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寫冬的散文
名人寫冬的散文篇1:冬的遐思
朔風凜冽,天寒地凍,大雪紛飛,滴水成冰,這是北國十冬臘月的天氣特征、典型標志。然而,由于祖國幅員廣大,地域遼闊,地處同經度而不同的緯度,即使是當下冬月時節,也會出現不同的地理自然景觀,有著明顯的氣候特征,有的景象氣壯山河,無比神奇與美妙;有的景象稍顯單調遜色,但都遵循著一般的自然規律,不以人們的意志而轉移。所以,“冬”的概念因所處地理位置的異同內涵而有異同,人們對冬的理解詮釋也會有異同。順應自然,征服冬天,享受冬天,這是我的親身體驗而得出的主觀結論。
我生長于四季分明的中原黃淮大平原,熟視了當地的千里沃野自然風貌,見慣了當地的春夏秋冬草木榮枯,經歷了當地50余年的風霜雨雪月落日升,同樣,也見證了當地50余年的祖國解放社會變革。就拿2014年正在經歷的冬天來說,眼下,時近“冬至”,中原大地雖天天刮起4-7級的北風,寒氣襲人,晨露結冰,樹枝突兀,滿天飛葉,落沙漫舞,但最低溫度沒超過零下7度,可在人們的忍耐范圍之內。以省會鄭州為例,近來一般為零下3度左右,而最高溫度仍在10度左右徘徊,晴空萬里,冬陽高照,背風處仍有暖意融融的感覺,比起東北漠河一帶零下40多度的極寒地區,不知要強上多少倍。前幾日雖有陰云密布,當地氣象臺也預報有初雪降臨,殊不知,最終被一陣陣狂風吹散霧霾,重現晴日,可見氣象預報不科學、不準確,也就降低了人們的信任度。不過,從著裝而言,人們絕大多數早已冬衣裹身,出門戴口罩手套,穿風衣系風帽,謹防風沙霧霾寒冷侵襲。也有少數時尚女郎,上著冬衣,下穿緊身黑絲襪褲,外套黑色或花色短褲,腳蹬長筒靴,據說是近2年流行裝,凸顯女性長腿線條美。我曾想,大凡依此穿衣打扮者,肯定會下身冰冷,甚至寒體難耐,可正應驗了一句民間歇后語:冬天穿短褲——美麗凍(動)人”啊!
話又說回來,像中原地區冬天穿短褲的奇異現象假若是擱在祖國的異地南國,那就再正常不過了。回想20年前的今天,當我從武漢機場乘坐飛機到海口探親旅游時,下了飛機,首先的感覺是從冬天一下子過渡到了夏天。接機的大妹夫和海南的朋友都穿夏裝,還一路讓我邊脫冬衣邊向我介紹海南的氣候特征自然風情。開始我并沒聽他的話,怕立即脫冬衣會著涼凍感冒,以至于坐在轎車里只脫掉外上衣,沒到下榻的賓館(因大妹夫在賓館工作)就熱得汗流浹背。住下后趕緊換上單衣,飯后在他們的陪同下,又迎著晚霞迫不及待地步行逛市容。在大街上,映入眼簾目不暇接的是一街兩行高大挺拔的寫字樓、碧綠而果實累累的椰子樹、蔥郁繁茂的花花草草、川流不息的進口高級轎車和膚色各異衣著長褂短褲行色匆匆的淘金者,人生第一次感慨祖國的幅員遼闊美麗、同季節自然風景變化之大!在隨后的半月里,在親朋的陪同下,我游歷了寶島的海口、瓊海、三亞及廣東的深圳、珠海、廣州,感受了冬季里火熱的夏天,飽覽和享受了祖國改革開放最前沿陣地的美景美食美時光,令我終身難忘,心想:假如有一天,我經濟富裕了,時間寬裕了,要像一只候鳥,毫無牽掛地飛到海南、飛到廣東來過冬多好啊!
