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三峽的散文
關于三峽的散文篇1:三峽游記
終于踏上了開往宜昌的D車,好似乘上了開往春天的地鐵。我就這樣帶著他人些許羨慕嫉妒,自己些許牽掛思念、憧憬歡喜出發了,開始一場浪漫歡暢的長江三峽之旅。
窗外不斷跳入眼簾的,是高低起伏連綿不斷的綠油油菜畦,偶爾一小塊塊水塘,里面盛滿大片大片翠綠翠綠的荷葉。初夏的新綠裝點著留守田園的鄉村人家的希望和夢想。真想搭上一列老式火車,行駛穿梭于鄉間田野,任時光帶我們穿越那些激情歲月。沒有終點的旅程,便是最好的旅程了,不是么!
楚地。宜昌。它是民族團結使者王昭君的家鄉,也是偉大浪漫詩人屈原的故里,因此這座有著2700多年歷史的古城被賦予濃郁的歷史文化氣息。宜昌更因水而興。“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云雨,高峽出平湖,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當年毛主席的偉大設想,經過幾代領導人的規劃和努力,如今變成了美好的現實。舉世矚目、氣勢磅礴、宏偉壯觀的三峽工程讓宜昌吸引世界矚目。三峽大壩,這當今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水電站,選址于宜昌市三斗坪鎮,這里地勢開闊,地質條件為較堅硬的花崗巖,地震烈度小。三峽工程從1992年批準建設,1994年正式動工興建,2003年六月一日下午開始蓄水發電,于2009年完工。三峽工程集防洪、發電和航運三大效益,其中防洪被認為是三峽工程最核心的效益。三峽工程集中體現了黨和國家領導人“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偉大思想。為配合大壩建設,歷經庫區移民搬遷,屋舍重建,這里儼然一個全新的旅游之城。每年到這里一睹大壩恢弘工程的游客絡繹不絕。
黃昏時分,我們登上“維多利亞七號”游輪,開啟夢幻三峽之旅。經過數小時航行,深夜時分,我們有幸見證了首道閘門關閘開閘過程,駛入三峽。連綿七百里的長江三峽,是萬里長江中一段山水壯麗的大峽谷。它西起重慶奉節縣的白帝城,東至湖北宜昌市的南津關,自西向東經過三個大的峽谷地段,分別是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
隨酈道元的《水經注.江水》,一路向西,駛入七百里三峽美麗畫廊。果然兩岸山峰重巒疊翠,連綿不絕。奇石林立,形狀峻異,讓人嘆服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山上霧藹重重,仿佛神圣遮掩著的瑤林仙境。你若用心聽,山間鳥兒歡唱不絕于耳。活在這樣一處人間佳境,它的歌兒只有歡聲。水面清明,波瀾不驚。只愿這隆隆輪船聲,別驚擾了山中仙人和水里精靈的千年美夢。
游輪沿途駛過兩座峽谷。巫峽,全長46公里,有大峽之稱,以秀麗見長。峽長谷深,迂回曲折。乘舟暢游,兩岸山峰綺麗,舟移景動,變化萬千。巫山十二峰,峰峰各不同。其中又以神女峰最為聞名。而巫峽神女溪,因美麗的神話傳說而得名。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游歷其中,宛如置身于一幅混然天成的山水畫廊,人在畫中游,大抵就是這樣吧!瞿塘峽全長8公里,是三峽中最短的一個峽谷,以“雄”著稱,兩岸多高峰,巍峨聳立。它西起重慶市奉節縣的白帝城,雄據長江三峽西之首,因“蘷門”---長江三峽始源地,故而又名得名“蘷峽”。䕫門所在地是蘷州古城,而著名的白帝城,正在古城之中。
恍惚間穿越歷史時空。白帝城把我們帶回遠去了的刀光劍影,鼓角崢鳴。劉備白帝城臨終托孤場景戲劇性再現。城內武候祠,千古話凄涼。三門皆忠烈,緣何蒼天不顧眷!我鐘情于此地,更緣于大詩人李白的千古名篇---早發白帝城。詩仙李白,詩風瀟灑飄逸。但他的詩歌作品中,總能讀到他不斷失意于所追求的政治理想的負面情緒,使得他佳作雖多,然廣泛傳閱的作品卻相對較少。早發白帝城,是李白在流放途中,行至白帝遇赦,乘舟東還江陵寫下的一首七言絕句,也是李白詩作中流傳最廣的千古名篇之一。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首句寫白帝城高,二句寫江陵之遠。三句寫舟行之快,四句寫水勢如泄。雖千里之途,舟行如飛,快船快意,表達了李白得到赦免后輕松愉快的心情。從前就特別喜歡這首詩,詩中意境怎一個“爽”字可以表達。可嘆李白,你若先知你被后世千年傳頌,何苦枉費當時恁多心境!誰料身后事,華發徒哀傷。千古垂鴻名,何言失意中!
