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長征的散文
關于長征的散文篇1:長征永不磨滅的偉大勝利
今年是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這一人類歷史從未有過的壯舉,再一次被拉回到人們的視野。這些天,有關紀念長征勝利活動的報道,有關長征的宣傳片、紀錄片,有關長征的書籍、文章,讓人們從中感受長征對于我們的政黨、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民族、我們的人民所帶來的啟示和意義。長征的歷史雖然遠去,但是長征途中的戰(zhàn)火硝煙依然清晰可見,長征途中的廝殺吶喊依然清晰可聞,并將永遠地回蕩在中國歷史的長廊中!長征的勝利是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人民,走向一個又一個勝利的起點,是永不磨滅的偉大勝利!
長征是理想的勝利。長征是一群同毛澤東一樣懷揣遠大理想的革命者領導的戰(zhàn)略大轉移,雖然在長征開始時一度被錯誤的領導者險些帶向覆滅,但是最終歷史還是選擇了以毛澤東為首的正確領導集體。在長征過程中,盡管經(jīng)歷各種難以想象的艱難困苦,但是這群革命者始終沒有放棄遠大理想。這一理想就像狂風吹不滅、暴雨淋不滅的明燈,指引著這群勇士們一步一步向前走去,最終走向了勝利!
長征是信念的勝利。在整個長征過程中,紅軍將士們始終抱著革命必勝的堅定信念,從來就沒有動搖過。他們堅信共產(chǎn)黨能帶領他們實現(xiàn)國家獨立,他們堅信共產(chǎn)黨能帶領他們打敗壓迫者,他們堅信共產(chǎn)黨能帶領他們過上好日子,他們堅信共產(chǎn)黨領導的革命一定能夠勝利!正是這樣的信念產(chǎn)生了強大的精神力量,支撐著他們取得了最后的勝利。
長征是意志的勝利。紅軍在整個長征過程中,展現(xiàn)了不屈的堅強意志。一道道密布的封鎖阻擋不住他們,一條條湍急的河流阻擋不住他們,一座座險峻的雪山阻擋不住他們,一片片兇險的草地阻擋不住他們。沒有糧食,他們吃草根;沒有飲水,他們吞冰雪;沒有床鋪,他們臥大地。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堅強意志,才使紅軍產(chǎn)生了可怕的戰(zhàn)斗力,最后打敗破了敵人百萬大軍的圍追堵截,跳出了他們設下的重重包圍圈。
長征是團結的勝利。在長征途中,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央和紅軍的領導者,從維護黨和紅軍團結的大局出發(fā),先是同博古等左傾領導著進行堅決斗爭,及時糾正了左傾路線的錯誤,在遵義確立了毛澤東的領導地位。之后又堅決地同張國燾分裂行為進行了斗爭,避免了紅軍的分裂和內戰(zhàn),鞏固和維護了黨和紅軍的團結。紅軍實行官兵平等,將士上下一心,互相鼓勵扶持,最大地凝聚了人心和力量。可以說沒有團結,就不會有長征的的勝利。
長征是正義的勝利。紅軍是正義之師,他們不是為自己而是為人民打江山,他們打擊的對象是剝削階級、外國走狗和帝國主義勢力,他們是人民利益的創(chuàng)造者和保衛(wèi)者。紅軍有正義之德,他們沒有舊軍閥的惡習,不襲擾百姓,紀律嚴明,秋毫不犯。紅軍行正義之舉,他們幫助百姓種田打糧,還懲惡揚善,給百姓分田地。紅軍長征也不是為了爭地盤,是為了北上抗日,救國家民族之危難。
長征是人民的勝利。坦率的講,沒有沿途人民的支持,紅軍根本取得不了勝利。在長征途中,由于黨和紅軍實行了親民愛民政策,才贏得了民心,得到了人民的大力支持。這種支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不少民家子弟參加了紅軍,為紅軍隊伍補充了新生力量;二是為紅軍隊伍提供了糧餉等,有效保證了紅軍的供給。在少數(shù)民族區(qū)域實行了正確民族政策,贏得了少數(shù)民族人民的支持,留下了彝海歃血結盟的歷史佳話。
長征的勝利我們黨創(chuàng)造了寶貴精神財富:偉大的長征精神。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上高度概括了這一精神:就是把全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堅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堅信正義事業(yè)必然勝利的精神;就是為了救國救民,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犧牲的精神;就是堅持獨立自主、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fā)的精神;就是顧全大局、嚴守紀律、緊密團結的精神;就是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同人民群眾生死相依、患難與共、艱苦奮斗的精神。
當前,以為的黨中央正領導全國人民,朝著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奮力前行,開始了新時期的偉大長征。我們要繼續(xù)發(fā)揚偉大長征精神,做偉大長征精神的傳承人,做新長征路上的排頭兵,走好我們這代人的長征路!
