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秋菊的散文
關于秋菊的散文篇1:秋菊
菊花,清雅淡泊,不畏霜寒,獨自怒放于秋風落葉之后,與梅、蘭、竹一起合稱花中四君子。曾以其高尚的情操和超凡脫俗的高雅氣質而倍受世人青睞;因不合時宜的開放受到了高雅之士的贊賞,晉朝的陶淵明可以說是堪稱寫菊花的鼻祖,他的“采菊東籬,悠然見南山”以其悠然自得的恬淡心境而被隱逸者視為知音,也因此而贏得了清高志士的推崇。
菊花這不屑與百花爭春的花中君子,曾以其不妖不媚的風姿和清雅素潔的花韻及其花品成為中國墨客畫士筆下常常獲取的素材,也曾為墨客畫士留下不少的丹青妙筆傳世佳作。那一株株、一叢叢的菊花經過丹青妙手的一番侍弄則顯得栩栩如生,清香四溢。
菊花不但在畫家的筆下吸引過多少人的眼球,而且在中國的詩壇上也是光芒四射,久開不衰。曾以其不畏霜寒的精神和高風亮節的品格而博得了歷代詩人的爭相詠頌,因此在中國的詩壇上同樣留下了不少關于描寫菊花的不朽詩篇。黃巢的“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后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則把菊花描述得淋漓盡致,不失為一篇千古傳頌而又膾炙人口的菊花詩佳作。他的另一首中寫道是“……。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也是后人爭相詠頌的名句。
讀過紅樓夢的人都知道,書中有十二首關于描寫菊花的詩,讓人讀起來,就如同是在翻閱一幅描繪菊花的菊譜。詩以各人不同的心態,不同的心境,而去表現不同的思想。可以說是從靜態去描寫,從動態去形容,以各人的觀點,各人的看法,從不同的審視角度去描寫,把對菊花的描寫和形容都推向了高潮。在十二首關于描寫菊花的詩中,其中猶以林黛玉的菊花詩更是出群拔萃,她寫的《菊夢》、《問菊》、《詠菊》,以自然新奇而一舉奪魁。《詠菊》中的“孤標傲世偕誰隱,一樣花開為底遲”,就顯示出林黛玉高超的藝術景界超凡的才華以及不同凡響的見解。難怪史湘云會說:“真個把菊花問的無言以對”了。對于她的《詠菊》中“一叢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風說到今。”的詩句,今天提起來我都還記憶猶新。
在《紅樓夢》中,林黛玉的詩一向不拘泥于形式,收放自如,以構思新穎,想象豐富而別具一格;以任情任性,下筆大膽,而被賦予了新的生命,也因此形成了她自己的獨特風格,難怪寶玉評判林黛玉的詩是別開生面,她的菊花詩更是她寫過的詩中的佼佼者,讓人讀起來瑯瑯上口,過目不忘。
宋代蘇軾的“ 荷盡已無摩雨蓋,殘菊猶有傲霜枝。……。則展現出當荷花隨夏天的離去而逝的時候,而菊花卻是迎霜怒放的情景。
我國早期的女革命家秋瑾對于菊花的描寫,更是另辟溪徑,表現出非凡的見地,一首“鐵骨霜姿有傲衷,不逢彭澤志徒雄,夭桃枉自多含妒,爭奈黃花耐晚風。”就讓世人自嘆弗如。菊花,在這位鑒湖女俠的筆下被賦予了頑強的抗爭力和堅強的戰斗力。菊花在這位鑒湖女俠的筆下既不是憂怨纏綿,也不是恬淡閑逸,而是歷經磨煉,屢挫不衰的風中英豪;菊花在這位鑒湖女俠的筆下既不是逃避現實、與世無爭的消極主義者們的精神寄托,也不是獨自隱逸于秋風落葉之后獨善其身的隱士風格,而是傲骨錚錚,充滿著意志風格,敢于向世俗挑戰的烈烈西風中的的霜中奇葩。
一代老革命家陳毅也留下了頌揚菊花的不朽詩篇。他的《秋菊詩》“秋菊能傲霜,風霜惡重重。本性能耐寒,風霜其奈何?”不但道出了菊花傲霜耐寒的本性,而且表現出菊花大義凜然的英雄氣慨和百折不撓的無畏精神。
菊花將隨著時代的變化,社會的發展,在文人畫士的筆下,被賦予時代氣息、時代的風格。
愿菊花這枝久開不衰,永不言敗的奇葩,在中國的文壇上光芒四射,放出它應有的光彩。
關于秋菊的散文篇2:夜話秋菊
夜很深了。
屋子里潮熱難耐,披衣而出,順著幽暗的街道由著腿走。
這個公園我記不起叫什么名字,可這里給我留下的印象卻是很深。
這里開滿了燭焰一樣的菊花,時值秋日,正是菊花抒情的好時節。我看到菊花總會有一種肅然起敬的情感滋于心。
很多的詩詞都把菊花的美處、好處、高處贊得淋漓盡致!
