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天壇的散文 描寫天壇的文章
描寫天壇的散文篇1:美麗的天壇公園
假期里的一天,媽媽帶我來到了北京美麗的天壇公園。
來到天壇公園我興奮不已。天壇公園是明清兩代皇帝舉行祭天和祈谷大典的場所,始建于明朝永樂十八年(1420),以后歷經(jīng)改造、擴建,至清乾隆年間(1736——1795)建成。
天壇公園是世界上現(xiàn)存最大,也是保存最完好的古代祭天建筑。即使皇帝不能親自祭拜,也要派遣大臣替他行禮。
我來到替他公園的祈年殿。祈年殿可是替他祈谷壇的主體建筑哦!建于明朝永樂十八年,最初稱為大祈殿,1544年明世宗將大祈殿拆掉重建改為大亨殿,1645年清順治帝改大亨為祈谷壇,1753年乾隆皇帝將命為祈年殿。啊!沒想到為了一座祈年殿,重建了那么多次,我看到了皇帝修建的這些大殿真美呀!
后來,我們慢慢地來到了回音壁,在去回音壁的路上,我看到茂盛的花草樹木:聽到了鳥的美妙叫聲。
來到回音壁看到了介紹,才知道,回音壁是一個圓形的圍墻,因為具有奇特的聲學(xué)效果因而被稱為回音壁。看完了這個介紹,我試了試.
我在回音壁的一方說了一句話“我來到了回音壁”然后我馬上跑到對面的圍墻邊聽,果然可以聽到我說的那句話。
回音壁是多么神奇呀!小朋友想去試一試嗎?
我和媽媽又來到了更神奇的地方,那就是垣丘欞星門在垣丘上層臺面中心有一個凸起的圓石,稱為“天心石”也稱“太極石”聽說在上面說話渾厚有力,有一種霸氣,讓人不得不聽。“聽了這句話,我興沖沖地飛奔過去,啊!天心石上擠滿了人,我費了好大的勁才擠上“天心石”開心地大喊一聲“樂山的天氣好嗎?”可是讓我聽到的是嘈雜的聲音,原來是因為這里的人太多了。這次真是太遺憾,我沒有聽到我說的那句話。
朋友們,你們來到這美麗的天壇公園,一定要去試一試!
描寫天壇的散文篇2:游天壇公園
今天是星期六,早上起床,拉開窗簾,外面的天氣格外的好,萬里無云,我抬頭仰望天空,只看見蔚藍(lán)的天空上點綴著朵朵白云,有的像棉花,有的像棉花糖……這樣的天氣可不能浪費,所以我決定去游覽天壇公園。游天壇公園
我哼唱著我們的祖國是花園,花園里的花朵真鮮艷,坐上公交車,來到天壇公園大門口。那里的人真多啊,有男人,有女人,有中國人,有外國人,不禁讓我想到幾天后將在北京舉辦的奧運會,我想那時候全世界各地的小朋友都會來北京作客吧!想到這,我不禁挺起胸,讓脖子上的紅領(lǐng)巾飄揚在風(fēng)中,我要做一個合格的主人。
進了正門,順著一條大路向前走,就來到了長廊。這里聚集了周圍的居民,人們圍坐在這里,進行多項文體娛樂活動。他們有的在歌唱幸福的新生活,有的在跳舞,有的在下棋,有的在不知道在干嘛……但更多的群眾則是在這里乘涼,不少人忘情地脫掉鞋子,所以,整個長廊里彌漫著一股臭腳的味道……
在這里我看到好多外國友人,有一個人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雖然他是不經(jīng)意地從我鏡頭前經(jīng)過,但他大壯般的身材,讓我覺得我國的體育健兒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
走到長廊的盡頭,就進入了祈年殿。祈年殿是封建皇帝搞封建迷信祭天的地方,它巍峨聳立,呈圓錐形,在廣闊的廣場上顯得格外壯觀。我看著眼前壯觀的建筑,想到了古代勞動人民在烈日炎炎下背著磚塊一點一點地建筑起這樣的奇觀,也想到了游戲《帝國時代II》中東方民族的奇跡,我知道這樣偉大的建筑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jié)晶。我還想到了在解放戰(zhàn)爭犧牲的解放軍叔叔們,他們用自己的鮮血換來了今天的和平,如果沒有他們,我們少先隊員今天怎么可能走到這些帝王專用的宮殿里呢?所以,我更感覺自己責(zé)任重大,我要好好學(xué)習(xí),為祖國的四化建設(shè)添磚加瓦!想著想著,我看到自己胸前的紅領(lǐng)巾顯得更加鮮艷了!
站在祈年殿前,我遙望四周,看到遠(yuǎn)處新建的國貿(mào)三期,我仿佛看到時光的飛逝,古代偉大的建筑與現(xiàn)代偉大的工程竟然如此之近。它們之間的對比,讓我看到一個正在強大起來的祖國,我想,未來我要做一名建筑工人,在祖國大地上建起各式各樣的建筑
最后,我還參觀了“祈年殿歷史文化展”,在那里我了解到了祈年殿的歷史,讓我更加贊嘆祖國歷史文化的燦爛。我還遇到一位跟我一樣的小朋友,她拿著筆和本子趴在墻上認(rèn)真地記錄著今天看到的一切,我想她回家后也要像我一樣寫一篇作文吧。可是,看著她手中的筆,我感覺到了慚愧,老師說過“好記性比不過爛筆頭兒”,雖然我用相機記錄了一切,但下一次,我也一定要把見到的東西都抄在紙上.
