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的散文欣賞
過年的散文欣賞篇1:過年的味道
我愛春節,春節是一個魔法師,揮動著魔杖使人們煥然一新;春節是一位營養師,在煙花爆竹中給人們增加進取的活力;春節是一副催化劑,在走親訪友中催化著人們的親情。所以我要用文筆來描繪你,春節!
新衣•煥然一新
春節到,家家戶戶都洋溢著歡喜的氣氛,都寄托與眾不同的情思,于是春節為人們捎來一件件色彩繽紛,大紅大紫的新衣。父親給兒子穿上外面嵌著紅花的衣服,兒子變得紅光滿面;老娘給大人穿上素色的新衣,大人顯得干干凈凈,清清楚楚。男友給情侶披上粉色外套,淳樸的女友變得嬌艷妖嬈。帶著伴著春節的衣服,人們都更清爽,更美麗了。
春節,是你用新衣使歡度你的人改頭換面,變得煥然一新。你是個魔法師,我愛你。
煙花•節節高升
春節到,到處都可以聽到春節歡快的聲音,到處都可以觀賞到五顏六色的新春色彩。春節傳來了步步高升的煙花和人們歡樂。父母特地為孩子買來了各種不同的煙花,將開啟新門的鑰匙交給他們,孩子們點燃煙花,它開始毫無阻礙,順順利利地沖向天空。它像一條巨龍,滿載著人們進取的愿望,沖破蒼穹,它用色彩斑斕的焰火回應觀望的人們。一切都變得進取奮進,仿佛春節把人們的成績,水平都提高了。
春節,你這個營養學家,在煙聲中注入了活力,使我們步步高、節節高,我愛你。
探親•親情無價
春節到,人們盼望已久的探親之族終于到來,轟鳴的火車開動起來,人們的思念親人的情愫也濃厚起來。到家了,親人在門外喜慶又感慨地迎接親人。親戚朋友相見了,頓時喜慶飛揚,彼此寒暄,喜不勝喜。
春節,你這個化學家,用催化劑催化著親人間的感情,親情無價,我愛你!
春節,縱然我有太多語言來描述你,也不能訴說完對你的情思,你使人更新、進取、對親情的珍惜。我愛你,春節!
過年的散文欣賞篇2:過年感覺
外面開始放起鞭炮來,噼里啪啦,我開始意識到又到新年了,太陽系里,地球又圍繞著太陽轉了一圈,一年一年的輪回,一年一年的過去,我也一天一天的長大,我又長了一歲。
我來到外面,看到煙花慢慢升到天空,然后炸響,天女散花一般,散落到世界金色般的雨,天空在這一瞬間亮起,然后再回歸到黑暗之中,后面的煙花又升到空中,在天空中又演一個輪回。這視覺與聽覺的沖擊,總能勾起人們的歡快與興奮的情緒。
在天空明暗映照著忽明忽暗的土地上,我行走著,感受著迎面吹來的新年的冷風,來對這世界說,新年快樂。盡管這世界對我并不寬容,對我過去一年設置了各種障礙,但還好,我挺過來了。
我過了很多個像這樣的年,同樣的場景,同樣的溫度,不同的是,我們的年齡慢慢變大,付出的越來越多,收獲的也越來越多。傷口與幸福共同成長。流年中,我們來不及回憶,就已被命運推向新的戰場。新年的鐘聲響起了,我們又走向了新的戰場,我仿佛聽到了這個世界的聲音,“年輕人,歡迎來戰場”。這聲音像一位老者經歷過塵世間的滄桑發出的聲音。
期望在新的一年,擁有新的收獲。
過年的散文欣賞篇3:過年的感覺
坦白的說,我對春節的那種喜慶已經很少有激情的感覺了。
小時候的過年,應當說是非常期望的。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任何一個傳統節日的臨近,毋庸置疑的會成為我們雀躍的美好時光。關鍵的因素,似乎與我們可以有大口朵頤的美食有關,因為它牽掛了我們切身的飽暖,這個對于年輕人來說,好像有一些不可思議。
