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情平凡的散文作品
親情平凡的散文作品篇1:沒有血緣的親情
還是那愛憐的目光,還是那枯瘦的身板,還是那除了皮就是骨卻總想撫摸我的頭的小手……
至今,我都弄不明白,為什么冥冥之中會把我的生命與這樣一個女人緊緊地聯(lián)在一起。盡管陰陽相隔了好幾年,她依然會不期然地闖進我或甜美或躁動的夢。
我們沒有血緣,我們的生命相差了五十多年的距離。但我們卻把親情抒寫成了一曲唱不完的歌,擰成了心中解不開的結(jié),最后停留成我永遠的痛。
痛,卻美麗,這是不是最為樸素的自然法則?
我至今還不知道這個女人的名字,只曉得她姓宋。但我要叫她外婆,因為她的女兒與我的母親在一次偶然的機會結(jié)拜成了姐妹。
最初對外婆的印象是從母親的嘴里知道的。母親說,外婆有一次為了來看我們一家人,硬是穿著一雙草鞋爬山涉水地走了足足六十多華里山路水路。五十出頭的她是雞叫三遍就點著火把趕路的,攏屋時已是晚霞盡褪炊煙四起了。我幼小的腦海里從此常常出現(xiàn)一幅莫名其妙的圖畫:一個身影模糊的女人沿著一條彎彎曲曲的小溪急急地趕路。
但是,那時的我并沒有意識到這個叫著外婆的女人會那么固執(zhí)地走進我的情感,我的生命。
初見外婆,是在我九歲那年的春天。我們村的小學(xué)因故停了課,盼子成龍的父母決定送我到外婆家讀書。走了外婆走過的那一段山路水路,坐了火車,又走了十多里因隧道太多而顯得忽明忽暗的鐵路之后,我終于到了外婆家,那是我當(dāng)時走得最遠的一段路。
矗立在我面前的是一幢不足三十平方米的舊房子,它在寨子中間寒磣有些突兀。不太規(guī)整的木板壁被歲月漂洗得略顯蒼白,滿布的蛀蟲眼總讓我想起盛夏星星泛濫的天空。外婆原是坐在門檻上的,瞇著雙眼享受著暖暖的春陽。聽到母親的叫聲后急急地迎上來,撲進母親的懷里流著淚笑了,滿臉的皺紋蕩漾了開來,另一只手迅速蓋在我的頭上。那一只手長滿了蚯蚓般的血管,除了皮就是骨。進了屋,我沒去聽她們激動得讓我無法理解的寒喧,我的目光都被那些陳舊得很零亂的木地板牽引去了。這一個晚上,留給我最深的印象不是別的,而是那些整夜在我床邊遛達的幾乎壯如嬰兒腦袋般的老鼠。
從此,我的童年乃至青年,開始與這一個沒有血緣卻要叫上一聲外婆的女人焊接在了一起。
母親回了老家,給我留下一腔長大了才明白叫做鄉(xiāng)愁的情緒。而外婆呢?她依然屋里屋外地忙碌,一雙小腳把貧窮的日子踩得越來越亮麗。嘴卻是一日盛似一日地嘮叨。飯還剛吃完,她就會用一雙溢滿了笑的眼睛盯著我,問是不是餓了。天稍稍有一點陰,她就受了驚似地忙著催我加衣服。只要有一個同學(xué)放學(xué)后在我前面讓她見到,她就會四處尋找我的影子;看見了,就笑;沒見著,就會迅速邁開小腳向?qū)W校方向奔跑,直到見了我才會長長地舒一口氣。
