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寒的散文短篇范文
韓寒的散文短篇篇1:文學啊文學
前些日子,許多對我的評論都說我是一個對文學癡迷的孩子,那說明人們不了解我。我對足球癡迷,對籃球癡迷,對美術癡迷,對攝影癡迷,對旅游癡迷,對吃拉面癡迷,但不對
文學癡迷。我覺得對文學癡迷未必是好事,就像對一個女孩子癡迷就不可能發現她的缺點。對文學要清醒,只要會寫字誰都可能是作家。是不是作家,二分靠才華,八分靠機遇。君不見如今中國文壇上這么多寫文章狗屁不通或頂多剛通的所謂作家在矯情地虛偽地故作深沉地故作幽默地故作幼稚地賺稿費嗎?學余秋雨的、學泰戈爾的,就沒一個自己的。
我在初中時,余秋雨剛開始走紅。一個小子有一天宣布說他在家苦練有果,把余秋雨的文章學到了手。看他的文章只見鋪天蓋地的排比句和悶死人的深沉。那又如何,學得再像也就是余秋雨風格,況且又學不像,頂多是個余春雨或余秋雪之類。不過那已經很令人欣慰了,至少還有人熱愛文學。
進了高中后,發現市重點里喜愛文學的又少了一些,當然看瓊瑤的書例外。盡管瓊瑤和我遭遇相同,都留過級,但是這不能作為不討厭的理由。在留級者的隊伍里,替留級族撐面子的恐怕只有黃永玉、蔡志忠和我了。只是我不懂,為什么瓊瑤、黃永玉、蔡志忠和我都是搞文學或畫畫的,沒一個是數學家。
第一次高一,我們同班的同學沒有人在文學上有較高的覺悟,只有一個同學莫名其妙發表了一篇文章,是在一本雜志的刊中報里。文章是在初中寫的,幾經輾轉,有著和__《可愛的中國》一樣曲折的經歷,最終發表,雖然這篇文章毫無影響,發表和沒發表一個樣,但畢竟是處女作,令她難忘。
第二次高一時,遇上幾個志同道不合的人,一個叫金丹華,大名是在我剛進新高一寢室時聽到的。當時有人向我介紹一個語文甚是了得的小子,介紹時金丹華正背對著我,一副末世殺手的樣子,可謂神龍見尾不見首。令我汗顏的是,我把他的名字聽成“雞蛋黃”,頗為不尊。此人便是我的那篇《那些事那些人》中的“蚊子”。“蚊子”熱愛文學而且積極上進,嚴格要求自己,正朝著“四有”新人的目標大踏步。聽我一次寢室夜談后,他恨自己書讀得太少,便苦心鉆研各類書籍,成果喜人。從他口中冒出來的人名,我一個都沒聽說過,自卑不已。
另一個是八班的譚旭東,其貌不揚,像難民營里跑出來的。原本是盧灣區的,自封盧灣老大,開口閉口臟話。一次聽說我會玩玩文字后,竟跑過來說要和我聯手寫小說。我說你連謄我的文章都不行,譚旭東竟說他發表過詩歌。我怎么看他都不像個寫詩的。他拿來一樣珍藏的寶貝,是1998年上海版的《少年文藝》,詩寫一株水仙花,寫得挺像首詩。譚旭東對文學可以說是如癡如醉,整日構思文章,見我就說:“韓寒,你知道嗎?我寫了一篇關于你的文章。”見一次面說一次。他上次來我們寢室終于說了一點新鮮的東西,說“我發現所說的新概念大賽就是要以新取勝”,被我們異口同聲罵廢話。
譚旭東最近又有新詩問世,詩經“蚊子”之口傳入我的耳中,大意是這樣的:
每天晚上
我仰望著天空
飄渺的星空給了我無邊的思索
還有靈感
于是乎
我會寫幾首詩歌
于是乎
我的詩歌經常發表
……
