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木槿花的散文
關于木槿花的散文篇1:木槿花
當晨霧還未退盡,太陽還未掙脫濃云的懷抱,我們沿著新320國道,驅車前往工作的學校。路很好,車子疾馳,兩眼無可無不可地望著窗外閃過的田園風景。在過一個長長的斜坡時,不經意間,瞥見在綠色的隔離帶中閃過幾點艷紅,在單調乏味的暗綠中,猛地增添了一股豐盈充沛的生命活力,讓霧霾昏沉的早晨突然亮麗起來,讓我們簡短的行程也多了幾分活潑的趣味。
這是什么花呢?待我再仔細看時,那點綴著點點艷紅的短短一截隔離帶,早已拋在汽車尾后。這究竟是什么花呢?怎么會這樣熟悉呢?我在腦海里反復地搜索。是了,我終于想起來了,是木槿花;對了,就是村人常喚作碗爿花的那種花。
我終于又逢著這久違的木槿花了!
我不知道村人為什么將它喚作碗爿花。但我仍然清晰記得大人們對小孩的警告,不要玩這種花,不然吃飯時就會不小心將碗打碎了。那時,一只碗是很可貴的,打碎一只碗,那清脆刺耳的碎裂聲,在家長們聽來不啻一聲炸雷,是要讓他們心驚肉跳的,我不知道要掙多少工分才夠買得上一只碗。現(xiàn)在,我當然記不清小時打碎過幾只碗,但我知道我所打碎的肯定不止一只兩只了。每次端著個飯碗,走東顛西地吃,手一滑,碗就落了地。每次碗落在地上,碎成四五瓣,就如扯落的木槿花瓣,再也拼不成完整的一朵。于是,就捧著個碎碗傻傻地坐在那兒哭,幾只雞和狗就圍過來搶吃灑了一地的飯食。于是,又開始生雞和狗的氣,汪著眼淚追跑,似乎是雞飛狗跳驚擾自己摔碎了碗。雞奓著翅膀哀鳴逃離,狗夾著尾巴哼著鼻子悻悻而去,只剩下一個人繼續(xù)哭,為自己哭——挨大人的一頓揍是逃不了了;更為那摔碎的碗哭——多好的一只碗,被自己不小心摔爛了,再也拼不回原來的模樣。
這是關于木槿花痛苦的記憶,這記憶是伴隨著孩提時的眼淚的,所以分外真切。木槿花所帶給我的,當然不僅僅是痛苦,還有甜美的快樂。
初夏五月,垂柳拂地,濃翠撲人臉面,枇杷黃了,楊梅紅了,金黃的麥子開鐮了。村子里聳起一堆堆高高的脫粒后的麥秸稈堆,那是孩子們的樂園。挖一個洞,鉆進去,躲在里面讓人找。挖兩個洞,一端一個,中間保持暢通,我們樂此不疲地做著這樣盛大的游戲工程。累了,仰面躺著看月亮,看星星,看一閃一閃的螢火蟲在麥場四周飛來飛去……
這時節(jié),木槿花也次第開放了,紅的勝火,白的如云,在堂前屋后,在園旁溝邊,如火如荼、如癡如醉地怒放著。我不知道木槿花有多少品種,聽人說,顏色不止紅白兩色,花瓣亦有單瓣重瓣之別。但我小時所見的,就僅紅白兩種,而且俱是單瓣的。木槿花開了,仿佛吹響了一支支夏日的喇叭。花朵中間一柱花粉,風吹花動,花柱灑下一片金黃。走,別愣著,摘碗爿花去。隨著大人們的吩咐,摘木槿花去,看見開得正旺的,用手掐了,擇去萼片、花蕊,就留下嫩嫩的花瓣。洗凈了做菜、沖湯,入口滑潤,鮮美無比。
關于木槿花的散文篇2:木槿花
夏天,在公園、在廣場、或在街道巷口,隨處可以看到一簇簇、一樹樹翠翠紅紅的木槿花。在農村社區(qū),道路兩旁,或是庭院內外,也栽植著許許多多的木槿花。木槿花一度渲染了村鎮(zhèn)街道的靚麗。
木槿花,又名大碗花、雞肉花、朝開暮落花。她沒有牡丹花的雍容華貴,也沒有荷花的清香馥郁。只因為它是一種隨處可見、為人熟知而又樸實清秀的花,故而我更愛木槿花。
記得孩提時在我家的院子里就有一棵木槿花,由于大人們把她誤讀成了”母雞花”,至今還有人叫她那個有點俗氣的名字,我也是后來才為她正名。記憶中的那棵木槿已長成了五米多高,樹冠遮出的陰涼足以供我們幾個小伙伴在下面玩玻璃球。當木槿花盛開的時候,旁邊的幾株百合花與蜀葵花也爭相綻放了,院子里一時間就熱鬧起來。小伙伴們來了,蝴蝶飛來了,蜜蜂在叢中嗡嗡作響。難怪唐朝詩人戎昱寫過一首《題槿花》,詩曰:”自用金錢買槿栽,二年方始得花開。 鮮紅未許佳人見,蝴蝶爭知早到來。”
盛夏,我喜歡佇立在門口欣賞雨中的木槿花。特別是在綿綿細雨中,飄渺的雨絲如霧如煙,就連空氣也有幾分舒適的涼意。偌大的木槿樹在微風中搖曳著身軀,粉紅色的花朵在碧綠的葉子中間時隱時現(xiàn),好像薄霧中一群舞女披著綠紗露出了點點紅唇,煞是迷人。若是遇到下大雨可就慘了,疾風吹亂了枝葉,雨后一地殘紅。這時我會小心地撿拾起朵朵落紅,放在盛滿清水的盆子里,期望著她能多開幾日。
木槿花不僅供人觀賞,還能入藥,亦可食用。記得一次家中來客人,母親做了兩道菜招待他們,一道是百合燉雞,另一道就是油炸木槿花。我至今印象很深:摘下數(shù)朵木槿花用白面裹了炸出來,金黃包著粉紅,嚼在口中脆脆的、黏黏的、甜甜的、香香的……木槿花,在我的記憶里留下了一抹悠長悠長的芳香。
