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鄉的散文欣賞
離鄉越遠,游子的心便會月孤獨月收縮。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離鄉的散文欣賞篇,歡迎大家閱讀。
離鄉的散文欣賞篇1:漂泊,在人生的旅途中
漂、沒有停留的方向,泊、哪里是最終的港灣。漂在蹉跎的歲月里,泊在人生的軌跡上,路過最美的風景,留下最美的年華。——文/蘭亭書香
人來到世間,就是一種游蕩體,需要去奔波和勞碌,必先勞其筋骨,苦其心志,感受風雨之漂泊,歲月之艱辛,方可領悟到生活來之不易,幸福信手拈來。
也許,為了生存,人們遠走他鄉,帶著依依不舍的眷戀,聆聽慈母離別的囑咐,在陌生的城市尋找新的出路。背井離鄉的那一刻,說不出心中那落寞的凄涼,一座站臺,一處天涯,送走的是天涯離人,留下的是記憶傷痕。晚云低暮,落葉紛飛,拾取的是殘葉,捧起則是對往事的眷戀。游子們帶著濃濃的囑托,滿滿的希望和淡淡的鄉愁緩緩地離去。散文詩《鄉愁》這樣描寫到:“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有人說,鄉愁似水,平靜時似緩緩流淌的小溪,向著自己夢想飛去。
異鄉的天空是我們尋夢的地方,蹉跎的歲月留下了斑斑痕跡,帶著艱辛和困苦在城市中駐足,尋找著希望和夢想。我知道這個城市不屬于我們,只是一個過客,來到一個陌生的地方。繁華的街頭,穿越無數的小巷,留下青春的印跡,編織著美麗的理想。當繁華落盡時,也許畫下的不是我們心中那一份宏偉藍圖,但是,是我們揮下奮斗的汗水,印下的人生痕跡。
旅途孤單,但有沿途的風景陪伴,默默地在四季的轉換中注視我們慢慢改變的容顏。看著沿途的花開花落,候鳥遷徙身影。揮起告別的手,在人生的列車中潛行。徘徊在各個的十字路口,懷抱歲月的長琴在紅塵中彈奏一曲離歌。忘了自己從哪里來,要到哪里去?像一片天空浮云一樣,隨風而行,短暫的停留,不為誰心動,漂泊在天涯之處,不問歲月,卻明了世間。
夜,對在外漂泊的游子是一種煎熬。長夜漫漫,斜望窗外的明月,思緒萬千,一杯清茶飄浮著浮浮沉沉的人生。總是在鍵盤敲擊聲中寫下傷感的情懷,從寂寞到孤單。能把文字組成一行行心情,寫下那些曾經的過往和記憶。文字成了我釋放心靈的壓力,我用傷感和快樂浸染文字的靈魂,躍然紙上,有些歷歷在目,有些已是斑駁迷離。我在月下聽風,聽著花開的聲音,聽著歲月的腳步,看著流年帶著我們的容顏穿梭在四季里。回首間,天涯咫尺,咫尺天涯,時光都在路途中遺忘。
漂泊在外,難免遇到一些失意的事情,人生總是在得與失之間徘徊。也許就在我們幸福的眼淚還沒來得及流出眼眶時,失意就悄無聲息地來臨了,他們如一對孿生姐妹形影不離地陪伴我們的旅途。失意的旅途,天空不一定是灰暗的,我們一定要堅持,不能停留在失意的天空中任歲月和時光嘲笑,不要輕言放棄自己的目標和選擇。我們越過風風雨雨,不再彷徨,憂傷逝去,塵封住眼淚,在大自然饋贈給我們的陽光下,繼續前行。但漂泊的心誰能收藏?
離鄉的散文欣賞篇2:悠悠最是故鄉情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故鄉玩月人何在,最是悠悠故鄉情。
風清月白的時刻,流云的漂泊像一首古老的歌,回環的旋律,跌宕著故鄉明媚的山水。
雨未至,風蕭然,千里之外明月涼。
總在夜深人靜的時刻,習慣了鄉愁的侵擾。宛如,三月的江南,無煙雨不歡,不朦朧不散。
沒有“飛花輕盈有盛開,春雨瀟瀟使人愁”的游子思鄉欲歸不能的悵惘無奈,亦不同于“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的煩憂苦悶,有的,只是“今夜月明人盡望,徒留清淚不斷行”的黯然無言。
不覺,已是三月,花開依然,花謝無聲。
故鄉的桃花,是否是盛放的模樣?猶記曾幾何時花開一季,其雅而不淡,芬而不俗。靜靜地獨守一方,自開自落,自花自賞,演繹生命的起落。似乎,已是多年,未見故鄉桃花顏。再次相見,會是什么模樣,相必只是落落自言,落落自歡而已。
故鄉的河水,該是清澈泠然,叮叮咚咚,自成一曲,風韻天成。沒有大江大河的洶涌澎湃,也非靜湖微波所能比擬。江南小橋流水的溫婉,是它獨有的氣質。然而,一個轉身,臨溪觀花的日子,已化為遠去的記憶。
故鄉的明月,該是不同于異鄉的清輝疏朗,撒著影影綽綽的溫柔。那柔和澄凈的光線,纖塵不染,分外皎潔。那月華如水的夜景,像雨打芭蕉的一闕詞,詞風婉轉,意蘊悠長,有著千百種味道。