關于三峽的散文篇2:三峽隨想
“你從雪山走來,春潮是你的豐采;你向東海奔去,驚濤是你的氣概。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兒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穿行長江三峽,懷著激動的心情尋覓著長江的浩浩湯湯與氣勢磅礴。但如今,展現眼前的卻是靜影沉璧與浩瀚無邊,長江奔騰浩蕩的雄渾氣勢已經不復存在。
長江,不曾領略過你奔騰入海的壯觀,也不曾見過兩岸刀削斧劈的陡峭,也許,只有在紀錄片里回味你的過去,可你曾經鮮活的面容卻時常浮現在夢里,揮之不去。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而此刻的你卻如此沉靜,不見了你似駿馬般不羈的奔流,也看不見你沖破暗礁險灘的湍急,這里的一切都是這樣的風平浪靜,如此的安寧靜謐。
黯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鼓角爭鳴。你的放蕩不羈的豪邁與輝煌,已被深深地埋藏,隱匿于百米以下的水底。神秘的懸棺化為傳說,神奇的棧道不再讓人贊嘆稱奇,峭壁上古人的豪言壯語將被經年累月的無情江水浸蝕,古亭里流傳的經典故事也將成為永久的回憶。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巫峽云雨的秀麗千姿是否安在?奇峰突兀、江流曲折、百轉千回的旖旎風光你在哪里?此刻,只留下江水無聲東流去,靜悄悄的夜籠罩著你黯淡的容顏,掩去了你曾有的崢嶸鋒芒。
“淹沒了荒城古道,荒蕪了烽火邊城,消逝的歲月,卻帶不走你熟悉的身影”,獨倚船舷,放眼望江水碧綠無邊,如藍寶石鑲嵌山澗,哦,三峽,對你過去深深地思念,如隔世離空的那場煙雨,于凄涼的夢里酣眠。
“案與天關接,舟從地窟行”,瞿塘峽,你的雄姿未來得及感受,曾經“山似拔地來,峰若刺天去”的豪氣已被倒影如畫的沉寂如鏡所替代。杜甫走過的步履,李白舟行的帆影,蒼崖古壁的墨跡,山澗藏古寺的幻景,穿越時光隧道,苦苦尋覓諸葛孔明羽扇綸巾。“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壯麗畫面,仿佛來自遙遠記憶中的隔世吟唱,籠結著一些風花雪月的故事隨思緒凝聚而來,又散了開去,輕輕地飄逝于過往的塵浪之中。
西陵峽,我一路追尋你的身影,你的懸崖橫空,銀瀑飛瀉,哦,別躲藏,我要看“飛流直下三千尺”,哦,別羞怯,我要看高山峽谷險重重疊疊,我要橫渡險灘礁石體會勇士的決絕與悲壯。驀然回首,卻是滿腹惆悵,于風的嘆息中悲鳴消融的鋒芒。錯落的年華,遺失的舊夢,在記憶的深處黯然著,低沉著,留戀著,迷茫著。
船行三峽,夜的江面依舊波光粼粼,波瀾不驚,與無風也無浪的你同在,而此刻的我,內心卻如此凄涼,如此惆悵。
夜下依舷獨徘徊,聆聽風的呢喃,水的絮語,沐浴細雨纏綿,思緒萬千;隔岸觀江邊燈火稀疏,恍無人跡,黑魆魆的大山被深深地隱埋在夜的孤寂里,是沉默不語,還是暗自啜泣?孤獨凝望繁星滿天的夜空,遙看岸邊遠山孤影靜默。眼前禁錮的江水,仿佛在娓娓訴說著淡淡地傷感。
“你從遠古走來,巨浪蕩滌著塵埃,你向未來奔去,濤聲回蕩在天外。”
巨浪與濤聲,不再是你亮麗的風采,唯有塵埃久久沉淀在你的家園,輾轉復輾轉,纏綿又纏綿。
長江,你從遠古走來,奔流入海也許才是你不變的歸宿,自由的奔騰于峽谷,不羈的穿行于山野,暢快的湍急于荒灘,也許才是你的真性情。而現在,你卻如一只漂亮的金絲鳥,肥碩著一副龐大的身軀,安靜的躺在巫山云雨里,無奈的哭泣。
關于三峽的散文篇3:游三峽
早上7:00多,我們已經到了江邊。隨后我們手持船票依次上船,船頭二層上方的西陵畫廊格外醒目。進去后,我找個靠窗的位置,取下背包放在桌上,環視四周,兩排桌椅靠窗而放,中間整齊地連椅就像小時候在劇院看戲時坐的那種水泥板一樣一排一排的。進門右側是一個吧臺,里面陳列著飲料、煙、酒及小食品。吧臺的右側及前方各有一個電子屏幕,不斷播放介紹三峽的風情人物民俗習慣等內容。從船的進門沿著通道一直往后走到樓梯口,淘上20元,就可以到二樓的雅間及甲板上,在上面的景色一覽無余,美不勝收。
