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端午節的散文
端午節歷經幾千年的歷史淘洗,積累了豐富的文化內涵,是中國最重要的節日之一。下面小編為你整理了關于端午節的散文篇,希望你們喜歡!
關于端午節的散文篇1:端午
明天就是端午小假期了,記憶中關于端午節的,好像只有吃粽子了,北方多旱,沒有形成像南方那樣的賽龍舟比賽,在強調民以食為天的傳統文化下,中國的傳統節日大部分都與吃有關:元宵節吃元宵,端午節吃粽子,中秋節吃月餅,過年吃餃子。
小時候家里包粽子比較少,那時候只有追節才包,就是本家或至親家有出嫁的姑娘,結婚后的第一個端午節要帶上粽子去她婆家,將粽子裝在一個類似箱子的盒子里,木頭做的,分兩層還是三層來著記不清了,我們那兒也叫這個活動叫送盒子。 這種活動,一般成年男的去的較少,除非需要司機或者至親才去,大部分都是女人和孩子,過去后也無非就是吃吃飯,圖個熱鬧罷了。現在這種習俗還有,只不過我沒再參加過而已。后來家里每年這個時候,無論有沒有追節的,都會包一些,多的話放到冰箱里凍起來,想吃的時候拿出來一餾就是。每年這個時候,家里的粽子早已經包好,我們那里一般都是在端午的頭十來天里包粽子,很少有到正端午才包才吃的。包粽子的工序需要先買上粽葉,蜜棗(以前都是大棗,現在大都是蜜棗了)江米,然后淘米,洗粽葉,洗干凈后再放到個大盆里,用開水澆,叫泡粽葉,所有準備就緒,就可以包了,對了還得準備綁粽子的細繩線。包粽子我姥娘最拿手,每年都到我家給伙包,看著粽葉在姥娘手里,放上江米,按上蜜棗,就那么左右手一旋轉 ,拿線在纏繞幾圈一捆,一個三角形的粽子就好了,看的我只要嘆服的份兒。包完后就是上鍋蒸了。我家都覺得熱粽子不好吃,剛出鍋的也就是嘗個鮮罷了,涼粽子才好吃,黏黏的米,透著粽葉的清香,混著蜜棗的甜,讓人大快朵頤。
吃膩了家鄉的蜜棗粽,隨著物質的豐富和交通的便利,接觸了南方的肉粽,本人是肉食動物,無肉不歡的主兒,什么也想嘗嘗肉餡兒的,去年到嘉興出差,到處都是肉粽,還有蛋黃肉粽,才知是當地聞名的特產,因早餐的主食只提供粽子,正好品嘗一下,說實話,沒有想象中的好吃,可能是南北方人的口味不同吧。
上周回去,母親說家里的粽子包好了,在冰箱里凍著,吃的話給我熱兩個,不吃的話等端午假期回來再吃,我說下次回來吃吧。這不明天就是端午節了,回家吃粽子去!
關于端午節的散文篇2:寫在端午節
清晨,明媚的陽光不知什么時候躲進了云層的后面,漂浮的烏云讓我的心境變得有些灰白,灰白的世界填滿了我的腦海,左右著我的情緒,想躲也躲不開!
今天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因為照常上班,原本也沒打算好好過的。到了晚上快下班的時候兒子打來了一個電話,告知已經定好了先請我吃廣東菜,然后請我看電影,兒子一番興致勃勃地的話語,倒是勾起了我幾分饞意,難得兒子一片孝心,告知兒子,準時赴約!
真想把單位的掛鐘調快一些,盼望著早點下班,無奈的是時鐘依舊不緊不慢地滴滴答答,我的小心臟呀急的快要蹦出來啦。
節日的傍晚,街道上人來人往車水馬龍,夕陽西下,大地沐浴在余暉的彩霞中,人們三三兩兩悠閑自得地穿行,晚風徐徐夾雜著陣陣花香,使人心曠神怡。大街小巷到處彌漫著端午的氣息,芬芳的艾草,甜美的粽香,散發著好運的味道;包裹著幸福的味道。
心情愉悅的我,好像周圍的一切都涂上了新的色彩,哈哈哈!人啊就是這樣,尤其是我,也許是更年期還在作怪,有的時候情緒低落時,自己會莫名其妙哭的一塌糊涂,但是過了一段時間冷靜下來又不記得自己是為什么生氣。
頭一次吃廣東菜,兒子問我味道如何,在兒子面前我真的不好意思讓他失望,我只能說味道不錯挺好吃的。說實話,真的不怎么樣,燒全鵝不敢恭維,肉質太硬,鍋仔飯太咸。
吃完飯我和兒子又去看電影,兒子問我想看什么,我說隨你,你想看什么媽媽就看什么,兒子喜歡看美國大片,只好隨他了,其實我特想看《歸來》。
《X戰警》是一部系列電影,前幾部都沒看,《X戰警;逆轉未來》因為有范冰冰的加盟,所以吸引了很多中國的觀眾,我也是沖著范冰冰才看這部影片的,哈哈哈!兒子問我過癮嗎?我說太過癮了看得老媽我是云山霧罩的,范冰冰在影片里只有幾個鏡頭,一句臺詞,露臉只有短短五分鐘的時間,嘻嘻嘻嘻!在這部影片中范冰冰用實際行動詮釋了“論醬油的自我修養”。夠酷吧!
