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散文怎么寫
有人問九月的散文該怎么寫,我說,只要把愛寫出來就好。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九月的散文篇,歡迎大家閱讀。
九月的散文篇1:你好,九月
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穿透玻璃經過窗簾邊上的一絲小縫折射在我的臉上。睜開了充滿睡意的眼睛。緩緩起身小心翼翼地打開窗簾。陽光灑滿了一地,小小的宿舍顯得格外明亮。不免感覺身心一陣暖意,心也跟著放松起來。遠方傳來一首首校園歌謠是那么的熟悉。清晰的看到好多學生背著書包,漫步在幽靜的小道上。嬉笑聲、歡笑聲流露在臉上是多么幸福。開學的模樣也就是這個樣子吧。在洗完漱后,突然看到一位女學生跑過來問我,這通往教室的路怎么封起來了。因為施工的原因,這條路被暫時封起來了??此辜钡臉幼?,我想是要遲到了吧。緊接著飛快地跑了回去繞道走了。只是向我招了手留了一聲謝謝
看著開學的的情景,被封存的兒時童年記憶被打開了。
那時候,風一定很急,天也比如今清涼許多,但我記住的,卻是一幅畫面。便是清早推開門 來,微風襲來,泛起河面的漣漪,水的波浪層層疊起,在家門口不遠的小池塘邊上的蔥綠的柳樹枝條在慢慢舞動,然后就偏偏起舞,就連停歇在電線桿上的小鳥也跟著呦喝著,仿佛依舊能聽到它們唱歌的聲音,在田間忙忙碌碌的大人們每次回來都能帶上豐厚的果實。每天都吃不厭。九月的風有許些清涼。閉上眼睛隱隱約約能感動許多。
風很涼,為何就不覺得冷呢?是因為大人給我們買的的衣服穿在身上。暖了身也暖了心,大人們圍著桌子在漫無邊際地閑聊碎語著,小孩們早早吃完飯就挨家挨家的串著,嬉戲在家門口的舊操場上,永遠都不覺得累。天色漸漸暗下來也無妨,因有很多媽媽會在那個時候帶他們回家,大手拉小手,好安靜。哪怕有夜犬聲也不會覺得害怕,聲音有多噪雜,世界就有多寧靜。
對了,那時候,我背的書包是斜跨的,有著長長的帶子,是奶奶送給我的。奶奶住在家里的小房子里。我常去看她。每次去那里都會有驚喜,這種驚喜有時是許多小時候愛吃的糖果,有時候是上課用的鉛筆,有時候是愛玩的蛋粒子,有時候是一雙雙涼布鞋,有時候是……每一次過去都會和奶奶說上好多話。累了的時候就在奶奶的溫暖的床上美美的睡上一覺,醒來,發現身上披著一件奶奶不舍的穿的花衣裳,我知道那是愛………
關于九月,我想起了小時候的童年,童年趣事有很多,寫也寫不完。一開始,句句都情意綿綿,句句都愛意散發……
人的一生好比一天,"小時候"便是清晨,輕輕走過,卻時時縈繞于心。管它是春還是秋,像書里所寫的那樣----走在每天必須面對的分岔路,我懷念過去的單純與幸福,愛總是讓人哭,讓人覺得不滿足,天空看的很大卻看不清楚,好孤獨……
如果問我一年十二個月中最喜歡幾月的話,我想毫不猶豫的回答-----九月。九月是一首詩伴隨著一個人……
九月的散文篇2:九月的秋風
九月,是一個寫滿秋風的日子。
九月的秋風
一連幾天的秋雨過后,并未見“一場秋雨一場寒”。墻角爬著那些綠,吮吸著空氣中的養分和那點偶爾透過的細碎陽光,依舊可愛的生長著。歲月那么長,如果不成長,那么長的時間,枉費了豈不可惜。一簾雨,可以讓塵封在書頁間的句子,散落成秋水的披風;一窗風,可以讓輕盈而至的這場秋,集聚更多的正能量。本來,青春打馬而過,我們錯過了太多,留戀的也太多,珍惜現在所擁有的,才算是最好的吧。
初秋,聽一些故事,看一些風月,養一盆綠植,都是很清爽、很利落、很有趣的事兒。人,因無而有,因有而失,因失而痛,因痛而苦,周而復始。人總是從無到有就歡欣,從有到無則悲苦。其實,“有”有何歡?一切擁有都以失去為代價;“無”有何苦?人生本來一場空。有無之間的更替便是人生,得失之后的心態決定苦樂。緣來不拒,境去不留,看淡了得失,才有閑心品嘗九月、品嘗秋風,品嘗幸福。
在一些人的眼里,秋風是鬧心的。有首高凌風的老歌里唱道:“為什么一陣惱人的秋風,它把你的人我的情,吹得一去無蹤。為什么你就隨著那秋風,沒有說再見,說珍重,沒有留下姓和名,我追著風兒去,我呼喚秋風停,風呀風呀請你給我一個說明......”在我們身邊,像這一種落花成傷,逢秋必寂寥的人,是不是多了去了?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的孟浩然是這樣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的張繼是這樣,“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的李白是這樣,“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的李煜也是這樣。其實,不管是過去還是往后,秋天,從來不懂寂寞,秋風,從來不懂孤單。對于世間的那多年輪、那多歲月,那多滄桑,就讓它邊走邊忘吧。
