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奶奶的散文 關于奶奶的散文
描寫奶奶的散文篇1:奶奶
幾次提筆,想寫一些有關奶奶的文字,以聊寄我這個孫媳婦對她的敬意與些微的孝心,但都由于我懶惰的天性,拖了又拖,積壓在我心底的話語多至無從開口。。。。。。
奶奶今年已96歲高齡,但是頭腦一點也不糊涂,眼睛有一點花,耳朵卻不是太聾,飯量猶如常人,還常常在天氣稍暖時出去繞小村轉一圈。
奶奶一共生了七個孩子,現在有六個,五個兒子,一個女兒。聽大娘說, 四叔小的時候,就差點沒被“剔苗”。剛兩個月大的四叔生了病,沒有錢醫治,在那特困年代,餓死的大人孩子無數,何況這個又瘦又小又生了病的嬰兒!家里的老人勸奶奶把孩子丟了,但奶奶不忍心,就把四叔放在了廁所里。好像過了一天一夜吧,小四叔仍舊在有氣無力的啼哭,奶奶就把他抱回屋里,用溫水喂了半片退燒片,沒想到四叔的病就好了。。。。。。
四叔上面是一個姑姑,雙眼失明,是奶奶一輩子的牽掛。聽奶奶說,姑的眼是小時候吃爆米花太多燒的,這樣說我也信,因為老公的眼睛也出過這樣的情況:公公說老公小時候因吃了過多的爆米花,結果第二天眼睛看不見東西了,一家人嚇壞了,怕他又像姑姑的眼睛一樣失明,公公就帶著他去城里看病,沒想到一上公路,老公就高興地大叫:“哎呀,這么多車!”公公驚問:“你看見了?”老公還用小手指著拖拉機說:“嗯,看見了,你看那個車,跑的真快!”就這樣,爺倆高興地回家了。。。。。。
姑姑的眼睛也花了不少錢,卻一直也沒有治好,奶奶說起來老是嘆氣,說是想著再生一個女兒,長大了照顧姑姑。老天隨心,真的又生了一個女兒,一家人像照顧寶貝似的,不開門窗,不讓生人進屋,包了好幾層棉被。。。。。。但這個女孩卻沒有成人。現在大家都說,也許是照顧的太好的緣故,致使嬰兒弱不禁風,沒有抵抗力,一得病就夭折了。但奶奶說,自己是沒有女兒的命,這樣說,還牽出一個故事。想當年,我二大娘的孩子太多,幾乎一年一個,連生了三個女兒,這第四個女兒快一百天的時候,奶奶想著要過來,當成自己的孩子撫養,一來自己有了健全的閨女,二來也減輕了二兒媳婦的負擔。當時二大娘也很高興地答應了,說今天晚上再吃我一晚上的奶,明天就抱走吧。誰知第二天,孩子卻死了。奶奶說:“唉!我就是沒有閨女的命,有一個還是瞎子,我要是不要這個孩子,也許孩子不會死......
描寫奶奶的散文篇2:奶奶變了
“飛飛,快過來,這該怎么辦啊?”奶奶又再問我了。以是奶奶學電腦的第二個星期了。
我的奶奶是一個性格開朗,風趣幽默的“老小孩”。以前的日子苦奶奶經常節衣縮食,自從家里富了起來,奶奶就像變了一個人,跨世紀的變化,她脫下了以前的小白帽,換上了絲綢服裝。更顯著的變化就是奶奶既然迷上了21世紀的電腦和流行音樂。著讓我難以置信,她還天天要我教她呢。
看,著不又來了。我跑到奶奶身邊:“奶奶有怎么了?又哪個字不會了?”“飛飛,那打字,不是個小KS嗎?有什么難得我怎么會被難倒呢?”“那您的意思是?”“奶奶在電視上聽說電腦上網什么都能查到,所以奶奶也想學上網,你能不能?”我的奶奶是個急性子,多活兒都是走還沒走穩就要學跑。無奈,誰讓她是我奶奶呢。教!就這樣,我教起了奶奶上網。剛開始學很難,奶奶好像一個天真的小孩,又是問這個,又是問那個,弄的我焦頭爛額,奶奶也憋的直冒煙。不過后來就好多了,短短的兩天,奶奶既然奇跡般的學成了。我這個小師傅也算松了口氣。奶奶自從學會了上網瀏覽就立即狂迷了起來。一會查這個,一會查那個。一點也不像個老人,我看像個時尚的青年。最近奶奶還在網上聽起了歌,她還愛聽周杰倫的《菊花臺》呢。奶奶邊聽邊哼哼,真是返老還童啊!
