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中國風的散文
一筆一畫便是柔情,一展一收便是中國風。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戀中國風的散文篇,歡迎大家閱讀。
戀中國風的散文篇1:所謂中國風
青花瓷的冰涼,清韻妍雅的悠揚,一如蘊了千年的酒香。起于方氏的珍藏,一語道盡了離殤。著以許氏的格調,一紙不停的哀悼,總有感動在縈繞。
一筆寫不盡塵世繁華,誰是誰的牽掛?蕩一紙閑情,寄一世離殤,柳絮紛飛里,化為一縷墨香。指尖玲瓏的楷體,映入眼簾的字跡,無意勾起,關于歷史的記憶,隔著塵埃的痕跡,依舊如此凄厲。
沙場點兵時未嘗不瀟灑,揮劍時了無牽掛。將士馬蹄踐踏,亂了江山里的畫。眉間凜然總是無所懼怕,金戈鐵馬,無非又是一場廝殺。斬不斷的天下,誰是最后的贏家?寒光里,倒下的再無問答,嘆一句,何時終結的羈旅天涯?幾屢華發,蒼白了時光的肅殺。
桃源深處無人察,普提樹下,一曲流觴的人家。一場夢罷,幾處花發。楞角微翹的亭臺,幽谷絕響的等待。巖邊的花開,總有陌生人來摘,一襲流云招徠,不可比擬的風采。筆墨紙硯,陪伴得優雅;琴棋書畫,誰笑靨如花?酒杯收起點新茶,弦音,不肯罷。
獨坐窗下,凌亂了秀發。月涼星冷,誰還在等,她圓扇揮得迷蒙,誰說的注定重逢?夜至幾更,露深幾重?無意再去權衡。他的聲色犬馬,總有誰舞在花下,忘卻了月下的她。折扇還是優雅,淹沒窗邊完美的情話。
所謂中國風,無非一世情。馳騁沙場激揚豪情萬丈,花前月下消融一世情殤,白墨水言淺談一時徜徉,再覆上如許完美的意像,便注定了滿紙芬芳。
戀中國風的散文篇2:印一抹古韻,戀千年
黎明,西安古街夜未醒,鳥兒聲聲鳴,夢先醒。拉開簾幕滿眼古樓黛瓦,古韻點點潤風,風逐花香動,難倚梧桐瓊影。晨鐘顫顫徹天響,心頭悅,急步入景,腳步難停,一肩涼風薄霧,欲打開千年的封印,在中國風編織的曉夢中穿行。
晨光緩緩傾,月斜夜釀新露,淋漓古城墻隔世的空靈,千年往事已稀,獨留英雄名。青石上刀槍留下的殘痕,記載著刀光劍影中朦朧的史云,映射著中華鏗鏘男兒歷代堅挺。經年的號角縈繞耳畔,帝鄉半城煙沙中,千萬將士策馬拉弓滿弦,付出幾多獻血護天下。萬路奔流的山河入目,誰在千年的那端,伴著硝煙,把酒言歡醉臥殘沙。
黃泉路上魂未散,依舊憂心著國,念著家,不輕彈的淚獨為送走黑發的白發灑。睡在千年夢里的英雄像,可曾淡忘了戰場上的鋒號,了卻天下事,坐看滔滔江河英雄笑。
沿路落葉堆砌一地,勾畫著巷子里的寒意,水墨丹青的畫卷上,惹誰停步,吟下幾闕不朽的篇章。錦書雋語投遞耳語深情,感悟世間情漲愁落的思緒,門欄上文字間蘊含的雅韻,斟滿了最清的酒,為誰解憂?古韻墨香下描繪的風景迷了我,幾番思量,心間甜著,夢里念著,愁中悟著,凝眸留一笑意無休。在嘈雜喧囂之外,靜守文中情,過往云煙在筆尖風流。
愜意地游走在巷子中,宛如在千年前的銅鏡里,古鏡照今人,戀得紅香三兩處,細數樓闌亭軒,對聯無數。我向來喜愛文雅飾物,盈兩袖中國風,徘徊于街邊店鋪,尋覓著古典文化的幽意,詩田古墨中種下我的星語心愿,巷陌江樓雕欄思緒闌珊,知心暖。
