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人和動物的散文
關于人和動物的散文篇1:人與熊
對于近期鬧得沸沸揚揚的活熊取膽汁,我只是打算說下個人的看法,并沒有指望能夠改變多少人的認知觀念,當然,尚若可以喚醒一些人的良知便知足了。本人也并非有多學術,有多專業,不足之處還望多多見諒。
歸真堂活熊取膽汁的事情已經傳開,本來就是一件十分殘忍的行為,若是偷偷的搞到也罷,只是歸真堂囂張的將此事四處宣揚,并請來“磚家”介紹,這種取膽汁的過程對熊來說是舒服的,只能膜拜下那位“磚家”了。但或許,歸真堂僅僅是希望炒作罷了,這類事情在網絡上也屢見不鮮了。
這次的活熊取膽汁事情,當我聯想到了一本紀錄片《海豚灣》。故事發生在日本和歌山縣太地,這是一個景色優美的小漁村,然而這里卻常年上演著慘無人道的一幕。每年,數以萬計的海豚經過這片海域,他們的旅程卻在太地戛然而止。漁民們將海豚驅趕到靠近岸邊的一個地方,來自世界各地的海豚訓練師挑選合適的對象,剩下的大批海豚則被漁民毫無理由地趕盡殺絕。這些屠殺,這些罪行,因為種種利益而被政府和相關組織所隱瞞。理查德•貝瑞年輕時曾是一名海豚訓練師,他所參與拍攝電影《海豚的故事》備受歡迎。但是,一頭海豚的死讓理查德的心靈受到強烈的震撼。從此,他致力于拯救海豚的活動。不顧當地政府和村民百般阻撓,他和他的攝影團隊想方設法潛入太地的海豚屠殺場,只為將罪行公之于眾,拯救人類可愛的朋友。
黑熊可能是好運的,它們多少是被曝光出來了,不然,我們又如何解救它們,但轉念一想,又有多少動物在被無辜的殺害并被各種各樣的利益集團掩蓋了起來,想著便不禁心寒。《海豚灣》中,當地日本漁民以及政府的一些舉動和神情就如同歸真堂懂事和“磚家”一樣,不可一世的氣焰囂張,試圖掩蓋真相的言語,以及完全讓我無法理解的觀念。
影片中,理查德還采訪了許多日本的市民,然后他們的反應幾乎都是一樣的,對于發生在自己身邊的屠殺事件完全不知情,同時表示抵制和厭惡。而中國民眾在知道這種事情也是同樣的態度,可見大部分人的良知還算沒有泯滅。無論是海豚肉還是熊的膽汁,均是可以替代的食物和藥物,其營養成分更是有諸多替代品,何必又制造那么多的殺戮去殘害那些生靈。
同樣是生命,怎么可以就這樣區別對待,雖然現在的社會中,有些人對人類的生命都不屑一顧,又何談讓他們這樣對待動物,可是我肯定,只要是心理正常的人都明白那樣的歧視是錯誤的,那又為何將這樣錯誤的想法延續下去呢,更別拿什么明明就是報復心理卻扯著不公平的借口來錯上加錯。時代的變遷,人們似乎已經將一些殺戮的事情看成了家常,反倒是那些土著,每當獵殺了動物,還懂得感謝下,這起碼是對生命的尊敬,文明的快速進步也讓人們遺失了太多重要的精神了。
我曾經有這樣想過,如果崛起的不是人類,那是不是有可能人類現在就會像家畜一般呢,又或許,大自然的一切都保持著那樣明確的界限。但既然人類已經走到了這一步,大自然給了我們打破萬物平衡點的能力,或許是想要我們站起來做些什么事情,但絕對不是讓我們這樣制造殺戮。人類站在食物鏈的頂端,可并不代表我們就擁有了駕馭萬物的權利。
先前網上有人說,黑熊是歸真堂自己養的,當然有那些熊的生殺大權。難道父母養育孩子,便能夠決定孩子的生死?!更有人說這只不過是一些公益組織借機在炒作罷了,事實相反,是歸真堂的行為讓人們和媒體的視線終于落在了這些默默無聞不停努力的組織上,現在卻給那些公益組織貼上炒作的標簽,良心何在?
一個朋友有日和我說起,殺雞時該不該有種罪惡感。當時我便愣住了,是啊,自己吃肉都這么多年了,難道自己也是麻木了么又或是違心了,明明那樣討厭殺戮。這個問題也困擾了我很久,但轉念間就先替自己找了個借口,先將那些動物拯救下來,再去思考如何對待家畜,只是這終究是個暫時的借口,早晚還是要去面對的,不過眼下是先拯救那些黑熊,以及那些與其一樣可以更好生存下去遠離人類殘害的生靈。
別說人和動物不一樣,它們同樣有著生命,一樣流淌著鮮紅的血液,它們也有家庭也有感情,它們會傷心會開心,它們也會撒嬌也會曬曬太陽,它們沒有犯任何錯,只不過因為妨礙了人類或是對人類而言有利可圖便成了這樣的下場。它們只是一群比人類更單純的生靈而已,請務必給予它們尊敬和活下去的權利,而非簡單的憐憫。
關于人和動物的散文篇2:人與動物之別
醒來,還是黎明前的黑夜,我照舊坐到屏前,、博客、旺旺瀏覽一遍,再打開空間。窗外,秋蟲呢噥,時高時低,往年會被秋蟲的吟唱吵得難以入眠,今秋,卻需用心聆聽才能發現,是我耳背了?還是秋蟲唱了一年又一年唱累了?
