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散文推薦
好的散文推薦篇1:思念,小河上的霧
還是那條小河。河面不寬,水清平緩。大大小小的船滿載歸來。熙熙攘攘的人在碼頭接貨接人。笑聲、吆喝聲、叫喊聲、聲聲響亮脆耳。卸下了滿船的疲憊,迎來了一船的盼望。
我順著石板路慢慢走。去我再熟悉不過的那個小院。小院門口有我們倆別時的擁抱、耳邊的喃語、含淚的問候。刻骨銘心的記憶無數次在眼前、在門口、在心中……
還是那扇舊紅門,早已斑駁離離,門底下有幾塊木板都腐爛脫落可以看見院里的大概。門環上銹斑連成一片無法拉動,兩環之間一把黑鎖和門環死死的銹在了一起。
分別時,我對她承諾過,每年的今天我都過來看看大門是否完好、是否需要做什么事。我請人把大門修理好、又換上新的門環和新鎖,把院子里收拾的干干凈凈,坐在院里的小石凳上。
恍惚間,我又聽到了院里她的歌聲和言語聲。院里落下滿院的月色,泛著銀色的薄光,在陪伴著她的歌和舞。我聽著、享受著院落里的靜謐、思念、情愛、溫馨。仿佛是昨日……
月光漸漸淡去飄進云里,院里一片漆黑,我仍坐在黑夜里,回憶著院里過去的幕幕。歲月無情、往事如霧、輕輕散去,記憶留在心中,眼前只有模糊飄忽的身影……
我輕輕的帶上木門,拉上門環,套上一把新鎖。把滿院的思念和牽掛都鎖在了院里。留下冷冷的月光陪伴著小院的角角落落……
站在小院門口,踩著自己長長細細的黑影,難舍的淚水趁月光微弱時悄悄落下,在小院門口的石板路上……
夜漸漸深了,霧慢慢的飄過,籠罩在小河上。小船棲息在岸邊,現著點點黃色的船燈時隱時現,偶爾聽到二胡的委婉、凄涼的思鄉曲,隨霧飄去。霧中的記憶飄在河面上、飄在思念里……
你在他鄉,不知道你會不會再回到我的夢里;你可知道,綿綿的薄霧里始終有個人在遠遠的地方想念你、等著你……
晨曦,瑰麗透過河面上的水霧,給河面鋪上了一層薄薄的、淺淺的金色,河變得金黃。小船在霧氣中緩緩的劃過,留下淡淡的影子。桅桿上的白帆正在升起,頂上還掛著一面小紅旗,在微風里輕輕飄動。船老板吆喝著出航的號子,競發小船追隨主船穿梭破霧而去。
霧罩在小河上,依戀著小河,朦朦朧朧。似濕染的淡彩、線描的素韻、寫意的苑景、遠去的留戀,是一幅心中的畫還有畫中的情。
我留下了思念,帶走了這幅畫……
好的散文推薦篇2:故鄉•老屋
欣賞畫家吳冠中先生的作品《故鄉》,一幅空靈清秀的鄉村景致,輕描淡寫的房屋,錯落有致,黑瓦屋頂,白墻,黑色的窗欞,一條彎彎的小河從屋旁蜿蜒而過,岸邊,正在勞作的兩個大人和三個相互嬉戲的孩子,悠然快樂。河岸兩旁是高大挺拔的樹木,虬勁的枝干,疏落有致的枝丫間散布著斑斕的綠色細點,自由,熱烈,奔放,展現出勃勃的生機和旺盛的生命力。河中幾只鴨子閑適地來回游動,水中清晰地倒映著樹木的影子,一幅古樸寧靜,恬淡祥和的水邊農舍美了眼,醉了心,感嘆之余也想起了家鄉的老屋,與此情此景何其相似?
