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菊的散文
秋菊的散文篇1:秋菊
茫茫秋色,大樹搖曳著光禿的枝干,枯萎的小草給大地鋪了一條金色地毯。百花凋零唯有菊花競相開放,那一片金色的鮮花在綠色葉子襯托下格外耀眼奪目。古人將梅蘭竹菊并成為花中四君子,梅花逆境生存,不屈不撓。蘭花質(zhì)樸文靜、淡雅高潔。竹子四季青翠,凌霜傲雨。唯有菊花有眾不同。
春夏百花盛開萬物一片繁華,百花叢中缺你菊花又何妨?在深秋時節(jié)百花凋零時,菊花卻在此時開放,煞有我花開時百花殺的氣勢,用孤傲一詞形容菊花再合適不過,孤芳自賞,傲氣凌然,菊花是花中梟雄。
秋風(fēng)掃去落葉,縱然秋菊傲霜,也擋不住秋風(fēng)的搖曳,縱然秋菊淡雅、脫俗,也逃脫不了六道輪回。花開盛世一場,那形態(tài)迥異的花瓣如絲、如勾緊緊團在一起,一朵朵一簇簇色彩斑斕,那一株株菊花猶如一個個花中仙子亭亭玉立的在秋風(fēng)中偏偏起舞,菊花毅力堅強,在逆境中開放,一點也不懼寒冬的到來。
做人當如秋菊,生活本就坎坷,需要我們坦然面對,只有經(jīng)歷過寒風(fēng)的洗禮,才能體會到人生的真諦。逆水行舟,迎難而上,把漫漫人生路上遇到的苦難當成我們對自己的磨礪。
秋菊的散文篇2:秋菊飄香
深秋時節(jié),已是霜凝露冷,自然界百花凋零一時稀,而那千姿百態(tài)的菊花,卻正在迎風(fēng)怒放,一團團淺紅的似火,一叢叢粉白的像雪,一片片嫩黃的如畫。細細觀賞菊花,我情不自禁地吟誦起歷代詠菊名詩,從屈原的“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陶淵明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到毛澤東的“不似春光,勝似春光,戰(zhàn)地黃花分外香”。美的花和美的詩,喚起我許多美的回憶……我喜歡菊花,是受二爹的熏陶。二爹喜歡養(yǎng)花,他家的院子好似一個大花園。在我稍懂事的孩提時代,經(jīng)常去他家玩。雖不是有意賞花,但終日耳濡目染,菊花給我的印象極深。我最初的感覺,菊花是極普通而又親切的小花,根深、葉肥、桿壯,潔白而修長的花瓣,絨黃而溫馨的花蕊。她雖不比“十丈珠簾”、“紫雪金丹”、“嫦娥奔月”等各類名貴菊種那樣耀人眼目,卻也別具姿態(tài),令人神往。在“動亂”的年代,人們是不敢養(yǎng)花的,怕被人說成是“小資產(chǎn)階級情調(diào)”或“香花毒草”,而二爹卻一往情深,離休后成年累月地侍弄著那些花草,尤其是他鐘愛的菊花。改革開放后,人們打破思想禁錮,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追求精神生活和美的享受已成生活的必然,村里愛花、養(yǎng)花的人越來越多。從此,二爹家院子里的菊花越養(yǎng)越多了,每逢秋天,菊花綴滿院子,如霞、似云,賦予人們一種柔美和諧的情調(diào)。菊花的芬芳飛出庭院,溢滿鄉(xiāng)村,置身其中,給人一種若醉若醒,勝似春光的感覺。
菊花盛開是大地的秋色,是美麗的象征,是二爹的笑臉。我永遠不會忘記那些菊花盛開的日子,穿紅著綠的姑娘們經(jīng)常三五成群地來到二爹家,她們在菊花叢中笑逐顏開,嬉戲奔走,二爹的臉也笑得像盛開的菊花。姑姑、嫂嫂們爭搶著把鮮美的菊花插在發(fā)髻上,大哥、大姐們也要精心挑選一些菊花送給心愛的人。整個深秋,村里男女老少都沉浸在采菊、贈菊的歡樂中。二爹從不心疼,他說:“菊花是美麗的,我養(yǎng)菊花就是要把美麗送給每一個愛花的人”。二爹對土生土長、親手栽植的菊花,有著非常濃厚的、久遠的感情,他讓全村到處都飄動著菊花的身影。我時常想,菊花天性純潔、質(zhì)樸無華、素淡怡人,不象牡丹雍容華貴,也不比玫瑰妖嬈嬌嫩,而這正是二爹按照自己的心愿創(chuàng)造的一種樸素的美、自然的美。
