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的散文
青海湖的散文篇1:青海湖
四月底的青海,到處是一片枯黃,只是從遠處看微微泛起一絲綠意。土是灰褐色的,也許是久不下雨的緣故,表面上浮出一層鹽白,象遠山山頂上的雪。有沙塵,天陰蒙蒙的,卻能看到青天白云。心情很空曠也很沉重,說不出的一種怪怪的感覺。路邊成群的綿羊和牦牛交叉成一盤散亂的圍棋,卻也黑白分明。
驅車百里很少看到人煙,路邊不時出現的一傘傘經幡上,飄蕩著七彩的哈達,提醒著我,這是西部的草原。與路平行的電線和西氣東輸的管道橫在視野,破壞了拍一些照片的欲望,飛馳的車速與淡淡的一點高原反應使耳膜有一些鼓脹,但不妨礙聽到風攜起沙粒拍打車窗的聲音。初入草原的新鮮變成天蒼地荒的視覺疲憊,讓人有些昏昏欲睡……
突然,車右前方一抹青色映入眼簾,青海湖就這樣從天際而來。示意司機停車,我從遠方審視。灰蒙蒙的地,灰茫茫的天,被這一抹青色分割而開,我試著找一個恰當的比喻,怎么也找不出來。思維在這里停頓,涌出腦海的就一個“青”字,很單調又很形象,很蒼白又很震撼,很凝重又很清曠。最終還是找出了一個自己很滿意的詞匯——簡潔。
由于來的季節不對,快五月的天空偶爾還飄落一些雪粒,象鹽。青海湖很大,大的象海;青海湖很清,清的象湖;青海湖很青,青的象天;青海湖很咸,咸的象眼淚。異樣的季節帶給我異樣的感覺。青海湖的山,凝重、青海湖的湖,沉穩、青海湖的天,雄壯、青海湖的地,高遠。就像青海湖的人,男人的胸襟注滿了青海湖的寬廣,女人的歌聲勾勒出青海湖的清亮,老人臉上的一道道溝壑寫盡了青海湖的苦澀,孩子眼睛里的一縷縷晶亮閃爍成青海湖的波浪。一切一切都把本質暴露在你的面前。讓你一眼看到它的內在。所以說我還是很欣賞自己找到的這個詞——簡潔。
簡潔卻很貼切。因為她是青色的,因為她博大如海,因為她是內陸湖,所以就叫青海湖。而我從它的名字上還竟然猜對了她是咸水湖。(我記得曾經寫過一句這樣的話用在這里非常適合:易動感情的大地藏不了過多的悲傷,就把它匯流成河,流入海,于是海變的苦澀。)青海湖的人們好像從來不愿為起名字多費心思,因為這個島上的鳥多,這個島就叫鳥島。因為鳥在那個島上孵蛋,那個島就叫蛋島。海心山、海西山、沙島、三塊石等等這些名字看過之后你該怎么想?我的感覺就是直接,直奔主題從不繞彎,簡單明了,擲地有聲。
簡潔是一種美,然而它不浮淺。簡潔成為本質就演變成了一種風格,就醞釀成了一種文化,就沉積成了一種歷史。從看到青海湖開始,我很少說話。青海的朋友好像覺得我游興不大,內疚的告訴我:“咱們來的季節不對,如果趕到夏秋季節來,正好是晴天,在青海湖畔眺望,遠山環抱;湖水碧澄,波光瀲滟;一望無際的湖面上,碧波連天,雪山倒映,魚群歡躍,萬鳥翱翔。青海湖周圍是茫茫草原。湖濱地勢開闊平坦,水源充足,氣候比較溫和,是水草豐美的天然牧場。夏秋季的大草原,綠菌如毯。金黃色的油菜,迎風飄香;牧民的帳篷,星羅棋布;成群的牛羊,飄動如云。日出日落的迷人景色,更充滿了詩情畫意,使人心曠神怡。”我說我還是喜歡這個時候的青海湖,她能讓我震撼,她能讓我思考,她能讓我從簡潔中體會到深刻,她能讓我從萬物蕭條中感受到人間正道是滄桑。
離別的時刻到了,我們沿四千多平方公里青海湖繞行了一周,行程360多公里。我坐在車里時而瞭望遠山皚皚白雪,時而凝視茫茫天空,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我把思緒留給了莽莽草原,但我唯獨沒有再看青海湖一眼,沒有告別,沒有留戀。我把它裝在了心里!