無獨有偶,像我這樣想法的人大有人在。老家我的鄰居老馬,去年剛60歲退休,老伴于3年前退休,就一個姑娘早已出嫁生子,老兩口日子過得富裕,身體健壯,愛好騎行,又毫無牽掛,春節前一月相約3位騎友到海南旅游,深感那里氣候宜人,當下決定3人就地留下租房,置辦生活必需品,一人返回通知各自家屬前來過年,4家8人長住3個月,邊騎行游玩,邊享受生活,過罷冬到暖春3月才返家中原。今年春節前還準備去,成為名副其實的候鳥,日子過得非常瀟灑。再如前天看中央電視臺新聞報道,富裕起來的東北三省,今冬有30多萬人要到海南租房買房過冬過春節,大大促進了海南房地產旅游業農業等第三產業的發展,“候鳥”經濟旅游經濟凸顯。
由此,我又在這樣的冬天百無聊賴時遐想:是啊,現代社會已從電子時代跨入到了信息互聯網時代,整個世界都在變成“地球村”,傳統意義上寒冷的冬天正在逼迫國人未來都變成“候鳥”,以富裕的經濟財物為堅強后盾,以提高幸福指數為巨大動力,以舒適宜居和諧健康長壽美麗為理想棲息地,以實現中國夢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宏偉目標,正如有位哲人所言:寒冷的冬天到了,溫暖而美麗的春天還會遠嗎?
名人寫冬的散文篇2:冬天
那日阿若說她已經穿棉衣了,那里冬天很冷。紅色帶花紋的棉衣,我是在睡夢里大雪紛飛的世界里看到的。像黑夜里閃著光芒的火焰,很美,很暖和。那火焰是我冬夜里渴望尋求的溫暖。她給我發了幾張雪景的照片,是她生活的地方,雪不厚,但白色占據了整個畫面,沒有人物,紅色的磚頭圍墻顯得很蒼白。冬青上撒滿了白雪,那綠,就像蒙上一層白紗,朦朧的淡淡的,一整個冷色調跟喧囂的夏天相去甚遠。那場雪在她那個地方只能算是一場小雪,看到雪景的照片心里禁不住羨慕她生活在會下雪的地方。多少年來我都希望我們這里能下一場雪,好切身體會一下下雪的滋味。前些年的冬天長汀就下了雪,很多人都驅車趕了將近三百公里地去看雪,遺憾的是那時沒空去賞雪。
她說她那已零下多少多少度了,又添了衣服。我才恍然,我這里也是冬天,我也添了件衣服。今年的冬天雨好像比往年下得多,沒晴幾日又下雨。雨下得細細的,遠山都被云霧籠罩著。樓前的蠟樹葉子依舊綠著,絲毫沒有因為冬天減了一分綠意。細細的雨絲輕撫著那綠,映在眼里是那么的舒服。一串串紫色成熟的小果子掛在枝頭,秋的景象并沒有遠去。屋櫞上的雨水,滴答滴答地敲打著靜寂的地面。夾著雨絲的風兒輕輕地拂著冬天的冷。蠟樹上沒了鳥雀兒的歡叫,只是偶爾從林際間滑過一兩聲。
董邦是經常過往的地方,成片的魚塘映著云霧籠罩的翠竹林,幾只白鷺是翩翩飛翔在雨霧中的精靈。雨絲無聲地落在水面,激不起一絲波瀾。成群的燕子在魚塘水面上翻飛,時而貼著水面飛行,時而停在塘埂上,歡快的景象打破這兒的寧靜。此情此景讓人懷疑,這就是我們的冬天嗎?燕子在天晴的時候并不多見,只是偶爾三五只落在路邊。或許大家都淡忘了我們這里的冬天,冬天可以這樣暖和。
發黃的草地里長了好幾棵白梅。葉子不知什么時候就已經落光了,滿樹的花兒就著雨絲傲然地綻放。雨絲在花兒上結滿了晶瑩剔透的水珠兒,花蕾上、花瓣上,連花芯上都被包裹著。信步打傘伸手去折花枝,指尖剛一觸碰到枝兒,驚得大珠小珠落地有聲,有的珠兒還裹著花瓣兒。呵!好一個花瓣雨。濕了衣袖喲,那花瓣兒粘上了衣袖,圓圓的,薄薄的,嫩嫩的純白。讓人不忍心抖落。恍然間塵世的喧囂、煩雜就在眼前遠去。清明的世界不知不覺地從心底泛起。珠去梅香撲鼻而至,陶醉!陶醉!多少文人墨客踏雪尋梅,怎又一個冬字了得!
想起冬至,我的讒蟲就被家鄉的味道給勾了起來.
冬天是讓那場霜給拉開大幕的.接連著下了三天的霜.我們這里的冬天就算真的來了.最低氣溫降到兩三度,這個溫度一般在凌晨三四點的時候才有,算是極寒的了.冬至的日子就指日可待了.