菊花由朝鮮傳入日本,十七世紀又傳到歐洲,是馳名世界的名貴花卉。自古以來,人們對菊花非常珍視,稱菊花盛開的農(nóng)歷九月為菊月;用菊花釀酒稱為“菊花酒”,在九月九日重陽節(jié)這天開懷暢飲。菊花品種繁多,顏色五彩繽紛,姹紫嫣紅,濃淡相宜;形狀優(yōu)美多姿,有一株一朵獨頭的,有一株花開多朵的;花瓣有寬厚舒展的,有卷曲如鉤的,還有管壯下垂的;品種不同,風(fēng)韻各異,“金絲獻瑞”纖細,“燕來紅”濃烈,“獅子頭”粗獷,“銀龍?zhí)胶?rdquo;疏淡,“鳳凰振翅”飄逸,“黑牡丹”端莊,真是風(fēng)姿卓越、各有千秋。
菊花深為人們所喜愛、所歌頌,她歷來被人們當作剛強性格和美好形象的象征。高二爹是個有文化的人,他對菊花很有研究。他告訴我:菊花有三千多種。我國是菊花的故鄉(xiāng),遠在晉代養(yǎng)菊花就已盛行,唐宋年間經(jīng)潔情操的象征,我覺得她也是對二爹晚年生活和人格的寫照,正是“寧可抱香枝上老,不隨黃葉舞秋風(fēng)”;“嚴霜苦打渾不怕,獨留芳香向人間”。二爹已去世多年了,而他給我講的許多有關(guān)菊花的故事卻令我永遠難以忘卻。農(nóng)民起義領(lǐng)袖黃巢的詩:“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后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那種反抗封建統(tǒng)治者的豪情壯志時常令我激動不已,我至今能夠倒背如流。歷代詩人、詞家以菊花為題詠者頗多,而唐代大詩人李白的“時過菊潭上,縱酒無休歇。泛此黃金花,頹然清歌發(fā)”;杜甫的“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等名句,我仍舊耳熟能詳。古典小說《紅樓夢》里,別出心裁地描繪贊美菊花的情景,我猶如親歷其境。
秋菊的散文篇3:清秋菊盞入詩香
簾卷西風(fēng),秋菊飄香。清秋菊盞,為賦新詞寫詞章。
傲骨晚香佇霜天,秋菊入詩分外香。
---月色題記
一簾秋風(fēng)起,東籬菊花香。依稀又見,陶公當年,采菊東籬下,悠悠然然見南山的閑適與陶然。此九月仲秋日,正是“菊花須插滿頭歸”的時節(jié),我們不防尋著古人筆下的墨香,沿著那南山的幽幽曲徑,輕扣東籬深鎖的柴扉,陶然忘情于秋風(fēng)中的菊香,感受那秋菊的清韻風(fēng)神,那種令人悚然起敬的錚錚傲骨。
傲骨晚香佇霜天,秋菊入詩分外香。
且讓我尋著古人的詩韻墨香,在這個冷月清秋的節(jié)氣,如品一杯香茗般,靜靜地握一把裊裊的香氣,在心間迷漫,冷月清霜庭前花,清幽菊香沁心懷。瀟瀟秋風(fēng)飄香遠,切切秋思因菊起。
“蘭既春敷,菊又秋榮。芳熏百草,色艷群英。孰是芳質(zhì),在幽愈馨。”這是晉·王淑之《蘭確銘》,秋菊的清幽馨香在詩人的筆下生香。陶淵明《和郭主簿》:“芳菊開林耀,青松冠巖列。懷此貞秀姿,卓為霜下杰。”更是把秋菊不畏嚴寒,傲立風(fēng)霜的堅貞不屈喻為“霜下杰”。是詩人不畏強權(quán),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堅貞寫照。
“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想當年陶潛公退隱南山,不為五斗米折腰,棄官歸田,自耕自食,悠然自得之情,溢于詩外。采菊東籬,悠然自得,詩人陶然在山水田園間好不愜意呀!陶淵明的這首《飲酒》詩,已成詠菊詩千古絕唱,以至之后的詠菊詩詞里的“東籬”便是陶淵明和菊花的代名詞,曹雪芹《紅樓夢》里黛玉詠菊詩寫道:“滿紙自憐題素怨,片言誰解訴秋心。一從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風(fēng)說到今。”陶公籬前菊,悠然心境開。讀罷令人口齒噙香,令人心生羨慕,令人無限向往。如今的我們,在物欲橫流的當今,是居以什么樣的心態(tài)來生活,我想也不必學(xué)那陶淵明真的要隱退,大隱隱于市,只要我們擁有一顆淡泊寧靜的心,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哪里都有我們向往的“南山”啊,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又何愁達不到“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境地呢?
