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烏鎮的散文 刻畫烏鎮的散文
描寫烏鎮的散文篇1:印象烏鎮
最早知道烏鎮是因了對江南水鄉的那份癡迷,知道在江南有一個守著歷史和滄桑、枕水而眠的小鎮,一個有著幾百年歷史的村莊守著那份清淡在歲月的年輪中蕩滌。后來因《似水年華》的上映,更愛上了烏鎮,愛上了烏鎮的韻味。
有人說,愛上一座城,有時是因為一個人,或是一個故事,而我愛上烏鎮卻因為它的閑時、恬淡、水墨風情。走入烏鎮,仿佛走入了幾百年前,仿佛回到了世外桃源!
烏鎮的美,美在簡約卻不簡單。天空、云朵、綠樹、夏花、白墻黛瓦,曬著太陽的老人、構成了一幅幅鮮活靈動的畫面,宛如人在畫中游,畫在人間走。烏鎮的美,還美在素樸、天然。放眼望去,黑白分明、錯落有致、水榭長廊、臨水的木樓、都在靜靜的訴說著幾百年來的曾經和滄桑。水墨的暈染、小橋流水的點綴、長長的青石小巷、偶爾走來的穿著藍色印花旗袍的姑娘、讓你一眼就會愛上那青花瓷般的憂傷,想起丁香姑娘。而這些更給烏鎮平添了幾分煙火紅塵的味道。品來,如一個淡雅的女子,靜靜守著歲月,淡淡的韻味讓人看到便愛上了那份淳樸和天然。
夜幕降臨,烏鎮的東柵沉積在一片寧靜里。烏鎮的西柵已經是燈火闌珊。酒吧、咖啡廳,人來人往,歌舞廳內已經是人聲鼎沸,張揚著這個小鎮濃濃的現代氣息。走過這些喧鬧的場所,來到橋上,只見一座座木樓內燈火通明,河面上映襯著燈火琉璃。河中上偶爾有一兩條烏篷船穿行而過,載著欣賞夜景的游人。指點風景處,已是笑意盈滿。那份滿足、那份愜意已經寫在了臉上,悅在心中!站在橋上放眼望去,宛如回到了當年的秦淮河上,仿佛看到了秦淮八艷在展示著自己才情之時,又流淌著辛酸的淚水……
逢源雙橋在現實和夢境中無言的停留,帶著濃濃的現代氣息,又透著古典的韻致。讓人感覺:繁華卻不輕浮,落紅塵而不世故。烏鎮的橋是有記憶的,它靜靜的擱置在流水之上,等待著有緣人的到來,再抖落一地的故事……如英和文,直至終老!亦如齊叔,守候著那份真情在歲月里烹煮成相思,氤氳成酒,濃到醉人,忘我!人生難得投入愛的人,一世傾情只想換來一世傾心!
那長長的青石板鋪就的小巷在昏暗的燈光映襯下仿佛在訴說,訴說著幾百年來的歷史,訴說著前情往事,如同三生石,記錄著前緣、今生、來世情。曾經,有緣的人們在這兒邂逅、擦肩、重逢、演繹出一幕幕的愛情故事。而生于北國的我也因為戴望舒的《雨巷》,前去烏鎮尋夢,也為了能成為他筆下的丁香姑娘,買回旗袍和油紙傘,夢想著在青石板鋪就的小巷邂逅一段情緣;演繹一個美麗的故事。可是,旗袍沒有被我穿出韻味,而我也不是丁香姑娘,最后也只能徘徊在悠長悠長的雨巷,徒留下皮影戲里演繹的故事……
烏鎮的郵局透著懷舊的味道;烏鎮的桐油傘散發著香氣,記錄著歷史和文明;烏鎮上茅盾故居的清雅,記載著一代文人的精髓;林家鋪子里各色印花旗袍的雅致、大染房里那印染花布的田園風情、木樓上臨街一隅的守望、烏篷船上的一路風光、霓虹燈下的咖啡館和酒吧、不夜城的歌聲、小橋流水的叮咚、老樓幾百年心酸的歷史、橘子紅了無奈的悲情、都在這個小鎮靜靜地訴說著曾經,《似水年華》的上映,更讓人們懷念那份久遠的真情……
有人說,烏鎮是個適合戀愛的地方。如果你愛一個人,請帶他去烏鎮尋夢,那兒的水、草、老屋都有靈性,她可以帶給你不一樣的感悟,讓你與紛擾的紅塵里找到一份純真,從而放下執念,于一碗粥、一米陽光、一個笑容里感受幸福的味道!
描寫烏鎮的散文篇2:烏鎮,水墨之夢
枯藤老樹昏鴉,古道西風瘦馬。一闋小令,秋郊夕照,馬致遠涂抹了多少悲涼戚苦的意象,唯獨留下一句“小橋流水人家”,給后人平添了煙花三月下江南的多情與沖動。
烏鎮,水墨一樣的畫卷,靜靜鋪在江南一隅。尤其當城市一天比一天繁華,人心一天比一天浮躁,懷一顆溫軟的心,在這樣一個嫻靜的水鄉走走,人,也帶上了一點通透的靈性。
腳步輕輕,遠遠地,就見一抹一抹的黛色覆壓在河道兩岸。那是晾曬的緇衣嗎?那是印染的黑布嗎?寒冬時節,江南的女子,早就深藏在枕河的樓閣中描花拈繡,誰會去漂洗這若青若黛的染布呢?