臘月二十三,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小年。祭拜灶王爺的餃子熱氣尚未散去,就會被眼巴巴等待的我們囫圇吞棗地下肚,偶爾可以聆聽到稀拉的鞭炮聲中,懵然過年的氣氛就會在以后的十幾天里彌漫,直到正月十五元宵節才會在不情愿的留戀中結束。
過了小年,臨近的就是除夕了。在不多的幾天時間里,除了放寒假可以蹦蹦跳跳四處玩耍的我們,大人們是最忙活的了。捉一只肥頭大耳的豬,四蹄捆扎之后,屠戶持刀在手,急切的捅入咽喉少做停頓便抽出利刃,豬的哀鳴便和人們期盼的夸張驚喜中混雜共鳴。用散了鹽的大盆收血之后,吹得鼓起的肥豬便會推倒進滾開水的大鍋里面退毛,騰起的水蒸氣籠罩著人們喜悅的笑臉,結局當然是大家每個人都會喜滋滋的把一吊很有限的豬肉提回家去。
一旦大人上街,我們會踴躍的要求跟隨。別的貪圖倒是沒有,在大人選購物品的間隙,我們可以間接的央求一下給我們多買幾個炮仗。這個時節,大人們一般不會拂去我們少有的哀求,或多或少地會賞賜幾個額外要求的炮仗。等攤主遞過來的時候,急切抓在手里,那種激動在胸腔里沖撞,碰到同伴便相互拿出來進行溢于言表的炫耀。
在節日的氛圍中,大人們會較痛快的滿足我們的一些要求,也會在恰當的時候會喝令我們幫忙干一些零碎的伙計,比如貼春聯。那時候的春聯沒有機制印刷的,基本都是手工,不像現在獲得的容易并且千篇一律。小時候貼對聯是頗有味道的,每個家里會買一張大紅紙,匆匆地跑到有學問的書香人家恭敬地央求人家題字。這個時候,先生的學問就是最值錢的了。有些自豪的先生將大紅紙鋪開,熟練地對折幾下用鎮尺壓上,用毛筆濃吸了寶墨,端足了架子沉思少許,繼而夸張地揮毫,龍飛鳳舞的新春祝福字眼便躍然而上。千恩萬謝之后,心滿意足的提回家去。貼對子的漿糊已然做好,大人們搬了梯子,我們拿了笤帚和春聯喜沖沖地跟隨。上聯和下聯自然要分辨清楚,刷了漿糊,仔細對齊的將春聯貼上,完了還要用笤帚仔仔細細的拂平,最后大人還要認真問詢考量我們:字都認識不?怎么念?懂不懂?對不對?
除夕的晚上,撒歡累了的我們會抱著初一燃放的炮仗很香甜的睡覺。大人們卻停息不了手里的活計,父親會將煮熟的大肉用柿子抹在方塊的肉皮表面,繼而用油燒得紅亮,預備春節里用這樣的紅燒肉招待客人和親戚。母親則是挑針引線、縫縫補補一直熬到深夜,臨睡覺的時候還忘不了將我們春節的新衣新褲放置在坑上,并用被褥蓋好壓實,以便第二天早上孩子們穿著的時候不是那么寒冷。
興奮和喜悅夾雜的除夕覺不是那么的瓷實,天尚未全亮,鄰家的鞭炮噼里啪啦的把我們從溫暖的被窩里拽出來,急匆匆的跳下床,新衣新褲新襪三下兩下就穿上,速度較平時快了許多。用手搓了朦朧的眼,顧不得洗臉便信手拿了炮仗奔出門去。黑黝黝的天空偶爾有幾顆星星眨眼,然而隨著接連不斷的炮仗竄上空中爆開,使得天空豁然開朗,匆匆跑動的小孩子依稀可見。雀躍的呼聲此起彼伏,開心和歡樂在冉冉的爆竹味中沖天擴散,尖叫是我們共同的發泄方式,猥瑣的嚴寒在這樣的氛圍里已經被驅散殆盡。
瘋夠了的我們在早飯的時候被大人們吆喝回家,這時候才感覺嶄新的布鞋將腳夾得生痛,或許還有一兩個水泡。母親便囑咐將鞋脫下來把滾燙的開水倒進一些濕潤一下,這樣我們的腳就不會被夾得生痛,很有效的辦法。這個間隙我們卻可以跳到床上去觀看呵氣成冰的窗花,憑著有限的思維,我們可以將抽象的窗花想象得異常美麗且內容豐富多彩,山、水、獸、人便融入我們的眼瞼,甚至于沉醉,久久無法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