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有關的著名散文
普洱茶有關的著名散文篇1:說茶
我是個粗人,對茶知之甚少,更別說泡茶品茶之道了。雖說在單位也天天泡茶喝,只不過是些大眾茶而已,每天抓一小撮入杯,沖上開水一泡了事,不懂得茶是要洗要潤的。至于品嘗,只要是茶,想必皆有其香,味道嘛,澀中略帶點苦味,除此以外便再也吃不出別的來了。
終于有一機緣,我也雅了這么一回。周末,應朋友之邀赴了一個品茶會。會址設在鬧市口檔次很高的那個茶藝館內。門口有幾位身著旗袍的年輕美貌的迎賓女子,彬彬有禮地鞠著躬,臉上帶著職業的迷人的微笑。館內是中式裝修,幾個漂亮的屏風將大廳分割成若干單元。單元內布置有幾排棕紅色桌椅,前排是一位穿著粉紅旗袍的漂亮女子在做茶藝表演。茶桌上擺放著七八個杯、盞、盤、碟,還有幾樣缽、罐、壺、勺等工具,其余的便不知其名了。從燒水取茶開始到泡出一杯茶湯,大概有十幾道工序,手法極盡精妙,極盡完美。后臺上,一幅簾子后面是琵琶古箏之類的獨奏,演奏的曲目也都是極有名的古曲,演奏者想必也都是些技藝精湛的美女們,那氣氛幾乎清雅到了極致。來的茶客多半是些談天說地,博古論經的文人雅士,從魯迅的犀利,沈從文的清新到莫言的魔幻現實主義,聊得好不熱鬧,也有觀點相悖發生爭執的,不過,畢竟都是些有素質的人物,也不會破壞這大好氣氛,敗了大家興致的,相互一笑也就斷了爭執。聽著美妙的音樂,看著美女的表演,暢談著國事、家事、天下事,也是件愜意暢快之事。茶盞端在手里,放在桌上,也不過是些擺設而已,沒人去觀其色,嗅其味,茶似乎成了品茶會上的配角,喝上一口,味道跟平時的也無多大區別,茶藝師所描述的那種甜那種香,我努力了很久,卻始終未有品得出來。我悄悄在想,那種甜味是不是加了糖的緣故,不過,我也是好面子的人,不好意思在這大庭廣眾之下說出這等沒水準的話來,也就附和著跟他們一起說道:好茶,好茶!這讓我突然想起了一個外國故事——皇帝的新裝。
品茶會接近尾聲的時候,茶藝師突然一改清雅的常態,帶著一點似乎怕人聽不見而故意夸張的語調說道:各位賓客,今天給大家展示的幾款茶品都是我公司新近推出的新品,請大家根據自己的喜好購買,今天出席品茶會的各位賓朋我們給大家打八折。我才知道,這品茶會還要自己掏腰包買茶的。礙于面子,我也伙同著買了兩餅,一結賬,老天,800多元吶!沒辦法,再貴也得買,不能讓人看不起。可是,800多買兩餅茶也確實讓我心疼了好一陣子。茶是買回去了,可是,一直擺放在書柜上舍不得吃,有親戚朋友來了,拿出來我也臭顯擺一回,畢竟是800的茶葉,也夠撐我面子的了。
去年春天,跟一位西雙版納的朋友到了普洱茶的產地——勐海縣游玩,讓我著實心動了一把。滿山慢坡的茶樹長在森林和溝壑間,這是我頭一次看見過如此規模的茶園。正直春分時節,布朗族小姑娘身著色彩艷麗的筒裙穿梭在嫩綠色的茶山上,唱著些好聽的采茶歌,那畫面讓我這個不懂風情的漢子也為之折服了。朋友帶我翻過了一道高高的茶樹嶺,來到一個簡易的窩棚,那是他家老波濤做茶的手工作坊。走進窩棚,一股清香撲鼻而來,一位六十多歲的老者正在一口大鍋前忙活著,鍋里是快要炒干的茶葉,這是做茶的一道工序,叫做炒茶。老波濤招呼我們坐下,手里的活依舊沒有停止,朋友告訴我,炒茶的時候,手要隨時翻動著茶葉,否則稍有不慎,一鍋好茶葉就糟蹋了。窩棚的角落是一個火塘,幾塊劈柴在緩慢的燃燒著,火塘上是一個黑黑的茶壺,里面咕嚕嚕煮著沸滾的茶湯,朋友洗干凈幾個竹杯,濃濃的茶湯從黑黑的茶壺里流出來,隨即飄出來的那種香味是我從未體驗過的。老波濤操著不太清楚的漢話跟我們說聊起來,看得出這位老人很健談。從打獵到種茶葉,從茶葉的制作到茶品人品,老波濤給我們講了很多很多,讓我很是享受。不知不覺中,我的舌尖突然有了一種從未有過的異樣的感覺,清醇中帶點淡淡的甜味,我終于品出來了,這應該就是他們說的那種甜了吧,跟蔗糖的甜沒多大關系,可它卻是實實在在出現在了我的舌尖上了。
普洱茶有關的著名散文篇2:普洱約定
夜深了,舉盅品茗,與杯中之茶靜靜相對,細細的品味著這普洱之中的苦澀濃烈……很久沒有深夜一人獨飲一縷茶香
不禁忘情于金透的茶色里,沉醉于幽柔繞舌的茶香里,回味于醉生夢死的甘韻里……
從最初與茶得緣,到后來互交于茶之品格,人之思緒,千言萬語……
交流久之,則人知于茶,茶知于人……
靜心的品味著……