我在網上搜索知道木槿花的花語是”溫柔的堅持”,我不禁要佩服這花語的貼切。木槿花,一種平平常常的花。無論是瘠薄的山嶺,還是干旱的沙土;無論是酷暑,還是嚴冬,她都能頑強生長。若歷經十多年會長成樹形,枝葉婆娑,花香四溢,不失為一道靚麗的風景。她不僅給人們裝點了生活美景,也給人們的生活奉獻了很多。由此我想到了那些辛勤工作在最基層的村鎮(zhèn)干部,他們工作、生活在最艱苦的農村,有的人畢業(yè)以后就在直接分配到那里,還有的自愿到老少邊窮地區(qū)工作,甚至要在那片熱土上奉獻一輩子。無論春夏秋冬,無論農事城建,他們都與那里的百姓群眾朝夕相處,不知疲倦地默默工作著。這不正是一棵棵樸實無私、可親可敬的木槿花嗎?正是由于他們的堅守與奉獻,才有了一座座新型小城鎮(zhèn),才有了山清水秀的美麗鄉(xiāng)村,才有了富足平安的小康家園……
我愛樸實的木槿花,我愿做一棵人們喜愛的木槿花。
關于木槿花的散文篇3:木槿花落
好一樹正在盛放的木槿花!花朵粉艷艷的,宛如千百張略帶羞色的少女的美麗笑臉,在微風的慫恿下簇擁在梢頭搔首弄姿地競秀曖昧,那顧盼生情的風騷勁兒直撩得我心頭發(fā)癢,讓我恨不能立刻湊上嘴去濕吻她們。
可這時我的耳畔卻條件反射般地響起“咻咻”的聲音來——
還是去年這個時候。下班回家的我步入小區(qū)行走之間,隱約有“咻咻”的聲音傳來,還夾雜著孩子的笑鬧聲。轉過一棟樓,循聲望去,卻見小區(qū)的綠化區(qū)里兩個四五歲的男童正手執(zhí)長竿抽打一株尚不粗壯的木槿樹,“咻咻”的聲音便是長竿抽打在花樹上發(fā)出來的。木槿花花落如雨,花雨紛紛揚揚淋灑在孩子的頭上、身上和孩子腳下的芳草地上,兩個孩子發(fā)出天真爛漫而又快樂滿足的歡笑聲,再加上咫尺之外半躺半坐在草地上滿面春風地賞看著孩子的兩位年輕母親,那畫面實在夠幸福夠甜美也夠溫馨夠浪漫。
我看的有些心疼,停下腳步想向孩子吼一嗓子,但我最終沒有吼出口。一是感覺吼了也未必就能將孩子喝止,同時擔心擾了人家母子的興致必會遭來人家的厭惡和白眼,更擔心萬一人家寶貝因受驚嚇出了意外惹來不必要的麻煩;二來也是看到一樹木槿花已經接近完全打落,便是將孩子喝止也沒有了任何意義;三來便是受了“事不關己高高掛起”這一亙古不破的真理的點化,心想:這樹既不是我家的,這孩子也不是我家的,我又何必多此一事呢!
好在孩子跳了好幾跳也沒有打著樹頂?shù)膸锥淠鹃然ǎ业男目偹愕昧诵┌参浚~步繼續(xù)前走,卻見其中的一位年輕的母親迅速地站起來,徑直的走向木槿樹,將梔子樹用力一扳,那樹身便給扳了個差不多九十度。兩個孩子心領神會,長竿亂舞,樹頂?shù)哪菐锥淠鹃然ㄞD瞬之間便告灰飛煙滅。兩個孩子拋了長竿拍著手歡呼雀躍起來,我的那顆剛剛得了些少安慰的心陡的更加疼痛起來。
從此,那“咻咻”的聲音便極為強勢地占據(jù)了我的心靈,使我無論在哪里再見到木槿花心里便不由自主地產生一番痛楚的思索:那天給孩子打落的只是一樹木槿花的花瓣嗎?
類似的情況好像在別處也有發(fā)生,幾位成年游客為了給孩子拍到想要的“桃花雨”的特效,抓住桃樹樹枝不停地使勁搖晃,致使大量花瓣果如花雨般飄落,而當有人上前勸阻時年輕的媽媽居然還能理直氣壯地說出“花總是要落的呀”這種奇葩的話來,結果是小孩也跟著大人學,拼命地搖動樹枝,興奮地又蹦又跳。這事是在網上看到的,但有圖有真相,看得我頭皮發(fā)緊的同時,忍不住拍案:“豈有此理!”
蘇霍姆林斯基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若放任孩子不管,孩子惡習一旦養(yǎng)成,學校不知要花多少時間和精力來對他進行‘再教育’,這對孩子、家庭和學校都是巨大的損失。”巴金先生也說:“孩子們變好或變壞和他們受到的教育有關,有句話叫‘先入為主’,所以父母是第一個老師,不能把一切推給學校。幫助孩子健康地成長,所謂培養(yǎng)、所謂教育,不過是這樣一句話。我們希望子女成龍,首先就要盡父母的職責。”
可是,兩場花雨中的年輕母親又是如何做的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呢?如果年輕父母們都像花雨中的年輕母親那樣去做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我們怎么奢望孩子將來健康茁壯地成長?而放眼天下如同花雨中的年輕母親般的“第一任老師”又何其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