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昆侖山的散文
描寫昆侖山的散文篇1:我的昆侖山情結
我沒有見過你的真容,卻時常在夢中與你相逢,巍巍昆侖,萬山之祖 ,你為誰白了頭?
總能聽到來自靈魂深處的吶喊,那么遙遠,仿佛來自昆侖之巔,咿咿呀呀卻又像在耳邊,是李娜的《青藏高原》還是裊裊梵音,我分不清楚。
塵世間,所有獨一無二的事物都能在不動聲色中美得令人心碎,讓人忍不住淚流滿面。昆侖山如此,月亮如此,昆侖山的一草一木皆如此。那天不經意間在好友相冊里看到了真實的昆侖山,心里無限歡喜和激動,山下飛沙走石一片荒蕪,但這荒蕪卻讓心更加澄澈和豁達,遠處山頂的雪潔白如玉,不覺間已是淚流滿面,我不知道為什么會因一座山而熱淚盈眶,因一片雪而動情。或許昆侖山上的雪和西藏一樣,是我心中最后的圣潔之地,對昆侖雪的留戀,或許也是對人性最善良部分的一絲留戀和不舍,但愿我們每個人都能永葆心中的那一份純真干凈之地。
昆侖山在遙遠的邊疆,有終年不化的積雪,守著昆侖山的是頂著高寒氣候在生命禁區的天路衛士。我不知道為什么會那么喜歡昆侖山,喜歡它冷峻的臉龐,喜歡它偉岸的身軀。昆侖山冷漠不容人靠近,它孤獨卻曾不傾訴,它寂寞卻從不曾哭泣,就那樣默默的屹立,而那些駐守邊疆的英雄戰士不也和昆侖山一樣嗎,他們不怕苦不怕累不怕孤獨和寂寞,亦從不抱怨,面對高原高寒氣候,他們沒有懼怕過,依然默默的駐守在祖國的邊疆。在那里也許他們更黑了,更瘦了,手裂了,嘴唇裂了,但不要緊,男孩子黑了更耐看,瘦了滄桑了那是歲月的沉淀,他們依然是最帥的。青春的歲月里,或許沒有人把他們記起,但是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在祖國和人民的心里——中國人民解放軍邊防戰士。
我想看一看昆侖山的月亮,它是不是像故鄉的月亮一樣明亮,月亮不寂寞,因為還有一個望月的我,昆侖山不寂寞,因為還有守護它的邊防戰士。昆侖山,圣潔雪是你白色的披風,很漂亮,我看不到你在風中顫抖,但我能感覺到你的寒冷,我想用我手心的余溫溫暖你,多想給你一個擁抱,緊緊的把你抱住,或者讓我依偎在你的懷里,聽你講很久以前的故事,陪你守著邊疆的月亮,這樣你不會孤單,而我也會很快樂。
我常想,在昆侖山山頂上有雪,有傲然屹立的松樹,也一定有堅韌的綠草,還有我從來沒見過的紫色野花,當太陽傾斜而下,山頂、雪、松樹、野草一定會顯得更加壯麗,那一刻,站在昆侖之巔,任彩云從身旁輕輕飄過,如夢如幻......心溫暖整個世界也會明媚起來,但愿那小小的太陽能溫暖昆侖山的每個角落。
思緒回到現實,把脖子縮在大衣里。這個城市已入冬,夜晚顯得格外冷清,昏黃的路燈下樹木枝干的影子縱橫交錯,像生命中的相聚別離,緣來緣去。或許不會相逢,或許此生匆匆,飛鳥過盡,落葉歸去,你不在,他不在,抬起頭,天邊的那輪明月還在,冷清的夜,孤單的月亮,它用盡所有的力量把夜空照亮,溫暖著這個城市,溫暖著我小小的左心房。
在我心中,昆侖山是巨大的天然盆景,而昆侖山潔白的雪是我純純的祝福,任時光流轉斑駁了歲月,任花開花落帶走了流年,三年五年之后,或許很多人、事都已物是人非,但請記得——昆侖山依舊,祝福依舊。
你看,巍峨的昆侖山它在孤獨的屹立,即使白了頭也窺然不動,它是在等待嗎,等待一個歸人,還是一個迷路的孩子?漫漫人生路,難過的時候就看一看昆侖山,看一看那一輪明月,和它們比我們的傷心委屈孤獨又算得了什么,和它們比所有的一切都會顯得蒼白無力,渺小得不足以提。我要為了我心中的昆侖山而努力成為更好的人,你也一樣,為了成為更好的自己,加油!
