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葉的散文欣賞
紅葉的散文欣賞篇1:紅葉情懷
當一陣瑟瑟的秋風拂過山林的時候,滿山紅紅的葉子,便隨著風的韻律而有節奏的搖晃著。但凡不是凜冽的秋風,紅葉總是散發著她迷人的光暈,盈盈的像是姑娘的笑臉一樣。如今已經是深秋的時節,萬物都已進入了輪回的末端,柳葉,楊樹葉,在迸射出最后的一抹光彩后,帶著無限的眷顧別離了枝梢,在秋風里享受生命最后的舞美。而這一切,都是伴隨著楓葉最美的那一刻來臨的。于是,生命的壯美和凋零便在同一個畫面里呈現著一個完整的過程。我時而抬起頭,仰望火一般的枝梢,去感受生命中最動人的色彩;時而又低頭,尋覓角落里悄然逝去的無奈。
而今,人們總是喜歡借助紅葉來寄托對遠方親人的思念,仿佛紅葉就是他們寄語的信箋,跟遠方的親人一同目睹著漸漸變紅的楓葉的時候,同時收入心底的還有那來自遠方的祝福和期盼,頗有幾分“千里共嬋娟”的味道。我不知道這樣的方式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只知道紅葉寄托了人們太多的情感,當人們無法寬釋內心積聚已久的情緒時,紅葉便成了大家手心里從不寄出的信箋,那上面寫滿了只有自己才能明了的思念。
“清溪曲逐楓林轉,紅葉無風落滿船”。水面倒映著藍藍的天空,于是那水面也便成了藍色,而隨意的幾枚紅葉點綴的秋水更是透著一絲楚楚的味道。在微風的催促下,浮在水面上的紅葉,微微調整下透紅的身軀,滿懷著心事的向著一個不知名的地方,緩緩漂去。有時候,我覺得離家遠行的親人也就像這孤零零的葉片,身上掛滿了家人的牽掛,卻又不得不邁開沉重的步伐,依依不舍的走向他鄉。于是我忽然明白了為什么紅葉常常被人們用來當做思念的載體,它承載的,或者說它的本性也便是一方連著另一方的心絮的綿延。
我透過蕭瑟的秋風,看見滿山的紅葉都在這風里微微搖擺著,仿佛用這種方法來引起世人的注意,同時也將生命最精彩的片段盡顯無遺的展露給這個蕭瑟的秋季。于是,秋天不再是我想象中的那么落寞那么惆悵,而是包含著最美華章的一曲生命的戀歌,在燃盡最后的一抹紅之后,世間的萬物將歸于沉寂,等待著寒風的雕飾,蘊含著新一輪生命輪回。
紅葉的散文欣賞篇2:紅葉抱晚秋
我喜愛秋天,更喜愛秋天的紅葉。到了秋季,很多闊葉樹的樹葉都會成為“紅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楓葉。到了晚秋,經霜的楓葉,比初春的紅花還鮮艷,光亮、精神、成熟。此時,楓葉如丹,萬山紅遍。在這火紅的季節里,紅葉擁抱晚秋,顯示歲月的成熟,涌動詩意的浪漫,撥弄琴弦的美妙。
晚秋時節,楓樹、槭樹、樺樹、核桃楸等樹木漸次經霜,寒露把樹葉變的色澤斑斕,好似天上打翻了的顏料盒,把萬紫千紅的顏料灑向漫山遍野,在大地上織就一幅幅五彩繽紛的畫卷。其中,最神奇美妙的要數楓葉流丹血染山谷。是時,選一個天高氣爽,風和日麗的日子,遠足深山擁抱紅葉,體悟那世外桃源之美,找尋古往今來心靈之和諧,則是整個秋天里最愜意的事。
深諳楓葉的人愛說四大賞楓勝地,它們是北京香山、南京棲霞山、蘇州天平山、長沙岳麓山。其實,楓葉是有差別的,常見楓葉是單葉呈手掌狀開裂的,有三角、五角、七角、九角甚至十一角之多。許多人以為香山紅葉就是楓葉,其實二者相差很遠。北京香山的紅葉大多不是多角的楓葉,而是橢圓型無角的黃櫨樹葉。南京棲霞山楓葉七個角;蘇州天平山楓葉三個角;長沙岳麓山楓葉七到八個角;我家鄉的楓葉有九個角。
在素有楓葉之國的加拿大,紅葉是特有的文化名片,給世人講述著“十一角楓葉的幸福傳說”。相傳,能夠找到十一角楓葉的人就一定能找到幸福,十一個角有著不同的含義。第一個角是健康;第二個角是快樂;第三是和諧;第四是舒適;第五是浪漫;第六是自由;第七是自然;第八是真愛;第九是幸運;第十是智慧;十一是成功。
觀賞紅葉,需要境界,不同的人看出不同的味道。
