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蘭花的散文
蘭花雖美,也需要有人欣賞,散文雖優,也要有知己。下面小編為你整理了關于蘭花的散文篇,希望你們喜歡!
關于蘭花的散文篇1:蘭花賦
過去,每逢春季閑暇,去花市溜達,總見有南方人士帶著一扎扎散狀蘭草在地攤上叫賣。我偶爾趨步圍觀,嗬喲!一株青青小草居然要價一,兩百元。我不以為然,搖搖頭悻悻離去。二00六年的春夭,因辦公室搬遷,朋友送我一盆蘭花。告訴我蘭花四季常綠,花開清香,且較為好養,澆水即可。
在粉刷一新的辦公室里擺上幾盆花草,不光給人帶來幾分貼近大自然地感覺,更能給人以美的享受。
那盆蘭花就放在我的辦公桌前。因是朋友好心相送的原故,我對它格外呵護。不過它確實給我帶來了不少愉悅。每當我忙清了手頭的工作,總會泡上一杯清茶,靜靜地對著它觀賞。望著它那飄逸俊芳、綽約多姿而又青翠欲滴的綠葉,內心總會升起一縷淡淡的恬靜與舒暢。
其實我不懂蘭花,也不會養蘭花。對它的產地、品種、花期、養植、管理一概不懂。我只知澆澆水,松松土,間或修剪一下發黃的枝葉,抱到窗前曬曬太陽。對屋內其它花草從沒有過如此關愛,自以為對它也算盡了心意和責任。因室內有空調的原故,一冬無恙。
笫二年春天,草長鶯飛的季節,那盆蘭花像得了某種感召似的,從草的根部悄悄伸出兩根綠色花莖,頂著兩個紫黃色的花蕾緩緩開放。一時間屋內溢滿了獨特的沁人心脾的清香,而這種香氣是我平生從未感受過的。驚嘆之余,才讓我對蘭花有了新的認識。可是到了夏天,它卻時而焦尖,時而黑葉,且漸漸枯黃。我用盡渾身解數,最終也沒能挽留住它。眼睜睜的看著淡了她的芳香,衰了她的綠顏,心底溢滿了憐惜和感傷。
我去請教花師,花師告訴我:蘭花主要生長在南方,南方是酸性土壤,而我們這里土壤堿份較大,不宜蘭花生長。不過如果你精心呵護,蘭花在我們這也照樣能養好。關鍵是你要傾情于它,要象對待自已的愛人,對待自己的孩子那樣去關愛它,照顧它,它就能長好,就一定能夠給你回報。花師的一席話讓我頓悟,明白了養花如同做人的某些道理。
于是,我到市蘭花協會的花房里重新購置了幾樣品種不同的蘭花,有盆栽,有散棵。新買了花盆,介質,肥料。親自動手栽植,護養。又到書店買了兩本關于養花的書籍,開始潛心對養蘭進行鉆研。
經過對蘭花的精心護理,靜心思考,我收獲頗豐。逐步懂得了它“喜潤而畏濕,喜干而畏燥”的生長習性;得知了它“愛朝陽,避夕陽,喜南暖,畏北寒”的生活習慣;掌握了它“春不出,夏不日,秋不干,冬不濕”的養殖方法。日日與蘭為伍,久而久之,人與蘭有了超越形質的神奇交流與頓悟,使我終于對蘭花的品格與情操,精神與個性有了全新而深刻地認識。
——它有一種幽芳高潔的情操。蘭花體態素雅,花形奇異,色彩繽紛,幽香宜人。梅花之骨,荷花之韻,菊花之奇,水仙之雅,她兼而有之;又以廉潔,質樸,堅韌的個性內斂了諸多美德。楚國詩人屈原就以“秋蘭兮清清,綠葉兮紫莖,滿堂兮美人”這樣的詩句來詠蘭,把蘭花喻為美人,君子。南宋初時,人們常以畫蘭花來表示一種宋邦沉淪覆陷之后,文人志士決不隨世浮沉的氣節。楊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尤其喜歡畫“亂如篷”的山中野蘭。據說,他曾自種蘭花數十盆,并常在春暖之日將其移植到野石山陰之處,使其于來年發箭成長,觀其挺然直上之態,聞其濃郁純正之香,得其“葉暖花酣氣候濃”之貞美實質。古往今來,多少賢人逸士也常以幽蘭孤芳自賞的風格來高標自況。而“美人香草”之謂,也或多或少地透出有志之士不為世人所知的悲憤抑郁之意。可見,那高潔典雅,神韻兼備的蘭花正是一種高尚人格的象征。
關于蘭花的散文篇2:家里的蘭花開了
窗臺上的那盆蘭花開了,于是把它移到了屋里,淡黃色的花朵,小小的花瓣,看起來十分的雅致,花香也是淡淡的,幾乎聞不到,偶爾從它面前經過,一陣風吹來,那香味才似有似無的鉆進你的鼻孔,頓時感覺沁人心脾,仿佛那花香在頃刻間便順著你的血液流入你的骨髓,連呼吸都變得清香無比了。
我不是養花之人,也不懂養花,但獨獨對蘭花有特別的偏愛,也許是是性格使然吧,一直不喜歡太張揚的東西,而蘭花的淡雅就是我最喜愛的品質。搬家的時候,爸媽問我要什么花,結果只挑了幾盆蘭花,也沒怎么管它,任它在窗臺上風吹雨打,沒想到它依然長得郁郁蔥蔥,一到季節就搖搖曳曳的開出花來,一點也不在乎主人的疏忽,這倒是讓我十分的感動。
