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立冬的散文
霜降剛過,天氣寒冷,就是預示立冬要來了。關于立冬的散文有哪些呢?下面小編為你整理了關于立冬的散文篇,希望你們喜歡!
關于立冬的散文篇1:立冬
寒來暑往,秋收冬藏,閏馀成歲,律呂調陽。
又是一年立冬時節。這幾日的天氣倒也應了“細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葉半青黃”的景。
前幾日的下午,路過九獅苑,偏西的斜陽,映在幾株楓樹上,紅葉似火,燃盡對秋色的鐘情。當時,驚艷于眼前的美,卻不知立冬將至,蕭瑟更甚。
果然,連綿的雨,忘卻了秋雨淅瀝的溫柔,伴著雷聲,裹挾著不知來自哪個方向的寒風,僅一夜的光景,就讓這個城市換了季節。
所以,更加欽慕古人的智慧,節氣的精準。立冬,在潛藏中初始,夜始長,水始冰,地始凍。
冬季的凜冽,讓多數人在睡夢中便開啟了掙扎的糾結模式,也讓一些人無比厭惡。而我在淡去兒時玩冰戲雪的樂趣后,依然偏愛這個季節,因為這是一場寒冷與溫情的握手言和。
古時,立冬又稱十月節,是二十四節氣里“四立”(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中重要的節日。漢魏以來,在這一天皇帝會率領文武百官到京城的北郊設壇祭祀,是謂迎冬之禮。立冬前三日太史公告訴皇帝立冬的日期,天子便開始沐浴齋戒。立冬日皇帝率三公九卿大夫到北郊六里處迎冬。回來后皇帝還要賞死事以安社稷,并且要撫恤孤寡。而為死者“送寒衣”便是其中之一,后上行下效,遂相沿成習。
這其中,便隱含了另一個節日——寒衣節。寒衣節,是每年的農歷十月初一,又稱“十月朝”、“祭祖節”,與清明節、上巳節、中元節,并稱為四大“鬼節”。
《詩經豳風.七月》中有:“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意思是說從九月開始天逐漸要冷了,人們該添置御寒的衣裳了,因此十月初一又俗稱授衣節。
當然,更不能忘記1937年的寒衣節。那是1937年11月3日,是日,中國戰區最高統帥蔣介石不承認日本提出的停戰七項要求。而此時的淞滬會戰已近尾聲,日軍不斷增兵,國軍愈發被動,一時間山河血染,日月失色。
也是在當日,福建省寧德市霞浦城關轟轟烈烈開展了募寒衣活動,歌唱著《流亡三部曲》、《寒衣曲》,那悲壯的蒼涼的歌聲,牽動著干萬人的心,沿街民眾無不涕淚縱橫,紛紛捐物、捐款。回望70多年前那個格外寒意刺骨的冬天,我們依然能感受到“地無分南北,年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任,皆應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的豪情與熱烈。
立冬的習俗眾多,而“冬釀”即是其中之一。因為冬季水體清冽、氣溫低,是釀酒發酵最適合的季節,所以紹興人把從立冬開始到第二年立春這段最適合做黃酒的時間稱為“冬釀”。立冬啟動“冬釀”是千百年來紹興黃酒形成的風俗。紹興黃酒的傳人,遵循著古訓,一絲不茍地在這一天里浸米、蒸飯、落缸、開耙、發酵……以自己的誠摯的心,釀成上好的佳釀,也祈求福祉。