坐在船上,我們逆水而行。這就給天、水以及兩岸的巖峭壁混在一起了,聽江面上啾啾細語,看三層樓高的船只。在難忘的幾個小時里,我激動不已,不停地變換著位置拍照、瀏覽,這就像是在變幻無窮的夢境里,見到了人間偉大的奇跡工程,它猶如奔放的交響樂章。明明是船在動,恍惚間卻覺得是山頭在走。從白帝城到南津關,從翟唐峽到西陵峽的191公里中。我僅領略了西陵峽的秀水風光,西陵峽將她的風貌原汁原味的展現在我們眼前。兩岸斑駁的巖石高而寬,又似在沉睡,又似在仰頭笑傲蒼天,有的如尖刀倒插,有的像巨獸。巖身是絳紫色,還有的是灰白色,其實大多數覆蓋的植物是綠色的,水也是綠色的。快看,巨大的巖石上寫著“三峽天下壯,請君乘船游。”我不禁詠吟著陳毅元帥的后兩句“西陵甲天下,忘返興猶稠。”此時,我坐下來,靜靜得聽著導游的解說,慢慢的喝著茶水,細細的品味著巴風楚韻。
西陵峽以灘多水急聞名三峽,整個峽區由高山峽和險灘暗礁石組成,這些險灘暗礁過去不知道是多少生靈葬身于此。如今,江面上時寬時窄,過往船只像城市里行走的車輛井然有序。時不時還能看到白黑相間的燈標,山角必有水標站,上面寫著什么東娃子河、三游洞等,這大概是相當于我們公路上的交警。只要你注意還能發現一個標尺,與水面持平的位置是64米。這時船響起了汽笛,對面的船也鳴笛示意。于是,山于山對語起來。
在那聳立的峭壁上,濃密的樹叢中,清晰可辨出千百層細小石階,蜿蜒交錯。上面黑瓦白墻格外醒目的房屋邊,堆放著生活用品:曬的柴禾,用的漁具。我不知道他們每天是怎樣生活的,也沒有看見他們的生活狀況。而浮現在眼前的是多年前的情景:秦嶺深處的半山腰里居住著一戶人家,每天早晨年輕的女人前面,歡快的小女孩背著書包蹦蹦跳跳的去上學。過些時候,年輕的女人又背著生活所需沿著羊腸小道回到半山腰的家中,日日如此。我也曾走過小女孩每天所走過的路,第一感覺是氣喘吁吁。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普通婦女、漁夫。為的是讓父母過得舒心一些,為的是讓孩子更幸福一些。為的是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質,都在努力勞作。正如我們,也在不斷的改變。在企業方針的指導下,車間主任的帶領下,我們緊緊地團結在企業領導的周圍,以產品為主導,積極創新。從原料的配比到設備的改造,從成本的節約到產品質量的穩定,我們一步一個腳印,腳踏實地,就是為了改變。幾年前游行重渡溝的情景歷歷在目。我們攀爬的不是依劍峰,而是一種向上的精神。我們手拽繩索,腳踏石階,練就的是一種毅力、一種恒心,達到目的的決心。
過了葛洲壩,跨越秀麗的燈影峽兩岸,欣賞了三峽人家,舉世矚目的三峽大壩向我們展現著他的雄姿。長2309米,高185米的三峽大壩,是世界上最大的混凝土水利發電工程,也是世界上綜合效益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更為可喜的是,三峽的建設者不僅創造了水電建設史上多項世界紀錄,而且質量也是一流的。從三峽的設想到建成,歷經了多半個世紀。如今,三峽大壩一覽無余,碧水連天、煙波浩淼、高峽出平湖的壯觀景象展現在眼前。三峽大壩宛如一條出海的蛟龍騰于江中,又如一架美麗的彩虹橫臥江上,兩岸群山疊翠,綠水環繞,秀美的自然風光如游畫廊,心曠神怡。
一點寬余,打開心境。三峽工程啟示我們要有高瞻遠矚的戰略思想;解決問題的嚴謹態度;團體協作的合作精神;埋頭苦干的實干精神;樂于奉獻的截流石精神。江面上一只只小船,帆已升起,我們正揚帆競發。
山勢漸漸舒緩而平凡了,兩岸的峭巖消失了。江面溫柔廣闊,酷似一片湖水,船身在江面上碾出一道道千百道金色的田壟。建筑就在眼前,船也慢了下來,導游不停地提醒著我們帶好行李準備下船。
我背好背包,隨著人群走下船,向下一個旅游目的地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