關于長征的散文篇2:紅軍長征與長征精神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進行了一次閃爍著革命理想光芒遠征。他們從江西瑞金出發(fā),縱橫11個省,進行了380余次戰(zhàn)斗,攻占700多座縣城,長驅二萬五千里,排除萬難,歷經(jīng)兩年最終到達甘肅會寧,成功會師。
時光荏苒白駒過隙,80年的風雨歷程已經(jīng)過去,但是英雄們無畏的臉龐和堅定的眼神依舊存于我們心中,萬里長征依舊是中國革命史上一幅無比壯麗的歷史畫卷,一部氣吞山河的英雄史詩,一首大氣磅礴的革命交響曲,一座永遠屹立不朽的豐碑。
2014年底,廣東黨史研究室舉辦了紀念中央紅軍長征80周年暨《烈火忠魂》在京首發(fā)的座談會。不僅深切緬懷長征途中的紅軍將士,也紀念了許許多多留守中央蘇區(qū)浴血堅持革命斗爭而英勇犧牲的革命先烈。除了座談會,電影《長征》、《萬水千山》,歌曲《閃閃的紅星》、《十送紅軍》還有毛主席的部分詩詞等許多經(jīng)典影片和詩歌也都記錄了紅軍的偉大壯舉,謳歌了長征精神,說明了我們揮之不去的長征情結。
夾金山是紅軍爬的第一座雪山,當?shù)厝罕娬f它是神鳥也飛不過的神山,陳伯鈞在日記中也記著那時的情景:山頭空氣稀薄,北風時起,行人過之,稍不注意,便有暈厥之虞。他們面對的不僅是座座高聳入云的雪山,還有刀割一般的寒風;腳踩坑坑洼洼實為泥質沼澤的草地。草甸之下,泥濘不堪,淺處沒膝,深處沒頂。鳥獸絕跡,人煙荒蕪,就連路都沒有,只有茫茫無限,一不小心就會葬身泥潭……當然還有伸手不見五指的漫漫長夜和嚼草根、煮皮帶、吃樹皮的生活。這些“天險”都被堅強的紅軍征服了。四渡赤水、巧奪金沙江、飛奪瀘定橋……他們咬著牙挺過來了,在這段路上不斷創(chuàng)造一個又一個的奇跡。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毛主席的《七律長征》寫的多么振奮人心,是呀,這些困難又算得了什么!
漫漫征途,革命烈士倒下了,又有紅軍站起來。雖然曾經(jīng)的老紅軍戰(zhàn)士現(xiàn)在已經(jīng)所剩無幾,但紅軍前輩們留給我們的豐碩的精神財富是永存的,長征精神是無法磨滅的。
巍峨的雪山掩蓋了軀體,卻埋藏不了滿腔赤誠之心;茫茫的沼澤吞噬了身軀,卻掩藏不住堅定的信念;如雨的子彈打穿了肉體,卻奪不去永恒的精神!這是樂于吃苦、勇于拼搏的革命英雄主義;是顧全大局、嚴守紀律、親密團結的精神;是“不怕苦,不怕死”的崇高境界。紅軍們在那種艱難困苦中仍對革命理想和革命事業(yè)有著鍥而不舍的追求和無比的忠誠,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與群眾患難與共生死相依的思想及至今不忘的歷史使命像一劑催人奮進的催化劑激勵著我們。
二萬五千里的奔波,也是二萬五千里的意志,留下了無數(shù)膾炙人口的詩詞和可歌可泣的故事,現(xiàn)如今,我們也在繼續(xù)譜寫演繹著長征精神。
被譽為當代徐霞客的旅行家于利祥,為了尋找中華文化的靈魂,探求重塑中華民族精神之道,從1998年開始他毅然走上了追蹤中華歷史遺存、傳播中華文化、弘揚民族精神的道路。至2005年10月22日,自費110多萬元,累計用了整整四年零八個月的時間,孤身一人,行程九萬余里,歷盡艱辛,九死一生,系統(tǒng)地追蹤、考察、采訪了長征路線以及紅軍西路軍的喋血征程,現(xiàn)場拍攝長征遺存圖片2萬多張,尋訪老紅軍數(shù)十人,寫日記及相關資料80多萬字。
《烈火忠魂——羅屏漢、張瑾瑜夫婦烈士》一書是廣東黨史人物研究和中央蘇區(qū)歷史研究的又一重要新成果。羅屏漢、張瑾瑜在中央蘇區(qū)史、紅軍長征史以及南方游擊戰(zhàn)爭史上都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中央紅軍長征后,羅屏漢、張瑾瑜奉命留下堅持開展艱苦卓絕的革命斗爭,分別擔任中共中央分局后方留守處主任、中共贛南白區(qū)工作,為掩護中央分局突圍而英勇犧牲。