早上上班的時候,我經過董邦,看到那片收割后的稻田里,稻茬隙里鋪著的稻草上厚厚的一層白霜.寒風像把霜刀一樣割著我那脆弱的耳朵.遙遠而明凈的陽光灑在身上,暖暖的感覺似近又遠.冬衣,這個時候才多姿多彩地涌現在大街小巷.那層白霜在繽紛的冬裝中已不再顯得那么蒼白.一只黑狗在稻草邊上歡快地奔跑著,嘴里不時地噴著熱氣.撒野得正歡.路上行人捂得嚴嚴實實的匆匆過往.路下菜田里的菜農三三倆倆的在那不懼寒冷地收獲,一捆捆扎好的萵苣堆在路旁.那是他們收獲的喜悅.他們的身影是菜地里跳動的五彩音符!抖落霜花的雙手在豐收的喜悅中漲紅.連片的魚塘面上冒著熱氣,朵朵增氧的噴泉,那水花似是無聲無息地落在塘面,彌漫著飄渺的霧氣.一群水鴨子不知冷寒,靜靜地啄食著綠色的浮萍,漾起水波一圈圈地向外擴散,悠閑得置身于冬天之外.
名人寫冬的散文篇3:北方的冬天是冬天
最初看到這句話,是在一篇登在報紙上的文章里,那是一片以這句話為題的散文。讀那篇文章的時候還小,到最后也沒能明白這句話什么意思,到現在,都已經忘了那篇文章說了些什么,唯一記得的就是這句“北方的冬天是冬天”。
以前,小時候,生活在西北,對于北方的冬天還真沒怎么感受過,畢竟小時候有著到處都一樣的天真的想法。也只有前些天回了趟家,在原來村莊的殘垣斷壁里 ,陡然想感慨一下,最終說出來的也還是這一句:北方的冬天是冬天。
當從田間公路走近村子,那里是異常的安靜,若是在晚上,都有點《寂靜嶺》中那種詭異的安靜的感覺了。村子里大多數人都搬走了,很靜,巷道里也沒人,偶爾有幾聲狗吠傳出來。風吹過山崗,劃過山頂上的沙棘叢發出嗚嗚...嗚嗚...的聲音,似是呼喚,似是訴說...
任何力量最終也抵不過發展的勢頭,在城市化進程下,咱們那小村莊如今卻是滿地狼藉。人們在自己離開的同時,把所有能化為錢的東西都帶走了,村子里再沒有什么可以看到了。原來那小河旁是大片大片的樹林,小時候還曾趕牛在那兒,現如今,樹被砍了,草枯了,剩下的是小河污濁的河水以及滿地的垃圾。
時光回轉,也曾是那個風吹著山頂沙棘叢發出嗚嗚聲響的時節,我們在結了冰的河面上玩。小時候總是那么聰明, 用幾塊木板、兩根鐵絲,再有幾個釘子,就釘好一個冰車。冰車滑冰,那是冬天最美好的狂歡,通常看到冰上有些紅色圓點,才發現自己的手不知被什么時候劃破了,那時候是不知道疼的。在白色冰面上,點點血滴猶如點綴的玫瑰,刺眼而又美麗。
每每到了傍晚,肚子實在是餓了,才想著回家,往往那時候才注意到鞋子濕了,甚至都有點冰花。那時候,就會拿出絕招——折些樹枝生一堆火,鞋子烤的的冒氣了,再撒上些曬干的細土,再用細木棍抽打鞋子,把土都“抽”下來。聽大一點孩子們說,這樣鞋子干得快些。但小時候的我不會烤鞋子。最后濕鞋子成了泥鞋子,回家反被父母訓一通...
下了雪了,那就更好玩了。樹枝上,堆了很多雪,把別人騙到樹底下,搖一下樹干,下面的人兒立馬被雪淋到,接著就是追逐... 冬天是冷的,而那會兒冷的時候,大家會靠著墻往中間擠,中間的人不斷被擠出來,之后又跑到兩邊王中間擠... ...
到此時,風再次吹過身體,打了個冷顫。從不怕冷的我此刻也有點受不了了 。太陽已墜到山頂,就快要到山的那一邊,看著這太陽。心里現出這么一句話:昏黃的落日映在我心間,我已不再青春年少。
我想,很多年后,牧師會說:“我們該懺悔,社會發展的同時,我們給世界留下了什么?”
此時,我再次有了一陣惋惜,為那回不去的童年,也為那對于社會發展的無奈。很多年后,看著都市里被修剪的非常規整的植木時,我會很懷念小時候可以隨意折下和攀爬的柳樹了。
看過“名人寫冬的散文”的人還看:
1.關于冬天的名家散文
2.關于冬天雪的名家優美散文
3.有關冬天景象的名家散文
4.名人優秀散文集
5.名人寫的青春勵志的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