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寫景的散文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如江水綠如藍。”關于描寫景詩詞很多,那散文有哪些呢?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關于寫景的散文篇,希望大家喜歡。
關于寫景的散文篇1:四季的景
感受春的生機蕩漾,還是夏的火熱光芒,秋的憂傷凄涼,還是冬的冰封凝望。
什么都有可能改變,四季卻永不變 ,而景色卻是每每看到的都不一樣,即便是下一個秋天,看這似曾相識的地方,還是不同。漫山遍野的花,放眼望去似乎沒什么不同,姹紫嫣紅,有的花兒美得耀眼,有的卻美妖艷。可它們細節的變化卻是很少有人注意,挺拔翠綠的樹,可它們還依然健在,似乎有的更強壯,有的更滄桑。
春的天空是清爽舒適的感覺,連云朵都那么富有生機,破土的芽兒似乎還嫌自己長得慢,第二天去看看,會驚嘆。人總是不太會感覺自己和周圍的人改變什么,但剛剛露頭的小可愛,土地做了水平線,明天就變得不可思議。不僅是這樣,放眼一切,我都不舍得踏青,都那么富有詩意,芊芊不由得贊嘆:“草木皆萌芽,美景獨懷春”。去年的春天卻覺得有點冷,不知道下一個春天我會不會觸景生情。
春天的美景永遠是短暫令我懷念的,就像人也只有幾年的青春,夏天便是我最喜歡的季節, 漫長的火熱,令我不知不覺愛上了這個我心中最美的景色。不僅百花齊放,還能躲在樹下乘涼,景色多美啊,愜意的出游。我經常氣喘吁吁的站在本市最高峰的最高層涼亭上,望夏日的美景,古人的“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真是寫得好啊,夏天的美景真的太有特色了,值得我多次登山而望,一路上覺得那里好看就拍照。富有激情的景色永遠是美的,不論過去的時間和未來多少年,夏的景色,永遠定格在我23歲的這一刻,永不離去。
我的網名似乎是給現在的秋季做伏筆,皇冠符號然后是惜韻兒,后面是花朵符號,收獲的女王帶著即將凋謝的花兒嘆一曲離殤,這收獲的景色配上蕭蕭瑟瑟的凄涼,是該快樂還是憂傷?眼前沒了夏的景象,但它們卻是幸運的,所以我的網名諧音是幸運兒,秋天凋謝的一切不代表終結,至少它們的生命有機會重來,珍惜著各種各樣的葉子,當書簽的時候就感覺這是生命的開始。秋像高雅迷人又有智慧的美女,有著古典的韻味,有著現代孩童的那般純真。秋的景色,有些作者會寫得婉轉凄涼,熟不知金秋的金就是收獲,金就是珍貴,秋是值得人珍惜的季節,她的景色仿佛處處都在收獲,那是種子,那是希望的韻律,是下一個希望的兒子和女兒。
冬這個景象我可是忘不掉的,爸爸媽媽從我沒有記憶那時,啼哭中都不管我了,我來到這里遼寧省西豐縣上小學,天好冷,不過能堆雪人喔,小時候我不愛說話,班級里人緣實在不怎么好,喝奶粉的我體質也不好,不過還能保持優異成績的我,都是爺爺教的,能和姑家的姐姐滑雪這樣的場景讓我終生難忘。猴山挺好玩,還挺漂亮,到處都白,松樹那么多,都掛滿了冰激凌,大道上撿兩個大紙盒子,都覺得好看,爺爺陪著我倆去不太高的陡坡上,我倆邊看美景,邊拿一根樹杈在雪中寫字,暗里較勁比誰寫得好看。到了高點的地方,我們都坐在剛撿的紙殼上,往下滑,我一邊看著過往的那些不能吃的大冰激凌,還環顧有沒有更好看的景色,只聽見“當”!的一聲我姐撞樹上了,我心愛的冰激凌掉了一地,倒是挺好看的,不過我姐哭了,她那晴轉多云再下大暴雪的臉可與這般美景不相吻合了,從此她再也不滑雪了。現在想想還是覺得小時候的冬景最可愛最有趣。
春夏秋冬是四個季節,也是四種美景,過了現在,也許再也找不回類似的美感,以愛為墨,以景為筆,又有誰能把生命中每個季節的每個景色那每一瞬間,都寫在心上呢?