我家老屋位于村北,屋頂紅瓦,石頭加黑磚建成,共五間,房屋前有四扇厚重結實的木格窗,窗分為上下兩部分,下面是固定的,上面的部分向外推開后用一根同樣結實的木方頂在下窗的上端,窗戶上裱著一層薄薄的白紙,晚上,月光穿透薄薄的紙,為室內的窗臺,火炕,以及簡單的家具鍍上一層淡淡的銀光,柔和而又恬靜,縹緲而又多情。正屋的東墻上,掛著一個黑色的廣播,晚飯后,廣播下,聚精會神地收聽劉蘭芳播講的長篇評書《岳飛傳》《楊家將》,民族英雄跌宕起伏的感人故事情節,引人入勝,高亢嘹亮的音質,讓我如醉如癡,每次總是在戛然而止的“且聽下回”分解中意猶未盡地離開,可眼前依然不斷地幻化成鼓角爭鳴、刀光劍影的動感畫面,輾轉難以入眠。
房門同樣是厚重的木門,門的頂端是一長一短的兩根鐵鏈,搭在高高門框上端的鐵鼻梁上,一把鐵牢牢地鎖住大門。門前左邊是菜園,幾畦綠油油的菠菜,油菜,茼蒿,香菜,菜園的圍墻是散石一塊塊摞成的,里邊扎著籬笆園圍,就像魯迅先生所描述的百草園一樣,每到夏天,各種鳴叫的草蟲,或者是知了、蟬的身影,都是我們最大的樂趣。往往會為了一只蟋蟀,或者螳螂,拆開散石,全力追捕,也因此毀壞了菜苗,免不了會受到母親一頓批評。院墻外是一顆高大的槐樹,枝繁葉茂,春天,樹枝上開滿了密密麻麻潔白的槐樹花,一串串,一簇簇,擁擠著,懸垂著,樂壞了勤勞的小蜜蜂們,來來往往采花釀蜜,嗡嗡營營,余音繞梁,不絕于耳。一樹花開,滿樹清喜。傍晚,清涼的晚風習習,淡淡槐花清香的氣息撲面而來,令人心清氣爽,誘惑著村里的孩子們呼朋引伴,歡聚在大樹下,開始了各種快樂的游戲。
右邊是雞窩豬窩,養著四只雞一頭豬,豬窩上面是一張平滑的正方形大青石,每當放學后,我常常會拿著作業本,坐在上面寫作業,寫完作業后找出乒乓球和五個杏核,玩抓子的游戲,或者玩橡皮筋,變幻各種圖案。等到母親做飯炊煙裊裊升起時,天色也暗下來了,我便回屋,或者幫忙燒火,尤其的冬天,紅紅的火苗迎著臉頰,感到渾身都是那樣愜意舒坦。
那時候我們家家戶戶做飯用的都是一口大鐵鍋,鍋灶內加木柴,一會的功夫飯菜就做好了。母親盛好后端上桌,然后招呼父親和我們姊妹吃飯,一家人坐在熱炕頭上,飯菜雖然簡單,但是我們都吃地飽飽的。尤其是過年過節,母親總是早早準備魚肉,煎炸鹵燉,香味隨風飄散,因此小時候總是熱切地盼著過大年,穿新衣,吃好飯,盡情玩。以至于今天,每當想吃什么飯時,腦海里第一個想法總是回家,家里母親的飯永遠是香甜的,菜永遠都是鮮美的。現在,家鄉人都用液化氣灶炒菜,可我總感覺缺少大鍋炒菜那種味道。同事說,高壓鍋無論是燉雞還是排骨,都沒有老家大鐵鍋做的味道好。仔細想想,高壓鍋燉菜大概缺少的是全家圍坐在一起熱熱鬧鬧的濃濃親情與鄉情吧。
好的散文推薦篇3:惶恐中年
行人的腳步越來越急促了,冬天到了。
歲月如刀,還沒適應角色,不惑之年就悄悄來臨了。生活的戲份猛然增多,咧咧蹌蹌的趕路,疲于應付的身心,到了夜晚,也很難全然的熟睡。城里不寂靜的夜里,入眠很淺,一丁點動響,都能讓人驚醒,發呆半天才能迷糊……這就是我的中年生活,如此的惶恐,一點都沒有父輩的沉穩,暈乎乎的還在留戀青春的足跡。