關于端午節的散文篇3:端午節
農歷五月初五是傳統端午節。現在也很重視過這節,大魚,大肉,香菇,瓜菜,應有盡有;物質生活遠比以前豐富多了,然而,那傳統節日的味兒就是掉價了許多。
穿過時空隧道,我們來到六十年前。五月初四,母親推磨,奶奶坐在一旁下麥子,白白的面粉與麥麩如密集的雨水,隨著磨盤沙沙地灑落在簸箕籃里。上午磨粉,下午做粑。一面墊著洗清的被單的曬籃(曬谷用的)擱置在桌子上,母親和奶奶都是面帶微笑揉捏面粉團粑,捏好一個很認真地擺放在曬籃里,一行行,每只間隔也均勻。差不多有一曬籃粑擺放著,等待著發酵(也叫醒粑)。這天我再怎么調皮搗蛋,大人也是和聲悅色笑呵呵的,決不會大聲訓斥。傍晚開始蒸粑。蒸出來的小麥粑,比現在的饅頭還要松軟香甜。我們都笑呵呵地先嘗為快,晚飯也就免了。至于粽子,可能是這天吃的東西也蠻多,我們很少包粽子。到是現在的端午節,粽子還是重點美食。
初五,天剛蒙蒙亮,父親放小掛鞭炮,開始插掛菖蒲艾。菖蒲有很重的芳香氣味,菖蒲夾著一根艾,所有門框,連豬欄、牛欄、雞舍,掛插對稱的兩根艾,有的像八字,有的像x交叉著。掛菖蒲艾據說是防害蟲,那種氣味蛇都怕聞。電影《白蛇傳》里的白娘子修煉了千年,在端午節這天,她都受不了,特別是喝了點雄黃酒,還真現出了原形;那青蛇,修煉了八百年,更是受不了菖蒲艾的氣味,只得躲進深山洞里。這都是神話傳說,但菖蒲艾是有點驅趕蚊蟲的作用吧。
端午節的重點在早餐,也是小孩的最愛——吃咸蛋。那時的雞蛋確實是最好的東西,咸雞蛋就更好吃了。奶奶一早就將許多大蒜頭與雞蛋一起煮,上面還放一塊粑笮熱小麥粑。雞蛋有四十只左右吧(這個印象最深,每年都有那么多),非要打水的柄桶盛。五口之家,互相推讓著吃,自然是我吃得最多,我要吃五六個雞蛋,下午還要吃。那時,每家都有一個鹽水大壇,里面總有幾十只雞蛋浸在鹽水里。農家人人都養大群土雞,差不多每天都有四五只母雞下蛋。老百姓再窮,雞蛋還是有的,雞蛋也是家庭的主要經濟來源之一,平時,買點糖呀鹽什么的,就是靠雞蛋換錢。五月節,吃雞蛋最補身體,誰家這天能不奢侈一下?我當然是先吃雞蛋后吃粽子,煮熟的大蒜頭,也是要吃的。這是祖宗留下的規矩,說是初夏水汽重,吃大蒜可以預防水濕病,可以殺細菌。這煮熟透了的大蒜,味道也不錯,綿綿的也有股香味,大家都喜歡吃。
看,三五歲的小弟弟小妹妹,脖子上還掛著裝有紅殼鴨蛋的線織網袋子。繡花用的花線編織的,里面裝一個或兩個鴨蛋,莧菜染紅的,好看極了。這天小孩脖子上還要掛香囊,三角形的小香囊,里面的香藥,是在中藥店里買的,說是除濕辟邪,反正好香,小孩都喜歡掛。
中午,小孩統統要洗艾水澡,這個程序差不多所有的大人都很重視。你想呀,大半年的沒洗過澡,小孩身上的污垢差不多有幾毫米厚吧。熱熱的艾水一搓擦,污垢紛紛滾落下來。小孩的皮膚舒展了,病菌也沒了,能不健康?穿上新衣裳,眉心點上雄黃,嗨,可愛的寶貝們,一個個鮮亮如花!全家也更是平添了不少喜慶!中午有些人還保留傳統習俗,喝點雄黃酒,說是喝過雄黃酒能百毒不侵;另外還要在屋內灑點雄黃酒,說是驅趕害蟲,有的人嘴里還念念有詞呢!之后,大人忙著收菖蒲艾,帶上鞭炮,將菖蒲艾拋到村外的池塘里——這叫送瘟神,祈求風調雨順,全家平安。
這天的活動也很多,三里外的徐港碼頭有贛劇看,戲臺下有貨郎擔,有油條攤,有穿著紅紅綠綠花衣裳的漂亮姑娘們;也有看龍舟賽的。野外,到處是綠油油的禾苗,路上,有川流不息的人群。雖然只有短短的一天,大人小孩都非常開心。
看了“關于端午節的散文"的人還看過:
1.端午節抒情散文
2.端午節的散文
3.關于端午節的抒情散文
4.關于端午節散文美句
5.端午情懷散文