關于寫景的散文篇2:靜夜的景
天色漸漸暗了下來,一切都被月光蒙上了一層薄薄的紗。走在灑滿銀沙的堤岸邊,聆聽海的低吟,品嘗夜的味道。
深邃的天空中偶爾飄過幾片薄薄的、黑黑的云,既像墨摻著水,不均勻的灑在了紙上,又仿佛幾片黑色的薄紗掛在了天上,月亮若隱若現,時而明,時而暗,像一位魔術師一會兒將自己的小玩意兒藏了起來,一會兒又神奇地變了出來。
海邊很靜,很清,只聽得海浪“啪、啪”輕輕地有節奏地拍打堤岸的聲音,那漾漾的輕波是多么的恬靜、柔婉,使人一面在這閑暇中感到情趣,一面又陶醉于這詩一樣的清新而又迷茫的夜景中去了。
海,是明朗的,像一面鏡子,為天上的月亮映出它嫵媚的身姿;海,是豐富的,像一本故事書,藏匿著講不完的故事;海,是柔和的,像一條寬大的裙擺,被姑娘輕輕地逗弄著。
海邊的旅館或酒樓上一串一串的五彩燈,都被映在了微波粼粼的海面上,忽閃忽閃的跳躍著,有紅的、綠的、藍的、淺紫的、淡粉的、金黃的,各式各樣,五光十色,仿佛有人為了裝飾這光禿禿的海而刻意戴上去似的。這樣的燈多了,海就仿佛像籠上了一層光霧,但華麗的彩燈雖美,也奪不了月色的清秀,朦朧的燈光里,夾著月的清輝,這更給淡淡的海增添了幾分姿色。
繼續踱步在海堤上,一陣爽爽的、夾雜著淡淡海腥的清風拂過臉龐,令人心曠神怡,神清氣爽。
靜靜的夜,淡淡的海,置身于這樣詩情畫意的美景中,誰能不心醉呢?
關于寫景的散文篇3:風景
吃過早飯, 我把洗好的床單,展開晾在院子的晾衣繩子上。水順著床單一滴滴流下來,在地面彎彎曲曲的流著,那水印形成各種各樣的圖案來。有的像小雞,有的像小猴,還有的又像人又像物,真是奇形怪狀,變幻莫測。
我正出神地看著,鄰居大嬸帶著三歲的孫子來看我種得花草。那小孫子長得虎頭虎腦的,顯得特別地機靈。我們說著話,小寶跑到一邊自己玩去了。我們一邊看著花一邊說著花的名字。時不時的把花與名字聯系在一起,再看再說。漸漸地,竟忘了孩子似的入了迷。當我們回頭尋視孩子時,卻發現那孩子站在大門后面,一動不動地看著被風吹得一起一落的床單。
大嬸跑到孩子身邊,要拉孩子走,那孩子十分倔強似的站在原地不肯挪動一步。一雙黑寶石般的眼睛,仍然專注地隨著床單的起落轉動。
我走過去問他:“小寶你在看什么呀?”孩子指著床單說:“翅膀,翅膀,翅膀在飛”
原來,半干的床單在風的吹動下,一起一落地飄著,一開一合地蕩著,看起來還真的像翅膀一樣地飛著,只是那飛翔是原地不動的。
孩子的視野里一切都是多姿多彩,新鮮別致的。只有我們成年人才會把一些原本靈活的事物看得一成不變。如果我們也像孩子那樣富有想象的去看待事物,那么哪里都成了風景,哪還用得跋山涉水,千里萬里去尋得向往的風景名勝呢?
風景,原來在人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