蘭花是花中君子,千百年來一直為風雅人士所崇尚,很多的文人墨客都寫下過關于蘭花的佳句,孔子曰:“芝蘭生于深谷,不以無人而不芳”,蘇轍《種蘭》詩:“蘭生幽谷無人識,客種東軒遺我香;知有清芬能解穢,更憐細葉巧憐霜;根依密石秋芳早,叢倚修筠午蔭涼;欲遣蘼蕪共堂下,眼前常見楚詞章。”揭溪斯《秋蕙》詩:“山叢不盈尺,空谷為誰芳;一徑寒云色,滿林秋露香”,革命前輩董必武先生對蘭花更是給予極高的評價,他稱蘭花有四清:“氣清、色清、姿清、韻清。”生動地概括了蘭的精髓。
就我個人而言,我獨愛蘭的淡雅,一個“淡”一個“雅”,體現了做人的最高境界,人若能做到像蘭花一樣,淡定、清白、寬容,雅致,那該是一種怎么的高度。在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里,人顯得是那樣的浮躁,功利。多少人為金錢、為權力絞盡腦汁,爾虞我詐。在職場混混沌沌的混了許多年,我也曾經爭強好勝,急功近利、有過輝煌也有過迷茫,在生活的浪濤中顛簸起伏,跌跌撞撞走到了今天,忽然間頓悟了:其實人不需要活的這么累,生活越淡越好,越簡單越好。就如蘭花,任憑世外百花爭艷,各顯風騷,我自淡然獨立,與世無爭。只等懂我的人來品味,欣賞。
我愿做一個像蘭花一樣的女人,有書香的沉淀,弦月的溫柔;心清如水,婉約如蘭。用我的才情,我的溫婉去感染身邊的每一個人。
關于蘭花的散文篇3:和蘭花在一起
我不知道有沒有朋友是喜歡輕音樂的,我自己很少聽,只是那個夜晚,圖書館閉館時放了一首,我就記住了。世間的很多事都說不準,就那么一下子讓你有怦然心動的感覺,是 Yanni 的《和蘭花在一起》。
戀愛中的女子總是想知道,當我的名字滑過你的耳際,你的腦海中會有什么樣的畫面?今夜我卻想問,當你聽到這首歌名時,你又想到什么?絕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和蘭花在一起,卻似那樣的云淡風輕,倒讓我想到我一直覺得你看我的時候很遠,而你看云的時候離我卻很近。
還記得《來不及說我愛你》中那個如蘭花般恬靜優雅的女子尹靜琬嗎?
靜婉:“在這世間的百花之中,我對蘭花最情有獨鐘。”
沛林:“哦?為何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
靜婉:“蘭是花中君子,優雅而不諂媚,柔美但不軟弱,我想我欣賞它的是它這種姿態。”
沛林:“嗯,說的好,幾句話,倒是很像尹小姐給人的感覺。”
總有一些女子她們外表看起來柔柔弱弱的,骨子里卻有一份倔強,還有一份剛烈。剛好那句女人這一輩子要有一段奮不顧身的愛情,要有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大抵說的就是如靜琬這般姣花照水卻不失清冽悠揚的女子。
道家有一則小故事講的就是上善若水,以柔克剛,往往越是柔弱的東西,攻堅強而莫能勝之。老子快要死的時候把弟子們叫道身邊,張開嘴巴讓弟子們看,問道:“我的牙齒還在嗎?”弟子如實的回答:“不在了。”老子又問:“那我的舌頭還在嗎?”弟子告訴老子:“還在。”老子意味深長的告誡弟子:“堅硬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牙齒是堅硬的,所以它老早就掉了;舌頭是柔軟的,所以它至今還存在。年輕人啊,記住:柔弱勝剛強!”
我們又有誰不明白這樣的道理呢?我們依舊想像蘭花一般活得自在,堅強。可我們就像在帶著腳鏈跳舞,我們總是想法設法的討好別人來生活,從而變成我們自己都深惡痛絕的人。我們要聽父母的,要聽老師的,要聽長者的,我們要找一個體面的工作,我們要找一個體面的人結婚生子,可又有誰想過我們的感受,我們不想被規劃好,我們想有自己的人生,標簽出一個自由意志。不是這個點,大家都在工作,我一定也要在工作,不是這個點,大家都在結婚,我也要去結婚,不是這個點,大家都在過日子,我也要過日子。
我想靜靜的守候,有一段獨處的時光,去留隨意。
哦,老天,如果有一天,我和別人不一樣,請讓我不一樣,好嗎?
看了“關于蘭花的散文"的人還看過:
1.關于描寫蘭花的散文
2.關于蘭花的散文
3.關于蘭草的散文
4.蘭花優美散文
5.描寫蘭花的優美散文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