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武漢的散文刻畫武漢的散文
描寫武漢的散文篇1:大美武漢
生活在現(xiàn)代都市,只有城市,與我們相伴始終,完整地烙下人生的每一個印記。城市是一座天然的博物館,承載著歷史,記錄著人生,滲透著風情。
藍天白云碧水,水天一色,大江回環(huán),綠林莽莽,霞光噴薄,氣勢恢宏。破曉,第一縷陽光穿過云層,普照著這座城市,給這座城市帶來了活力。
武漢很大,不僅是地方大、樓層高,更重要的是武漢對文化差異的包容性, 各式各樣的人匯聚到武漢,不管你來討生活,又或者帶著夢想前來打拼,武漢都以廣闊的胸襟,兼容來自不同區(qū)域的人,又保存了他們自身的特性。
武漢人能受苦,能享受,能高雅能粗俗,能經(jīng)受酷暑嚴寒的考驗,能享受五湖四海的特產(chǎn)……因而武漢人給自己一個定位:潑辣。
說武漢人穩(wěn)重、安分守己我是不信的。武漢市有著自強不屈和創(chuàng)新進取基因的城市。在艱難困苦中尋求自生之路,是武漢的精神歷史根脈。戰(zhàn)火摧毀,洪水圍困,屢毀屢建,每一次都創(chuàng)造更完備的城市,爆發(fā)更積極的活力,自強精神在武漢代代相傳。武漢是歷史少有的不間斷成長的城市,“每天不一樣”訴說著大武漢的生命力和活力。正是武漢人的潑辣讓這個城市充滿了生命力,讓世人見證了武漢的發(fā)展速度;正是武漢人的直爽給人帶來的不是冰冷而是溫熱,向世人詮釋一座城的故事。
《武漢2049》提出,35年后的武漢,是更具競爭力可持續(xù)發(fā)展的世界城市。《武漢2049》讓我這個土生土長的武漢人,產(chǎn)生了對這個城市未來的憧憬,36年后,我就是49歲,復興大武漢的責任肩負在我們這一代,我渴望能為這個即將騰飛的昔日大都做些什么。
黃鶴樓永遠如黃鶴舞翩翩,欲飛去。江城的傍晚,云霞濃郁如萬丈光芒,猶如高塔上的火把,要把這座偉大的城市看得更清楚。我對這個城市有信心,因為,我是武漢人。
描寫武漢的散文篇2:武漢游記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伴隨著五月的春風,我來到了武漢。
易中天的《讀城記》武漢的地理文化特征概括為:一線貫通,兩江交匯,三鎮(zhèn)雄峙,四海呼應,五方雜處,六路齊觀,七星高照,八面玲瓏,九省通衢,十指連心。所謂“一線”,即京廣鐵路;“兩江”,即長江、漢江;“三鎮(zhèn)”,即漢口、武昌、漢陽。
像武漢這樣的城市,世界上不多見。這座城市充滿了矛盾,說它有些大,其實是由三個城市組合而成,即“三城合而為一”。三鎮(zhèn)又各有特色,各有性格。三鎮(zhèn)中人甚至還有人以自己是漢口或武昌人為自豪者。從市區(qū)占地面積而言,全國能與武漢相比的,很少。
按說武漢這樣的大都市,應該令人向往,令人景仰,應該領(lǐng)導時尚消費潮流。而今天這座大都市顯得很無奈。盡管這兩年奮起直追,城市面貌發(fā)生了很大變化,但東望上海,西望重慶,南望廣州,北望北京時,“四顧茫然”。夾在中間的武漢,曾在歷史上有著辛亥首義之功的大武漢,真的有點落伍了。所以易中天先生也不得不一聲嘆息:“有著能當首都條件的大武漢,現(xiàn)在卻只有一個‘大而無當’的大城市框架,而且‘高不成,低不就’,既大不起來,又小不下去”!
武漢這座城市自然有它自己的特色。有一本雜志曾將全國的一些知名大中城市做了一次評價,認為武漢是“最說不清的城市”;也有人說武漢是全世界最大的鄉(xiāng)鎮(zhèn)集貿(mào)市場;武漢的出租車司機中傳言,說中國的一位大官直言不諱地說武漢是全中國最大的縣城。這些說法未免大過偏激,但的確反映出人們對武漢市的城市規(guī)劃、管理方面的一些期望。前些年,武漢的確像有人說的“臟亂差”,但這些話肯定刺痛了一些人的心。于是,這兩年武漢似乎要爭一口氣,變化可謂日新月異,市內(nèi)輕軌的架設(shè)、武漢外灘的整治、大大小小數(shù)十處的綠化廣場、江漢路步行街的重新設(shè)計、漢正街拔地而起數(shù)十棟集貿(mào)市場大樓、東湖風景區(qū)的治理、歸元寺的擴建、東湖高新技術(shù)開發(fā)區(qū)、武漢汽車城、中國光谷……黃鶴樓依然雄風傲立,龜蛇二山依然煙雨蒼茫鎖大江!