還有桑蘭,這位正值年輕的美麗女孩,這位曾被國人和體操界認可的明日之星卻在一次比賽中意外受傷,導致下半身癱瘓,正當國人對她的未來倍感擔憂之時,桑蘭憑借自己頑強、樂觀、堅強、勇敢的心態(tài),用“桑蘭氏微笑”感動了周遭的所有人,用她自己的行動和事跡感染著整個世界。
他們都完美的詮釋和發(fā)揚了長征精神。
人生就像一條長征路,一條每個人從出生起就注定要走的路。能否走好這條路,能否到達最終的目的地,這是對我們每個人最大的考驗。從紅軍長征的不斷挑戰(zhàn)自我、挑戰(zhàn)極限、挑戰(zhàn)命運的精神中學習艱苦奮斗的精神、無怨無悔的氣概和為理想而拼搏的勇氣就是開啟成功之門的金鑰匙。就像司馬遷飽受屈辱終著成“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貝多芬雙耳失聰卻仍能撫著琴鍵譜出優(yōu)美的驚世曲調一樣,只有歷經(jīng)磨難后站起身的人,才會擁有取得最后勝利的資格。
歷史的身影雖然漸漸遠去,但我們肩負神圣的使命和光榮的責任,讓長征精神永遠流傳,化為不朽,光照千秋。
關于長征的散文篇3:長征精神
今天的幸福生活來得容易嗎?不容易,它是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
尤其是震驚世界的二萬五千里長征,開始的8。6萬多人減少為3萬多人,這是多少生命和鮮血呀。
在長征的路途中,會有敵人在前面堵,后面有敵人追,天上有飛機炸,紅軍只好一邊行軍一邊打仗,很多人都陣亡了,有時候,紅軍無吃的,無喝的,可為了生存下去,他們只好吃野菜,吃樹皮,吃泥土,甚至連自己的皮帶也煮了吃。還會在爬雪山時從山上滾到山下,被冰冷的雪蓋住,活活地凍死。
這么艱苦的生活,紅軍不像是個縮頭烏龜一樣,見到困難就退后。他們斬關奪隘,搶險飛渡,殺退了千萬阻力,翻越高聳入云的雪山,跋涉了遼闊無垠的草原,這種神勇艱苦的精神,充分地顯示了中國工農紅軍無比的生命力,表現(xiàn)了共產(chǎn)黨領導的軍隊無堅不摧的戰(zhàn)斗力量。
現(xiàn)在長征雖然過去了,可是,長征精神是永遠過不去的。
每當我遇到困難時,長征精神就會來激勵我。
有一次,我在做一道數(shù)學題時,可把我給難住了,它像一座火焰山,擋住了我的去路,也像一個高大無比的巨人,讓我難以戰(zhàn)勝,還像是一座高大的珠穆朗瑪峰,讓我難以攀登。我想了半個多小時,還是沒有想出來,我正準備放下手中的筆。明天早上找個同學一抄。就在這時候,我想起了長征的事:紅軍只要有一點時間就來學習,沒有課桌,就用石頭當課桌,沒有筆墨,就用樹枝當筆墨,沒有本子,就用沙子當本子。在一次戰(zhàn)斗中,一位紅軍見一本教科書要被炸彈炸壞,他連忙撲到了書上,自己犧牲了,而書還是完好無損。我有書有筆,有紙有課桌,難道我還能輸給他們,我認真的想啊,最后我終于想出了這道難題。長征精神真像是一個芭蕉扇,扇滅了火焰山的火。也像是一位超人,幫我戰(zhàn)勝了高大無比的巨人。還像是一架飛機,帶我飛過了珠穆朗瑪峰。
長征精神不僅僅是在學習上激勵我,它還在生活上幫助我。有一次,我早上跑步,可我跑到半路上時,滿頭大汗,氣喘吁吁。我想休息一會兒再跑。可我想起了紅軍渡黃河的情景:紅軍手握鐵鏈,一前一后地攀爬過去。對面的敵人還用槍打他們,可紅軍并沒有逃跑,還是繼續(xù)攀爬,有的被子彈打中了,可他們沒有松手還是一個勁地向前攀爬。我跑步難道有紅軍渡黃河那么累?這一點累算什么?”我雙手前后的擺動著,腳使力的蹬,一邊跑一邊想:今天我要是跑不到家去,我就不是中國人。”我跑啊跑啊,終于跑到了家。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的困難還有很多,我要用長征精神永遠激勵著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