兩個“于是乎”使全詩韻味大變,而且至今他只發表過一首詩,詩在《少年文藝》詩歌版面的角落里,怕是責任編輯也不記得了。其實,我們有著許許多多的角落詩人、豆腐干文人。他們對文學執著,里面有許多人已經有些小名氣,更多的人在默默無聞地寫,用筆,用心,用筆芯。如果失敗了,他們也應該感到幸運,因為畢竟他們還留下一些美麗的幻想。
我說不清文學在學生里算是景氣還是不景氣。說景氣,似乎沒多少人在意;說不景氣,海天出版社每年都要收到幾百部校園長篇,《萌芽》的胡瑋蒔和《少女》的郁雨君每次說起稿件情況總是喜氣洋洋。無數少男少女在做著要成為中國第二個郁秀的夢,希望自己手里落俗套的、無病呻吟的東西能有個好銷量。郁秀很聰明,《花季·雨季》寫得不是很好,但先入為主了;知道自己江郎才盡寫不出像樣的東西,就不寫了。據說郁秀現在從美國回來在海天做編輯,真假難辨,但無論怎樣,郁秀是不可能再轟動中國了。《花季·雨季》如果在今天出版,銷量不會過10萬冊。
文學絕不是我的第一夢想,我的第一夢想是去西藏,第二是去草原,第三是去興安嶺。文學在第幾十,我也算不清。此文應該獻給文友們,給“蚊子”,給譚旭東,給剛遭受退稿的人們。最后給在文學路上的朋友說個故事,具體細節記不大清了,只有一個概要:
以前在哈佛大學念書的一個成績優秀的學生,一次在游泳時不慎溺水淹死。他的父母悲傷不已,提出要見哈佛校長,哈佛的校長對此表示同情。這時,在門外等候許久的夫婦說想出資給他們的兒子建一幢大樓或造一尊雕塑。校長見兩人穿著十分土氣,便委婉地表示學校不能接受這樣的恩惠,況且學校也不能為一個學生造一個雕塑。這對夫婦互視后說:“那不如用捐給哈佛大學的錢另造一所大學吧。”
這并不是個笑話。斯坦福夫婦就用這筆錢造了一所大學。這所大學就是現在舉世聞名、全美排名第四的斯坦福大學。
韓寒的散文短篇篇2:杯中窺人
我想到的是人性,尤其是中國的民族劣根性。魯迅先生闡之未盡。我有我的看法。
南宋《三字經》有“人之初,性本善”,說明人剛出生好比這團干布,可以嚴謹地律己;接觸社會這水,哪怕是清水,也會不由自主如害羞草葉,本來的嚴謹也會慢慢被舒展開,漸漸被浸潤透。思想便向列子靠近。
中國人向來品性如鋼,所以也偶有潔身自好者,硬是撐到出生后好幾十年還清純得不得了,這些清純得不得了的人未浸水,不為社會所容納,“君子固窮”了。寫雜文的就是如此。《雜文報》、《文匯報》上諸多揭惡的雜文,讀之甚爽,以為作者真是嫉惡如仇。其實不然,要細讀,細讀以后可以品出作者自身的郁憤——老子怎么就不是個官。倘若這些罵官的人忽得官位,弄不好就和李白一樣了,要引官為榮。可惜現在的官位搶手,輪不到這些罵官又想當官的人,所以,他們只好越來越罵官。
寫到這里,那布已經仿佛是個累極的人躺在床上伸懶腰了,撐足了杯子。接觸久了,不免展露無遺。我又想到中國人向來奉守的儒家中庸和謙虛之道。作為一個中國人,很不幸得先學會謙虛。一個人起先再狂傲,也要慢慢變謙虛。錢鐘書起初夠傲,可憐了他的導師吳宓、葉公超,被貶成“太笨”和“太懶”孔慶茂:《錢鐘書傳》及《走出魔鏡的錢鐘書》。,惜后來不見有惟我獨尊的傲語,也算是被水浸透了。李敖尚好,國民黨暫時磨不平他,他對他看不順眼的一一戮殺,對國民黨也照戮不誤。說要想找個崇敬的人,他就照照鏡子《李敖快意恩仇錄》,中國友誼出版社。,但中國又能出幾個這類為文為人都在二十四品之外的叛才?