立冬后,也多了幾多期待,期待小春此去無多日,何處梅花一綻香。
關于立冬的散文篇2:立冬
霜降剛過,天氣寒冷,感覺要立冬了。每年立冬的時候,我的手開始脫皮。這已經成為定律。一開始是手指指間的小縫,后來是手心,愈演愈烈。一直到后來,我對著陽光拍一下手掌,白花花的皮在陽光里受了驚嚇一樣不安分的飛舞。所以在立冬之前,我就開始準備大量含有VC的水果。桔子是我冬天的主打水果。我喜歡桔子的顏色,清新活潑,有點卡通的味道。酸甜之中帶點俏皮的苦澀。
我喜歡冬天,盡管我很怕冷。冬天陽光普照的時候,我喜歡搬個小凳子來到院子里,讓陽光一層層擠進我的衣服。天空是海藍海藍的,在陽光的照耀下更加純凈無比,所以冬天在我的心里是靜謐的,她不像春天那樣多姿多彩,也不像夏日那樣招搖熱鬧,更不像秋日那樣溫柔可人。冬天是一個讓人思考的季節。陰天的時候,我喜歡坐在火爐前,倒杯茶水,在燈光下看書,大清早起來,窗簾緊閉,看完書拉開窗簾,已是入夜,外面燈火搖曳,溫暖地召喚著每一個冬日的旅人。伸個懶腰,打個哈欠,一身的疲憊抖落,舒服到每一個骨頭縫。最妙的是下場雪,莘州空氣不好,下點雪趕上晴天的時候,整個城市都是透亮的。所以,莘州最好下大雪,遠遠地透過窗戶,十里風雪一片白,整個莘州的顏色被統一。窗外鵝毛飛舞,那是冬天的信使在報告著冬的訊息。車輛行進緩慢,像是在給秋天送行。
萬物已經躲藏,這是一個沒有生命表征的季節。我喜歡在這樣一個矛盾的季節生存,因為萬物躲藏整個世界仿佛已經寂靜,唯獨留下我在太陽下呼吸的聲音,我仿佛是這個世界唯一的生命。試想一下,整個世界一片肅殺,放眼望去卻見前面有一冒泡的溫泉,這是何等幸福的事情。
冬天,我可以全副武裝。把自己渾身上下裹得嚴嚴實實,像木乃伊一樣。把自己所有的秘密都包裹起來,只留下鼻孔出氣,這讓我有一種安全感。
冬天最爽的一件事情莫過于邀三五好友吃火鍋,外面冰凍而火鍋熱氣翻騰,每個人都哈著氣,內心卻火熱。不一會便酒酣耳熱,熱鬧異常,那種感覺就叫做溫暖吧。去年的冬天,我正走在冬日的街道,遠處飄來一首《青花瓷》,焐熱了我的耳朵。后來在濟寧碰見好友小朱的時候,她也和我一起唱這首歌,三年的思念都融化在一首歌里。她來莘州的時候也是在一個浪漫的冬日,我們幾個唱起那些在校園里帶給我們無限歡樂和漣漪的歌曲。《那一年》、《藍蓮花》。我點燃一顆煙,其實那顆煙并沒有點著。可我吸了很久。小朱的淚水和我的煙一樣綿長。
冬又意味著停止。樹木停止生長,動物也整天蝸居在穴中。它們結束了自己大半年的忙碌,又開始醞釀未來大半年的生活。農民們也結束了秋收艱苦的勞作,終于可以歇歇腳了。三五個人在太陽底下曬暖,幾個人湊在一起打撲克,打麻將。所以,對于農民來說,冬天是聯系感情的最佳時節。回老家的時候,經常可以看到兩個喝醉酒的背影在北風中越帖越近。
在冬天來臨的時刻,在我的小屋內,外面的陽光一路暢通無阻灑下來。剛才我洗了好多的衣服,很多是翻箱倒柜找出來的,我發現了很多的驚喜。很多已經遺失很久的自認為美好的衣服又重新露面。我真怕它們像童話里的什么東西一樣幾千年埋藏偶見天日卻化作青灰赴之天際。我小心翼翼地搓洗。那些衣服現在靜靜地掛在衣架上,他們也和我一樣盡情呼吸著冬日暖陽,身上的霉味早已被陽光的味道代替。有一件衣服是讓我很感慨,在很多年前的一個冬天,這件衣服曾經讓一個女子傻傻地躺在一個男子溫暖的懷里熟睡,也讓一個男子在寂靜的夜里打著寒戰完成了自己護花使者的心愿,那是他第一次離她這么近。