描寫昆侖山的散文篇2:昆侖山,飄過愛的思念
遙遠的西部邊陲,蒼茫的雪域高原,橫亙著冰峰林立的昆侖山脈!一個傳說中的美麗的地方!
昆侖山,四季冰封雪飄,瑞雪迎春又一年了!
雪花兒飄飄新年到!山那邊的青春兒郎,一年的時光又匆匆的過去了,可否夢回故鄉?可否在夢中見到久違的父母風中的期盼?可否在沒有月光的晚上憶起家鄉的牽掛?可否也有星夜劃過的淚痕?可否也有陽光下的久久等待和期盼?期盼一個久違的報平安的電話,期盼一個來自家鄉溫暖的包裹和寫滿愛的家書?
九曲十八彎,環繞在昆侖山邊的山路崎嶇險峻,顛簸的山路,車隊行進在大坂(高原)上,像茫茫孤海中的一葉扁舟,天蒼蒼,籠罩著缺氧的高原氣流,地茫茫,一望無際的茫茫黃沙,風吹過,看不到來時的路,只聽到風沙掠過的蒼涼的孤獨聲!
昆侖山,用一成不變的季節風和神秘的寂寞風沙迎接著一支支走近它的年輕的神秘來客。每一年的六月中旬,是你繁忙的日子,也是你化雪為雨滋潤大地的日子。
那幾天,過節似的熱鬧。綿延婉轉的山路上,換防的大部隊前后排開,用整齊的軍列為你致以崇高的軍禮,那幾日,無數個英姿颯爽的青春兒郎帶著年輕的夢想第一次走近你,看你幾千年亙古不變的蒼茫,看你崇山峻嶺鬼斧神工的斑駁,看慣了繁華城市的燈火璀璨,聽慣了熱鬧街道的喧嘩,看慣了大自然滿目的青山綠水,聽慣了鶯歌楊柳細雨的呢喃,突然間走近你,昆侖山,讓人不自主的呼吸急促,血脈噴涌,你讓年輕的一代代戍邊軍人產生無數的遐想和敬畏!
走近你,昆侖山,心跳加速的時刻,鋪天蓋地的憂郁和蒼茫!何時你的肩上也有滿目的青綠色?讓人流連忘返;何時你的身上繁花似錦,鳥鳴柳翠?何時你眼中不再流淌茫茫的黃沙?何時你腳下牽絆著成群的牛馬羊群?何時你不再讓人有風雨飄搖的感覺?何時不再不分春夏秋冬的飄落蒼茫的雪花?帶走一個個家鄉有春天的記憶!
分享一點家鄉溫暖的燈火,為你點亮前行的腳步,青春的兒郎,此后行程將不再遙遠,不再落寞;裁一片城市的繁華,鋪滿昆侖山的沙石路面,九曲十八彎,每一段都鮮花盛開,耀眼滿山坡,讓前行的腳步不再孤單;點一個太陽送給你,昆侖山,此后每天陽光燦爛,不再雪花紛飛,不再滿目陰云,用你陽光的微笑迎接青春的兒郎凱旋歸來!
昆侖山,飄過愛的思念!