外婆是常常沉默的,但為了我她也會徹底地上演一回農(nóng)村潑婦的角色。記得有一回我與同學(xué)因為一件小事吵了嘴,其實也沒有多大的委屈,卻因漲得滿滿的鄉(xiāng)愁,莫名其妙地哭了。不知道外婆是從哪個渠道曉得了這件事,竟然有生以來第一次氣沖沖地上了人家的門,把別人的一家子幾乎連祖宗八代罵了個遍。惹得那家人癡癡地看著她,連氣也忘了生。還有一次,看她太忙,我自告奮勇地幫她剁起了豬草,一不小心把手給劃破了,一點點血滲了出來。她幾乎是撲了過來,一把拉起我的手就用嘴吮,淚卻流了滿臉。血止住了,她卻撿起那把刀,走到門外奮力甩了出去。刀,無辜地劃了一個很大的拋物線,遠遠地落在了別人菜地邊的草叢里。從此,我不敢再和別人吵嘴,也不敢替她剁豬草,以免外婆把“護短”的特性發(fā)揮得淋漓盡致。
日子久了,我才從別人的嘴里明白外婆的苦楚。她很早就沒了丈夫,一個人含辛茹苦拖大了兩個女兒。女兒們相繼出嫁,剩下她帶著一腔眷戀守著這一幢東倒西歪的老屋。我從寨子上的大人小孩對我的熱情中體會得到她的人緣和善良。
外婆說,因為有了我,才有了豬、雞,有了這一屋子的生氣。但我知道,也因為有了我,更有了許多的煩惱和勞心勞力的牽掛。
外婆那些比我大一歲或小幾歲的親外孫兒外孫女們有空也是常來探望。一幫孩子在一起瘋,難免出現(xiàn)一些磕磕碰碰。一旦出現(xiàn)矛盾,外婆卻是毫不例外地站在了我這一邊。好幾次,這些身上流淌著外婆血脈的孩子都因為我而被外婆喝斥,最終嘟氣離開。外婆硬著嘴看著他們離去,沒有一句挽留,轉(zhuǎn)過了身卻是偷偷抹淚,又回過頭久久地望著那一條進寨的路。
那一年的端午節(jié),我和一幫同學(xué)去看酉水河上的龍舟賽,一去就是三天。回來時,外婆迫不及待的把我引進屋,神秘地打開上了鎖的柜子,拿出一包東西。一層層剝開塑料袋后,取出的竟是幾個粽子。但是,粽子的表面已經(jīng)長滿了一層灰色的絨毛。外婆捧著那一包粽子,一直喃喃自語,怎么會這樣呢?怎么會這樣呢?偷偷斜向我的目光,寫滿了濃濃地歉疚!
親情平凡的散文作品篇2:親情如畫
那天忙了一個上午家務(wù)在午飯后洗了個澡,暖暖的陽光里,我拿著梳子坐到窗前慢慢梳理著長發(fā),靜靜享受著這一刻靜謐,不知何時兒子來到我身后,突然的一聲把我嚇了一跳:媽媽,你有白頭發(fā)了!那聲音中的驚詫讓我不禁啞然,傻小子,你都這么大了,媽媽有白頭發(fā)不是很正常嗎?有什么大驚小怪的,我回過頭對兒子說。不是的媽媽,我好像記得你沒有白頭發(fā),我再次笑了,你說得那是什么時候,媽媽都四十多歲了那能沒有白頭發(fā),可是……
沒有那么多可是,人老了都會長白頭發(fā)的,兒子不說話了,站在我身后,用手輕輕撩起我的頭發(fā)一縷縷慢慢分開尋找里面隱藏著的根根白發(fā),那輕柔的動作就像在撫摸一件無價之寶,只要稍不小心就會碎了一樣,發(fā)現(xiàn)一根便輕輕撥掉,那一刻他不說話,我也不說話,只有發(fā)絲在他手中“沙沙”的流動聲。過了好一會,我說行了,別再撥了,有就有吧,撥了還會再長的,我也不想梳這么長的頭發(fā)了,等到有時間就去剪了然后染個色就看不出白的了。不成想話音剛落,兒子便急急地說:別剪媽媽,你梳長發(fā)好看,說什么傻話呢,媽都啥歲數(shù)了還好看,真得媽媽,你還是留長發(fā)吧,我不讓你剪!