菊花引發了晉·陶淵明閑適悠然,不落俗塵,清高長壽的美好情懷: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菊花輝映了唐·元稹志趣高遠,不落俗套,桀驁不群的人格風采:不是花中偏愛菊, 此花開盡更無花。
菊花激發了陳毅不畏艱苦,不屈險惡,忠誠事業的男兒豪氣: 秋菊能傲霜,風霜重重惡。 本性能耐寒,風霜其奈何!
至于菊花牽引出的人間思情也如花亮目,清爽可人!:“明歲秋風知相會,暫時分手莫相思”,“滿紙自憐題素怨,片言誰解訴秋心。”
人們把菊與梅蘭竹共譽為“歲寒四友”,真正是草木倫理之歸宿!
靜夜里,我依身坐在盛開的菊花叢中。陣陣清香,沁人心脾,使人不想歸去。不想處在那個昏暗潮熱的出租房里!那里沒有這樣洗心潤肺的佳品!那里只有萎靡不振,愁腸百結的靡靡之音!
記得數日前的一個下午,雨和我同來此公園散步,當時菊花開得沒有這樣盛,但開放的菊花足以讓雨情緒激動,不住地以顏色論之———這是白的,這是紫的,黃的更多吔!我只是會心地笑,心里覺得用千紫萬紅絕對不如雨表述顏色的得體,用“滿城盡帶黃金甲”也無法涵蓋所有!想來想去,還是雨說得對:這是白的,這是紫的,看來黃的更多吔!
傍晚時分,暑氣消散,來這里健身的人很多。踢毽子的少年,打羽毛球的青年,扭秧歌的中年,舒活筋骨的老人……我們共同認為他們是在真正意義的生活中,生命對于他們是越開越燦爛的菊花。我們也反省了自己消沉意志,灰心生活,耗費感情的過錯。
想起這些,我不禁攬菊入懷,感慨萬千……
忽又記起紅樓夢中湘云題菊云:秋光荏苒休辜負,相對原宜惜寸陰。
是啊,人生到中年,秋氣染雙鬢,不惜時作為,罪莫大焉!
夜涼如水,臨菊自省,莫如歸去!
關于秋菊的散文篇3:秋天的野菊花
野菊花的枝桿雖然細小,但每一根細小的枝桿頭上都長著可愛的花骨朵。野菊花的葉子沒有大麗菊長得茂密,也沒有秋菊的葉子長得大氣,更沒有黃菊的葉子長得油光發亮,可是它堅挺的小葉子很耐嚴寒酷暑,不易變黃,不易落葉。一般每一片葉子從長成到枯黃至少可以歷時四五個月。
這些野菊花都是淺藍色的。我仔細數了數發現它們都有十六片細長的小花瓣,花瓣整齊地圍著淺黃色的花芯。這些野菊花的花期大約在十四天左右,一般每個花骨朵從長出小骨朵到完全開放大約需要三個星期左右。站在野菊花叢里,就仿佛置身于淺藍色的海洋當中,這些野菊花只有我的膝蓋那么高,每一朵花兒都在風中向我招手,對著我微笑,仿佛就是一個樸素的山娃,在陽光搖曳下輕舞著生命的喜悅。這時,我總是情不自禁的低下頭去親近它們,輕輕地觸摸著橫陳的枝椏,把鼻尖貼上去,小心地親吻著它們,深深地吸著它吐出來的幽香……整個空中也飄逸著清幽的甜香和神秘的魅力。
這些小小的野菊花算不上花兒王國里的貴族,充其量只能算是花兒王國里的小角色。它既沒有玫瑰的迷人,也沒有玉蘭花香的濃郁,更沒有時時被人關注、贊嘆不絕的荷花那樣的清高。它就是它,小小的花,淡淡的香,默默地為著這個世界吐露自己的芬芳,獻出自己最好的一面,無論春夏秋冬,無論嚴寒酷暑,無論得到夸獎與否。
我就是被這種野菊花的精神打動,我也要向它一樣不管是否被人注意,都默默的、踏踏實實地做好自己該做的一切,過著普通而踏實的日子。
