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柿子的散文 關于柿子的散文
描寫柿子的散文篇1:柿子紅了
秋日的一個星期天,攜同友人領著孩子開車去郊外玩,這時的秋意已經很深了,昔日漫山遍野翠綠的花草樹木已經失去了往日鮮亮的色彩,在微微的寒風中已漸漸枯黃。遠處的土地里全是農人們忙碌的身影,近處幾片枯黃的樹葉被微風輕輕一卷,打了一個旋,便又靜止在一個地方不動了,看到這個情形,不免讓人心中生出幾分感慨來。
“媽媽,快看,你看看樹上那些小燈籠。”同行的兒子突然指著遠山上那些掛滿柿子的樹木,欣喜地說。我搖開車窗,探頭一望,果不其然,滿山遍野的全部是碩果累累的柿子樹,那些高大的柿子樹的葉子已經落光,也許農人們還未來得及把它們采摘,那些紅透了的柿子正像一個個美麗的小燈籠,掛滿了枝椏,煞是好看,給這無盡蒼涼的深秋增添了無限生機。
“就是這里了。”友人找個地方泊好車,我們幾個沿著秋日枯黃的小路向山上走去。望著那滿山滿樹的柿子,我不由想起小時候關于柿子的許多回憶。
“七月的核桃,八月的梨,九月的柿子亂趕集。”這是一句我從小就懂得諺語,也就是說,每逢到了農歷九月,那些可愛的柿子就該上市了。柿子含有豐富的糖纖維,那種甘甜不是任何一種水果所能媲美的。在我小時候,柿子是論個賣的,一個柿子大約賣五分至一毛錢。當然,我是從來不用買的,因為我大姨家種植了很多柿子樹,每年一到柿子成熟的季節,鄰村的大姨就會托人捎信來讓我們去拿,或者是讓比我大不了多少的四表姐背上一書包來給我們送。小時候,我最盼望的就是一放學就能看到四表姐的身影和那些紅彤彤讓人垂涎欲滴的大柿子了。柿子剛從樹上摘下來是不能立刻就吃的,因為它本身帶有一種澀澀的物質,如果這個時候你咬上一口,那么,你的舌頭會立刻澀的不能轉動。食用它的話需要一個去澀的過程。在我記憶里至今保持這樣一個美麗的畫面,在一間柴草棚里,燃燒的柴草散發著濃郁的氣息,一口大鍋里面填滿著水,紫紅的爐膛映著大姨那時年輕的臉龐,那是大姨在燒水準備泡制柿子,這是一個細致而漫長的活,柿子要在溫水中泡制三至四天,在這中間,水溫一直保持那個適中的溫度,既不能涼了,也不能熱了,大姨就那樣在那間棚子里出出進進,直至柿子的澀味完全消除,就該出鍋了,這個時候,伸手從鍋里撈出一個柿子輕輕咬上一口,那甘甜清脆的感覺一直從喉嚨到胃里,讓人感覺舒服極了。但是,大人們是不會讓我們多吃的,因為柿子本身含有一種特殊的物質,吃多了會“心口疼”的,尤其是不能空腹食用。所以,不管我們那時有多饞,但是始終不敢違背大人們的旨意的。
柿子還有很多吃法,那種在樹上就已經很軟的柿子叫“烘柿”,大姨就會拿來攤煎餅吃,一抹,在鏊子上煎的滋滋的熱氣,不一會,一個香噴噴,紅彤彤的柿子煎餅就攤好了,吃起來,酥酥的,甜甜的,讓人吃了一個還想吃。通常,大姨在攤煎餅的時候,我們幾個小孩子圍在一旁,手里拿著自己挑好的烘柿,輪流排隊,吃了再攤,攤了又吃,直至小肚子被撐的溜圓咽不下去才肯罷休。現在想起那種滋味,依然滿嘴口水直流呢!
描寫柿子的散文篇2:蘋果與柿子
都是來自五湖四海的打工者,一個部門里難免會有幾個“與眾不同”的人。有好的就會有不好的,但有時候這個好與不好很難分辨的一清二楚,尤其是吵起架的時候雙方都是各執一詞,都是理直氣壯,還真很少有理屈詞窮的。即使是站在公正公平的立場上對事不對人,也不可能把所有的事情和矛盾都條分縷析的劃分清楚。所以部門里經常經常發生一些小摩擦就在所難免了。但有位同事就是不一樣,他很少理會這種小打小鬧的情緒沖撞,好像那些事情他都不曾看到似的,他只管認真做好自己的事情,從不偷懶,常有人當面說他:
“做那么好干嗎,差不多就行了。”
他總是說:“要做就做好,要不做就不做,干嗎要差不多。干自己的工作又不是做給別人看的,首先就要講究個心安理得……”
大家原以為他不屑摻和到這些雞零狗碎的事情中來,沒想到一次一位男同事和女同事倆人吵架,那個男同事是個刺兒頭,平常很少有人去惹他,連管理人員對他也要讓三分。事后他對那位男同事說:
“都是一起干工的同事,有什么大不了的,這么大動肝火。再說了你一個男人怎么和一個女人一般見識。好男不和女斗,你就是贏了又能怎樣。宰相肚里能撐船,你出來這么久是怎么混的?連這個道理都不懂。”
那個男同事激動地說:“我怎么不懂?!她也太過分了!”