寫下題目,又覺不妥,好象動物包括人,記得老師說過:人是高級動物。高級動物也還是動物啊。翻開詞典,查找“動物”一詞,這樣解釋:生物的一大類,這一類生物多以有機物為食料,有神經,有感覺,能運動。人正符合動物的所有特征,無疑人就是動物,如此,談人和動物的區別似有不妥。那就干脆說“人與獸”吧。獸也分三等九級,有的獸聰明,有的獸愚鈍,有的獸善良,有獸兇殘,有的獸忠誠,有的獸狡猾,有的獸孤獨,有的獸群居……林林總總,與人無異。有稱王稱霸的老虎,有如奸臣的狐貍;有膽小的老鼠,有粗魯的黑熊;有忠誠的獵狗,有忘恩的貓咪;有兇猛的獅子,有弱小的兔子;有團隊精神的狼群,有喜歡獨行的獵豹;有善諂媚的哈巴狗,有訓不熟的藏獒;有勇于犧牲的旅鼠,有自相殘殺的斑鬣狗……獸類所有的特性哪一種又是人所沒有的?人不同與獸的地方,就是披上外衣變得虛偽,自稱是接受了教育,具備一定素質,于是隱藏了本真,人就變得撲朔迷離,你不知道他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你不知道他在想什么樣的事情,你不知道他說話有什么樣的意思,你更不可能知道他的行為有什么樣目的。耳聽為虛,眼見的也為虛,透過那扇心靈的窗戶,還是看不清當初。撕去外衣裸奔,人與獸無異,而披上那件外套,常常人還真不如獸。
關于人和動物的散文篇3:人與動物的感情
真是怪事,樓下的鳥兒移居了,在我家陽臺安家落戶了。嘰嘰喳喳的鳥叫,吵得我是寢食難安,心煩意亂。我多次申請把它趕走,“為民除害”,可都被爸爸媽媽“保護動物”的四個大字壓了下去,無奈的我每天都要瞪它幾眼,以泄我心頭之恨。
周日,爸爸媽媽都不在家,正好可以實施我的驅鳥計劃。機不可失,時不再來,我掂起腳尖,悄無聲息地向陽臺逼近。我向鳥窩瞟了一眼,哈,那只鳥一動不動,好像進入了夢鄉。我的嘴角露出了一絲陰險的笑容,此時的我好像變了個人,狡詐、惡毒凝聚在我的雙手,我再次惡狠狠地瞪了它一眼,心想:“報仇的機會終于來了,我咬緊牙忍了你那么久,今天你完蛋了,嘿嘿!”順手操起一旁的掃把,雙手在顫抖,原諒在此時已經蕩然無存。
正當我要讓它從此從這個世界消失時,它猛地一轉頭,清楚地看到了我猙獰的面孔,和這想要致它于死地的架勢。它知道,這掃把一下去,它不告別人世也要半身不遂。我的第一感覺是它將理智地倉皇而逃,可是,它沒動,它很清醒但它沒動,只是用懇求的目光望著我,希望能用感情融化冰雪。
它完全可以逃走,但這出人意料的舉動又是為什么呢?空氣仿佛凝固了,沉悶得令人喘不過氣來。它的眼神將仁慈從我心底中挖掘出來,我的手仍在顫抖,不是狠心,而是猶豫:算了吧,多可愛啊,吵點就吵點,饒了它吧!心中雖這么想著,可是我的手竟然掙脫大腦的束縛,把精神的抉擇置之度外,將堆積已久的氣憤迫不及待地發泄到小鳥脆弱的身體上……
嘶聲力竭的慘叫灌入耳中,悲痛的長鳴仿佛打破天際,它落下去了,一個鮮活的生命被我的殘忍和一時沖動打入懸崖。雖然此時的小鳥還有體力可以展翅,免糟滅頂之災,但它仍然紋絲不動,筆直向樓下掉落。它,仿佛一位堅定不移的守護神,在死亡面前毫無屈服之意,它,就這樣帶著安祥的笑,墜入了死亡的深淵。
我遺憾地望著它,思索著它奇怪的一舉一動。這時,鳥兒的翅膀被什么東西撐開了,一只幼鳥蹦跳著走了出來,好奇地探望著四周。我恍然大悟:原來是母親對孩子的感情令她有了犧牲的勇氣。回憶剛才的場景,我沮喪萬分,邁著沉重的腳步,來到樓下,將幼鳥輕輕捧起,帶回了家。從此,我家又多出了一名成員——幼鳥憶母。
時光飛逝,日月如梭,幼鳥在我們家已經呆了兩個多月了,羽毛豐滿的它在我們一家人的鼓勵下開始翱翔藍天,去探索新的世界了。望著憶母遠去的背影,我思緒萬千:沒有關愛,就沒有大千世界,感情創造了生靈,它是人與動物共有的,一樣的真摯,一樣的純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