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的散文
清明節的散文篇1:清明節
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中寫道:“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這天,我們剛好去祭拜已經逝世的親人。
在清明節這天,人們差不多都要吃青團子和粽子。青團子是自己家做的,用菜汁來和面粉,這樣一來,面粉就是綠色的了。然后在里面裝上蠶豆或豆沙餡,蒸熟了以后,吃起來可香了,而且還是純天然的綠色食品。
如果你不了解清明節,你可以來問我或去查查資料,這可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哦!
又一個清明節,又一個緬懷先烈的日子。我們來到了墓前,祭奠長眠在這里的先烈的英靈。
站在烈士墓前,我們心潮起伏,思緒萬千。革命先烈們有的為了民族獨立和國家尊嚴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有的為了徹底埋葬舊世界,建立社會主義新中國而前赴后繼,英勇作戰,拋頭顱、灑熱血;也有的在和平建設時期,為了祖國的繁榮富強而獻出青春和熱血。
先烈們,在中華民族面臨生死存亡的危險時刻,是你們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筑起了長城,與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進行著拼搏。你們倒下了,但成千上萬“不愿做奴隸的人們”站起來了,他們高唱著“義勇軍進行曲”,去繼承你們未完成的事業;先烈們,是你們把對國家、對勞苦大眾的愛化作戰斗中同敵人拼殺的精神力量,不怕犧牲,勇往直前,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先烈們,在社會主義建設最需要的時刻,又是你們拋去了家庭和個人的一切,毫不猶豫,挺身而出,把寶貴的生命無私地獻給了祖國和人民,把滿腔的熱血灑遍祖國大地。
面對你們,我們怎么能不肅然起敬?你們的輝煌業績,將深深地刻在史記上!你們的英名將與日月同輝,與江河共存!我們敬慕你們,無私奉獻的英雄!正是因為有了你們這些無數的革命先烈,有了你們的崇高,有了你們的無私才有了今天的和平環境,才有了祖國的繁榮昌盛。
戰爭的年代照就了烈士們的勇敢與堅強,和平美好的環境為我們提供了學知識、長才能、為祖國奉獻的機會。我們有信心,因為我們有榜樣!同學們,我們是時代的幸運兒,我們應該懂得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我們更應該懂得所肩負的歷史責任和歷史使命。我們要愛自己,更要愛祖國,我們要發奮學習,為她增光,為她添彩!
同學們,讓我們繼承先烈的遺志,為家鄉的建設、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而努力學習,共創美好明天!
來到昌國寺,已滿頭大汗的我們望了望接下來的路,只見蜿蜒曲折山路泥濘不堪,看起來很不好走啊!但想想來這里的目的,我們還是鼓起信心,小心翼翼地向前走去。哎,泥和水,水和泥的路真滑呀!一不小心就可能成為一個“泥菩薩”。經過一段時間的艱難行走,終于來到了目的地。
今天是星期五,我爸爸一大早說:“清明節到了,祭祖墳了,這是我們中華的風俗。”我得意地說:“誰不知道啊!好像就你知道一樣。”媽媽和我一唱一合害得爸爸一個字都不敢說了。
經過幾十分鐘的汽車顛簸,我們終于來到了奶奶的墳前。我們清理掉墓前的雜草,疏通邊上的排水溝,放上供品,點好香、蠟燭,把折好的紙錢燒成灰燼給親人拜祭,以此寄托對死去親人的一份思念。我們行完了中華民族的禮儀以后,叔叔就拿出鞭炮“劈劈啪啪”的響起來,那聲音震耳欲聾,就像天上打雷一樣。我默默的在墳墓前許愿“希望奶奶能保佑我讀書聰明,學習進步,全家生活快樂,身體健康”。
清明節的散文篇2:感懷清明節
清明節,一個復活的傳統節日。原本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之中的一個,但是一個特殊的節氣。清明節踏青,拜山祭祖,憑吊故去的親人,這是中華民族由來已久的傳統習俗。二00八年國家以法定形式規定為民俗節日。其目的不外乎弘揚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倡導社會和諧,提倡尊老敬老。
不知是喜是哀!不是嗎?弄虛做假有誰提倡了,虛假廣告滿天飛;打麻將有誰提倡了嗎,幾乎全民皆兵。所以要提倡,足以說明有些經過幾千年沉淀的,具有民族精華的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德,在近些年幾乎或已經喪失殆盡。
清明節會風一樣的過去,留給我們的卻是深深的反思。如何保持清明節之精神,這才是我們應該深思的。因為我們的老父母不會像風一樣的過去,他們還要在悠悠歲月中忍受寂寞,還要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倚門翹望不知何時造訪的子女們!拜死人也敬活人,這才是清明節之精神!