“光知道做不到還是不懂。OK……”
旁觀者都為他的一通話點贊。最后那個男同事不僅服氣了,還和那個吵過架的女同事很快就和好如初了。這只是日常繁瑣工作中的一件小事,這樣的事例還有很多。開始的時候大家或說風涼話,或看他能堅持多久。沒想到他從不在乎別人怎么看怎么說,只管做好自己的每一件事情。時間久了,大家還真被他的一切行動所感染,有些人的小毛病和不良習慣在不知不覺中竟然改掉了。整個部門的風氣因為他的存在而悄然改變了許多。
記得多年前晚秋時節的周末,曾與幾位好友騎自行車去大山里玩,無意中采摘到了很多已經紅透了的野柿子,但很難吃,澀得很。只好帶回來一放幾個月,一直放到過春節時,雖然比當初采摘時好了一點,還是不能吃,到最后只好扔掉了。也算是巧合,一次偶爾出門在外聽到一人對另外一人說:“買幾個蘋果和那些柿子放在一起捂幾天就可以吃了……”
回來一試,果然。才知道很多生活中的小知識原來都出自民間的一些“高人”。
由此及彼,再回過頭去看那位同事,也許他的行為就像那馨香的蘋果一樣,無論你是多么澀口的柿子,只要和他“捂”在一起,終究會被捂成甜香可口的熟柿子。其實小到我們身邊的環境,大到整個社會的風氣都是如此。只要我們愿意做那個馨香的蘋果,就不愁我們身邊的那些柿子,有苦澀變香甜。
獲得1979年諾貝爾和平獎的特蕾莎修女說:“即使你是友善的,人們可能還是會說你自私和動機不良。不管怎樣,你還是要友善。”
描寫柿子的散文篇3:又是一年柿子紅
每當想起遙遠的家鄉,最能觸動我鄉愁的就是白楊樹,槐花香,還有那滿園火紅的柿子樹,中秋已過,滿樹柿子已經紅透了,那落了葉的柿子在藍天白云的映照下更顯得可愛誘人,晶瑩剔透,可愛的讓你不忍心咬它一口!
以前家鄉的柿子樹,都是非常高大的 (現在有了矮化柿子樹) ,長在屋門前,長在院子里,長在田間小路上,院子里的柿子樹長得枝繁葉茂,一簇簇一團團爬滿屋頂上,小時候的我是出了名的瘋丫頭,從樹上跳到屋頂上,摘了一個又一個柿子,那感覺就像孫悟空在蟠桃園里吃桃子,吃夠了還不忘記丟給東家兩個西家三個!坐在樹枝上看那一家挨著一家的房子和農家小院兒,有一次竟然和伙伴跑到別人屋頂上揭開人家幾片瓦,人人都怕這家人,我家也是時常被欺負的對象,聽說那老奶奶罵過很多人唯獨沒罵過我, 哎,現在想想真是很不應該,老人已經去世,偶爾還會想起老人家,正所謂人無完人,金無足赤,我們都叫她三婆,想起她帶著她家孫兒還有我和我弟弟去趕廟會去看戲去賣山上的野果,心里就酸酸的想流淚,為流去的年會感嘆為童年的無知難過,三婆家一直都沒有柿子樹,我時常摘柿子給她吃!小時候常常吃不飽,柿子可以當飯吃飯,就是綠的澀口的柿子我們也可以把它埋在稻田的泥巴里數天后變得香甜可口!后來父親陸續看了好幾棵柿子樹,因為他說柿子樹的樹枝非常脆弱,很容易被踩斷,也就是說爬上柿子樹很危險!
現在老屋的院子里只剩下一棵柿子樹了,等到樹葉落盡時,用竹竿一打或者站在大樹杈上用力搖晃,下面幾個人拉一張床單柿子就紛紛落到床單上了,每一年父親把柿子放在屋頂上等著降霜,這樣柿子格外的甜蜜非常好吃!小時候家里窮沒錢看病,我們咳嗽了父親就用柿子治好我們的病,這樣,真的是,良藥不苦口,就是在這棵柿子樹下父親總結了很多良方,他用的是神農嘗百草的方法加上一些中藥知識 , 他的姑父是家鄉很有名望的老中醫,喜歡父親的善良勤勞真誠,所以教給父親很多這方面的知識!而今父親年事已高爬不了樹了,但他還是想辦法摘下柿子儲存好,等著孩子們回家來吃!無奈山高水遠兒女們都奔波或居住在他鄉,幾年難得于父母一起品嘗柿子說說心里話!
看過“描寫柿子的散文”的人還看:
1.關于寫家鄉的優美散文精選
2.關于美景的散文
3.描寫美麗的家鄉散文800字
4.畢淑敏《西紅柿王
5.畢淑敏《西紅柿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