買下一柄青衫古扇,題有“旅思逢秋增短鬢,鄉心隨雁過長安”,玉箋道破我心意,畫卷斂了無限牽念。石橋畔,游子倚亭望江楓,不知云落幾許深,幾處殘紅籬下捻,青發隨風飄三千,一壺鄉愁,牽念朝暮兩端。天涯漂泊成了今人的愁,幾度離合,滿庭景依舊夢難圓,私語難寄,得一把古扇換心安,景醉詩憐別愁寒,淡了點點憂。
柳岸路口處,有一間詩畫坊,層層青階,幽靜香馥盈,紅墻鎖畫廊,不知青門后是誰,暗把笛弄?誘得同路人心癢。笛音抵達逍遙岸,云煙閑,水鳥枝頭添亂。外人止步,樓外遺夢虛了樓內畫卷,轉身空去心彷徨,只羨樓檐飛燕,獨攬紅墻內風景線,染得翰墨暗香萬千。
腳步近了雁塔,檀香裊裊,佛音陣陣悅耳,斷了鬧市或愁或悲的思緒。大唐盛世的傳奇佳話中,西天取經的高僧對信仰堅定執著,趨向目標的信念,鼓勵著后人在紅塵間篤定一個目標,虔誠修行。
祥和的云煙下,側聽車水馬龍塵音繁,佛前虔誠之人碎念心語,在佛前求得心靜,幾度繁華夢輕。問了情,問了前途路徑,理清了心事,守著信念,尋得路在何方,堅定之人必然傲骨前行。
站在羅雀門口,憶起斑駁過往,求佛來渡,深深牽掛經年后無人居住的舊屋,瞬間滑落的相思淚,肩披半簾紗綢。為了已故人淚濕清眸,幽思系親人暖否?隔門相求,天涯兩離夢托寄語,愿天堂那頭親人暖。
乘興攀登大雁塔,斜陽耀千里晴空,心情自在輕似夢,步匆匆,入蒼穹,獨怕云鎖塔頂,重門掩瓊宮,難看雁逐影。一層又一層,樓宇處處寫盡中國佛教文化,疊疊素箋鋪漢唐陳舊的歲月,墻壁雕刻取經的歷程激起半盞幻想入心魄。唐磚、經卷、舍利、風鐸、佛像呈現舊日模糊的模樣,憑誰問,中華歷史多厚文化多深,陳跡留千秋,遺風入文壇,演成代代文人騷客精神糧。
臨暮垂,醉倚樓蘭聽雁回,霞云羞紅,塔頂望穿秋水熏曉風,與朋友笑談景內景,情外情。木魚聲聲,靜而思之,添一抹古典空靈,折盡盈眸魅力世世珍藏,覓得舊時卷卷禪詩瘦心語。
光陰不等人,夜色阻擋了前行的腳步,一壺漂泊,兩處逢,遠眺煙光心乘風去,驚謎于兵馬俑,詩意于大明宮,憂傷于華清池,陶醉于芙蓉園……書不盡書的西安古典史冊,思不盡千年輪回的情長。
此游一去如雁過,枉自嘆西安景深惹夢長,多少文墨欲繪其三千云煙,難描一季姿顏古色,難抒三分文絡。獨思量,提筆潑墨畫滄海一只倦鳥,夢里欲化為閑云野鶴,逍遙翩躚過,印一抹古典的雅韻,留戀千年。
戀中國風的散文篇3:“中國風”與“素顏韻腳詩”
《紅樓夢》第二十三回有這樣一段文字,描寫的是林黛玉經過梨香院墻角上,聽到賈府的十二個女孩在演習戲文,唱的是“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和“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悅事誰家院”。她聽了以后,不覺點頭稱嘆,心下自思:“原來戲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道看戲,未必能領略這其中的趣味。”
林妹妹這句話說得好,事實上曹雪芹先生借這句話表達了他對通俗文化的一種基本看法和態度。如果把它借用過來形容現在的一些人對流行歌詞的看法,大約也不十分錯。放眼當今流行音樂的歌詞創作,其中不乏優秀作品,或記事抒情,或繪圖狀景,皆精致簡潔,足以傳神,成就當與白話詩歌相頡頏,殊未可知。而當今流行歌詞的創作者之中,方文山無疑是其中翹楚,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