描寫天壇的散文篇3:天壇的樹
生于鄉(xiāng)村長于斯的人對樹都熟悉得很,家鄉(xiāng)的平原,遠(yuǎn)看黑森森郁蔥蔥有樹聚集的地方,往往是個村莊。乘涼吃飯,閑聊小聚,捉迷藏打撲克,掏鳥蛋撲鳴蟬,鄉(xiāng)間的生活軌跡是濃蔭鋪就的。樹就像人的發(fā)膚不可或缺又熟視無睹,誰也不會在意它,我亦如此。
這一天,我卻被樹撞擊了心弦。那是天壇的樹。
他們說天壇古樹多。是的,北門里道旁古老的銀杏樹第一時間就告訴了我這一點。較之平日里行道旁的觀賞銀杏樹,這里銀杏高、粗、茂密,讓人一時接受不了,強烈的沖擊著平日的印象。樹上累累綴滿了銀杏果,在亮藍(lán)的天空映襯下,鑲著淺色邊緣的團團綠葉中,小小的果子綠得發(fā)亮,又密得使人擔(dān)心它們會壓彎紙條。一棵足以震撼人,一排、兩排,肅穆地立在寬寬的大道旁,如面色凝重的老人,逡巡著明代清代的皇帝們緩緩走過,看他們虔誠地祭天祈谷;打量著現(xiàn)在的游人,群群隊隊,睜著雀躍好奇的眼睛來探尋當(dāng)年皇帝的足跡。這老人凝立俯視著世間的風(fēng)云變幻、世相縱橫,一年又一年。當(dāng)年史鐵生在地壇公園徘徊傷思,有沒有想過天壇公園,想必來了,這挺拔的銀杏樹會讓他的憂思減輕少許吧。
園里主要古樹是松柏樹,一棵棵、一排排,粗壯蒼幽,向遠(yuǎn)處延伸,直到目光盡頭,蒼綠碧綠嫩綠淡綠融為一體,當(dāng)年御林軍的陣勢也雄壯如此吧。最獨特的一棵當(dāng)屬回音壁西側(cè)的“九龍柏”,樹冠不大,樹干卻很粗壯。從樹根起,一股股蒼灰色密布豎紋的柱狀突起樹干,扭曲糾結(jié)著向上,到頂結(jié)束在樹杈處,宛如九條盤旋而上、競相逐走的蟠龍,故此得名。行人驚奇不已,紛紛舉手,上下俯仰,選一個自認(rèn)為完美的角度拍下它的千年古影,全然不管他做了我的背景,我成了他照片的風(fēng)景。隔著歷史的萬水千山,龍依然鮮活如初,在人們的靈魂深處。
如果說銀杏樹柏樹浸滿了皇家氣韻,揮去了人間煙火,那么,那些長長的、樹腳設(shè)著排椅的林蔭道則是凡人的處所了。
一群大爺大媽仰著滿頭白發(fā)在排練合唱:一條大河波浪寬······一家三代牽著手回家準(zhǔn)備晚飯了,一對情侶躲在那邊偶偶切切,這里一個金發(fā)小伙膝上攤著紙,寫下一行行英文······這里有人聲,卻靜得不像身處城市中央,坐下來,心也靜下來了。蒼黑的樹干向空中虬出,在寬寬的路上空合攏起來,只見亮亮的底子上,叢叢綠葉綠成煙霧一般,那霧,似近在眼前,欲伸手,方知它飄渺在遠(yuǎn)端。放下目光,綠霧和黑色反光的路面交匯在極目處。這意境,很美。如史鐵生所說的:“在人口密聚的城市里,有這樣一個寧靜的去處,像是上帝的苦心安排。”我木木地看著,手腳發(fā)膚都沒知覺了,唯心神在那里徜徉、歡呼,這就是靈魂出竅的感覺吧。時光剝蝕了古殿檐頭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門壁上炫耀的朱紅,坍記了一段段高墻又散落了玉砌雕欄,唯這空靈的樹影能橫亙歷史,從歷史的源頭飄飄而來,恍惚間,這是魏晉名士單車漫游、鳴嘯山林的純潔的孤獨。靜,卻讓我感到了遙遠(yuǎn)的絕響。
這樹,跨過滄桑的歷史,凝結(jié)成現(xiàn)在那能映進人靈魂的一道風(fēng)景。站在樹下,張開雙臂,擁抱起歷史和現(xiàn)代,理想和現(xiàn)實,遙遠(yuǎn)和現(xiàn)在······
看過“描寫天壇的散文”的人還看:
1.描寫北京印象的精品散文
2.關(guān)于北京的名家散文
3.關(guān)于北京胡同的散文3篇
4.關(guān)于描寫古城的散文
5.描寫古城的優(yōu)美散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