我坐在電腦屏幕前,開始敲擊鍵盤寫下今天的文字。今天的文字可能沒有以前那樣精彩、多情,那是因為在這個冬天已經來臨的時刻,我已經沒有那么多的奢望,我只想靜靜地讓日子從我每年都要蛻皮的手指間繞來繞去,然后不舍地溜走。
我看了看桌上的日歷牌, “立,建始也”;冬,終也。”
關于立冬的散文篇3:今天,立冬了
恬淡的日子,總是過的飛快,不知不覺間,我來烏魯木齊已兩月有余了。
記得剛來的時候,我還穿著短袖,夏裙,那時早上七點鐘天亮,晚上九點半天才黑;現今,早晨九點天才蒙蒙亮,晚上七點半天就已經黑了。唯一不變的,
是上下班的時間,始終如一。
烏魯木齊的初冬,其實是很美的。天空湛藍,云兒慵懶,風兒清清,陽光溫暖。上班的時間是十點半,這個是我最喜歡的,因為早晨可以盡情的賴床賴個夠。早晨的空氣,有些微的清寒,穿上保暖的內衣,配一條藍色的及膝的冬裙,外面再罩上帶毛領的羊毛呢大衣,倒也溫暖相宜。
行在初冬的街頭,看兩旁天空高遠,樹葉五彩繽紛,間或紛落如雨,地上仿佛鋪上了一層厚厚的彩色地毯,別樣的異域風情。西北的秋冬,比起家鄉來,味道更是要濃烈的多了,那么七彩的絢爛,簡直就是張揚的,但卻張揚的如此讓人心愛。
外面雖然很冷,但進了房子,因為有地暖,卻是溫暖到不行,甚至是有點熱熱的感覺。哪怕只穿一件短袖的工作服,稍微忙活一下,幾乎都是滿頭大汗。所以,哪怕是寒冷的冬天,在新疆都不覺得冷,因為到處都是暖氣——不論超市,公司,商場,還是住房。但凡在新疆呆慣的人,都不想回家呢,呵呵。
中午的時候,手機微信提示有信息進來,打開一看,是一個朋友祝福立冬快樂的。這才恍然,原來今天是立冬呢。每天的紅塵忙碌,居然都不知今夕何夕了。感謝朋友的問候,在這個清寒的立冬,送來溫暖與感動。
烏魯木齊是個很奇怪的城市,這里經濟并不算發達,工資收入也不算高。但消費卻是貴的離譜,不論房租還是食物,都比內地要貴的多。但這里的商機與工作機會,倒也是不算少的。
烏市的本地人大多是漢族,其余是極少的回族與維族。維族同胞一般都會開一些馕餅鋪子,只賣馕,別的都不賣,以此為生。但奇怪的是,鋪子的生意卻是蠻好,問過同事才知道,本地很多人都去買馕的,一般早餐都是吃馕。就如我們內地吃饅頭一般普遍。近來,我也習慣天天用酸奶泡馕吃了,味道居然蠻不錯的哦。
工作的日子里,美麗溫婉的女老板頗為照顧,溫柔的同事之間也特別的團結,當你因忙于其它事情而沒有來得及做本職工作的時候,別的同事總是不知不覺間幫你做好了,心下不是不感恩的。
或許,我注定不會在這個美麗的城久停留,但在這里生活的點點滴滴,將會是我此生最動人的回憶,隨著時光的流逝,必會愈加的清晰,伴我在烏市的第一個立冬里,刻骨銘記。
看了“關于立冬的散文"的人還看過:
1.關于冬天的名家散文
2.關于冬季的散文
3.立冬隨筆
4.關于冬天的經典散文4篇
5.描寫快到冬天的優美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