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寫回憶家鄉的散文
因為美好,所以我們回憶。家鄉是我們夢中的交集,是回憶的漣漪。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名家寫回憶家鄉的散文篇,希望大家喜歡。
名家寫回憶家鄉的散文篇1:家鄉的記憶
一個人生命里印像最深的莫過于自己的家鄉,無論走到什么地方,都有刻骨銘心的記憶,無論是否功成名就,都不會忘記那片生養自己的故土。
我的家鄉是個非常偏僻的小山區,沿著漢江邊的蜀河古鎮,順著南羊山的北山腳,向西行五十余里到了雙河鎮,再向西有一條河,名叫“西岔河”,入口就是龜蛇相倚,把守著一方形似盆地一樣的青山綠水。這條河膀著山,蜿蜿蜒蜒。據說西岔河有九十九條梁,九十九條河溝。河的兩岸,是柳樹依著河壩,壩內是一彎彎水田。由低往高,散居著農家大小不一的院落。院落后面就是蒼翠的青山。看到遠山朦朦籠籠的就是羊山原始森林。小時候,我就愛站在門前,在空氣清新的早晨,看那羊山頂上的飄霧,看家家屋頂的炊煙,看綠飄帶似的溪流從遠處旖旎而來,看形似蘑菇形似彎月不同形狀的水田,看薄霧中的河流遮著面紗,如羞澀的待嫁新娘。這一方山水總是飄不出我的記憶。
我家也是湖廣移民到了這里,聽先輩們講,那時西岔河還是一片沒有人煙的原始森林,依河而就,伐木搭棚,墾荒種地,雖然只有幾百年的歷史,先輩們是從湖北江漢平原帶來的先進農耕技術,才使這片處女地成為“世外桃園”。
我家就在西岔河的中游,這里很開闊,在平展的一灣水田的陽面,其實不過是一片小土塬。土塬上有個院落,叫王家嶺子。百余間土墻瓦房,就是一個小家族。只有中間留下的徽式建筑庭院才顯出昔日的大戶痕跡。這所宅院在過去是一處遠近有名的王家大院,可惜在上世紀四十年代,毀于土匪的一把大火,燒毀了一個家族的輝煌歷史。只有門前的那顆皂角古樹,還是那么滄桑地屹立著,經受著春夏秋冬,寒來暑往。
留下記憶最多最美好的還是小時候,在門前這條河里,和伙伴們游泳、摸魚、捉螃蟹。河水很清澈,只有小腿那么深,粼粼的河水從滾圓的大小石包間流過,泛起朵朵細碎的浪花。兩邊長滿了青青的水草,間隔著一汪汪水潭,岸邊就是光滑的石子、沙灘。每到河邊,我總愛去捧起河沙,任細細的河沙從指縫間溜過。那河水,不管多深,就是掉一根針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在不遠一處河段的河心上,有兩個巨大的石包,一個長十米高三米的巨石,酷似一頭牛,扭頭向著河岸的巖壁,旁邊還有一個長四米高一米多的黑石包,活像一頭豬,傳說那是犀牛望月。
小時候,母親給我講述了這個美麗的傳說。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對母子相依為命,起先河水很大,能行木排,河里的魚也很多,她們辛勤勞動,生活雖然清苦,卻也平平靜靜。憨厚的兒子對母親非常孝敬。可是母親最終年老體弱,眼睛也看不見了,兒子除了忙外面,還要照顧母親。后來在一個夜晚母親還是撒手離開了兒子,兒子悲痛欲絕,想給母親熱熱鬧鬧地辦好后事,無奈家境一貧如洗,連碗筷桌椅都沒有,維獨那頭老牛和一頭小豬。來到牛棚邊,牛好像知道主人的難處,老牛就隨主人往出走,小豬也隨其后,到雙河集市去變賣。走到河的邊上,突然對面的巖上,霞光四射,天門洞開,有吹嗩吶的,有帶桌椅的,有單盤上菜的……。。,一個美貌的女子,走到喪母兒子的身邊,主動要求給他辦喪事,還愿意嫁給他,就這樣兒子很熱鬧地安埋了母親。不覺得天亮了,恍然就在夢中,老牛變成了石頭,小豬變成了石豬,巨大的巖壁就像圓月。母親的故事很完美,她說,那是龍王的小姐在幫忙,做人要勤勞,要老實,要孝敬老人,必有好報。那時我想,要是那個地方再天門洞開一次,讓我看看龍女多好!以后我還經常去那里,似乎等待神仙的故事成真,母親的杜譔故事成為我今生最美麗的童年記憶。
河的兩岸全是大片大片的水田,僅這條河就有兩千多畝,家鄉的人都很驕傲,說西岔河就是旬陽的小江南魚米之鄉。每當春天,連片連片的油菜花,金燦燦耀人眼目,是一片花的海洋。夏天連籠的水稻,河風吹過,嫩綠的秧苗碧波蕩漾,仿佛置身在綠色的海洋上。秋天稻熟的季節,黃橙橙的稻子,散發著新谷的香氣,到處是“嘭嘭嘭”收獲豐收的景況,人和稻桶在稻田里,就像一只只漂浮在金色海洋上的小船。冬天淺淺嫩綠的幼麥苗,頂著霜露,在冬日的陽光下,泛起耀眼的珍珠般的光,昭示和孕育著來年的豐收希望。