跫音不響,等你走近細量,原是一疊一疊的黛瓦密密匝匝地覆蓋在沿河矗立的木樓上。千年的古鎮,瓦是烏色的,墻是烏色的,木板也浸潤著烏色的歲月。烏鎮,是宣紙上洇染的墨色,質樸,傳統,而又韻味無窮。
漫步小鎮,小巷幽深曲折,蜿蜒在朱門黛瓦間。春水碧于天,畫船聽雨眠,流落在紙片上的文字,平平仄仄,倏然變成一幢幢臨河而建的水閣,高低起伏,廊腰縵回。烏鎮人家的后門外就是河,站在后門口,可以用吊桶打水,午夜夢回,櫓聲飄然而過,住在西北以西的人,真該和著古人的詩篇,淺唱低吟一首《江南好》了。
登上斑駁的石橋,看著淙淙的流水,青石鋪就的街道,有穿著藍印花布的女子從橋上走過,青花瓷般,柔婉,蘊藉。這是個冬日的早晨,薄霧彌散,空氣幽濕,沒有雨巷,沒有彳亍的油紙傘,戴望舒的詩,帶給你的,是一聲悠長的太息。鄭愁予的春闈,也錯過了季節。東風不來,怎可見三月的柳絮飄飛?怎能聆聽達達的馬蹄聲在向晚的青石街道響起?
江南的詩情,安安靜靜,真的需要在春去春又來時慢慢蘇醒。
烏鎮的節奏,不疾不徐,沉浸在這深沉的黛色中,你不由得想起那個葬花的黛色女子。她眉若罥煙,眉尖含蹙,早慧又早逝,像一朵出岫的輕云,讓你無法挽留那縹緲的香魂一縷。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生命的河流中,連李煜那樣的帝王也無法主宰自己的命運,一個轉徙漂泊的女子,怎可奢望那不離不棄的相守呢?
造化弄人,但也有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的真情綣意。登上烏篷船,船家撐起竹篙,小船劃開靜靜的水面,蕩起一圈圈漣漪,櫓聲欸乃,茅盾故居就在眼前。
茅盾,文學巨匠,而他的妻子,曾經纏足,不聞詩書。一段天壤之別的姻緣,兩條不可相交的人生軌跡,茅盾和孔德沚,卻相依相扶,相濡一生。原來,東風并不惡,歡情也不薄,只要山盟在,即使幾年離索,錦書難托,也可相養以生,相守以死。
茅盾故居,坐北朝南,有茅盾的塑像。一尊是少年俊才的身像,目光炯炯,遠視前方;一尊是成名的頭像,雙臂交叉,右手架一根裊裊煙卷,眉眼之間,滿是錦繡華章。
烏鎮,原來在古舊、清凈中,也可演繹萬事滄桑唯有愛是永遠的神話。
描寫烏鎮的散文篇3:烏鎮印象
沐著瀟瀟秋雨,載著深深的好奇,終于來到了這美麗的江南古鎮——烏鎮。
在那兒,疲憊的身心得到了放松和補給;在那兒,我領略了江南之美,它會讓你情不自禁地將烏鎮的印象深深地烙在腦海中——
多少樓臺煙雨中
走進烏鎮,撲面而來的是濃濃的歷史之香。遠遠望去,那些江南獨有的建筑整齊地排列在那兒,沐在秋雨中。墻上的青苔,窗上的木雕,無不透出一絲滄桑感……
我們來到了一條巷子,似乎是條文化街,里面的店鋪一一向我們展示了烏鎮的特產和獨有的文化藝術。那些漂亮樸素的藍印花布,細致玲瓏的木雕,清香甘醇的白酒……還有那幽靜的立志書院,清雅的茅盾故居,幽邃古老的當鋪……
走在這一條條小巷里,望著兩邊和遠處一座座古老的木屋,仿佛真的是回到了從前……
小橋流水人家
到了江南,不乘船是極可惜的。乘著那天秋雨綿綿,便租了艘船,慢慢地領略烏鎮之美。
烏鎮充滿著詩情。河的一岸是江南人家的房子,朝河的一面大多是陽臺。到底是古鎮的人!他們在陽臺上放了一盆盆花花草草,與河水映襯的十分協調。那些屋子雖然有些破舊,但這卻是無瑕的古典美!簡直可以和威尼斯媲美了!船搖不到幾米,便就要過橋。烏鎮的橋有許多樣子,它們在清清的河水上投下倩影,令人遐想連篇。
烏鎮又是溢著畫意。看那河邊,楊柳依依,在秋風中輕輕舞動著婀娜的身姿,在水中劃過。遠處那一片青青的楊柳和河水結合得天衣無縫,那一抹綠為古老的烏鎮添了一份新的生命力。
所謂伊人, 在水一方
在這古老的烏鎮,沒走上三五步便能看見藍印花布、茶莊、木雕藝術品這些傳統文化。而那天,卻在這古鎮上發現了時尚與古典的完美結合。
也是在船上,望見岸上有二對新人在拍結婚照。新娘穿著旗袍,摻著一些時尚的元素,那晶瑩的鉆戒和淡淡的紅妝,在雨中撐著竹傘,靜靜地站在河邊。
在這傳統的古鎮上,用這樣一種現代美來與之結合,可謂錦上添花。這是現代藝術與古代藝術的對話,烏鎮的時尚,使她成了一個更富有活力的江南小鎮!
能不憶江南?
看過“描寫烏鎮的散文”的人還看:
1.描寫烏鎮的經典散文精選
2.寫烏鎮的文章
3.描寫古鎮的優美散文欣賞
4.描寫鳳凰古城的經典散文
5.描寫古城的優美散文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