相互訴說著心中之所愁,則能深深的體會到淡淡的茶香細水,一縷飄散,柔柔的思愁,涓涓細流……
這幾年來,曾有過多少浩浩蕩蕩的情思蕩漾在了這樣小小的杯盞之中,異無人能知……
品茗之余,靜想回思著……
只身往返于空曠的四壁,突然覺得疲憊不堪……
驚人的壓迫,或許會讓使人白了頭……
并非是人的貪婪,只是它已成為了一種習慣……
因為珍愛,所以永遠都把它放在最顯眼的地方……
可不知這樣會讓它慢慢變質,而不是所謂的越陳越香……
好的環境中才能存出好的品質,惡劣之境則適得其反……
好茶如同伯樂能識得千里馬一樣,隨于緣份……
而之所忠愛普洱是因為它先苦后甜甘韻的濃烈……
但望自所得能是越陳越香回味無窮的美好……
普洱茶有關的著名散文篇3:茶香氤氳的記憶
丈夫喜歡普洱茶,他不會端起來就喝,而是像品陳釀的葡萄酒或馬爹利酒一樣小心地擎起茶盅,在鼻吻之間輕移,動作很輕,呼吸很沉,絕不會將一絲一厘的游香浪費,然后表情很夸張地飲一口,仿佛就是要把入骨的茶的滋味,完全喝下,又想在一次一次的回味中,找到那些難以言盡的微妙。
喜歡喝普洱茶的丈夫,卻一直視珍藏于瓦罐的普洱茶為生命里的古董。每次揭開瓦罐,那時光醞釀的陳香攜著蜜一樣的芬芳,跑進了我們體內的五臟六腑,隨著絲絲縷縷的香醇,記憶便輕輕地流溢了出來。。。。。。
一、
汽車從西雙版納州府景洪市出發,在鋼筋混凝土筑架的高速公路上向著普洱茶的發源地南糯山疾駛而去。一路上,我眼前閃過一幢幢掩映在竹林深處的傣家竹樓,閃過一片片香蕉林和梯田式的橡膠林,還有古樹參天、藤蔓攀附的原始森林。
逶迤連綿的南糯山有上百年乃至上千年的古茶樹,順著坡勢蜿蜒向上伸展,層層疊疊,直通茫茫云海。汽車到了南糯山腳,開始在羊腸山路上像只昆蟲一樣向上盤旋爬行。大哥把車停在了一塊空地,說必須走路上去。在西雙版納州府工作的大哥,平時酷愛普洱茶,對這里的環境了如指掌。原來,前面已經沒有了公路。
我們沿著蓊蓊郁郁、濃蔭匝地的山路往密林深處走。南糯山海拔1400多米,氣溫比山腳低,我們感到有絲絲涼意。一路上,大哥采摘下一芽兩葉的茶尖要我們咀嚼品味。那種味道先澀后甜,喜茶人追尋的就是這種回甘的境界。我們看到水質綿軟的山泉從竹筒流出,喝一口清冽甜爽,在路上,我們還不時遇到不遠千里來看古茶樹的游人,其中還有遠渡重洋的外國人。
路的盡頭有幾棵古茶樹老態龍鐘、盤根錯節,據說是古茶王樹的兒子,樹齡有800多年,現在已經被鐵絲網保護了起來。古茶樹主干上長滿苔蘚、蕨類植物。他們深綠的葉呈橢圓形,葉尖漸尖,葉齒細銳,葉質厚、硬、脆。為了沾上千年古茶樹的靈氣,我們在此分別留影紀念。
旁邊有一座竹樓,我看見有兩個游客在此飲茶。當心倦了,累了記得停下來,給心靈尋一份安暖,給自己尋一方晴空。品一盞茶茗,聽一曲琴音,就一段光陰;吟一首小詩,數一段過往,念一抹情懷。他們風塵仆仆循香而至,得品嘗此茶,實乃人生之大幸!人生不就如這一杯清澀,這一盞茶香,幾經歲月滄桑的歷練,而后苦盡甘顯?
二
在快要離開西雙版納的前七天,我們應邀去了大哥很熟的一家茶葉公司老板穆桑家里做客。由于大哥有事在身,由大姐帶我們前往。
到了穆桑家,大鐵門可容小車進出,旁邊有個小門,正虛掩著靜候我們的到來。
穆桑老板聞聲遠遠地喚著大姐的名字迎了出來。他身穿一件中式立領的綢緞服,眼睛閃著喜悅的神色,面帶微笑,右手卻始終習慣性地向前懸著向我們大踏步走來。我們在路上時,大姐就告訴我們穆桑老板的眼睛不好使,但卻固執的一人駕車出游。
幾番寒暄問好后,我們便參觀他的住宅。他的住宅是木質結構的四合院,古樸典雅。在進去的第一層屋內,玻璃櫥柜上擺滿玲瑯滿目的玉器,墻壁上掛滿了朋友贈送的字畫,里面有一張很長的紅木桌,擺著茶具。我想,在桑穆家邊喝茶邊賞玉,大概是因為“茶可清心,清新似玉”的緣故吧。我扶著旁邊的木梯步入二樓,這里有客廳和臥室,是他招待有茶葉生意來往的貴賓的地方。記憶幾經沉淀,只記得臥室有張泰國柚木床,旁邊有扇鑲玻璃的小木窗在我腦海永遠敞開,我站在窗前飲著普洱茶,眼前是一片翠色欲流的橡膠林,耳畔飄悠著《月光下的鳳尾竹》,那種清寧與優雅,讓我心馳神往。
看過“普洱茶有關的著名散文”的人還看:
1.關于普洱茶的經典散文
2.關于普洱茶的散文
3.描寫普洱茶的散文精選3篇
4.最新關于茶的優秀散文
5.感悟茶的經典散文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