曾以為,故鄉的槐樹葉便是最深情的鄉愁,殊不知,這個世上,有千萬種鄉愁在山川河流間飄蕩。
未曾與草原結緣,因而不懂“故鄉的面貌是一種模糊的悵望,仿佛夢里的揮手別離”是怎樣的一種憂愁與悵惘,只是卻莫名對“故鄉的歌是一支清遠的笛,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所描繪的心緒倍感熟悉。或許,世上鄉愁千千種,歸根到底為一家。不同時刻不同地點不同的人會有不同感受,但終究,都是對故鄉的牽掛與思念。
遠離故鄉的日子里,似乎時光的步伐也凌亂不堪。還記得,曾經何時,以花汁為墨,以青草為筆,一筆一劃認真勾勒著自己想要的未來。畫里面,有遠方,有夢想。卻不曾料到,不久之后的時光里,我只身一人來到了千里之外的異鄉,后知后覺地開始了又一段風雨兼程的旅程。也曾設想過所謂的背井離鄉,也曾向往著被夢想點亮的遠方,也曾懷著青春的壯志豪情想獨自去異鄉闖蕩,最后的最后,現實已一種我無力反抗的姿態讓我看到了夢想的泡沫在云彩中消散,束手無策的我選擇了妥協,也只有妥協。
在無數次失落無助的時刻,我常常會駐足回望自己身后走過的路。透過歲月的風塵,穿過這一路的光影,我看到,路的盡頭,是我心心念念的故鄉,那個不論何時都在等待著我的回歸的故鄉。
那個深深扎根于我生命中的故鄉,是溫暖,是勇氣,是一直激勵著我前行的力量。記憶中的故鄉,有爺爺奶奶慈愛的面容,有父母親切的微笑,有山水之間的寧靜幽情,有日升月落的不老風景,有飄逸灑脫的天際流云,還有帶著青草味道的風,和我童年一路走來落英繽紛的成長印記。
都說故鄉是人的根,都說遠離故土的孩子像浮萍,再多的聽說都不及自己的感同身受,再真切的文字也不及凌亂心緒的十分之一。
離鄉的散文欣賞篇3:別人的城市
夜,是寂靜的。漆黑的夜空下,昏黃的燈光,匆匆行走的人群,多半與我無關。高大的的建筑物,長長的燈光倒影,我與別人走的是相反的方向。
深圳,是個經濟發達的城市。這里匯集了來自五湖四海的人,為了各自的理想而奮斗,為了各自的生計而奔波。深圳,是個快節奏的城市,所有的人,都行色匆匆,連大樓里面的機器,都不知疲倦似的,沒日沒夜轟隆隆作響。
兩個星期了。每天從黑夜到天明的S/N值報數,練就了我一副說話沒感情的腔調。“014-020901328”、“014-020901329”“014-020901330”……“最后一個”“下一個水貨”等,就是每晚我要不停講的話。重復而又不疊加的數字,讓我自己都不知道前一秒自己報了個什么數字。像是沒感情的機器,但又不是。因為我必須具備五到。心到,眼到,口到,耳到,手到。用心記住我看到的數值并預測下一個數值,用口大聲報出來我看到的真實數字并讓別人聽到,用耳朵聽清老大的要求,用手去完成成品組裝的同時用心堤防著有沒有被考試。時刻不敢懈怠。
每天,當夜幕降臨,華燈初上之時,我就開始行動了。穿上拖鞋不像拖鞋,涼鞋不像涼鞋的鞋子,跨上個松松垮垮的休閑包,里面裝上把會漏雨的傘、不保溫的水杯、鑰匙、手機、廠牌,沒個形象的就大步走出黑黑的出租屋。有次在路上,就這個樣子,慢吞吞地迎著下班高峰的大軍走著,一95年的男生站在銀行的門口,大老遠地看見了我,拼命招手,扯破嗓子大喊:“嘿,小阿姨,你的包好大呀。里面都裝了什么?”我朝他那方向看了一眼,應了一聲,“裝錢”,然后速速離開。我既覺得尷尬又覺得搞笑。幼稚的小孩~
無論這邊的人是友好還是不友好,始終讓我感受不到那一份溫暖和信任。我們可以一起玩,但無法交心。
什么是別人的城市?人都是有歸屬感的。艾青說,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不是你生長的土地,讓你沒有歸屬感而你又不得不在那里生活的地方就是別人的城市。
什么是家鄉?對我而言,就是能給人穩穩踏實感和滿滿安全感的地方。哪怕在這邊土地上曾發生過多么不愉快的事情,當很久以后,你從外地回來,看著眼前這熟悉而又陌生的一切時,你的內心會很平靜卻又感動得熱淚盈眶,所有不開心的過往都能被輕而易舉地原諒。你想做的只是好好地看著眼前的一切。在外面所遭遇的一切疲倦和委屈,在這里會得到安撫;在外面所擁有的一切斗志和激情,在這里會得到停歇。而別人的城市永遠給不了你這種感覺。
活在別人的城市里,你得時刻提著一顆心,對周圍所有的人和事防備著,說到底就是帶著面具活著。我不知道自己為什么要刻意去區分別人的城市和家鄉這兩個詞匯。因為誰又能很清楚明白地告知世人,活在家鄉,你就是百分百坦誠?而活在別人的城市里的某些過客,難道就沒有人是真實的嗎?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