青海湖的散文篇2:青海湖游記
在去西寧比賽期間,劉老師帶我和另外兩個隊員去了趟青海湖。那里風景秀美,水面在太陽的照耀下金光閃閃,異常美麗。水很清,清得同鏡子一樣,我們還看見了許多那里的文化特色。
青海湖又名“庫庫淖爾”,即蒙語“青色的海”之意。它位于青海省東北部的青海湖盆地內,比中國最大的淡水湖鄱陽湖,要大近459.76平方公里。最深處達38米,湖泊的集水面積約29661平方公里,湖面海拔3196米。西北有布哈河注入既是中國最大的內陸湖泊,也是中國最大的咸水湖。
由于青海湖距離西寧很遠,所以到那里已經十一點多,最多在青海湖游玩一個小時,所以我們一致認為應該以拍照為主,讓家感受到青海湖的美、遼闊。
水面很清,在太陽的照耀下金光閃閃。天空中藍藍的布上上好像縫了許多白色花朵。遠處水天相接,都分辨不出那里是水,那哪里是天了。那里的山綠綠的,。遠的山一眼看去好像是透明的。在那里我感覺呼吸不暢,因為那里是高原地帶,但是那里的空氣很清新,比我們這里的雨后還清新。在那里的中午盡管很熱,但是由于潮濕,我沒出一點汗。在那里我們還看見了一個文成公主的雕像,跟它照了許多相片,文成公主(625-680),唐朝宗室之女,漢族,她聰慧美麗,自幼受家庭熏陶,學習文化,知書達禮,并信仰佛教。
在往回走的路上,我還給沿路的壁畫照了相。青海湖真美啊,由此我想到了,祖國的其他大好山河也一定很美,可唯一一點不足的是我沒有看見鳥島,它位于湖的西部,面積0.11平方公里,是斑頭雁、魚鷗、棕頭鷗、鸕鶿等10多種候鳥繁殖生息場所,數量多達100,000只以上。現已建立鳥島自然保護區。湖中盛產青海湖裸鯉。濱湖草原為良好的天然牧場。它是中國境內最大的咸水湖,比中國進內最大淡水湖還大450平方公里的。
青海湖的散文篇3:青海湖
青海湖,還是那樣廣闊。
在中國,要論西部面積最大的湖泊,就當說青海湖了。它也是中國最大的咸水湖。在神話傳說里面,人們就知道,它是王母娘娘的西海,而且二郎神的方天畫戟也在這里煉就呢。所以這湖就十分的神秘,蒙上了神秘的面紗,令人心馳神往。
青海湖的確是神秘的,也是神奇的。它是高原明珠,是青藏高原上的藍寶石。不知是誰的呼喚在這里千年的傳響著,不知是誰的期盼在這里千年的傳遞著,也不知是誰的思念在這里千年的流淌著。它就這樣從遠古走到了今天,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日夜不停的流淌,它依舊那樣的蔚藍、美麗、迷人。
要說西湖是江南美女的話,那么青海湖就是高原姑娘卓瑪。西湖,是江南水鄉的一位十分古典的美女,她的確很美,從古至今,美了幾千年了。可是,青海湖,卻是一位具有濃郁西部風情而又極具藏族特色勤勞善良的姑娘,她的名字叫卓瑪。她也美,美了不知道多少年了。西湖,有西子的故事,白素貞的傳說。而青海湖也有它的歷史風韻,它有文成公主的故事,王母娘娘的傳說。所以各有千秋,不必比來比去。
說到這里,就不能不說文成公主的故事了。那是在遙遠的大唐時代,中原文明名揚四海。地處西南的吐蕃是游牧民族,自然無法與中原大唐相提并論。松贊干布是個杰出的頭領。他想發展吐蕃,可是吐蕃仍為奴隸制生產,沒有發展的條件,而大唐當時是超級大國,很發達,應該向大唐學習。要學習也必須和大唐搞好關系,所以松贊干布就想到一個很好的方式,與大唐和親,再說大唐美女也是舉世聞名的,如何不令松贊干布動心呢。大唐是大國又是強國,當時勢力很大,不過在西南吐蕃也是不容小覷的。松贊干布就想先禮后兵。吐蕃后來就向大唐提出和親,希望以此達到了解中原,學習中原的愿望。大唐怎么可以輕易就答應呢,吐蕃的和親大計遭到大唐的拒絕,松贊干布覺得不甘心,就派兵前來挑戰,結果還是被大唐打敗了。他只好恭恭敬敬的派使節前往長安謝罪,并再次誠心誠意的提出和親請求。唐太宗當時是“天可汗”,胸懷天下,他選定駙馬自然要優中選優,良中擇良了。當時各國都派使節前來和親,吐蕃的使節最終以睿智得到唐太宗賞識,唐太宗就想使節如此,其主也差不到那里去,就答應了吐蕃的和親請求。后來文成公主就成為了松贊干布中意的人。
文成公主遠去吐蕃,經過青海湖的地方有連綿不斷的群山,她感到翻過這座山就又是一重天,遠離家鄉的愁思難免觸景而生。唐太宗為了寬慰她,就用黃金造日月模型各一個,命長安的人快馬加鞭趕到這里,送給文成公主,讓她帶在身邊,以免思念中原。從此以后,這里就被人們稱之為日月山了。人們都傳說文成公主經過青海湖的時候,看到一條河,從這里可是就要騎馬了,這樣才方便進入草原。她又感到無比傷悲,因為與家鄉的距離一天比一天遠了。不禁痛苦失聲。她這一哭竟然感動了天地,結果使這里的發生了“天下江河皆東去,惟有此水向西流的現象。” 這條河便成了倒流河,自東向西流入了青海湖。
青海湖是文成公主離別中原走上高原的門戶,是青藏高原的標志。
珠穆朗瑪峰是高原女神,是藏民心目中的女神。青海湖就是高原仙女,是藏民心目中的美麗姑娘卓瑪,是圣湖,是圣水。
青海湖,一個字大,意想不到的大,無與倫比的大。就如同大海一樣的大,雖然沒有大海那樣寬廣無比,但是它擁有大海一樣的氣魄和胸懷。再說了,在西部,在高原,這樣大的湖泊已經是難能可貴了。在中國西部,什么都大,大漠、大山、大河、大峽谷、大戈壁、大草原,還有就是大湖泊青海湖了。它很好的詮釋演繹亮麗了這一特色。到青海湖,你就知道中國西部有多大了,大的讓你眩暈,令你窒息。
到青藏高原去,在拉薩要看布達拉宮,要去看喜馬拉雅山和珠穆朗瑪峰,而在西寧就必須去看塔爾寺和青海湖了。有一個說法是春城昆明,夏都西寧。西寧這個夏都的稱謂應該要歸功于青海湖了,的確,它是中國夏季除了河北承德避暑山莊之外的又一個著名的避暑勝地。
看過“青海湖的散文”的人還看:
1.青海湖游記精選作文7篇
2.有關青海湖的詩歌
3.中國最大的湖青海湖
4.描寫湖泊的寫景散文推薦
5.關于游青海湖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