今年的秋天來得早,卻如二八女子姍姍的蓮步輕搖,那絢爛的黃葉依依的不忍墜落,我不知道爬滿籬墻的紅艷艷的藤蔓植物叫什么,每回行走在這條小路上,都禁不住觀望駐足,我想我的神情一定是喜悅的,在這個被古詩詞渲染的蕭瑟悲涼的秋天,有這樣熱情火辣的顏色怎不叫人心潮澎湃呢。仿佛秋風也愛戀著這個季節,柔軟而溫情。陽光恰到好處的暖著我裸露的肌膚,整個人不免沉醉起來。于是嗅到了”芳熏百草,色艷群芳,在幽愈馨”的菊的清香。
自陶淵明歌詠過菊花”芳菊開林耀,青松冠巖列。懷此貞秀姿,卓為霜下杰”的貞秀之姿并于東籬種菊之后,菊花便被中國古代文人雅士引為知己。試想忽然一夜霜滿碧瓦,芭蕉不展,荷敗蓮萎,紅凋綠落,惟有”菊蕊獨盈枝”,會是如何的驚喜呢。難怪明代詩人高啟在”秋色蒼茫人欲醉,寒香冷落蝶先知”的秋天要坐對幽軒賦詩了。這時如果有酒,有一知己,吟風弄月,把盞賞菊,對面是心愛的人,杏眼桃鰓,柳眉櫻唇,素指纖纖,笑靨如春,或者他是長眉俊目,星眸微醉,衣袂飄飄,這場景該是怎樣的風情萬千呢。當然最好是繁花落盡之后于一山清水秀天高云淡之處尋菊之意韻,盡享生命樂趣,其中況味非塵俗庸人可體會啊。
蘇軾贊譽菊花”輕肌弱骨散幽葩,更將金蕊泛流霞”寫出了菊花清冶秾艷的姿態,詩人屈原“朝飲秋菊之墜露,夕餐秋菊之落英”徹徹底底的將菊做為生命的汁液啜飲而流芳后世,寫出了菊的極致氣韻。李商隱的“暗暗淡淡紫,融融洽洽黃”點染出菊的婀娜婉轉綽約柔姿。古時女子聰慧多情,也以菊喻心,如朱淑真的"土花能白又能紅,晚節猶能愛此工。寧可抱香枝頭老,不隨黃葉舞秋風"道出了與菊同一的孤標傲世,而李清照"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的曖昧已是對菊由衷的青睞了。不管怎樣,古文人們寫盡了菊花的幽香,風姿,異質,奇態,瀟瀟灑灑的裝點出一個風骨無限的菊的世界。唯有唐黃巢《題菊花詩》"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和《不第后賦菊》"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盡白花煞;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中賦予菊花以重重殺氣,令人心有余悸而惶惶然。我終是一弱質女流,難將菊花看作金盔鐵甲。而"多少天涯未歸客,盡借籬落看秋風"真正想看的是那凌霜而立獨立枝頭的菊花,好讓自己獨自走完人生的旅途吧。
菊花既然有如此多的意味,它的名字也一定是超拔飄逸的, 以花色命名的有:“空谷清泉”,“黃鶯出谷”,“玉蟹冰盤”,“綠衣紅裳”等等。或以花瓣來辨其形而命名的如:“驚風芙蓉”,“松林掛雪”。也有以花的造型來命名的如”金線垂珠”,“十丈珠簾”等,還有以歷史人物和故事命名的,如 “嫦娥奔月”,“湘妃鼓瑟”等等。總之一朵花背后隱藏著人們無數的愿望與志趣,令人遐思不已。
菊花除了可供觀賞與浸淫之外,還有許多實用價值。可作藥,可釀酒,可制茶,可養生。當今最流行的韓國新新浪漫主義掌門人金河仁更是將菊花演繹成愛情的滋味,浪漫純粹。
秋風秋雨愁煞人
雁過秋空夜正央
回塘風起是清狂
歲華如箭幾多事
秋月秋宵秋日長。
夜已深,人不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