原先以為,秋風是沒得寫的。尤其把它圈定在九月,范圍一下子縮小了,心懸了好多天。等讀了幾首古人的詩句,懸了多日的心,才恢復了一些底氣。特別是讀出杜甫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的坦蕩之氣,豪邁之氣,那種膽怯、那種懦弱,居然“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了。
有道是“落葉驚秋”,驚與不驚姑且不論,秋天是草木變衰的季節,秋風過處,總有落葉飄落,霜氣襲來,常多蕭瑟之響,秋之本意也似欲蕭條眾芳,寂寥山川。因此,一般人易動傷懷。殊不知,九月的秋風從漢武《秋風辭》的起句“秋風起兮白云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開始,繼有“簫鼓”、“棹歌”齊為“哀情多”而發,終至以“少壯幾時兮奈老何”作結。曹丕那首著名的《燕歌行》中,一開頭同樣是“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以至“不覺淚下沾衣裳,援琴鳴弦發清商。”這種悲秋之作,歷朝歷代屢而不絕,就連近代那位鑒湖女俠秋瑾的“秋風秋雨愁煞人”的嘆惋,也委實難以跨過這道添堵的墻。
光陰很慢,慢得有時讓我們嗅不到幸福的味道,哪有時間和精力給自己添堵?在這個繁華的城市,蝸居一角,不寂寞,不惆悵,不凄涼,生活該是什么樣,就過成什么樣,忠于自己的內心,坦然于歲月,這不是一種需求,一種境界,一種渴望嗎?歷代文人接聲遞響,常令我們嘆世傷神,心情總處于沉甸甸的狀態,事羈難釋,讓人難以安定,若不隱忍,反問一句,哪有什么可取之處?!
九月,是一個寫滿秋風的日子。與冬月的蕭瑟、急促,與春日的潮濕、綿柔,與夏天的燥熱、粗暴相向而言,九月的秋風很是值得贊美一番的。一年僅此一個九月,一年僅此可遇九月的秋風,細數一下,細數一下,再細數一下,才會銘記這一年九月的秋風,銘記九月秋風里數落的一切,銘記曾經期待的幸福,曾經期待的每一個九月的秋風。在曾經會飛的夢里,忘了珍惜,忘了時間,忘了回頭,別待時光匆匆一別,再一轉身,又不知道會不會道別多少九月的秋風。
九月的散文篇3:九月
九月,穿過留在夏季的所有溫度。在窗欞上刻畫成一朵霧花,留下些許在心底的不舍。讓記憶在筆尖流逝。
也許我是太過分的喜歡這個季節,喜歡留戀這個季節的所有記憶和畫面。
走在以前經常走過的路,腳下踩著仍然對樹抱有一絲眷戀的樹葉。就像小時那樣,圍著那些樹慢慢的走著。就像電影場景一般的,起小時的心愿。就像小時那樣,爬到書上的那個杈坐著。才發現我們總是想哭,只為自己的過去。
依舊是那些場景,依舊是那些故事,卻不是依舊的那些人。
卻又不得不在這樣的故事里徘徊,在這樣的故事里用自己來扮演別人。帶上別人的面具靠著別人的影子走著。
可嘆九月只是被別人遺忘卻被我記得的季節。
記得自己說過,自己是一個活在過去的人。只會在過去的記憶之中歡笑,憂傷,哭泣和呼吸,行走,思考。就如嗜魂師里BLACKSTAR說的話的相反面一樣,我是一個走在時代之后的人。在被人遺棄的廢墟里等待著一線生機。
我突然覺得自己有一點假,就如本應老實工作的WALL.E一樣。不安分的以為,喜歡一個人就只要自己默默的付出,把自己所有的感覺埋在心底她也能感覺到??墒?,畢竟我不是他,沒有那么美麗的結局。也不是電影制作人,可以隨意的把所有的故事變得凄涼或者傷感,抑或是幸福和快樂。
在老家的日子,見到了自己朝思暮想的麥田。看著綠油油的麥苗和空蕩蕩的麥苗的上空。才知道這個時候已經不需要稻草人了。
可是,我只是一個戀舊的人,便自己扎了一個小得可憐的稻草人。插在那塊同樣讓人憂傷的麥田里。完成所有稻草人最后的愿望,守護著那么一塊自己的麥田。
九月,是一個開始,也是一個結束。
九月,記憶開始隨著落葉的飄零點綴著某些人的故事,在那些藍的有些過分的天空下。演繹著一曲一曲有著淡淡憂傷卻又幸福的曲子。纏綿在這個季節同樣纏綿的雨滴之下,揮霍著素有的情節。點燃的煙火,燦爛之后就會留下黑色的灰燼。就如幸??鞓分?,留下的只是痛苦和憂傷。
路旁已經開始枯黃的草叢中的蟲子,還在吟唱著有些單調的曲子。惦念著最后的精彩,卻沒有發現它的孤獨,敲擊在月光黯淡的影子之下。
從湖邊吹過來的風,帶著一絲涼意,讓人驚醒了記憶的碎片。
九月,原來只是活在記憶遠方的一首離歌,就如雨滴敲打在所有人的心頭。那么,憂傷和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