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樹木的散文 關于樹木的散文
描寫樹木的散文篇1:人生如樹
每逢植樹節的時候,所見剛剛種下的稚嫩的幼樹;每到旅游的時候,偶見綠樹成蔭的一片樹林;每每到鄉間漫步的時候,看到枝繁葉茂的參天大樹;每當回老家的時候,看到那棵500多年樹齡的老槐樹,我都會心生感慨:人生如樹啊!幼年、少年的時候如同幼樹,青年的時候就像大樹,壯年的時候好似壯樹,老年的時候宛若老樹,人的年輪一年年,樹的年輪一圈圈,都是那么的相似,常常令人沉思默想。
人生成長如樹。兒時經常聽老師講:“你們現在就像窗外的一棵棵小樹,從小就要精心培育著,不讓它彎曲,見它有點彎曲了,就趕快幫它扶直,這樣,直到長成參天大樹,也是直立的,否則,樹小的時候彎曲了,不管不問,等樹長大了就扶不直了,就會彎曲到老。”老師們生動形象的比喻,使我始終牢記心懷,也常常回味、深思,人生成長真像樹一樣,幼小的時候,有不良習慣、毛病若不及時糾正,就會潛滋暗長,漸漸就會形成壞習慣,再改就難了,許多人年輕時有點小毛病不注意,自認為一點小毛病算什么,無所謂,今天無所謂,明天無所謂,結果,天長日久,小毛病變成了大毛病,積習不改,釀成大禍,最后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從而遺憾終生。有的人小的時候,也存在這樣那樣的毛病和缺點,家長和老師及時給指出來,自己馬上認識到了這些缺點和錯誤,并認識到所造成的后果,在人生途程中不斷反省自己,成就自我,最終成為國家和社會的有用之材。
人生軌跡如樹。人這一生從幼年、少年、青年、壯年到老年一路走來,走出了不同的軌跡。人生幼年、少年的時候,就如同小樹,需要澆灌、培育。譬如:人剛生下來呱呱落地,需要母親的哺育,姍姍學步,需要父母的攙扶;啞啞學語,需要父母的教育。上學讀書,需要父母的供給、憂慮......。小樹也是這樣,需要精心呵護著,梳理著,澆灌著,在和風細雨中搖曳嫵媚。人生青年的時候就像初長成的大樹,意氣風發,斗志昂揚,青春勃發,熱血沸騰。樹也是這樣,在陽光雨露中挺拔生長,直指藍天。人生壯年的時候就像壯樹,逐步走向成熟,創造了豐碩的成果,達到了事業的巔峰階段,樹也是這樣,枝繁葉茂,葉子由綠轉黃,枝頭碩果累累,處處飄逸芬芳。人生老年的時候就像老樹,經歷了一生的拼搏,經歷了世事的艱難,人生經驗是豐富的,收獲頗多,只不過臉上刻下了歲月的瘢痕,顯得滿目滄桑。老樹也是這樣,從幼樹一步步成長起來,收獲了多少果實,到了老年,不免有被歲月洗盡鉛華之感,留下了歲月刻下的瘢痕,顯出老態龍鐘的樣子,這就是人生如樹的軌跡。
人生風格如樹。我們每個人的風格都像人一樣,有的人像松樹一樣,就像陳毅元帥贊美的那樣:“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有的人像白楊樹,那就是著名作家茅盾在《白楊禮贊》中贊美的北方的農民,升華為“我們民族解放斗爭中所不可缺的樸質,堅強,力爭上進的精神”有的人像梅花樹,傲立風雪、迎雪吐艷、自強不息......。有多少人就會有多少種如同人的風格與品質的樹,許多文人圣哲把樹作為人的象征或某種精神的象征,就是“人生如樹”的最好詮釋。
描寫樹木的散文篇2:生命的花樹
地藏菩薩說:“在地府之下,每一個人都有一棵屬于自己生命的花樹,如果那棵花樹生機勃勃,那么,他(她)就身康體健、運程大好;如果它枯萎凋零,那么此人就會精神萎靡、命運多舛......”毋庸置疑,這是個迷信的說法,而生命本來就是一棵花樹,倒是千真萬確。但愿生命的花樹枝繁葉茂、花開不敗。
----------- 題記
每個人都是一棵扎根紅塵、挺立于天地之間的花樹,也許正如宿命論所說的那樣,才千姿百態、爭奇斗妍。
這棵花樹的生命是父母給予的,并且呵護它成長,我們在感恩之時,應該更多地熱愛生命、珍惜生命,讓生命的花樹常青、永芳。
歲月攜帶著滄桑,生活夾雜著辛酸,每一棵花樹都在成長的歷程中必將遭遇摧殘磨礪。又有那些生命的奇葩,沒有經歷非常的遭遇和艱辛的考驗?!
