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村莊的散文
描寫村莊的散文篇1:村莊
當這一個村莊,只剩下我一個人時,我想那一定是在夢游中。
很有一種奇特的構想:青柳的枝葉,沾結上曦晨的第一滴露水,那露珠里閃爍著青春還未平息的激情,因此散發的光芒不亞于第一縷晨光。
我在異鄉做起這個夢:游移的四肢,不規則地離開地面,雖然騰開地面不高,但確實有一種比翼飛翔的感覺。好像還在夢里說:這是一個夢。
這是一個普通的村莊:有一條彎曲的小路通向家的門口。本是一條長滿青草的泥路,如今再也看不到。仿佛,在這片覆蓋水泥的土地下面,還能聽到一些當年走路的聲響,還能看到踩高腳的痕跡。
這個村莊,已經沒有一個人,但還是看到裊裊炊煙從人家的屋頂冒出,還是有當年的防火隊,拿著用稻桔做成的防火工具,挨家挨戶,清掃灶口的火灰。
很疲憊地做起這個夢:因為,村莊只剩下我一個人,現在我要去尋找我的愛人和我所有的親人。
又很奇怪:我夢見我好像結婚了,那故事很有情節,就像真的一樣,就是醒來之后,再也記不起她的臉龐和模樣了。
描寫村莊的散文篇2:古老的村莊
清晨,初升的太陽緩緩將無數縷金光閃閃的絲線舒灑于廣袤的天宇,陣陣泥土的清香隨著柔和的東風漸漸在清新的空氣中飄溢蕩漾。遠處,青山藹藹,綠水悠悠;近處,茵茵碧野中綻放著片片金黃,絕美的清晨,神奇的大自然令人心曠神怡!
登高俯瞰,如畫的勝景中,遠遠近近的村莊星羅棋布。白墻紅瓦、紅墻灰瓦……不再是以往低矮、陰暗的模樣,幢幢高柱飛檐,棟棟窗明幾凈。
星移斗換,時過境遷。古老的村莊,在少了中間一代中堅力量之后,已很難尋回往日的模樣。不再有曾經飛歌、暢爽的情致,家家兒童留守,戶戶老人空巢。
草木枯又榮,候鳥往也返。春分已過,村莊好像并沒有隨著沉睡的大地一起清醒,要不,曾經如絲云似的裊裊炊煙,怎么此刻,還沒有像以往那樣自如地在空中飄蕩呢?
須臾之間,幾次近鄉之境躍然浮現在眼前。如今的村莊,清一色的爺孫、奶孫組合。每日清晨正值上學的高峰期,無數睡眼惺忪的寶寶們身后,緊跟著的是肩背書包,手提早點、飲料的爺爺或奶奶。為了下下一代,他們冷落了鍋臺,沒了人做菜添柴,哪來煙絲霧黛?
曾經的村莊,大大小小的池塘,歷經幾場春雨過后,水已經滿了。陽光燦爛的春日,微風拂過水面,碧波蕩漾起炫目的靈光。岸邊的垂柳,這會已綠如絲絳,柔細的枝條在水面不停地描畫著美麗的春景,喜得水中各色魚兒四處游竄。可是,“春江水暖鴨先知”已成為名副其實的史詩,池塘,被經年的淤泥填得已容不下春水,厚重的灰色積泥上,七零八落地躺著被霜雪凍成褐黃和被春風喚醒重生新綠的各種植物,沒有了春水,哪來游鴨?
村莊四周,以往襯著燦燦金黃的,那綠茵茵的一大片,一大片,都是在微風中歡欣翻滾的麥浪,如今,卻是一眼望不到邊的草灘。昔日,村中的巷頭道尾,雞打鳴、狗汪汪;小河邊的野草地上,豬兒肥,牛兒壯;荷塘里面小魚、小蝦嬉鬧歡暢。如今……
兒時的我,以成為一名鄉村教師為最遠大的理想,只因為那時,農村經濟條件落后,教室破舊,教師緊缺,小學大多都是復式班,一、二年級一間教室一個老師,三、四年級一間教室一個老師,那時的小學是五年制,唯有成為畢業班的五年級才可以獨獨享有一間教室一個老師。隨著改革開放,社會迅猛發展,當我可以實現自己的理想時,這兒的學校已人滿為患。
如今的我,以倡導廣大農民朋友歸園田居作為自己的夢想,不忍看著原本可以雞鴨成群,豬肥牛壯,魚蝦滿池,黍糧滿倉的村莊日漸荒涼;不忍看著一座又一座廠房取代大片大片的綠地和青山。致富原本可以靠水吃水,靠山吃山,為何都要棄之而背井離鄉啊?