每到秋風(fēng)乍起時,秋菊向來在古今的騷人墨客里盡展風(fēng)采。“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這是唐·元稹詩人筆下的《菊花》,“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把詩人對菊花的喜愛之情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啊。菊花啊,你是詩人筆下的心香,更是秋季的寵兒。秋的韻味因菊而生香,秋的氣節(jié)因菊花而放大。宋·朱淑貞詩人詠嘆《菊花》:“土花能白又能紅,晚節(jié)猶能愛此工。寧可抱香枝頭老,不隨黃葉舞秋風(fēng)。”
秋菊盛開在唐詩里,努放在詩人李商隱寄托的情思里:“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黃。陶令籬邊色,羅含宅里香。幾時禁重露,實是怯殘陽。愿泛金鸚鵡,升君白玉堂。”“可嘆東籬菊,莖疏葉且微。雖言異蘭蕙,亦自有芳菲。未泛盈樽酒,徒沾清露輝。當榮君不采,飄落欲何依。”這是李詩仙筆下的《感遇》,李白生于盛唐,郁郁不得志,傷感之情,躍然于紙上。
“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jié)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fēng),人比黃花瘦。”這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筆下的《醉花陰》,其中清婉詞韻:“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fēng),人比黃花瘦!”把詩人當日痛失夫君的悲痛之情,寂寥之情,墨染筆端,泣血于絹。卷簾人空對西風(fēng)菊,人比黃花瘦啊,此詩把一個愁美人的形象,躍然紙上,刻畫得如此生動傳神,惟妙惟肖。無限幽思,無限惆悵!
簾卷西風(fēng),秋菊飄香。無論到了哪個朝代,都是詩韻無窮,秋韻獨具。清秋菊盞在曹雪芹先生筆下更是大放異彩,詩香漫漫,飄香于清風(fēng)中。在曹雪芹筆下的《紅樓夢》一書中,菊花在紅樓多情的兒女筆下,凝成了秋霜,凝成了秋思。紅樓詩社眾兒女,多情只為賦秋情。
黛玉的這首詠菊:“無賴詩魔昏曉侵,繞籬欹石自沉音。毫端蘊秀臨霜寫,口角噙香對月吟。滿紙自憐題素怨,片言誰解訴秋心。一從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風(fēng)說到今。”“滿紙自憐題素怨,片言誰解訴秋心。”體現(xiàn)了瀟湘妃子詩心詩意,世上知音有誰的內(nèi)心渴望。故又作一首《問菊》:“欲訊秋情眾莫知,喃喃負手叩東籬。孤標傲世俗誰隱,一樣花開為底遲?圃露庭霜何寂寞,鴻歸蛩病可相思?休言舉世無談?wù)撸庹Z何妨話片時?”
寶釵的一首憶菊:“悵望西風(fēng)抱悶思,蓼紅葦白斷腸時。空籬舊圃秋無跡,瘦月清霜夢有知。念念心隨歸雁遠,寥寥坐聽晚砧遲。誰憐我為黃花瘦,慰語重陽會有期。
怡紅公子寶玉作詩《訪菊》:“閑趁霜晴試一游,酒杯藥盞莫淹留。霜前月下誰家種,檻外籬邊何處秋。蠟屐遠來情得得,冷吟不盡興悠悠。黃花若解憐詩客,休負今朝掛枝頭。”因訪菊故又《種菊》:“攜鋤秋圃自移來,籬畔庭前故故栽。昨夜不期經(jīng)雨活,今朝猶喜帶霜開。冷吟秋色詩千首,醉酌寒香酒一杯。泉溉泥封勤護惜,好知井徑絕塵埃。”“一葉清霜別圃來,佳人并手用心栽。殷勤細雨頻頻助,羞澀寒香怯怯開。紅袖添香識雅韻,黃昏把酒解幽懷。時時暗禱西風(fēng)過,不教輕沾鏡里埃。”
《供菊》詩:“數(shù)遍群芳未可儔,梅花輸色杏輸幽。閑籬偷賞三分月,信手折來一段秋。玉案霜凝添舊句,妝樓風(fēng)冷待新游。詩心從此常懷戚,為怕寒香不肯留。”
看過“秋菊的散文”的人還看:
1.關(guān)于描寫秋菊的抒情散文
2.描寫秋菊的散文隨筆作品
3.贊美菊花的經(jīng)典散文欣賞
4.跟菊花有關(guān)的優(yōu)美散文
5.菊花的抒情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