然而在中國做個直言自己水平的人實在不易。一些不謙虛的人的軼事都被收在《舌華錄》里,《舌華錄》是什么書?——笑話書啊!以后就有人這么教育兒子了:“吾兒乖,待汝老時,縱有一身才華,切記斷不可傲也,汝視《舌華錄》之傲人,莫不作笑話也!”中國人便乖了,廣與社會交融,謙虛為人。
中國看不起說大話的人。而在我看來大話并無甚,好比古代婦女纏慣了小腳,碰上正常的腳就稱“大腳”;中國人說慣了“小話”,碰上正常的話,理所當然就叫“大話”了。
敢說大話的人得不到好下場,嚇得后人從不說大話變成不說話。幸虧胡適病死了,否則看到這情景也會氣死。結果不說大話的人被社會接受了。
寫到這里,布已經吸水吸得欲墜了。于是涉及到了過分浸在社會里的結果——犯罪。美國的犯罪率雄踞世界首位,我也讀過大量批評、贊揚美國的書,對美國印象不佳;但有一點值得肯定,一個美國孩子再有錢,他也不能被允許進播放黃帶的影院。
中國教育者是否知道,這和青少年犯罪是連在一起的,一個不到年齡的人太多沾染社會,便會——中國教育者把性和犯罪分得太清了,由文字可以看出,中國人造字就沒古羅馬人的先知,拉丁文里有個詞叫“Corpusdelieti”,解釋為“身體、肉體”與“犯罪條件”,可見羅馬人早認識到肉體即為犯罪條件。
寫到這里,猛發現布已經沉到杯底了。
韓寒的散文短篇篇3:傻子
一
村里人都喜歡把房子蓋在柳月河旁。那些房子幾乎都是清一色的平房——也只能是平房,因為那村子很窮,用石灰粉刷過的人家已經算不錯了。更多的只是空把房子蓋起來,卻沒
錢粉刷,一任赤裸的紅磚經受著風吹雨打。柳月河里雖然常有一些裝載樓板和石灰的船只開過,但村民們沒錢買來翻造樓房和粉刷房子,所以對那些船只也不大留意。
一天,柳月河里遠遠地劃來一艘來歷不明的小船。小船不慎與藏在水中的廢棄的橋墩撞了一下,漏了。于是,小船就在村里停了下來。小船載來的一家三口安徽人也就在村里打谷場邊的一間已經不用了的破倉庫里住了下來,并且承包了村里的十幾畝田。安徽人本來沒想到過要讓兒子上學,但當他們看到村里人家的孩子每天背著書包從門前經過去上學,便也有些心動了。
一天,村里的學校——紅星小學校長正在家里吃晚飯,安徽男人領著兒子破門而入,求校長解決孩子的讀書問題。校長把那孩子拉到身邊從頭打量到腳,發現除了臉黑點、皮膚粗糙點外,五官尚還齊全,發育還算正常,照他的身高可讀四年級了,但至今除了會算1+1外其他一概不知。校長動了惻隱之心,竟免了學雜費讓他來學校讀書。
紅星小學坐落在柳月河邊,是整個村里惟一的一幢兩層樓建筑,二樓高年級,底樓低年級,兩側各一個辦公室,與廁所并駕齊驅、比翼雙飛。這顯然是土設計師犯的一個錯誤。安徽孩子就來到了這里上學。
安徽孩子原來沒什么正經的名字,父母平時喚慣了“狗子”,所以“狗子”就成了他的學名。狗子正式上了一年級,從拼音學起。狗子的音量和膽量大得驚人,總是一枝獨秀一鳴驚人,但其準確度讓人實在難以恭維。舉手投足間總泛著一股傻勁,加上“狗子”也算不得正經的名字,所以同學們便叫他“傻子”。
二
同學和老師們都想,傻子的智商有點問題,懷疑他是不是真是個傻子。終于一次,傻子犯了個大傻:在一年級同學的慫恿下,居然勇闖女廁所。傻子完全不知道他這一闖意義重大,只是驚惶地看著廁所里的女孩子一個個驚叫著從他身邊掠過,奪門而出。
校長在辦公室里見女同學飛奔而出魂不附體的樣子,估計一下人走得差不多了,便提著棍子去女廁所打老鼠。校長剛到女廁所門口,便與傻子撞了個滿懷。傻子笑笑,給校長讓了道。校長氣得臉色紫青,差點沒一棍子向傻子打去。
傻子被記了大過。
老師們又向校長反映,說傻子越來越不像話,上課時睡覺,而且一覺睡得又香又深,低分貝的鈴聲根本催不醒傻子;傻子作業之差,史無前例,訂正了還錯,訂正了再訂正,還錯!傻子下課老和小同學切磋武藝,甚至在校園一個積了又臭又厚的大糞的坑前與一個高年級學生比賽跳遠,結果勝利,被同學們封為“臭水浜幫主”……末了,還加了一句:傻子這么差,干脆讓他讀四年級好了,早點畢業或結業,然后隨他去當什么“幫主”,我們都管不著。
校長一聽,這主意“有點道理”,便去和傻子的父母商量,說傻子讀一年級有點跟不上,還是讓傻子直接讀四年級算了,好早點畢業。傻子的父母都沒念過書,只知道級數越高越好,一聽傻子要上四年級了,開心得心花怒放,當即去鎮上買了幾支鉛筆,為傻子連跳三級而慶功。跟不上算啥?跟著跟著不就跟上了?傻子父母這樣想。當晚,傻子娘給傻子修補光榮負了傷的書包。微弱的燈光下,傻子娘邊縫書包邊一遍又一遍地叮囑傻子要跟上要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