倘若一直這樣,若干年后,在如此清新的早晨,我們的兒孫,能否感受到村莊如昔日般健爽??能否享有似今日一般和諧優美的大自然?
描寫村莊的散文篇3:村莊如畫
秋尾的一天,當村官的老叔找到我,樂呵呵的說:“村里要架設廣播喇叭線,急需一張村莊示意圖。大家伙掂量來掂量去,就數你肚里墨水多,你就辛苦一下,咋樣?”我聽了自然高興,二話沒說一口應承下來。雖說第一次畫“地圖”,還是覺得胸有成竹。畫自己祖居的村莊,那里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石都十分熟悉,可是有誰能夠想到,答應容易做起來難。近五百戶的村子,要把每一幢房子每一條村路以及那些曲里拐彎的大街小巷旮旮旯旯兒統統包容在一張四開大小的繪圖紙上,真不是一件容易事。更何況祖先留下來的房屋七零八落當初營造時壓根就談不上規劃布局。當著民辦教師的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花費了整整一個星期的課余時間,總算畫出了草圖。可以想象草圖實在不能盡如人意,掛起來看看,自己也覺得不大像那么回事兒。
村莊平面圖終于掛在老叔家灶間正面的泥墻上。老叔捏著旱煙袋轉來轉去看了老半天,不說好也不說不好。我心了、里揣著個兔羔子蹦蹦亂跳——受人之托的事兒,千萬不可搞砸了!老叔一向對我不薄,再說,全村老少爺們眼睜睜看著呢!恰逢老嬸子進屋,看了圖就大驚小怪起來:“哎呀呀我說小三,你這是畫的啥呀?花里胡哨橫七豎八,活像一塊打了補丁的舊床單。”我語塞,臉熱,心突突跳,一句話返不上來。幸虧旁邊有老叔保駕,他瞪一眼老伴,沒好氣的搶白道:“啥舊床單?不懂別跟著亂嗆嗆!這叫地圖,咱村里的地圖。村子天生就這德性,能畫出來就不賴!”聽了這話,我心里才稍稍亮了條縫兒。
于是,我的大作就成了村里架設廣播線路的“圖紙”。并且堂而皇之的掛在了村委辦公室的墻壁上。說實話,自從辦公室掛上了這幅圖,我很不愿意去看,總是擔心遭到非議。
不久,線路暢通了,家家戶戶也聽上了“戲匣子”。可我每次看到那張地圖,看到村里橫七豎八高低不平的線路,心里總是覺得別扭,也擔心有人說我畫的那圖太蹩腳。
八十年代村里通了電,新建房屋像雨后春筍冒出來,當年費了好大勁架設的線路也就撤下,換上了高大結實的水泥線桿。線桿上面掛了路燈和高音喇叭,隔著一架山梁,就能聽到村里的廣播,聽到好聽的流行歌曲。到了九十年代,村里的舊房已不多見,人們按照村里的統一規劃建造房屋,又分別劃出了平房區和樓區,并且重新規劃整修了街道,重建了二層樓小學校,粉墻紅瓦中矗立著高高的旗桿,鮮艷的國旗高高飄揚——村莊巨變,舊貌換新顏。
一天,老叔又來找我,讓我重新畫一張村莊平面圖。我欣然答應。與老叔說話功夫我的腦海里早就開始了平面圖草圖的構思:整齊的房屋,寬敞的街道,商店,學校,娛樂中心,村辦企業……一一活躍在我的面前!帶著本子繞村一轉,草圖迅速畫成,回來后又展紙布局,勾線描圖,配上紅黃藍三原色,很快,一張精美的村莊平面圖大功告成。總共才用了兩天一夜工夫。改革開放二十年,家鄉發生了根本性變化。村莊由雜亂變得齊整,由原來的土灰色變成今天的光彩照人。怎不叫人感慨萬千?老叔經常對我念叨:“還記得你當年畫的那平面圖嗎?……歲月不長,變化驚人。現如今,咱可真是活在圖畫里了啊!”……
看過“描寫村莊的散文”的人還看:
1.描寫村莊的經典散文欣賞
2.有關村莊的精美散文欣賞
3.描寫鄉村的優美散文
4.描寫鄉村夜晚的散文
5.關于農村風景的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