你不能做到什么都不想的停歇,時常掛念老家年邁的雙親,隔幾天打個電話,叮嚀他們吃好穿好,不要怕花錢,辛苦一輩子,該享享清福了。很是擔心父母生病,二老健康無恙就是在外兒女最期盼的事情,一年到頭能陪伴他們的時間太少了。夜里經常會夢到父母年輕時候的容貌,兒時的心中,父親是高大,剛強的。母親起早貪黑的忙里忙外是永遠閑不下來的。日子雖不寬裕,可是我們小孩是快樂無憂的。一切的胡思亂想都變得模糊起來。曾經堅毅的父母,有時候也脆弱的像個孩子,需要你的呵護。他們的身軀,明顯的衰弱了,不由人為他們的身體擔心受怕起來,心里會不經意的為他們祈求安康。
現在,你得揣摩孩子的內心,微信朋友圈里看到的教育孩子的所謂心靈雞湯、勵志故事,一一嘗試,但好像對自己的孩子,都不管用。你很懷念,曾經佯怒“一二三”,孩子就會委屈順從的可愛樣。現在你聽到最多的就是“不!不!不!”。依稀間,回味我們的叛逆期,怎么敢和父母這樣對抗,我們好像沒有這個時段的任性。對于不聽話的孩輩,你還得強壓悶氣,和顏悅色和他們溝通。朦朧的記憶里,會浮現自己小時候鍋連炕的土灶上方的饃籠,頭上戴個草帽就敢捅下馬蜂窩,嘻嘻大笑倉皇落跑的頑皮情景。給金銀蟲栓一根線繩,大拇指敲打后背,嘴里念叨“金粑粑,銀粑粑,打一把飛了去”,把蟲子當小風箏的童趣,處于網絡時代的孩子,你們真的比我們幸福?
一切都在變化,油潑面大碗三塊,小碗兩塊五的日子,既近又遠。你會懷疑這些是我們曾經經歷的,肉夾饃都六塊,涼皮五塊了,什么食品都分普通和優質了。不知疲倦的忙碌,讓牽掛你的和你摯愛的親人,過的好一些,占據你頭腦的幾乎全部空間。
你現在就是萬金油,硬著頭皮適應所有,年少輕狂的你,喝暴烈西鳳半斤以上才會感到愜意,現在呡二兩也會臉熱,少喝不上頭,難道就是成熟?你開始逃避應酬,責任、牽掛、親情、家人占據的你的全部。朋友聚餐的時候,你變得沉默了。嘴齒伶俐的你在小兄弟的挑釁下,也能隱忍了,憨笑面對。
你時常會聽到,張三又買了一套房,李四換了一輛SUV。李哥的兒子三十多了,女朋友又不愿意了。王叔的女兒離婚了,上個月你還看見他們夫妻牽手逛街。誰家的孩子考上重點中學實驗班,設宴款待大家。誰家的女兒得花高價補習,父母還得火急火了的找關系。你明顯感覺到壓力,力不從心的感覺,從心底涌出。
霧霾天氣的限號限行,你也得打車出去。肺里吸了霾,你最多咳嗽幾下。你不能得罪你的任何一個客戶,你有任何的不適,不快,在客戶面前都得和顏悅色,耐心熱情,你變得唯唯諾諾起來。客戶一句感謝,一杯熱水,讓你頓感溫暖,繼續下一個地方。
曾經講究生活品味穿著體面的你,忽然變得隨意了,孩子穿過的鞋,你穿著合適也有勇氣著腳了。你不再想著換季添衣,干凈整潔的舊衣,翻出來就套在身上。你時常對著鏡子,檢查自己,有沒有多生白發,你不想讓別人看到你內心的焦慮,勤刮胡子成了你的習慣。喝了好多年的咖啡,你開始喝茶了,白瓷小杯中湯色青幽,伸手端起,微瞇著眼在鼻端一嗅,轉過杯口,小口吞咽品嘗,這是古人的體會,你開始體驗了。
明顯的不甘,卻不得不去適應,走了那么久,到了中年,卻變得患得患失。人生的路,真不是文學作品美文里描寫由窄變寬,由急變緩的河流,更像川道里的溪流,下一個彎口,會是什么景致。該是現在的你,思考準備的,邁過太多的彎路,依然糊涂,背上行囊,真的就是過客嗎?明明是個世俗的人,早已忘記了自己的初心與堅持,這些日子,總是依稀懷念年少的輕狂與夢想,中年的我,還能重拾一些舊夢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