描寫昆侖山的散文篇3:巍巍一昆侖
我先講一個我中學時一個同桌的故事,作為本文的開頭。那是上世紀七十年代的最后一個夏天,我倆第一次參加高考,我沒考上,分數差老鼻子遠。他剛好入圍,但最終仍未能錄取。我決定重讀,他也很想再讀一年,但他家里很窮,父母又都殘疾,實在無力供他繼續上學。他只好面對殘酷的現實,斷了讀書的念想,抹淚告別學校,準備到外地去打工。在長途汽車快要開動的時候,被聞訊趕來的一位老師,把他從車上拉了下來,勸回學校,并為其墊付了學費。三十多年過去了,這個同學現在已經是國內大名鼎鼎的專家和學者。那個當年穿蓑冒雨趕到車站,把他從暗淡無光的世界,拉回到光明大道上來的人,叫劉光蘭,這是一個英語老師,一個深知弱小民族苦難的歸國華僑。
在光蘭老師光輝燦爛的人生軌跡上,這只是一件小事而已,事實上,受過光蘭老師如此“偏心”厚愛,當作自己的親生孩子來關懷培養的學生,何止一個,哪怕你用十個手指來數,也數不過來,只要他認為是好苗子,便一個都不能少。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愛。光蘭老師所關心的,又何曾狹隘局限于這幾個學生,而是這個祖國,這是一種怎樣的情懷!這得從光蘭老師的出身講起。
光蘭老師出生在海外,1930年回國,那年他還不滿十歲。一個人一生走什么,就看他少年立什么志,這使我想到了陳景潤,幼有奇志,方成奇才。幼年的劉光蘭,跟著父親在國外謀生,父親在那里興辦實業,中國是個弱國,華人企業倍受外國企業的欺凌,他跟著父親跑來跑去,小小的他便目睹了大多華人受外國人歧視的苦難,他漸漸明白,這是因為祖國太落后,祖國必須學習外國的先進東西,要學習外國的東西,就必須懂得英語,他的英語非常好,他決心回到祖國去,教人懂英語。這些樸素的想法,雖然有點幼稚,但在他幼小的心靈里扎下了根。
他回國來了。他在國內遇到的第一個困難就是中文,倉頡造字,夜有鬼哭,中文實在難,他的祖籍在興寧羅崗,他就從家鄉的私塾念起,他這人相當聰明,學習又認真,很快便考入龍田中學,再跳至興寧一中,旋又被梅縣華南中學錄取,并在這里讀完高中,正準備考大學。此時日本鬼子打進來了,大學內遷,他只得遠赴貴陽去求學,考進大夏大學(現華東師范大學的前身)。大學的最后一年,抗戰勝利了,學校遷回上海,他也來到了上海。以為可以和平建國了,可是蔣委員長不這樣想,內戰終于暴發。他不喜歡戰爭,他仍然抱著科學興國的夢想,毅然決定回到家鄉去教書育人,走科學救國之路,這是他終生不易的初衷,他的心無時無刻不在呼喚祖國強盛,民族崛起。如果他當時留在上海,至少也可以混個教授之類的頭銜,但他更愿意相信,改變中國的命運必須從孩子開始,少年強,則中國強。他決定回到廣闊的鄉村去教書育人。
1949年,新中國成立,國家步入新時期,光蘭老師先在興寧寧塘中學擔任英語老師,后調入龍田區,這一調差點毀掉了他畢生的事業。組織上安排他去搞行政工作,他不喜歡,他更喜歡教書。上級部門尊重他的意見,作了重新安排,放他去龍田中學任教。不久,又因教育形勢發展迅速,興寧縣政府決心在興寧北片組建一所完中——興寧二中,就是現在的羅崗中學,縣教育局指派李清根任黨委書記,李清根不愿意來,他怕成績上不去,辜負了黨的信任,他提出了一個條件,除非讓他來點將要人,否則不干。教育局也大方,同意了李清根的請求:你要誰,我都給你。英雄惜英雄,李清根便點名要了劉光蘭老師,加上劉明方、陳壽珍、曾慶仁,李展英、羅紹振、賴金茂、葉云章、黃秉均等人,一時間,羅崗中學人才濟濟,陣容齊整。59年夏天,羅崗中學第一屆高中畢業生誓師出征,首次參加高考,一鳴驚人,取得了全省第十名的好成績。61年更躍居全省第二,轟動全省,南方日報為此作了專題報道《山溝里飛出金鳳凰》。劉光蘭等老師便是當年的鳳凰締造者。他們的名字將永載崗中史冊。