城市在不斷的變化,生活在不斷的變化,人也在不斷的變化,將會越變越時尚,越變越美好!
描寫奶奶的散文篇3:奶奶的古鎮
每年春節,給母親上墳,之后都必須去奶奶的龍潭古鎮,沿著一百年前的足跡,走過悠長而悠長的青石板街道,去萬壽宮,在奶奶曾經呼風喚雨的古戲臺,領略被遺忘和正在被遺忘的屬于武陵山的近代文明。
在南疆生活的這幾年,好多次,想故鄉心切,便將龍潭古鎮寫進我的抒情散文和詩歌,那夢里依稀的古鎮,常常,在帕米爾明亮的月色之下,從天際飄過來,古樸,典雅,親切,像我從不曾謀面的美麗奶奶的懷抱。
而此刻,石板街就在我腳下,冬日的太陽暖暖地從高高的防火墻的翹角斜灑下來,老人們在街面上鋪一張小桌,矮板凳坐著,在陽光下用黑油油的紅點子牌和“三個錢”(流行于武陵山區的字牌)琢磨恬淡與幸福。
他們不知道手握相機的陌生人,就是古鎮的孫子。他們已經對局外的一切失去了興趣,更沒有誰會關切一眼我風塵仆仆里屬于帕米爾的滄桑。
漫步青石板長街,拾級而上,然后愜意而下,這樣起伏的街道,兩邊有紅燈籠紅對聯,小店鋪有奪目的小日用品。即便被現代人遺忘,而古鎮的繁華還可以伸手觸摸,生機依然。
孩子們的鞭炮還在,土家油粑粑的醇香還在空氣里飄蕩,米豆粉鋪子的熱鬧還在,除了時尚的五顏六色的羽絨服,一切應該跟百年前沒有太多的差別。有差別的是繁華不及,遠遠不及。
還有一些氛圍,一些清朝末年的古鎮氛圍,這就已經彌足珍貴了。
可以說,我奶奶的龍潭古鎮,是眼下在武陵山地區能見到的唯一一處沒有被完全破壞的仍有一線修復希望的古鎮,因為她曾經太艱難的交通和太偏僻的地理,以及沒有被地方政府“開發”的幸運。
走出萬壽宮,想去湄舒河邊尋找奶奶的商船,而船塢依舊,江西潭依舊,只是我的鏡頭,怎樣也取不下一片干凈的綠色水面,兩畔的塑料垃圾,定格成我鏡框里無法抹去的遺憾。
然而不管怎樣,每一年,我還是用我的腳丈量古鎮的質樸,用我的眼記錄古鎮正在消逝的古風。去年回到新疆,寫過一篇《你的寂寞我的疼》,今年再來,寂寞依舊,疼依舊。所不同的,是在三叉街口,看到了被大火焚毀的幾幢街面老房子。
以這樣的速度銷毀,明年,后年,她又會是怎樣的面目?
——湄舒河,好詩意的名字,她是沅江的支流,不遠的地方,就是沈從文先生的鳳凰城。與鳳凰相比,龍潭古鎮有幸存活下來的有文物價值的東西更多,有近2000米的青石板街道,街道兩旁,有1200余棟原汁原味的四合院木樓,還有,時至今日未被“開發”的優勢。
這不是江南,這是一百年前四省邊區的通商口岸,曾經的中華文明,在鮮為人知的武陵山腹地,打了個結,一個極堅實的結。古老,古老而堅韌。
朋友,趁氛圍還在,何不帶著懷舊的美麗心情,帶了愛人或情人來我奶奶的龍潭古鎮走一遭,走進百年前的古樸與典雅。最好讓她著了我奶奶的旗袍,撐了我奶奶的油紙傘,這樣,你敲門的時候,四合院的主人才不會驚訝……
看過“描寫奶奶的散文”的人還看:
1.描寫奶奶的寫人抒情散文
2.關于奶奶的散文
3.催淚散文奶奶
4.悼念奶奶的散文
5.介紹奶奶的優秀作文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