一、方文山其人
在此先對方文山其人作一個簡單的介紹。
方文山,1969年生,臺灣蓮花人。出身貧窮,即臺灣所謂“草根階層”。嘗為生計所迫,做管線工、外勞中介、送報員等。后以歌詞創作聞名,其歌詞創作天馬行空,汪洋恣肆,琢詞煉字,鬼斧神工,兼具中國古典與現代的雙重文字精神,尤以“中國風”系列膾炙人口。
方文山熱愛自己的民族以及自己民族的文化,他在一篇叫做《做有質感的民族》的文章里寫道:“我一直喜歡漢字,尤其是傳統的繁體字。”他認為漢字的存在,對于人類社會文字多元化的貢獻,提供著無可撼動的如封建時期皇帝龍椅般的至尊地位。據說在東南亞地區的很多華人歌迷,是在聽了周杰倫的歌,看了方文山的歌詞之后,才“感覺漢語的韻律很美,才開始學習漢語的。”方文山在創作歌詞之余,同時大量作詩,自名為“素顏韻腳詩”。所謂素顏,即是指一張素面朝天的純粹的漢字的臉,摒棄外來文字、阿拉伯數字等“化妝品”;所謂韻腳,即是指中國古典詩詞里的押韻。其“素顏韻腳詩”在實質上與他的歌詞創作基本相通,沒有太大的差別,故本文不加以區別。
二、方文山歌詞創作的藝術特色
(一)方文山歌詞創作除涉及愛情之外,還涉及戰爭、尚武、俠義、羈旅行愁等多方面內容,在題材上表露出了對古典詩詞的靠攏和繼承。
我國古代詩詞內容很廣泛。愛情自不必說,戰爭、尚武、俠義、羈旅行愁都是常見的表達內容,優秀作品比比皆是。早在《詩經》里面就已經出現大量以戰爭為主要描寫內容的作品,及至杜甫的《兵車行》和辛棄疾的《破陣子》更是膾炙人口的反映戰爭的佳作;李白包括《俠客行》和《扶風豪士歌》在內的一系列詩作是以反映俠義和尚武精神為主要創作目的;溫庭筠的《商山早行》和宋代詞人柳永的《雨霖鈴》等作品則是反映羈旅行愁的傳世之作。然而流行音樂自產生以來,就很難擺脫表現“愛情”的窠臼,從鄧麗君到張國榮,從周華健到張信哲,從劉德華到任賢齊等,他們的歌曲里面鮮有不是以愛情為主題的。《月亮代表我的心》、《心太軟》、《花心》、《過火》、《愛你一萬年》、《移情別戀》,信手拈來,不可勝數,或執著、或傷感、或迷惘、或痛恨,明白直露,淺薄寡味,大有齊梁宮體詩之余風。這些歌曲風行兩岸三地,一唱就是幾十年,靡靡之音左右著整個流行樂壇。
正當人們膩味其中不能自省的時候,方文山的歌詞伴隨著周杰倫的歌曲幾乎是一夜之間革新了整個以愛情為主的流行音樂歌詞創作。方文山幾乎每一首詞都有每一首詞的內容,目之所見,耳之所聞,意之所想,皆可入詞。其中有描寫戰爭的殘酷性充滿了反戰情緒的如《止戰之殤》,有旨在歌頌普通人對理想的執著和堅持的如《米蘭的小鐵匠》,有弘揚中華武術表達尚武精神的如《雙截棍》《龍拳》,還有表現游子心緒和羈旅行愁的如《娘子》等等,不一而足。方文山對傳統文學作品,尤其是唐詩宋詞的熱愛,使得他在創作流行歌詞的選材過程中,顯示出了與當代其它文人截然不同的審美眼光。雖然在方文山的歌詞里面仍然存在很大一部分是以描寫愛情為主,如《青花瓷》、《發如雪》、《七里香》等等,但是作者卻采用的是委婉含蓄的描寫方法,充滿了詩情畫意和古典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