一邊說一邊雙手將頭發(fā)攏起就像立刻要剪似得,我心里一熱,是啊,這一頭的長發(fā)還是結(jié)婚前留起來的,有了兒子后,為了方便長發(fā)一綰就是一天,倒省去了三天兩頭跑理發(fā)店了,兒子上幼兒園后,有一天他坐在車后架上用小手拉著我有頭發(fā)說,媽媽你以后不許剪頭發(fā)了,我說那為什么啊,他說我們小朋友們的媽媽都不是長頭發(fā)不如媽媽漂亮,我笑了,說不剪,其實兒子那里知道一來我沒有那么多時間去整理;二來是我聞不得理發(fā)店里那討厭的香味才梳著一頭長發(fā),每天緊緊張張接送孩子、上班,忙家務(wù),有時緊張的只能匆忙梳幾下用根皮筋腦后一扎了事,沒想還滿足了他的虛榮心,當(dāng)然這也給他帶來了不少樂趣,每天接送他時,他都會和我的頭發(fā)玩耍,一會說頭發(fā)摸他的臉了,一會說頭發(fā)撓他癢癢,自己忙得不宜樂呼。這樣的日子一天天過去了,他也在我的車后架上一天天長大,終于有一天他自己能騎自行車上學(xué)了,有次我和他商量要把頭發(fā)剪了,他不讓,說這樣媽媽看起來年輕,剪了頭發(fā)就老了,看他那認真的樣子,也就沒剪,一晃十幾年過去了,一頭長發(fā)除每年除夕剪下當(dāng)年生的一些,長短一直保持在臀部,也不再攏在腦后而是高高地盤在了頭頂,如不是洗澡,平時極少散開過,兒子自初中開始便在學(xué)校住宿,在他的眼里媽媽還是那么年輕,應(yīng)該還是那樣長發(fā)飄飄的,可能在他心里從來沒有想到過自己的媽媽會老也會有白頭發(fā),所以今天看到我散開的頭發(fā)里根根白頭,才那么吃驚,那一刻我不再說什么,任由他輕輕翻動輕輕撥掉,心里卻有說不出的感慨與激動,兒子長大了,已經(jīng)不再是當(dāng)年那個拖著鼻涕的小調(diào)皮了更不是那個整天偷偷跑網(wǎng)吧上網(wǎng)的懵懂少年了,變化的不僅是他的身體,還有他日漸成熟的心理,當(dāng)他看到母親的白發(fā)時他應(yīng)該想到自己長大的背后是母親用青春歲月來換取的,或許他還明白了自己肩上擔(dān)負的重擔(dān)。
其實在天下所有兒女的眼里,自己的父母都是最年輕最美麗的,只是在驀然之間發(fā)現(xiàn)父母的白發(fā)時才明白原來我們都忽略了給予我們呵護與愛的親人,他們就如那樹下的泥土,用那滿腔心血才澆灌的我們鮮艷青春俊秀健美,而自己卻白了雙鬢。
我忽然覺得心里充滿感激,感激這個溫暖的午后,感激時間在這一刻永恒,讓我銘記這樣一副畫卷:窗前的陽光里一米七八的孩子微微穹著腰在為母親細心地撥著根根白發(fā)。
親情平凡的散文作品篇3:親情需要用心澆灌
與妻子一起散步,常說起我們這一代人有兄弟姐妹好幾個,真好;夢囈里,常閃現(xiàn)小時候依偎在母親膝下,聽母親講她小時候故事的情境,真香甜;閑暇時,常憶起放假回家母親攤的攤餅、開學(xué)時母親目送我上路依依不舍的身影;看著別人抱著小孩,享受著小手牽大手的歡愉,常常涌起從頭再來一次撫育親子的沖動。一串串的往事、一捧捧的深情,這些更多地是我一個人,或者是,與妻子兩個人的體驗,多么想回到從前、多么想再消受那份悠閑和親情,其實在我的內(nèi)心,越來越清晰的一個聲音在呼喚:親情需要用心澆灌。
