推說胃不好不想去,我就說,不吃辣子我難受,吃不下飯,我不吃飯,我們的孩子就會挨餓,老公無奈中只好陪我一起“赴湯蹈火”。
最難忘的是,我在生兒子的前一天晚上還拉著老公去吃麻辣燙。第二天兒子出生后,老公看到兒子眼角都是紅的,還有很多白色的眼屎,就問醫生是什么原因,當醫生知道我經常吃麻辣燙后,說是因為我體內積火太大導致兒子也上火了,過些日子就會好的,老公沒好氣的瞟了我一眼道:“兒子干脆就叫‘燙燙’吧”……
吃麻辣燙的散文篇3:記憶麻辣燙
[導讀]:時過境遷,同事一個個分離,我也離職回家了。家居生活說不上小康,卻也安逸自如。只是每每晚飯時間,就會想起曾經鐘愛的麻辣燙。那種味道在思念里格外的清晰而深刻,感覺就是昨天的味道還在唇齒間留有馀香。
不記得什么時候開始了,我愛上麻辣燙!那種香味,只要讓我聞到就能立刻精神起來。
您一定不相信,一個路邊小攤的東西曾經讓我們同事幾個瘋狂的喜歡上。幾乎每天晚上,只要老板一開檔,我們幾個就陸續到場。整些素菜與暈菜煮了,再放些香油蔥花,有時來點紅薯粉,加上老板娘自制的辣椒,一邊聊天一邊吃。那個叫“此味只應天上有,人間難得幾回品”啊!也曾跟老板娘玩笑說,是不是在湯料里放了罌粟果?才會讓我們如此上癮。
時過境遷,同事一個個分離,我也離職回家了。家居生活說不上小康,卻也安逸自如。只是每每晚飯時間,就會想起曾經鐘愛的麻辣燙。那種味道在思念里格外的清晰而深刻,感覺就是昨天的味道還在唇齒間留有馀香。在家半年,晚餐的時間就在回味著麻辣燙里度過了。
半年后,再回東莞時,我第一件事就是去了那個麻辣燙的小檔。如久別的朋友期待著重逢的喜悅。坐在麻辣湯檔前,像過去的那段時光一樣,悠閑自在的品位著思念已久的味道......
人的味覺,十分的神奇。一個人,同樣的環境,同樣的食品,不同的心情,品出別樣的味道。時間仿佛已經沖淡麻辣湯里往日溫馨的味道。一口一口的吃著,一點一點的失望著......
后來,偶爾悠閑,挽著同事逛街。當路過那個小檔口,迎面撲來那陣陣熟悉的香味,翻起平生記憶。不免把脖子伸長了看著那檔口,使勁的抽了抽鼻子,卻再也不愿意靠過去......
記得曾看過一篇文章《人生若只如初見》,在我看來這只是種遺憾!時光是一切深刻的天敵,當那份鐘情與執著不復存在時,當我們再也無力挽回時,就用遺憾制作的相框,把過去嵌在了心靈的最深處,成為永不磨滅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