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諸葛亮的散文 描寫諸葛孔明的散文
描寫諸葛亮的散文篇1:談諸葛亮
身未升騰思退步,
功成應(yīng)憶去時言。
只因先主丁寧后,
星落秋風(fēng)五丈原。
——《三國演義》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人稱臥龍先生,是三國時期的傳奇人物。他不是拘泥于一章一句,而是觀其大略,并喜歡吟誦《梁父吟》這首古歌謠。通過潛心鉆研,他不但熟知天文地理,而且精通戰(zhàn)術(shù)兵法。故此,劉備三顧茅廬,邀請他做自己的軍師。這個軍師一做,就是27年。直到死,也還在為蜀國江山所擾。
在諸葛亮逝世后,他還為他的后代保了“安全險”—— 相傳,諸葛亮在臨死前對后代說:“我死后,你們中的一個將來會遇到殺身大禍。到那時,你們把房拆了,在墻里面有一個紙包,有補救的辦法。”
諸葛亮死后,司馬炎打下天下當(dāng)了皇帝。他得知:朝廷中的一員是諸葛亮的后代,便想治治他。有一天,司馬炎找了個借口,把這個定了死罪。在金殿上,司馬炎問:“你祖父臨死前說了些什么?”這個就一五一十地把諸葛亮的話說給他聽。司馬炎聽后,使命令上兵們把房子拆了,取出紙包。只見紙包里面有封信,上面寫著“遇皇而開”。土兵們把信遞給炎,炎打開信,只見里面寫道:“訪問后返三步。”炎立即站起身退后三步。他剛站穩(wěn),只聽“咔嚓嚓”一聲響,炎龍案上面正對的房頂上,一根玉掉下來。把桌椅砸得粉碎。炎嚇得出了一身冷汗。反過來再看信后面寫道,“我救你一命,請你留我后代一命。”看完這封信,暗暗佩服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后來。他把那個官復(fù)原職。
杜甫用兩句“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概括了諸葛亮的一生和成就。雖然蜀國在他死后滅于劉禪之手,但是由于蜀國有個千古垂名的諸葛亮,所以蜀國的名字沒有消失在人們心中。這也許是對諸葛亮最好的慰藉吧,他的“一切”沒有消失的蕩然無存。
描寫諸葛亮的散文篇2:我心中的諸葛亮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zhuǎn)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shù)英雄競折腰.而我唯獨欣賞著一個人.
此人“心懸八陣圖,目擊三分鼎”.是的,諸葛孔明,正是這個人.當(dāng)今,用來形容孔明的詞匯實在太多了.我們已經(jīng)不能用“英名”、“偉大”來形容孔明了.在眾人心中,孔明就像是一個神.
還記得他在隆中的高談?wù)撻?還記得他草船借箭的智慧,還記得他巧使空城計,還記得他舌戰(zhàn)群儒時的自信,還記得他“兩表”只為酬三顧的忠義,還記得他臨死前的感慨!
這一幕幕,道出了他的智慧,演繹著他的神話般的人生.
孔明舌戰(zhàn)群儒時,面對群儒的伶牙俐齒,唇槍舌劍,頻頻發(fā)難,孔明則以不卑不亢,用容大度的自信態(tài)度對之.可謂是“無故加之而不怒,驟然臨之而不迫的高度自信,使群儒從“咄咄逼人”態(tài)度化作唯唯諾諾一副狼狽不堪的丑態(tài).在這種“萬箭齊發(fā)”的舌戰(zhàn)中,心虛會被人乘虛而入,自卑恰恰會中人下懷,動怒則會亂了自己的分寸,重要的是機智中見沉穩(wěn),瀟灑中見莊重,靈活中見自信.舌戰(zhàn)群儒,與其說是舌戰(zhàn),實際上是一場心理戰(zhàn),孔明的能言善辯和自信挫敗了東吳主降派的銳氣.
由此可見,孔明是外交的楷模,智慧的化身.另外,他還是十分忠義的.
為了報答先帝的知遇之恩,他輔佐后主劉禪,可謂是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收山川,取四蜀,定南蠻,六出祈山,七擒孟獲……
論風(fēng)流人物,還看今朝.
我欣賞他,但我更有屬于我自己的人生.
描寫諸葛亮的散文篇3:我心中的諸葛亮
他,是智慧的化身,“草船借箭”、“火燒赤壁”、 “空城計”這些神話般的故事和他一起在歷史長河里閃著耀眼的光芒。他是成功的象征,“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但他偏偏遇上了一位扶不起的阿斗,給后人留下無盡的慨嘆和唏噓。
他原本只是個隱士,他念著“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yuǎn)”,躬耕于南陽,一心只想過著“儉以養(yǎng)德,靜以修身”的生活??墒?,他這樣的智者,歷史是不會讓他如蜉蝣一般消失,于是演繹了“三顧茅廬”的佳話。
他足智多謀。初出茅廬就火燒新野,即使是曹操手下“八虎騎”之首的夏侯惇也落得狼狽而逃。他巧借大霧,草船借箭,不費吹灰之力,就讓周瑜陷害他的美夢破滅,同時還大大挫傷了曹軍的銳氣。他六出歧山,屢戰(zhàn)屢勝,使魏軍中首出一指的司馬懿也聞風(fēng)喪膽。
他大智大勇。面對兵臨城下的15萬大軍,依然笑容滿面地在一座空城上悠閑地彈琴。為了孫劉聯(lián)盟,他泰然入?yún)?,雖然他知道那里有周瑜的百般刁難,甚至是生命危險。萌葭關(guān)下,為了劉備的事業(yè),他毅然
決定冒刀光劍影,前去說服馬超投降。雖然最后去的不是他,但我仍然不得不佩服他勇氣可嘉。
但他畢竟是人,而不是神,他也有犯錯的時候。一個馬謖,一個魏延。前者言過其實,他卻委以重用,只因為馬謖讀了一肚子的兵書,談?wù)撈饋硖咸喜唤^;后者是難得的將才,他卻固執(zhí)地認(rèn)為“延腦后有反骨”,總是不能用人不疑??峙略谶@一點上,比起劉備和曹操,他要稍遜了一籌。他太謹(jǐn)慎,偏偏他又遇到了那位“安樂公”,縱然他是“兩朝開濟老臣心”,仍不免使天下英雄常有“淚滿襟”的慨嘆。
這就是我眼中的諸葛亮——一個無奈的隱士,一個有超人膽略和杰出軍事才能的英雄,一個不免留有遺憾的悲壯
看過“描寫諸葛亮的散文”的人還看:
1.寫諸葛亮的文章
2.諸葛亮的文章
3.描寫諸葛亮的優(yōu)秀作文
4.諸葛亮作文800字
5.關(guān)于三國的優(yōu)秀散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