放慢奔赴人生征程的腳步,讓我們回到家、回到父母身邊,用親情補充奮斗的激情。“人,生而就是為了奮斗”,這幾乎是我們上下幾輩人所受的共同的教育,無論你奮斗的目標(biāo)是崇高的共產(chǎn)主義理想、是高尚的無私奉獻,還是利已惠人的發(fā)財致富,亦或就是養(yǎng)家活口、平平安安度一生,那怕就是飛黃騰達、美女寶車,在這個“首先必須解決吃喝穿住,然后才能從事政治、軍事、宗教等活動”的社會,我們無一例外地需要奮斗。可就是在這些奮斗之中,我們在有所得的同時,卻也遺忘了好多、失去了好多。升了官、發(fā)了財,卻失去了與父母、孩子在一起的天倫享受;吃喝玩樂,出入酒肆歌樓,風(fēng)光無限,卻忽視了妻子兒女的感受。這多年,多少人,發(fā)出過“窮得只剩下錢”的感慨;這多年,多少人,徘徊在家庭崩潰、醉生夢死的漩渦邊緣;這多年,多少人,陷入了貪污腐化、行賄受賄、作奸犯科的泥潭;這多年,多少人,因為生活得毫無意義而走上了跳樓、跳江、割腕、臥軌的不歸路。奮斗沒有錯,只是我們不能迷失了方向;奮斗沒有錯,只是我們不要太過勉強。走兩步,歇一步,抽出時間,放寬心境,帶上妻兒老小,一起回到老屋,回到鄉(xiāng)間,就著母親淹制的老咸菜,喝一碗山芋玉米糝粥,聽二老一唱一和地說些從前的故事,也許就眼明心靜了,也許奮斗的底氣就更足了。
無論遇到多么大的艱難,讓我們放下包袱,回到家、回到父母的身邊,讓親情修補闖生活的豪情。“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此事古難全”,這些道理,我們在勸慰別人時,總能脫口而出,然而真落到自己頭上時,往往就不會那么輕松自如。然而再苦的果,到了份上,我們只能吞下;再辣的酒,仰一仰脖子,我們只能飲掉;刀山火海,是福等不來,是禍躲不過。到這個時候,我們不要再算計名譽、金錢、官位,不要再在乎面子、票子、車子。生前我們沒有帶來什么,生后你也無法帶走什么;失去的本不該得到,是你的還會回來。這個時候,將所有的得失都放下,可以一個人,最好是有妻兒的陪護,我們一起回到家、回到老屋,回到父母的身邊,父母和家人不會用那利如刀劍的勢利眼看你;你可以不說話,你可以嘆息,你甚至可以一個人到后園里,讓竹葉的簌簌之聲掩藏你聲嘶力竭的嚎啕,你還可以來到親人的墓地,向他們懺悔、向他們訴說,他們都是最好的聽眾,他們不會在你背后竊竊私語,不會對你冷嘲熱諷?;ㄉ酌箢^粥,還有喜愛的蘿卜英、蕎麥面餅,這些吃飽了,也許你已經(jīng)是豪情滿懷,暗暗地生發(fā)了“而今邁步從頭越”的決心。
樹欲靜而風(fēng)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讓我們回到家、回到父母身邊,共同澆灌共同收獲親情。人生不過百,即便是我們這擁有三大名片的長壽養(yǎng)生福地,過百也還是一種奢望。親情血濃于水,親情更要用心血來澆灌。無論我們的人生奮斗之路走得成功與否,錢賺得多與少,官職大與小,子女上那個大學(xué)、在那工作,風(fēng)光與否,我們實際上更應(yīng)該珍惜的是我們的此生,更應(yīng)該珍視的是我們的奮斗過程。我們來過此世,我們奮斗過,我們盡力了,我們不后悔。還有一個更加重要的原則是,我們的生存、發(fā)展沒有妨礙別人的生存、發(fā)展,我們的奮斗沒有妨礙別人的奮斗,我們問心無愧!洗卻鉛華,人生終將謝幕。為了不留遺憾,我們更應(yīng)該珍重親情,常回家看看,有好吃的帶點回家,有好穿的帶點回家,有賞心悅目的事回去說說,有鬧心煩神的事回家說說。平心靜氣地、心平氣和地,聽大大小小的絮絮叨叨,看大大小小的打打鬧鬧。你沒有失去什么,卻帶走了大包小包的土產(chǎn),卻收獲了滿籮滿筐的親情。
寧靜的夜晚,我還會思念;喧囂的征程,我還在揚鞭;春風(fēng)化雨,我更有了心勁。從有生,到無涯,我享受過太多的親情;從而今,修來生,我將用心血澆灌心田,化育更多的親情。
看過“親情平凡的散文作品”的人還看:
1.感人的親情散文
2.感人親情散文
3.親情的優(yōu)美散文
4.關(guān)于親情經(jīng)典散文
5.關(guān)于親情的抒情散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