現在的后輩,尤其是貧困地區和農村不養老不敬老的大有人在,有的甚至把老人趕出去乞討。城鎮里生活條件好一點,但僅僅是給點生活費就夠了的嗎?想想這些人等老人死后也在燒香焚紙錢祭拜,其意義何在?與其死后祭拜,不如生前孝敬。生前盡了孝,心中無遺憾,死后何須祭?當然祭也好,是一種表達紀念的不錯方式。
我是愧對父母的。我的父親是苦大仇深的放牛娃出生,帶頭鬧土改的老農民。母親是任勞任怨,勤勞善良的典型農村婦女。我的父母都是二十年前死與疾病,由于經濟的原因,我們兄弟仨沒能積極配合給以及時有效的治療。這讓我引為終身的遺憾。但我們不能讓遺憾延續,不能把遺憾遺傳給后代!
有老人開玩笑說,敬父母不如把父母當子女。我贊成這樣的觀點。雖然說輩分是顛倒了些,但實質性的待遇卻提高了。想想不是嗎?一代一代,父母給予子女的何其多,而子女回報父母的卻是何其少啊!有幾個父母不是時刻惦記孩子的,有幾個孩子在時刻惦記父母?癡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見多少!
現代社會發展快,工作和生活的壓力都很大,父母是可以理解的。但還是要少點交際,減點應酬,找點空閑,擠點時間,常回家看看吧!我們的這種精神會潛移默化的影響下一代,這無異于一筆精神和歡樂的高息儲蓄!
節日丟失了可以復活,但人死了是不能復活的。請記住吧,年輕的人們!江河有底海有邊,父母恩情大如天,只要生前多孝順,死后不祭也心安。是誰撫養我們成長,是誰給我們一個家?小時候是誰為我們擔驚受怕,長大了是誰為我們牽腸掛肚?這個人是父母,這個人是爹媽。小鳥尚有反哺之情,為人子女怎能不思報答!不要等到“子欲養而親不在”的時候再來后悔。
清明節的散文篇3:清明節,親冥節
清明時節,雨紛紛。因為清明節的到來,最近天氣變得不那么宜人,濕噠噠的。其實真心不喜歡這樣的天氣!不喜歡歸不喜歡,還有比天氣更讓人不喜歡的就是清明節的一些新聞。
首先,我只是一個小小的市民,我想說的話也不多。出生90年的我,自小就對清明節沒什么概念,只知道是一個祭拜已故親人的節日,是國家法定放假的節日。其它的概念幾乎都為零,不是我不知道這個節日的意義,只是對這個節日的感觸不深。但是,最近在家看電視,報道了很多關于清明節的新聞。
說真的,很難理解到底這個社會怎么了。出錢請人到墳前哭的,請人上香拜祭的。。。這些都只是小新聞罷了。竟然有商店出售祭拜品——小三。我算是徹底的見世面了,正所謂有需求才會有市場。為什么這個社會變得如此不可思議?實在是想不明白!先不說活著的人是怎么想的,換個第三人的角度來想,如果自己是被祭拜者,且不說迷不迷信,自己被子孫這樣糊弄自己會怎么想?呵呵。。。想想都會惱,何況?
也許,這個社會真的已經很病重了吧!生活水平是上來了,但是風氣已經凌亂了,該有的沒有了,該存在的不存在了,該保護的沒保護……。看著扎實讓人心疼,還有這段時間爆紅網絡的“杜甫很忙”,真的是欲笑還泣。笑的是,那些人涂鴉者太有才了;泣的是,“才”用錯了地方。杜甫怎么說也是我們中國的文人,這樣被世人涂鴉,實在是有些不妥!
清明節已經過去,但是這種風氣已經對社會造成了影響。只希望明年清明不再有更荒唐的情況吧!個人覺得,這些東西有心則靈,活著的時候好好盡孝道才是真。
看過“清明節的散文”的人還看:
1.精選清明節優秀散文作文
2.描寫清明節的現代散文詩歌
3.有關清明的抒情散文欣賞
4.關于寫清明節的散文作品
5.關于清明的抒情散文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