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南京的精選散文作品
描寫南京的精選散文作品篇1:南京印象
穿梭于夫子廟中,兩邊是一排兩三層的建筑,一塊塊石磚鋪成的地板,有點江南水鄉的韻味。圍繞著夫子廟的整條街的結構類似于商業步行街,東南西北各一條巷。正對著的夫子廟門的是一座橋,每年的其中一天晚上,這座橋會把月亮在水中的倒影一分為二,在橋的這邊只能看見月亮倒影的一般,另外一邊也是如此。
再游閱江樓,它瀕臨長江,高五十二米,共七層,是江南四大名樓之一。因為閱江樓位于南京城西北獅子山上,瀕臨長江。在樓上眺望便可看見長江大橋。盡管長江大橋有40年的歷史,但仍然看得出它的雄偉。它是長江上第一座由我國自行設計建造的雙層式鐵路、公路兩用橋。上層的公路橋長4589米,車行道寬15米,下層的鐵路橋長6772米,寬14米,鋪有雙軌,兩列火車可同時對開。
想象一下,周圍是明代風格的建筑,遠處又是一座座高樓,感覺是多么不言而喻的奇妙。
描寫南京的精選散文作品篇2:遙憶南京
韶華易逝,歲月匆匆,轉眼間離開六朝古都——南京,已經近一年了。記憶的長河里,卻還會時時浮現出她如夢如幻的影子,讓我莫名的感傷。是因為她太過美麗,還是因為留在那里的有太多關于青春的記憶……南京,我只想對你說,對不起,這些有點遲來的文字。
南京的名稱始于明代,城市的大體雛形也成于明代,距今已經有2400多年的歷史。最近的1700年來,南京曾是十朝都會,六朝金粉之地。歷史的厚重,文蘊的深厚,宜人的人文環境和自然環境,在當今的中國各大城市中是鮮有能與之媲美的。曾在南京生活近五年的我,也有著對南京在城市區位方面的大概印象—如果以綿延35公里的明城墻為界的話,那么其實南京可以分為內城和外城,內城是明城墻圈內的,外城則是衍生出去、規模擴大了的當代南京。
從玄武湖隧道下沉廣場、玄武門等明城墻的幾個標志性出口,沿著大樹參天、綠蔭籠罩的玄武湖畔,一路前行,你會感受到對南京烙印最深的明文化。明城墻上刻有燒制人名字的古老墻磚、明孝陵太子陵的殘垣斷壁、毀于戰火的明故宮的武朝門遺跡、鄭和下西洋的寶船公園遺址……這一項項承載明王朝二百年濃重的歷史見證,分明在訴說著先人那些鮮為人知和塵封已久的往事,和人世間曾經的悲歡離合、愛恨情仇。
“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在南京待的久了,節假日或者忙里偷閑時,沿著繁華的都市街道閑逛或者郊游時,一不小心就會撞上城市的另外一道文化盛宴—民國文化。依鐘山(紫金山)而建的中山陵,臨近的音樂臺、宋美齡別墅;總統府、國共談判時周恩來居住的梅園新村;沿著南京繁華商業街湖南路后面的民國舊的使館區等等……這些遍布大街小巷、角角落落的民國建筑,會讓喜愛中國近代史的游客,著實地過上一把癮。
南京還有著大大小小、為數眾多的寺廟,城市高大水泥建筑物的叢林掩蓋不住他們千百年來歷久彌新的光澤,不僅是因為他們大多依山而建,更重要是在各種沖突交織、各種關系混雜、各種欲望張揚的當代,他們仍然擁有著眾多的信徒。“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可見當年寺廟之眾多,香火之繁盛。靈谷寺、雞鳴寺、靜海寺、夫子廟、棲霞寺等等遺留下來的國寶級文物建筑里面,香火依然繚繞,香客依舊每日絡繹不絕。
其實,南京的文物古跡還有很多,比如乾隆六下江南五次登臨的燕子磯、記載著南京土風民俗的甘熙故居、天文愛好者的天堂—紫金山天文臺、金粉之地的秦淮河、《紅樓夢》作者曹雪芹故居……一個旅游者,如果想零距離地盡情體味南京的萬種風情,沒有一個禮拜的時間是無法盡興的。
描寫南京的精選散文作品篇3:南京之旅
去年冬天,我和媽媽游了趟南京。
早上九點半到達南京,一下火車出了站臺,美麗的玄武湖就呈現在我們的眼前。玄武湖是南京有名的景點,湖面很平靜,像一面鏡子。湖水很清澈,能看見小魚和水草。有許多人在興致勃勃地劃船,我和媽媽也高高興興地劃了一陣子。玄武湖上有幾個小島,島上綠樹成蔭,鳥語花香,美麗極了!
我們先后還去了南京地總統府、中山陵、海洋館、雨花臺。海洋館是我最喜歡地地方,在那里我看到了許多奇形怪狀地海洋動物,尤其是那海豚地表演很有意思。令人吃驚的是那大鯊魚,它追著小魚吃,樣子很可怕!
我還游過很多美麗的地方,南京之旅讓我難忘!
看過“描寫南京的精選散文作品”的人還看:
1.有關南京的優秀散文欣賞
2.描寫南京的優秀散文推薦
3.關于南京的散文
4.描寫南京的經典散文佳作
5.描寫南京游記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