名家寫回憶家鄉的散文篇2:回憶故鄉
情義,扎根在故鄉
坐過那么多草地,可還是覺得故鄉的這片草地最舒服……
就那樣靜靜地看著四周的景物,我可以呆上一天。仿佛在這里我能采摘到快樂,忘記一切的不愉快。心可以沉淀得那么純凈與輕盈。在那一刻我總會聯想到那么一句詩:“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那是一種前所未有的清新、自然。太陽閃耀著柔和的光芒,鋪灑在故鄉的土地上,灑在緩緩向前流動的長江上,江面泛起一層魚鱗似的波紋,隨著左右來往的船只相互碰撞盛開出一朵朵潔白的浪花。由于這些年潮退,江邊顯現出一片沙地,那沙光滑而細膩,在陽光下還會射出星星點點的光,我形象地稱它為“沙灘”。有時我會興致勃勃地赤著腳在“沙灘”上拾貝殼。其實,這畢竟不是海邊,哪有什么美麗的貝殼呢,只是自娛自樂罷了。不過有時還是可以撿到一些小螺螄和漂亮石頭的,也算滿足了。
那些小孩子們成群結隊的赤著小腳丫在“沙灘”上嬉戲打鬧,堆堡塔,做房子,玩得不亦樂乎,常常忘記了回家。傍晚時分,母親們常在堤岸上喊他們回去吃飯,他們這才提著鞋子往家里跑,并相約著“明天接著玩”。在那一刻母親們不由地嘴角上揚,然后深深吸一口這混著青草芬芳的空氣,起身,無奈地走在孩子們身后,回家。他們一蹦一跳地說著、笑著……
夏夜里,我最喜歡去外婆家的屋頂乘涼了。一張涼席,一個竹床,全家坐在一起吹著涼風談心。躺在涼席上,冰涼的清風夾雜著門前荷花的清香迎面撲來。仰起頭,滿天星斗,一勾新月在云彩的追嬉下,時隱時現,明亮了又暗淡,如夢幻般浮動。常有飛機在天空漫游,閃耀著紅綠光點,與星星遙相呼應。幸運的話,還能看到流星。每當這時候,我總是激動萬分地叫嚷著并立刻坐起來誠心的許下愿望。每每這時,外婆總會笑我說:“看,城市的孩子連流星都這么稀奇。”因為平常在家都沒有機會看夜空,似乎城里的夜空沒有星星,就算有也沒有故鄉的亮吧。耳畔還有知了和青蛙的歌唱,風吹樹葉“沙沙”的聲音,人們的談笑聲,交融在一起,聽起來就似一曲和諧的交響樂。
夜漸深了,涼爽的風輕輕地吹著,都睡了,故鄉也入眠了。
我相信,在明天太陽還未升起之前,那田間地頭將會站滿勤勞的農民,而幸福就在鋤頭落地之后,豐收之前。
不論走到哪里我都不會忘記故鄉蔚藍透明的天,不會忘記它軟綿綿的草地,不會忘記它樸實勤勞的人民,不會忘記……太多,太多了,于是,不由地筆頭傾瀉:
“情義,扎根在故鄉。”
名家寫回憶家鄉的散文篇3:故鄉的回憶
無意中,在家中翻到的一張故鄉的照片,照片中家鄉的模樣,是那么懷念,靜靜的望著照片,故鄉的回憶被漸漸地、偷偷地勾了出來……
“好困啊!”一覺醒來,還是就得很困,便又倒下去繼續睡覺。但不知道為什么突然睡不著了,也不知道為什么一躺下去就不想起床了——是因為周圍太冷了呢?還是這清新的空氣“用手”把我“抓”住呢?又或者是窗外鳥兒的歌聲“拉”住了我的腳呢?……懶洋洋的睡在床上——真舒服!真好!
到了中午,我們總會帶上自己的槍、彈弓去玩。什么都可以是我們的“靶子”,無論是會動的雞、鴨、鵝、貓、狗,還是糞便、杯子。最喜歡射雞,每一次射中雞,它們就會“格嘰格嘰”的傻叫起來,頭還跟著一伸一縮地跑走,特別可愛。斜斜的陽光地射著地下,微微的清風吹過來。瞧!我們這群玩瘋了的孩子。
晚上的重頭戲,當然是“燒烤了”,偷偷地準備好材料加油、刀、筷子就可以開始了。首先是生火,把木頭、木枝堆成錐形,在中間點燃火,過一會兒,火就生好了。接著的“串”了,這可是大工程了。火腿腸那么滑,地上那么臟,筷子那么粗,只要一不小心串歪了,串出外面來,那算是廢了,因為這樣很容易就會掉下來。好不容易串好,終于可以烤了,放在火上,慢慢的轉動手上的筷子,雖然煙嗆得很,但我們仍然繼續烤,等到烤好的時候,那便是我們最自豪的時候了,細細地品嘗,慢慢地享受——畢竟是我們自己烤的呀!涼涼的風吹我們身上,但我們一點都不冷,因為——我們有香腸“取暖”。
靜靜地回憶著故鄉的回憶,而回憶著的故鄉是一段熱鬧的回憶!……
看過“名家寫回憶家鄉的散文”的人還看:
1.有關回憶家鄉的優美散文
2.有關回憶家鄉的散文800字
3.關于故鄉的名家散文
4.關于懷念故鄉的散文
5.最新描寫故鄉的經典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