武漢這座城市的包容性是毋庸置疑的,它既不像上海,把外地人當鄉(xiāng)下人;也不像北京,把外地人當下級;更不像廣州深圳,把外地人當窮人。它每天都在接納著四面八方的客商與路人。在漢口四唯街,我住了數(shù)年,一個小小的居委會,雜七雜八什么地方的人都有,有河南來賣茶葉的;有安徽來跑“麻木”的(麻木即三輪車,人力三輪車武漢叫“人麻”,電動三輪車叫“電麻”);有四川來開小飯館的;在鐵路邊有一個尼姑庵,里面有兩位老尼姑和兩名眉清目秀臉蛋可人的小尼姑,居委會的“太”(即奶奶,武漢話稱之為“太”)說這幾個尼姑,是從江西來的;還有一位在鐵路邊的大樹底下理發(fā)的老伯,原來是從蘇聯(lián)留學回來后,到某中學教俄語,__期間挨整,后來精神失常在鐵路邊理發(fā)……你會說,這些都是武漢的小市民,小市民與市民化生活就是武漢的特色之一。
描寫武漢的散文篇3:在武漢生活著
走過條條街道,應該是小巷吧!連小巷也是人聲鼎沸,隱隱中有些不安的因子。
走進快餐店,靠角落坐下,沒有落地窗,沒有憂傷的音樂,有聽不懂的韓語。但有感覺不是那樣……
5月的武漢一點也不害羞,天空竟飄起雪花般的榕絮,“招搖”地舞著。如武漢的女人,每刻都是新鮮的,紛亂的城市,總是與人擦肩而過。蹉跎的歲月就這么溜走了,帶著這份不安,帶著這份喧囂。也許在其他城市也一樣吧,只是某個城市比某個城市明晰些。就這樣。不知武漢的街道窄,還是人多。來回總是在擁擠中度過。早晨上班族時尚的衣物被公交弄得好毫無光鮮。可能是無奈湮滅了追求的緣故。所以公交上總是有爭吵,像是對這種“困境”尋個出口。中午是逛街的時間,無論春夏秋冬總是滿滿的。那離不開依次排開的小店,每次都有走到盡頭的欲望,無奈是沒有堅持下來。走進一家店,倔強的風格,女人穿著黑色的長裙,散披著卷發(fā),里邊有很多品牌的火機,猛地發(fā)現(xiàn)那只血紅色的ZIPPO,讓我想起《幸福》中的那只,一模一樣,只是地方換了,“人”不同而已。走出這種眩暈,不能呼吸,也許被某個東西卡了,在武漢就會這樣。繼續(xù)走著,好似這街上的每個人都喜歡音樂,店中都傳來不同的音樂混雜一起,有種匆忙,有種休閑,品的風格不一樣也就出現(xiàn)不同的人。武漢就這樣,繽紛多彩。忘了街邊的車,公交無暇顧及這一切,倒是小汽車多姿的停著,橫著,斜著,傾著……來往的人穿梭其中。俊男美女總是站著為自己的職業(yè)奮斗著,所以大街上便出現(xiàn)大張大張的傳單,縱是全部扔掉,也會讓人煩惱,不就吧,別人辛苦,總是盼望能快點發(fā)完。接又覺得忙于去扔,讓時間悄悄的溜走了。車扣人,人扣紙倒成了風景。
接近晌午時,人越來越多,像紛亂的螞蟻在尋找家一樣,竟有了逃離的念頭。搭車不知不覺流到了東湖,傍晚有種默契,當然風景最美的地方,有半醒朦朧的夕陽。,有金色的湖面,有并排而坐的情侶,有孕婦散步的長影,有老人慈祥的眼神撒在夕陽中……撫慰著看風景的人,也許時過客,也許是駐足的人,會被這風景迷倒嗎?我的確是被迷倒了,就像初戀一樣沉醉了。忽然有種在湖心蕩漾的念頭,租來一條小船,和船夫殺價好一會兒,最終還是妥協(xié)了,因為我不像錯過這美麗的瞬間。他習慣這種生活,風景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坐船嗎?這樣實際。也偶爾遇上年輕的漢子,睡在船頭,散漫的抱著漿瞇著眼睛注視著,猜大概是一個畫中人吧。想想老船夫,不覺得對年輕的漢子有了彷徨,有了敬畏,又有了擔憂……搖搖晃晃飄了過去,應該是老船夫的“力量”讓我過去了。去試了一下劃船的滋味,還真是個巧力活。船在我的手中就沒有那么聽話,就如有些東西在手中覺得彷徨,在別人手中卻是那么的聽話,乘風破浪。就像男人與女人,男人是船夫,女人是船,生活是水,都浮在生活之上有融入生活之中。
天暗下去了,打算走回去,拐過小角,出現(xiàn)的是寂寞的公路,筆直的延伸著,看不清遠方。毫無美感,與剛才的美景形成強烈的反差。著也許是武漢獨特的地方。多變的她給你帶來驚喜有帶來憂愁,就看你從什么進從什么出。對了找到了自己,找到了生活,反了則迷失了方向。好像記得高中時代的一首歌《反方向的鐘》。如果鐘能反轉(zhuǎn),時光能倒流嗎?忘了自己還走著,天氣這么熱卻越發(fā)寒冷。難道就這么走著?腳下沒有了力氣,坐下來,告訴自己:累了,就應該休息。哪怕是大街,哪怕是荒野,也要毫不猶豫的躺下去,這樣的夜讓我產(chǎn)生幻覺“一個漂泊的女子在沙漠中跳著放蕩的舞蹈。”慢慢得習慣了一個人的旅行,只知道美好不留戀,悲傷不退縮。在庸碌的武漢感情總是被放在第二位,第一位應該看風景,看女人,那是我們沒有過的體驗……
就到這兒吧,改天去江灘或許會有什么發(fā)現(xiàn)吧!
看過“描寫武漢的散文”的人還看:
1.描寫武漢景色的作文
2.寫武漢景色的作文
3.當代名家寫景經(jīng)典散文
4.描寫城市天空散文
5.武漢游記作文600字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