紅葉,在我國傳統文化里有著獨特的情感積淀和民族記憶,為歷代文人青睞,最早見于司馬相如《上林賦》。在古代詩歌中有兩首詩堪稱寫紅葉的杰作。第一首是唐代杜牧的《山行》“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霜葉是春花所不能比擬的,不僅色彩更鮮艷,而且能耐寒,經得起風霜考驗,詠物言志。第二首是宋代楊萬里的《秋山》“烏臼平生老染工,錯將鐵皂作猩紅。小楓一夜偷天酒,卻倩孤松掩醉客。”詩中的“偷天酒”,把紅葉的酲醉的臉兒,描繪得熠熠生輝。詩人用調侃的手法,把擁抱晚秋的烏臼樹和楓樹,寫了出來,寫的浪漫。為我們描繪了一山一樹皆朋友,人與自然相互玩樂,趣味盎然的情景。
不僅如此,晚秋紅葉在現代哲人、思想家眼里境界也不同凡響。毛澤東在一個秋高氣爽的日子里,獨自佇立湘江橘子洲頭,“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慨嘆蒼茫大地誰主沉浮?魯迅先生在一個楓葉如丹的時節,送別日本友人寫道:“扶桑正是秋光好,楓葉如丹照嫩寒。卻折垂楊送歸客,心隨東棹憶華年。”送友人還鄉,雖然分別令人傷感,但朋友卻能與親人團聚,恰好還在一個美好的季節里。這首詩一經發表,“楓葉如丹照嫩寒”那富于靈動色彩的形象,讀過便不能忘懷,成為后人描述晚秋景色的名句。
我喜愛紅葉更喜愛家鄉紅葉蘊含落葉歸根的鄉愁。正如詩人艾青所說:“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家鄉坐落長白山余脈老龍崗,山高林密,溪水泛銀。山腳下是盛產皇帝的滿清發祥地。秋寒之后,家鄉的楓葉由綠轉黃,由黃漸橙,由橙變紅,由紅而紫,五彩斑斕,與十月湛藍的天空輝映,在絢麗的晚霞下,盡顯楓情萬種。霜降過后,夢幻般的楓葉鋪天蓋地,漫野的楓樹和其它樹種競相爭艷,山山相接,簇簇相連,天也紅了,地也紅了。紅葉、藍天、山谷、溪流、村落、妙趣天成,構成一幅白云生處有人家的晚秋大寫意畫廊。
家鄉的深山,自然生長的楓樹林十分茂盛,小溪里的水清澈見底,或緩慢細流,或裸石瀑布,噴涌而下。正所謂,空山響流泉,坐愛楓林晚。楓樹林,間或一些金黃、黃色或者綠色的葉子,襯托的紅葉格外靚麗。葉隙經陽光折射出耀眼的赤橙中還帶有明亮的金黃,猶如佛光普照;遠望去,似朝霞又似晚霞,近看,像燃燒的火焰,給楓葉谷披上層層迷人的色彩。漫步山林溪澗,遠離了城市的喧囂與浮躁,身體獲得了凈化心靈得到了升華。
紅葉受人喜愛,因為它紅在秋天。一片紅葉,春天翠綠,夏天長成,只有在秋色里才能展示生命的魅力,把晚秋的美麗留給人間。而秋的韻味是任何季節都比擬不了的,恰如人生,到了秋季,該是收獲的季節了。我喜歡秋天,喜歡秋的厚實和沉穩。紅葉紅透的是成熟,是秋的不朽生命,是用心方能讀懂的不老頌歌。
紅葉的散文欣賞篇3:楓葉
幾千年的輪回,卻只是傻傻的等你,而你那堅定的背影,使我留下痛苦的思念。
——題記
秋風,徐徐吹著大地!漫天的楓葉,如蝴蝶一般,悠揚自在的飛舞著,似乎從未沾染過紅塵,依舊那么純潔無瑕,還帶著一點調皮的味道,也不管其中人兒的無奈與悲痛。
我站在其中,望著飛舞的楓葉,漫步在樹林中。但,只聽得見腳步的聲音和風兒吹過的聲音,那沙沙的聲音,似乎證明了只有自己的存在。
一步一步的走著,樹林里印有自己的身影。一片片楓葉落在身上,又在不經意間飄走。像個孩子!而,這樹林里不知何時也充滿了你的身影,那抹淺笑,那個背影仍在。可,如今,你在哪?我只記得,你走的那個秋天,我,哭時面對的楓葉。可,你注定化為葉子,飄過我生命的輪回。
我一個人在樹林間,走走、坐坐。摸了摸樹上的皺紋,似乎也經歷了蒼蒼歲月,也似乎感感受到了那一絲疲憊。偶爾一只小鳥,飛過來,又走。毫不停留!我輕嘆一聲。慢慢的楓葉不落了,風兒,不知何時也走了。在樹林間,我依然獨立的走。不知為何走,也不知走了多久,竟然也不覺得累。
回想,與你在這樹林里的歡樂——放風箏、聊天、對歌……仿佛只是一個瞬息。轉眼,便不見了。一抹苦笑,涌上嘴角。
突然倒下,閉上眼睛。不去想,而去感受大自然的氣息。不經意的笑了,不知為什么笑了,只知,原來,孤獨也這般清幽!
深知,“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你走的那霎時,我便懂得了,對你的思念便是——
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