在我的印象中,光蘭老師樣貌清奇,可以說他把畢生都奉獻了心愛的教育事業,他在羅崗中學執教三十多年,跨越了__前、后兩個時期。__,按照當時的階級劃分,光蘭老師出身不好,又是從海外回來的知識分子,臭老九,理應在打倒之列,但他師德高,好人壞人都敬重他的為人,所以他沒怎么受沖擊,只是鬧學潮,不能再講課了,這對一個視教書如命的教師來說,也是致命的打擊。__結束,聽說可以教書了,他又煥發了青春,逢人便笑逐顏開。剛一恢復高考,光蘭老師便主動請纓,擔起了開辦英語班的重任,就是把英語好的學生集中起來親自授課課。為給國家早出人才,快出人才,光蘭老師把全部心血都傾注在了每一年的外語班上。那些年,國家急需外語人才,主動搬掉了數學這只攔路虎,為外語專業打通了一條快速通道,報考外語專業的考生可以不考數學,或者數學只作參考,不計入總分,這是當時的真實情況,數學0分也沒關系,外語好就行,這樣外語班在光蘭老師神奇般的輔導下,捷報頻傳,有好些同學高二都沒讀,讀完高一便提前考上大學,離開中學了。繼61年后,羅崗中學又一次創造了輝煌,而這一次幾乎是光蘭老師一個人在最前沿指揮作戰,真可謂艱苦卓絕,我不知道現在還能不能找到這樣的一個老師。那時的外語班好象有兩個課堂似的,一個在教室,一個在光蘭老師的房間,不分白天黑夜,他都在給學生講授英語,連吃飯也沒閑著,周公吐哺也只不過如此吧。光蘭老師將自己對祖國教育事業全部的愛,具體細化到他的每一個學生身上,他愛學生勝過愛自己的親生孩子,悉心教導,卻把自己置身度外。光蘭老師一向身體不是很好,且家庭累遭不幸,這些他都無暇顧及,他終日手不離書,腦子里晝夜轉著的全是英語,英語班就是他的戰場,他的家。有很多學生家庭經濟困難,他便把這些學生當作自己的孩子,把自己的伙食勻出來,給這些學生補充營養,有好幾個男同學干脆就跟光蘭老師同吃同住。我雖不是外語班的,但這并不妨礙我這只野蜂偶爾混進他們的蜂窩里去感受一下學習的緊張和甜蜜,所以到現在我還能想起這些同學,他們除了英語,其他各門功課都是跟我們文科班一起上的,也算是同班同學,相互比較了解。事實上,光蘭老師有時也教我們普通班的英語,他講課時,把書的半邊卷起來,拿在手上,右手拇指跟食指,捏成蓮花指的樣子,捏住粉筆的前端在黑板上寫字,態度相當認真,教室里也出奇的靜,能清楚地聽到粉筆在黑板上擦出唰唰的聲音,但我天資差,外語總也學不好。我們都很羨慕英語班的同學們。一輩子能遇上這樣一位好老師,是多么值得慶幸的事。我敢說這幫同學中的很多人,如果不是光蘭老師,他們是不可能考上大學的。這不是我武斷,我問過光蘭老師的很多學生,這么多年過去了,他們的回答仍然驚人一致:如果不是光蘭老師,他們是不可能考上大學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他們考上了大學,最開心的不是他們,也不是他們的父母,而是光蘭老師,他們的大學錄取通知書,幾乎都是光蘭老師親自送達的,扶上馬,再送一程,想想都讓人感激涕零。
正是無數象光蘭老師這樣的中華民族優秀分子構成了中國的脊梁。時光匆匆,不知送走了多少屆畢業生,光蘭老師也老了,他85年離休,88年才離開崗位。有學生去看望光蘭老師,發現這位為教育事業奉獻了一輩子的高級老師,竟然連間象樣的房子都沒有,他一輩子慷慨助人,不爭福利,晚景清貧,家無四壁。學生們都流淚了,他們悄悄集資,為老師建了一座小洋樓,總算安頓下來。如今,光蘭老師已經是93歲的老人了。他的學生遍布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群星熣燦。師范與齡高,桃李滿天下,風燭殘年時,猶有嚴師貌,嘔心育英才,瀝血忘其身,魂鑄崗中史,巍巍一昆侖。這是光蘭老師一生的寫照。光蘭老師是羅崗中學一座永存的豐碑。唯愿他長壽健康。
看過“描寫昆侖山的散文”的人還看:
1.關于冰的散文
2.當代名家寫景經典散文
3.贊美中秋節的優美散文欣賞
4.關于萬里長城的散文
5.名家寫景狀物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