陽光雨露滋潤了草木的生命,白露寒霜扎染了秋色的斑斕,生命的花樹在流年與來日的反復歷練中更加茁壯。
無論你生命的花樹是茉莉、玉蘭、丁香、紫檀,還是梔子、桂花、月季、木棉......即使命運色彩各異,但是生命的意義相同-----美化人間。
有時,落魄的我在自卑地想,或許自己生命的花樹是一棵樸素無華、纖細瘦弱、毫不惹眼的薔薇吧,注定攀籬笆、住草坪、靠墻角。也有時感覺到自己雖然低調,卻毫不示弱,雖然我不高大巨碩、姹紫嫣紅,可總在努力的伸展著,向著更高更遠出處掙扎。
命運可以改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這世界上沒有什么救世主、保護神,信靠自己更妥切。
這是一種自強不息的信念,其實,無論富貴貧賤,健康就是美麗,快樂才是幸福!正如歌里所唱:曾經在幽幽暗暗反反復復中追問/才知道平平淡淡從從容容是最真......
每一棵花樹都是父母的渴望、孩子的依托。外表美不如氣質美,氣質美不如心態美。只要我們持著良好的心態,精心護理自己的花樹,不追求虛無縹緲的東西,相信你的花樹最美。
為了生命的花樹日漸婆娑、瑰麗,我甘愿化作春泥!
描寫樹木的散文篇3:懷念一棵樹
盛夏的午后,大地已被強烈的陽光烘烤的熾熱,氣溫已高達36度,據天氣預報說,在有些地區已超過了40度。在這樣悶熱的天氣里,心情自然也就憋悶,百無聊賴,于是憑欄窗前,想找一個透透氣的地方,找一個帶來清涼放松心情棲息心靈的地方。這個時候,我便懷念起一棵樹來,懷念的竟是四十多年前就已長在我心底的那棵樹,也就打開了我已塵封四十多年的記憶,回憶起我與那棵樹的過往。
那是一棵杏樹。從我記事起,就知曉家里的自留地里有一棵杏樹,杏樹長的粗壯,矮墩墩的,那時就一個成年人摟不過來。粗矮的樹樁上雕刻著斑駁的歲月,一塊塊老樹皮就如同耄耋老人的一張臉,一身皮,已失去了彈性,渾身皺皺巴巴,但內里卻仍顯現著“不服老”的余力。我先是問父親,這棵杏樹是什么時候栽的?父親不知道。后又問上了年紀的祖母,祖母也不知道。這更在我的心靈深處增添了對那棵杏樹的神秘感,油然而生出對那棵杏樹說不清也道不明的情愫,樹底下就成了我童年乘涼的地方,樹樁上就成了我少年攀爬、玩耍的地方,杏樹上放飛兒時的夢想,在我腦海深處也留下了昨日的美麗風景。
回憶過往,我把那棵長在心底的杏樹移植到眼前,仿佛還在昨天,那棵粗壯的枝繁葉茂的杏樹還是從前,我的眼前立時浮現出一片綠色的風光……兒時的我常常坐在杏樹底下乘涼,依偎在祖母身邊,看飛來飛去的小鳥兒,聽樹上時斷時續的蟬鳴,我就感到杏樹既不孤獨,也不寂寞,常有鳥兒、蟬兒陪伴。我還時而發現樹樁上攀爬的一種貌似丑陋的蟲子,我便急切地問祖母這是一種什么蟲子,祖母順著我手指的方向看了看,似乎故意壓低聲音對我說:“它叫‘臭大姐,你可別叫它,若一叫它,它身上就會散發出臭氣來,讓人受不了。”我那時出于好奇,就對著正在樹樁上緩慢爬行的“臭大姐”大聲叫喊著:“臭大姐、臭大姐……”不知是不是因我的喊叫,“臭大姐”頓時散發出了一股股臭氣,一時間確實覺得臭不可聞。自此以后,我就覺得它與“大姐”的親切稱呼不相符,它攀爬在散發杏樹上,與周身散發著清香的杏樹不相符,我也越來越厭惡起它來。這只是一段小小的插曲,杏樹底下發生的多是些高興的事,譬如說,我常常在杏樹底下纏著祖母講故事,祖母煞有介事地給我講《禿尾巴老李的故事》、《李世民吃萋萋菜的故事》、《喬天華的故事》……祖母最愛講的故事當屬《楊家將》,講起“穆桂英掛帥”來,生動形象,妙趣橫生。講起“佘太君”來,還不時地添油加醋夸耀一番,從祖母的表情上,我看出了祖母這是對同為女人、同為老年人的“佘太君”的一種敬重,講的多了,我也不知不覺地對“佘太君”敬重起來,我的心中立起了一位精忠報國女性的高大形象。童年的杏樹底下發生過許多往事,總是讓我回味無窮。
看過“描寫樹木的散文”的人還看:
1.描寫樹木的散文
2.關于大樹的散文
3.描寫樹的抒情散文作品
4.描寫枯樹的精美散文欣賞
5.有關樹的抒情散文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